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莹莹
目的:探究分析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影响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纳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心功能改善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SAS、SDS评分具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满意度以及心功能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玲;王玉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84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手功能评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结果: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1.43%,经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手功能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使用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作者:占娟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7年8月 ~2018年8月对消毒供应室实施护理新理念管理(管理组),并与2016年8月 ~2017年8月实施的常规管理进行比较(常规组),并比较护理新理念实施效果.结果 管理组医疗器械洗涤、包装以及发放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管理组和常规组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6±3.2)分和(89.9±4.7)分,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护理新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洗涤、包装以及发放合格率,同时还能提高物品使用满意度.
作者:申璐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评价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应用效果及VAS评分.方法:此次一共纳入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6例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观察组排尿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疼痛、伤口红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舒适护理的效果显著;所以,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余晓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益生菌对胃癌患者肠道菌群及化疗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胃癌术后需化疗的患者,化疗方案均采用XELOX方案.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患者.治疗组于化疗当天开始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每天3次,每次3片;观察组不给予益生菌.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收集两组患者粪便,检测化疗前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观察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化疗后,治疗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观察组,而肠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含量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益生菌可调节胃癌化疗患者肠道菌群,有利于减少化疗相关并发症.
作者:陈景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儿接受丙种球蛋白辅助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所在科室于2016年4月 ~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较高于对照组72.0%(P<0.05);观察组各项症状消退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左稳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四联疗法在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组.对照组行三联疗法,观察组加用胶体果胶秘行四联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仅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反应,症状轻微.结论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可有效提高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高,且具有较高安全性,显著优于三联疗法.
作者:高帮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督导式护理干预在老年术后肠梗阻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4例肠梗阻老年患者,按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督导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主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围48h缩小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主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腹围48h缩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健康宣教、心理舒适、生理舒适及服务态度四个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导式护理能有效缓解老年肠梗阻患者症状,加快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司左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优质护理服务是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病人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老年心血管患者变化快, 易感染, 易复发, 易致残, 牵涉多个系统的病理生理.结合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对老年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老年患者康复[1],对老年心脏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效果,提高满意度,减少纠纷.
作者:董慧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生命体征与意识等症状进行观察与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与临床护理措施.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及加强临床护理与观察,能够帮助其及时发现患者病情进展,从而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终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对老年H型高血压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患给予出院延续性护理的可行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8例接受常规出院指导的对照组,48例接受出院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认知情况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患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20.32±7.12)mmHg、(82.12±6.56)mmHg、(7.73±2.01)μmol/L,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病患的生活质量总评分、HDS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78.23±7.23)分、(27.83±2.78)分,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患给予出院延续性护理对病患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应用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赵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ID-1α 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5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喉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HIF-1α 蛋白在喉癌组和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5例喉癌组织中有30例发现有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6.7%;有15例喉癌组织中未见表达,阴性表达率为33.3%.且喉癌组织中HIF-1α 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黏膜组织(P<0.05).HIF-1α 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有显著相关性.结论:WAVE2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多种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作者:要兆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某医院中选择符合标准的150名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将这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75例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组在高压氧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进行共同治疗,对照组只给进行高压氧等常规的治疗方法.认真观察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变化和MMSE评分.结果:研究组MMSE评分和变化脑电图与对照组相比较有较大差异,也就是说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研究组的患者中的表现可以看出研究组的联合治疗能非常显著的改善MMSE评分,并且脑电图的异常率相比于对照组来说偏低;同时研究组在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方面明显比对照组高,也就是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联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生存质量以及治疗疗效,实践证明这样的联合治疗方法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东杰;许庆梅;韩淑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内科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5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结果:据研究部统计,150例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治疗期间有50例冠心病,占33.3%.肺心病10例,占6.7%,急性心肌炎10例,占6.7%,高血压性心脏病26例,占17.3%,肥厚型心肌病10例,占6.7%,感染性心内膜炎10例,占6.7%,风湿性心脏病16例,占10.7%,主动脉夹层4例,占2.7%,扩张型心脏病8例,占5.3%,其他原因有6例,占4%.在该研究中,发现心源性猝死有可能在入院后两周发生,并且在夜间的机会高于白天.此外,如果患者出现情绪激动等不良心理或者行为,都会导致危险的发生.结论:结果表明,舒适护理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使病情更容易改善.
作者:何纳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利奈唑胺对于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重症肺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滴万古霉素进行治疗,连续用药1~2周;治疗组采用静滴利奈唑胺进行治疗,连续用药1~2周.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药物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培养细菌阴性率.结果:由数据统计结果得知,观察组的整体有效率(88.6%)略高于对照组(86.9%),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培养阴性率(87.4%)略高于对照组(83.6%),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14.6%).结论:经上述研究得知,利奈唑胺对于G+菌感染为主导的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凌耿飞;曹聪聪;韩世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护患沟通用于心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 ~2018年5月收治的心内科护理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分为常规护理、沟通,和常规护理之上的人性化护患沟通,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心内科患者采用人性化护患沟通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
作者:刘婷;陈晓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在ICU重症护理中实施血糖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于2016年7月—2018年3月间我院所接收的ICU重症患者84例,按入院顺序分组护理,对照组用常规的方式护理,研究组便将常规方法作为基础,实施血糖控制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SOPA评分(平均序贯气管衰竭评分)、APACHE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使用血糖控制干预对ICU重症患者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感染率,辅助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将其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莹;焦瑞娜;吕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三种不同免疫检测法对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乙肝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患者均进行静脉采血,随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比三种免疫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三种不同免疫检测法中,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高的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其各项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免疫检测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相较于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定量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冰;杜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创伤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3月到2018年2月期间创伤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式,试验组采用学生标准化病人完成培训,比较两组学员的考核成绩,并比较两组病例分析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学员的实践技能考核评分及病例分析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但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无明显差异.结论: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创伤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提升学员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和病例分析能力,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王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育龄妇女宫内放置节育器的不良反应.方法: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365例宫内放置节育器的育龄妇女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类型,分为药环组、钢环组、T环组,各131例、129例、105例,分别使用165活性金属节育器Ⅱ、不锈钢圆形金属、T形带铜节育器.观察三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不良反应方面,以钢环组数据高,为27.91%,其次为T环组,P<0.05.结论:节育器的使用可能会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如经量增多、不规则出血等,相比而言,165活性金属节育器Ⅱ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低.
作者:陈振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