苗亚萍
目的 分析研究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多元文化护理健康教育对其疾病认知度和心绞痛稳定状态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元文化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和患者心绞痛稳定状态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在不断提高,观察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实施护理干预以后,观察组心绞痛稳定情况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多元化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对稳定患者心绞痛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利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采用心理护理措施干预改善负面心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按照其护理方法的区别以对照组(n=55,常规护理)、观察组(n=55,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改善幅度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的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采用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不但能够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焦虑、抑郁情绪,还可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起到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梅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门诊浅表肿物手术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共有102例患者在本院门诊接受浅表肿物手术治疗,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手术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浅表肿物手术中应用优质护理后,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谢萍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康复锻炼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发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基本康复指导,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上配合全面康复锻炼指导,并且在患者出院前后对其生活能力进行测评,并对其实施满意度调查.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显著的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生活能力综合测评满意度为94%(47/50),对照组患者生活能力综合测评满意度为82%(41/50);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患者康复护理中对其实施康复锻炼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其护理康复有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和推广.
作者:韩廷娟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足下垂的预防作用.方法:本次126例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9月-2018年10月间我院心脑血管科室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入优质护理组(63例)和普通护理组(63例).比较护理四周后两组患者的足下垂发生率以及护理后的30日、60日、90日两组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在护理30日、60日和90日的平均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普通护理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优质组患者发生背屈、踝关节足趾屈以及伸肌痉挛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普通护理组,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且对于足下垂预防有显著效果.护理模式证实有效,推荐临床采用.
作者:荆灿;罗羽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就导致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8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单因素检验统计分析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手术分级为Ⅳ级、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年龄较大及基础疾病等是引发患者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胃肠外科术后感染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发生的,预防及控制存在的危险因素,能够促进术后切口感染率的降低.
作者:郭玉琳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探析把护患沟通应用在急诊科中的效果.方法:把我院从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80例当做此次研究的观察指标.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把这8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参照组各40例患者.参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模式,试验组40例患者接受护患沟通的护理模式.把这两个组患者的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当做此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40例患者的满意度是97.50%(39/40),与参照组40例患者的75.00%(30/40)相比,明显更高,两个组的满意度比较得出P小于0.05的结局;试验组40例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是2.50%(1/40),与参照组40例患者的15.00%(6/40)相比,明显更低,两个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得出P小于0.05的结局.结论:把护患沟通应用在急诊科中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作者:曾婷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为了减少ICU病房患者的感染率,因此对感染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来探讨在应用中取得的有效措施以及预防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总共收治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来确定患者的感染人数以及感染率,然后在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研究.对照组,观察组.通过不断的观察分析,将观察分析前后的效果以及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对感染的因素以及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大,住院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几率就会越大.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ICU病房患者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控制和预防ICU病房的感染.
作者:王慧艳;杨琼;牛静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二氧化碳配合艾拉光动力治疗肛内尖锐湿疣的疗效,阐述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二氧化碳配合艾拉光动力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心理方面护理满意度为(91.47±1.26)分、疼痛方面为(95.62±1.77)分、生活方面为(93.66±0.48)分、环境方面为(94.19±0.88)分、疼痛(3.15±0.10)分、2m复发率2.33%、不良反应发生率6.98%.对照组心理方面护理满意度为(80.68±1.45)分、疼痛方面为(81.52±2.20)分、生活方面为(82.30±1.47)分、环境方面为(84.16±1.50)分、疼痛(6.77±0.73)分、2m复发率20.93%、不良反应发生率23.2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二氧化碳配合艾拉光动力治疗肛内尖锐湿疣期间,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疼痛,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作者:熊小翠 刊期: 2019年第08期
通过对中药材的采购验收与贮存养护方法的论述,旨在引起药学工作者对中药材的采购验收与贮存保管的重视,要把好药材质量关必须注重每一个环节,规范流程.因为无论在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对药物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决不可等闲视之.
作者:高蕾;矫玉成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调查分析乌鲁木齐市某区流动人口重点传染病防治行为现况.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结果:样本流动人口肺结核防止行为方面,当自身得结核病后,良性防治行为均占到85% 左右;手足口疫防治行为方面,在家庭日常卫生行为方面做的比较好.结论:乌鲁木齐市某区流动人口重点传染病防止行为仍需进一步改善.
作者:刘可;王小娜;夏甫开提·阿力甫;马国芳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以便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以2016年3-12月在社区经确诊的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参加研究患者进行高血压综合性管理,分别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其他综合管理措施.再比照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血压知识掌握情况、生活质量改变.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正常率明显提高.1级、2级和3级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对引发高血压的因素、控制体重、清淡饮食和遵照医嘱服药均要高于干预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血压管理的效果,并终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卢灿楠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规范儿童健康管理对家长6个月纯母乳喂养知晓率的作用分析.方法: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省市选择34家医疗机构作为实验组,34家作为对照组,用非随机对照的比较的类实验研究.结果:实验组的家长对6个月纯母乳喂养知晓率提高到了57.8%(p值<0.05),同时调查结果也发现,儿童的户籍情况、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等因素都能影响家长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知晓率.结论:儿童健康管理提高了家长6个月纯母乳喂养知晓率.
作者:王菲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采用氯氨铜和硫酸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氯氨酮组和硫酸镁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4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相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评价治疗的效果.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状况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疼痛均得到了缓解,疼痛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性质的改善,硫酸镁组在冷痛改善方面优于氯胺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裕氯氨酮和硫酸镁进行干预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冷痛方面选择硫酸镁进行干预取得的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作者:付天明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对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在早产预测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孕妇分为对照组50例以及观察组50例.对于观察组孕妇,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测方式,对于对照组孕妇,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测方式.对两组孕妇中,宫颈长度<30mm与 ≥30mm孕妇的早产发生率以及两种检测方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对照组宫颈长度<30mm孕妇的早产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孕妇,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阴道超声检测的特异度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测,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产预测中,可采用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检测方式对孕妇宫颈长度进行测试,其中,经阴道超声的特异度较经腹部超声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仕凤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实施腔内介入治疗的的应用价值及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对神经外科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进行观察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和干预组(n=30),所有患者均实施腔内介入治疗,对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对干预组运用护理干预,总结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状况.结果: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干预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腔内介入治疗效果良好,且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作者:顾玲枫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针对在脓毒血症的医治中采用乌丝他汀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法的治疗效果展开研究分析.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6月为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段,研究对象为我院纳入医治的脓毒血症患者90例,从中任意选择45例患者采取乌丝他汀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法医治为实验组,余下45例患者采取常规方法医治为参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血症休克、死亡率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在脓毒血症患者的医治中采用乌丝他汀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法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徐国平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探究65例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苏醒期寒颤的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5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中,室温调节护理有效率90.91%,药物干预护理有效率93.94%,增减衣物护理有效率100.00%.同时,观察组患者、患者家属护理调查显示:非常满意占96.97%,一般满意占3.03%,不满意占0.00%.结论:加强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苏醒期寒颤的情况观察,适当开展病房温度、药物、以及增减衣物护理,可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生命危险指数.
作者:崔银燕;彭英华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 对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我院对收治的62例初产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依据随机数表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1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分娩疼痛和产程用时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中,患者没有出现三级疼痛,且一级疼痛和二级疼痛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0.05,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实验组患者产程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初产妇进行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能够显著减少产程时间,缓解产妇疼痛,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文静;吴慧 刊期: 201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探讨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的临床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我医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取妇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开展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破裂对母婴预后均有严重不利影响,采取预防性护理能够降低该病发生率,值得推广研究.
作者:宁超 刊期: 201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