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斌才;李焕琼;黄如章;蔡丽燕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变化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 - 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行 IVF/ ICSI 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共69例,血清 TSH 水平≤2.5 mU/ L 的患者纳入低TSH 组(n =29)。TSH >2.5 mU/ L 且≤5.0 mU/ L 的患者(n =40)进行左旋甲状腺素片预治疗。治疗后,TSH <2.5 mU/L 的患者,归入治疗成功组(n =17);TSH 未降至2.5 mU/ L 以下的患者则归入治疗未成功组(n =23)。比较各组 TSH 水平变化对 IVF/ ICSI - ET 结局的影响。结果治疗未成功组在受精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与治疗成功组和低 TSH 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但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显著低于治疗成功组和低 TSH组。结论对于2.5 mU/ L < TSH≤5.0 mU/ L 的不孕患者应积极治疗,降低 TSH 水平,对改善 IVF/ ICSI - ET 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真;郑迎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和白消安对大鼠的生精功能的影响,寻求佳的制作非梗阻性无精症模型(NOA)的方式。方法112只成年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6只,第1~3组分别予以白消安40 mg/ kg、20 mg/ kg、15 mg/ kg 单次腹腔注射,第4~6组分别予以环磷酰胺200 mg/ kg、100 mg/ kg、75 mg/ kg 单次腹腔注射,第7组予以生理盐水2.0 ml 行单次腹腔注射。一个生殖周期后,观察各组成模效果和病死率。结果至用药后35 d,第1组存活2只,第2组存活3只,第3组存活8只,第四组存活3只,第5组存活10只,第6组存活14只,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死亡。取存活大鼠睾丸及附睾在肉眼和光镜下镜检及精子和精子细胞计数结果显示第1、2、4组成模效果好,第3组成模效果可,第5,6组成模效果差。结论综合病死率与 NOA 模型效果比较得出白消安15 mg/ kg 单次腹腔注射为 NOA 模型理想的制作方式。
作者:曹宇;张瑞明;刘清波;孙超;邱学德;李泽惠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率变异(HRV)的时域及频域指标,了解老年代谢综合征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老年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体重、身高、血压检测,计算体重指数(BMI)。将患者分为 MS 组63例和非 MS 组57例,分别比较两组HRV 时域指标[全程正常窦性 R - R 间期的标准差( SDNN)、全程记录中每5 min 平均 RR 间期的标准差( SDANNin-dex)、全程记录中每5 min RR 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全程相邻 RR 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全程内差值超过50 ms 的连续正常 RR 间期所占的百分率(PNN50)]及频域指标[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P)、低频功率(LFP)、极低频功率(VLFP)]。结果 MS 组的各项时域指标均低于非 M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MS 组的部分频域指标(TP、VLFP)低于非 M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老年 MS 患者 HRV 时域指标和部分频域指标低于非 MS 者,MS 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增加。临床上应加强老年 MS 患者HRV 的检测。
作者:赵静;舒颖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过双侧桡动脉途径进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可实施性以及安全性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方法选择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共11例,采用双侧桡动脉途径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11例患者双侧桡动脉穿刺成功率100%,未发现因桡动脉穿刺形成的并发症。导管导丝到位率100%,锁骨下动脉支架均全部植入成功,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率<15%。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植入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时,选择双侧桡动脉路径进入能够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利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治疗多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共68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前者采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者则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8天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微生物清除率、ICU 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明显,28天病死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华;吴健;杨爱祥;陶唯益;钱进先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蛋白 S 与生长阻抑特异性蛋白6(Gas6)水平变化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4例 SLE 患者,检测血清蛋白 S 与 Gas6水平变化,将高于血清蛋白 S 和 Gas6水平中位数的患者归入蛋白 S 较高组(n =32)和 Gas6较高组(n =32),反之则归入蛋白 S 较低组(n =32)和 Gas6较低组(n =32)。采用 SLEDAI 评价 SLE 的疾病活动性,分析血清蛋白 S、Gas6水平与 SLE 临床特点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蛋白 S 水平中位数31.3(26.5~38.1)μg/ ml,Gas6水平中位数452.3(220.4~783.4)pg/ ml,蛋白 S 较低组与蛋白 S 较高组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蛋白 S 较低组发生率显著较高。Gas6较高组与 Gas6较低组在发热、皮疹、关节痛、浆膜炎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Gas6较低组发生率显著较高( P <0.05)。血清蛋白 S 与 Gas6水平与 SLEDAI评分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r =-0.523、-0.681,P 均<0.001)。结论血清蛋白 S 和 Gas6是监测 SLE 病情活动性的较好的标记物,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
作者:刘磊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洗涤红细胞输注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全部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RBC)数量变化,以及患者贫血症状及体征,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 Hb、RBC 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洗涤细胞输注对于重度贫血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是相对安全的,且操作更方便、快捷。
作者:王明慧;方春燕;梁萍;杨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颈部挽救性手术在鼻咽癌(NPC)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和复发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挽救性手术治疗的 NPC 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总生存率及其相关临床影响因素。结果全组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2%和38.6%,中位生产时间46个月,Cox 分析显示复发分期和淋巴结包膜外侵是影响颈部挽救性手术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RR =1.976,1.986,P <0.05),而放疗是其保护因素(RR =0.465,P <0.05)。结论 NPC 放疗后淋巴结残留或复发采取挽救性手术安全有效,初始治疗方式、复发分期、淋巴结包膜外侵与生存预后相关。术式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改良或者根治颈淋巴清扫术。
作者:朱小龙;缪爱林;周顶斌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不同芬太尼给药模式用于活跃期分娩镇痛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初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 A、B 两组,另选无镇痛产妇30例作对照组(C 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 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两组首剂均采用0.1%盐酸罗哌卡因+2μg/ ml 芬太尼,维持配方 A 组为0.1%盐酸罗哌卡因+1μg/ ml 芬太尼,B 组为0.1%盐酸罗哌卡因,背景持续剂量6 ml/ h,自控剂量4 ml/20 min,镇痛分娩过程中如镇痛不足,单次追加芬太尼10μg。观察各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 Apgar 评分情况,芬太尼使用量等指标。结果 A 组和 B 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芬太尼使用量(36.8±16.2μg)显著多于 B 组(21.1±3.2μg)( P <0.01)。A、B 两组 VAS 评分显著低于 C 组( P <0.01)。结论0.1%罗哌卡因用于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首剂复合2μg/ ml 芬太尼,镇痛效果良好,维持期复合芬太尼与否,镇痛效果相似。
作者:四成;陈潜沛;李夏桃;劳祝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HCG)及其游离β亚单位(fβ- HCG)含量变化,观测其48 h 倍增率,结合孕酮(P)水平在不良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早期不良妊娠患者的血清β- HCG、游离β- HCG、P 水平。根据妊娠情况选择先兆流产组(65例)、稽留流产组(43例)及异位妊娠组(62例),同时以60例正常妊娠孕妇同一指标作为对照。测定各组β- HCG、fβ- HCG 和 P 值,观测其48 h 倍增率。结果先兆流产组β-HCG、P 水平明显高于稽留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fβ- HCG 水平明显低于稽留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 P 均<0.05);对照组、先兆流产组、稽留流产组、异位妊娠组48 h β- HCG 倍增率比较,异位妊娠组低,其次为稽留流产组。稽留流产组、异位妊娠组48 h β- HCG 倍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稽留流产组与异位妊娠组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结论β- HCG 及其48 h 倍增率结合 P 水平,对监测保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稽留流产及异位妊娠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孕早期48 hβ- HCG 倍增率越低,表明β- HCG 增长越低,提示流产风险增大。
作者:杜为强;张栋武;余健全;唐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以降低血流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深静脉插管,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法进行深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情况平均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所需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86.15%)( P <0.05)。试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77%,低于对照组(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对于危重患者的救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美;葛庆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乳腺癌中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分型、病理分化程度及 TNM 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其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8例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进行 HER2和 IGF1R 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对以上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使用非参数检验检测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Spearman 相关系数检测二种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使用生存函数分析 HER2和 IGF1R 表达水平与生存期间的关系。结果在68例进展期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 Her2和 IGF1R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7%(27/68)和58.8%(40/68);二者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和病理分化程度相关;IGF1R 的表达水平与年龄相关。HER2和 IGF1R 的表达水平与生存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P =0.086,P =0.001),且二者在表达水平方面具有显著相关性( P =0.003)。结论 HER2和 IGF1R 的阳性表达提示进展期乳腺癌的预后较好,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
作者:成陕林;胡娟娟;王新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血清胰岛素(INS)与 C 肽(CP)释放试验的数值,对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研究。方法将37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糖水平由低至高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其中Ⅰ组186例;Ⅱ组133例;Ⅲ组55例;并选取81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INS 和 CP 进行检测,并对各组血糖水平、INS、CP 结果进行分析,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Ⅰ组、Ⅱ组、Ⅲ组0.5 h、1 h、2 h、3 h FPG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Ⅰ组、Ⅱ组、Ⅲ组与对照组相比,0.5 h、1 h、2 h INS、CP 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05);Ⅰ组、Ⅱ组3 h INS、CP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P <0.05),而Ⅱ组3 h INS、CP 水平则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随 FPG 升高而降低,依据糖尿病人胰岛素、C 肽释放试验的数值和糖耐量数值,可以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程度。
作者:罗荔;张丽;李小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8(CDK8)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突变及其与癌组织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9例,手术后取结肠癌组织作为观察组,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结肠镜镜检正常人群43例为正常组。观察各组 CDK8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不同病理情况下CDK8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观察组结肠癌 CDK8阳性率为74.68%(59/79),高于对照组53.16%(42/79)和正常组25.58%(11/43),对照组 CDK8阳性率也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Ⅲ+Ⅳ期 CDK8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低分化 CDK8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CDK8阳性表达率高于未转移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结论 CDK8在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结肠癌组织,并随着结肠癌分期的增加阳性表达率提高,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CDK8在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睿舒;易琨;李斌;余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峰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 -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 - BP3)水平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CP)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5例性早熟女童为研究对象,匹配75例正常青春期发育女童为对照组。前者再分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组(n =30)和单纯乳房发育组(n =45)。比较三组血清 IGF -1、IGF - BP3和 LH 峰值的水平。结果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组血清 LH 峰值水平显著高于单纯乳房发育组( P <0.05),IGF -1和 IGF - BP3水平显著高于单纯乳房发育组和对照组( P <0.05)。而单纯乳房发育组与对照组IGF - BP3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血清 IGF -1、LH 峰值可用于 ICCP 患者的鉴别诊断。
作者:葛青玮;朱志颖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对10 mm 以下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抽吸活检的159个大径≤10 mm 甲状腺结节的细胞病理学结果,并以术后病理、临床随访和重复穿刺抽吸活检细胞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性质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59个甲状腺结节中,7个标本因取材不满意无法作出诊断。余152个结节经手术、3个月后重复穿刺抽吸活检或临床随访1年以上,终诊断良性病变72个,恶性病变80个。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诊断10 mm 以下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8.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6%。结论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操作简单、安全准确,对于甲状腺结节,尤其是10 mm 以下结节性质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丽丽;谭小蕖;刘玉江;钱林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VP)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选取前列腺增生患者3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TUVP 组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术后1、3、5年的相关情况,其中包括:①患者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②血清特异性前列腺抗原(PSA)和游离特异性前列腺抗原(fPSA)、前列腺体积、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③远期并发症: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BNC)、膀胱颈狭窄。结果 TUVP、PKRP 术后1、3、5年患者的 IPSS、QOL、Qmax、残余尿量,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TUVP 组术后患者1、3、5年各个对应点的血清 PSA、前列腺体积均低于PKR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UVP 组3年前列腺残留腺体增生发生率高于1年(3.00% vs.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UVP 组5年前列腺残留腺体增生发生率高于3年(4.08% vs.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UVP 组5年前列腺残留腺体增生发生率高于 PKRP 组(4.08% vs.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UVP 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是仍然会发生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前列腺残留腺体增生等远期并发症。针对 TUVP 术后患者应进行规范的随访,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作者:殷全忠;袁宝国;赵化利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螺内酯+地尔硫艹卓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变化、6 min 的步行试验及脑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早期大血流峰值速度(E 峰)、舒张晚期大血流峰值速度(A 峰)、E/ A 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 min 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脑钠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螺内酯联合地尔硫艹卓药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疾病临床效果满意,能改善心室舒张功能,提高心脏功能,终改善心力衰竭,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12例,将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疾病史、实验室检查及体检和治疗方式等,并对脑梗死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有饮酒史及吸烟史的患者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余各项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及总胆固醇(T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脂蛋白 a(LPa)、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脉压、纤维蛋白原、LDL - C、TC、LPa 是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81、2.40、2.35、2.33、2.77,P <0.05)。结论脉压、LDL - C、TC、LPa、低纤维蛋白原是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石福宏;吴庆周;吕秋杰;井晶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动脉瘤体穿刺减压在巨大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4例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患者,术中采用动脉瘤体穿刺减压,术后采用 Glasgow 预后评分评价疗效。结果14例患者术中临时阻断血管的时间范围8~16 min,平均12.45±2.31 min。术后半年随访发现,患者预后良好12例(85.71%),差1例(7.14%),死亡1例(7.14%)。结论动脉瘤体直接穿刺减压有利于巨大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从而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韬;杨天明;吕忠中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