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勇
目的 探究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中选取4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急诊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护理后投诉、护理工作缺陷、急救事故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投诉率、护理工作缺陷发生率以及急救事故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急诊科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良事件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志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诊多发伤患者危险因素,并研究高效急救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实施急诊抢救的30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的急诊抢救具体情况,对患者急诊抢救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多发伤患者急诊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高效的急救措施.结果:多发伤患者不同性别、致伤原因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以上患者其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间晚、损伤部位数多、存在呼吸系统感染、体温过低、ISS评分高患者其病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在急诊过程中可见其年龄、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ISS评分等因素都是导致患者的死亡的重要因素,因而医护人员要有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急救措施.
作者:俞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直肠癌患者手术后采取个体化营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基础上采取个体化营养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拔管时间、拆线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血红蛋白、总蛋白、体质量和BMI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后一周对照组患者各指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手术患者采取个体化营养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并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王佩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宫颈炎患者中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中心院62例宫颈炎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n=31,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1,行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与抑郁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指标差异较大(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满意度、心理状态的改善.
作者:石秀英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疼痛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进入我院肿瘤科实行介入术治疗的102例肝癌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疼痛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护理,对照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经护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43% 与观察组96.08% 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肝癌介入术实行疼痛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作者:黎少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神经外科病人气管套管安全拔管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体会.方法:对135名进行气管套管安全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拔管的结果并给出拔管护理的体会.结果:135例患者中,有116例患者拔管成功,有3例患者带管出院,有14例患者于拔管后的30min-30d内进行二次置管,有2例患者死亡;14例需二次置管的患者有11例于二次置管后的17d-84d内成功拔管;有3例终带管出院.结论:对需要进行拔管的神经外科气管套管病人来说,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增加拔管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病人的住院天数,使病人早日康复,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李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针对我院的骨科科室进行分析,探讨骨科治疗中应用封闭负压吸引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对本人近年来收治骨科中应用封闭负压吸引患者相关基线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了解封闭负压吸引方案的治疗原理、适应症、手术方法、护理优点等内容.结果:对于适应封闭负压吸引治疗的骨科患者用该方案治疗后恢复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对骨创伤患者选用封闭负压吸引方案能有效干预改善患者软组织损伤情况,方案引发相关并发症概率低,不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所影响,在我国的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的应用.
作者:卢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急诊绿色通过构建专家共识.方法:由全国范围132家城市医院参加的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是全国唯一一项进行登记的卒中项目,分析研究132家城市医院所有适合使用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患者.结果:大约占全数患者的五分之一患者在发病3h内到达急诊室,12.6%患者适合溶栓治疗,终只有2.4%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从患者进入急诊室到接受溶栓药物治疗的间隔时间平均是116min,与发达国家相比,间隔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从尽可能减少院内延误时间入手,制定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急诊绿色通过构建专家共识,方能使得溶栓治疗能够更好的推广应用和提高脑梗死溶栓急性期的救治率.
作者:宋颖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延续治疗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小鼠肺组织白介素-6及白介素-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小鼠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PQ染毒组,冲击治疗组和延续治疗组,统计分析小鼠肺组织中白介素-6和白介素-17的水平;结果:研究表明甲泼尼龙延续治疗降低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组织白介素-6(17.18±2.38比21.34±2.25;P<0.05)及白介素-17(34.08±7.78比40.12±9.46;P<0.05)的水平.结论:甲泼尼龙延续治疗降低PQ导致的肺组织炎症反应.
作者:王剑;聂屾;王博;李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式和易感因素,了解其临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4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并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对于颅内感染的患者,还应该在早期就对其病情进行良好的诊断,同时在患者出现病症的初期进行快速治疗,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并且结合合理的给药途径,也是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措施,总之,越早治疗越能够降低发生感染的概率.
作者:朱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应用于我院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实际效果,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教学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我院实习生42名作为研究对象,选用数字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1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实施PBL教学法,观察对比两组实习生见习结束时的理论考试与实操成绩.结果:实验组见习生理论考试成绩与实操成绩明显比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带法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使见习教学质量以及带教者得到全面提高,更加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作者:昝文杰;耿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防治高危孕妇产后出血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8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高危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基于其个人选择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45).参照组予以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宫体注射治疗,实验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及产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参照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15.56%,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13.33%,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参照组产妇,实验组产妇的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数值均相对较低,组间差异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参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3例,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4例,组间差值比较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相较于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产后止血效果比较理想,药物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杨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6月-2018年3月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全麻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联合组),每组50例.分别于术前24h和术后24、48、72h对两组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统计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7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深静脉血栓发生22例(22%),联合组9例(9.0%),全麻组显著高于联合组(χ2=6.452,P=0.011).结论 与全麻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老年膝关节置换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晓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及不断创新的质控工具所发挥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及不断创新的质控工具对护理文件进行持续质量管理15个月,通过选取2017年至2018年的护理文书,从质控中查找问题,从问题中分析原因,持续改进质控工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整改,追踪落实整改情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果 通过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15个月后,体温单、执行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各种评估单合格率显著提升.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及书写质量,而且有利于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维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作者:任惠;王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讨论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选取我院中治疗的不孕症的患者100例,根据使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宫腔镜下输卵管疏通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手术的患者为实验组.结果:对照组的再通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继发性不孕症患者的再通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原发性再通率与实验组相比,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孕症患者中使用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再通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曼珠;金延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营养治疗对 Ⅱ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2014年5月~2017年11月,于同煤总医院收治的 Ⅱ 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自行控制饮食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加强个性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情况、血脂、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营养治疗利于降低 Ⅱ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可推广.
作者:康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积极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共计78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 护理前,患者SAS和SDS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心理护理的实施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能缓解和疏通患者心理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李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讨论双侧非典型股骨骨折术中再骨折的治疗.方法:选取50例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治疗的双侧非典型股骨骨折手术后再骨折的患者,均使用髓内钉内固定联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均手术成功,并顺利出院.在随访1年后,患者均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经过X线检测发现患者的骨性愈合较好,内固定物牢固,没有出现断裂,松动的情况.结论:在双侧非典型股骨骨折手术再次骨折的患者中进行髓内钉内固定联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湃;金日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48例,应用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方法)和对照组(48例,应用奥硝唑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平均小腹坠痛缓解时间、平均宫颈举痛缓解时间.结果:实验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平均小腹坠痛缓解时间、平均宫颈举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且加强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
作者:王淑叶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比容和C反应蛋白等检验结果.结果 两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比容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血小板数量、C反应蛋白数量,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常规检验可以进行炎症性肠病早期诊断,应用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杨曦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