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例小儿颅内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的手术配合

王勤华

关键词:小儿, 颅内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 手术配合
摘要:生殖细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生殖细胞瘤少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为松果体区(常见),突出临床表现是内分泌紊乱,表现为上视障碍和性早熟,同时可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如尿崩、烦渴、嗜睡及肥胖.松果体区肿瘤可阻塞中脑导水管,造成颅内高压.由于松果体区位于颅腔的中心,其深在的定位使得肿瘤和中脑、丘脑、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小脑前中央静脉、四叠体等脑部重要结构产生密切的关系.无论何种入路,肿瘤与头皮表面任何部位的距离几乎是相等的,使肿瘤的暴露和切除十分困难.因此,在国内外,手术切除这一部位肿瘤,一向被认为是神经外科领域中难度大及危险性高的手术.所以手术配合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3月本院成功地为1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患儿施行手术切除.现将手术配合体会终结如下.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认知护理对留置PICC早产儿家属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早产儿留置PICC(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对其家属的焦虑及认知的护理需求状况,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间接受留置PICC早产儿的患儿家属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于操作前对两组家属发放本科自制的PICC认知需求调查表,对照组给予操作前通知和相关注意事项的宣教,观察组则由专人实施全程的针对性的认知护理.操作后填写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观察两组生理心理相关指标焦虑值的变化.结果 通过对留置PICC早产儿家属实施全程的认知护理干预,观察组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认知护理能够帮助患儿家属缓解不良的心理反应,减轻焦虑情绪,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严洁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药用炭、甘露醇胃管内注入在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后,胃管内一次性注入药用炭、甘露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目前标准采用洗胃机彻底洗胃,解磷定+长托宁常规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洗胃完毕后,立即注入药用炭30g 、20%甘露醇250ml,并夹闭胃管保留4h,4h后改为留置胃肠减压管12 ± 24h.比较两组的治愈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74例治愈率85.1%,病死率14.9%,住院时间(8.4±1.3)d,中间型综合征发生8例,反跳11例.观察组74例治愈率94.6%,病死率5.4%,住院时间(5.2±1.1)d,中间型综合征发生2例,反跳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洗胃后胃管内一次性注入药用炭、甘露醇,能明显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鹏飞;唐雄修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局部封闭致手部肌腱断裂二例

    例1 男,65岁.右手背痛性肿块3年伴中环指不能伸直1个月.患者自诉3年前被蜜蜂蛰伤,出现局部红肿、疼痛,诊断为狭窄性腱鞘炎,多次用康宁克松封闭治疗(> 10次).肿块长期不消除,1年前出现溃烂,使用各种外用药包扎亦未愈合.1个月前,中环指背伸活动受限,未引起重视.查体:右手中指、环指掌侧感觉麻木,并不能主动背伸.手背有一2cm×3cm的溃疡区.无外伤,亦无风湿、类风湿、结核病史.诊断:右手中环指伸肌腱断裂伴皮肤溃疡.

    作者:倪雄伟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三级管理体系在手术室清洁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是医院的关键科室,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与无菌管理是保证外科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手术间基本的条件是清洁无尘,首先明确只有在清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无菌管理[1],手术室每日手术前、每天手术后及每台手术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每周要彻底大扫除一次,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可有效的加强洁净手术室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本院手术室有34个手术间,分布区间较大,加强清洁管理非常必要.自2011年采用了手术间三级清洁管理体系,通过实践取得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君;任换娣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基层医院腭咽一期成形术后语音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大年龄先天性腭裂患者腭咽一期成形术后语音效果改善情况,评价该术式在语音功能方面达到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16~ 35岁的大年龄先天性腭裂患者,采用腭咽一期成形术治疗,术后3个月随访,进行语音评价,分析术后语音效果改善情况.结果 11例患者腭咽一期成形术后语音效果都有不同程度改善,语音清晰度平均增加42.09%,吹水泡试验测定平均增加10.91s.结论 腭咽一期成形术作为大年龄腭裂患者的治疗方法,对于语音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两种手术一次完成,对于基层医院大腭裂患者来讲,治疗时间缩短,术后语音功能改善明显,该术式在腭裂患者的语音功能恢复方面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侯春林;柳新华;张新华;侯伟;马雪芳;高峰;赵晓光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剖宫术后病人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剖宫术后7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另72例肌注盐酸哌替啶75mg镇痛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阴道出血量及子宫复旧情况,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 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病人,其镇痛有效率高达95.7%,明显优于对照组,早开奶时间和哺乳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对剖宫产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 剖宫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好,使用方便,安全,促进早开奶,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周玉玲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治疗体会

    虽然强调结肠癌的早诊早治,日前,仍然有10%~30%的结肠癌出现急性梗阻症状[1].大多数出现急性结肠梗阻需要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急诊手术死亡率、并发症高.本院2000年至2010年所收治急性梗阻性结肠癌1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0年至2010年,本科共收治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16例,其中男15例,女1例,年龄45 ~ 78(中位年龄61)岁,其中10例患者的大便习惯改变半年,伴粘液便;其中5例平常便秘10年,未去过医院就诊,患者均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转为持续性腹痛;有2例患者出现突发性腹绞痛,呈持续性,此2例患者术中证实均为结肠破裂.

    作者:李计文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危重患者气管切开特殊情况的治疗体会(附5例报告)

    例1男,48岁.酒后口服头孢氨苄0.5g,4h后以呼吸困难被家属送到本院急诊科.给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20mg、吸氧,并请耳鼻咽喉科急会诊.检查患者呈Ⅳ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口唇发绀,四凹征出现,意识淡漠,不能平卧.紧急取坐位行气管切开,呼吸困难解除,大约30s后患者神志清楚,问话可以点头回答,收入院治疗.行喉镜检查见会厌水肿呈球状,披裂关节区黏膜及声带黏膜水肿,予以对症治疗,1周后顺利拔管,治愈出院.

    作者:张祥军;王志琴;任艳;孙淑君;肖阳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鼻饲泵与重力输注肠内营养液对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患者用鼻饲泵与传统重力型输液器注入肠内营养液对患者发生鼻饲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92例经鼻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鼻饲泵进行鼻饲,对照组应用传统重力型输液装置进行鼻饲,比较两组患者鼻饲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鼻饲泵泵入法可有效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秀明;高云翔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图像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的组织学特征.方法 用图像分析方法对一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进行图像研究分析.结果 大直径、累积光密度、大光密度在EIN肿瘤细胞组与背景细胞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核面积、长短径之比、平均光密度、短径、周长、圆度、蓝色光密度、小光密度在EIN肿瘤细胞组与背景细胞组之间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N的诊断标准强调了病变的大小、结构和细胞学特征,在诊断中可重复性较好,更易于病理诊断标准趋向一致;图像分析方法对于EI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以为EIN的诊断提供客观标准.

    作者:陈永宏;张沛刚;王耀勇;贾俊亚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晚期肺腺癌中胸苷酸合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胸苷酸合酶(TS)表达水平与培美曲塞疗效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对47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TS的表达.评价患者TS表达情况与培美曲塞化疗疗效、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7例患者中,TS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S表达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42.6%(20/47)和57.4% (27/47);TS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分化程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TS阳性组和TS阴性组中部分缓解(PR)分别有8例(17%)和15例(32%),疾病稳定(SD)分别有7例(14.9%)和5例(10.6%),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31.9%(15/47)和42.6%(20/47).TS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6.7月和7.26月,中位PFS分别7.27月和4.4月,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检测对预测培美曲塞在肺腺癌中的化疗疗效、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需要更大型的多中心的前瞻性的临床实验的验证.

    作者:周江芬;杨海虹;张亚雷;何玉文;赵美玲;何建行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试析五常管理法在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的运用

    探讨五常管理法对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的管理.应用五常管理法对手术室的环境、物品和人员进行系统管理.新型的管理模式大限度的保证了病患、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人性化手术环境,建立了一个信息化的高科技,高效率的使用资源,营造了整齐有序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并使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作者:秦璐翠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改良Kugel手术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初期经验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疾病,现代无张力修补已经成为疝手术的主流.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腹膜前修补更具合理性,不适感更轻微.本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施行形状记忆环(改良Kugel补片)腹膜前入路治疗腹股沟疝18例,随访1~8个月,无一例复发,未见明显不适反应,效果满意.现初期临床手术经验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35 ~ 78(中位年龄56)岁.腹股沟直疝2例,斜疝15例,同时存在斜疝和直疝2例,双侧斜疝3例,股疝1例.均为原发疝.本组采用Nyhus分型标准.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3例,Ⅳ型1例.1.2 方法1.2.1材料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改良Kugel补片(图1).1.2.2 麻醉与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更具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尿管,均沿腹股沟韧带斜切口,长约4~ 6cm.切开和分离疝囊同疝普通手术,在疝囊基底部,也就是内环口上方切开腹横筋膜进入腹膜前间隙.在腹膜前间隙,术者食指进行钝性分离,也可塞入湿纱垫有利于进一步创建间隙.

    作者:陈桥;贾忠;封光华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样品制备的佳方法探讨

    目的 比较不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方法,为荧光显微镜观察提供佳样品.方法 取大鼠肝脏冰冻切片,用固定液分别为95%酒精、95%甲醛和丙酮冰冻切片,用抗CSE、Ki-67多克隆抗体孵育和FITC、Cy3荧光标记二荧光标记二抗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丙酮固定组清晰可见处于增殖期(S期)细胞胞核呈红色荧光,胞质呈绿色荧光.结论 影响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样品效果的环节和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两个因素是2个一抗的搭配和协调以及选择合适的固定液.

    作者:阎继攀;郑勇;刘浩;李睿;张宁;陈卫刚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误诊一例

    患者,男,55岁.体检发现上腹部肿物.超声所见:肝左叶可见大小约6.4cm×5.6cm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形态不规整.CDFI:未见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肝左叶实性占位(图1).CT增强:肝左叶肿物动脉期血供丰富,考虑恶性可能性大.术中见:肝左外叶脏面突出肿物,大小约6cm×6cm,质韧,表面光滑,有包膜,界限清,活动尚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中诊断:肝脏肿瘤.行左外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作者:高娟;李玉萍;王小华;张晓岩;陆永平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国糖尿病前期人群已接近1.5亿,而糖耐量异常(IGT)人群所面临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与日俱增,其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与糖尿病患者相似;在日本糖尿病调查研究则显示,IGT是比空腹血糖异常更为敏感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预测指标.而且,不论是在冠心病、心肌梗死甚至于脑卒中方面,IGT均可作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及独立风险预测指标.目前国内外的多项临床试验为IGT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这一观点提供了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IGT有发展为DM的可能,DM可引起DM心肌病或加重原有冠心病病情,所以针对冠心病患者,在IGT时期就进行干预治疗是预防DM的发展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关键所在!阿卡波糖为葡萄糖甙水解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其在治疗IGT的同时,可能尚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减低合并IGT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笔者主要对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刘洋;张静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骨髓内异常浆细胞增殖,导致骨质被破坏,异常浆细胞过度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抑制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从而导致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发生骨转移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主要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高钙血症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1].其中骨痛是MM的常见症状,而VAD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难治性MM的佳有效方案,有效率为45% ~ 65%,少数患者可获得完全缓解.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科收治MM患者20例,应用VAD方案治疗,现将VAD方案治疗时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沈鹰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微型钛板在急诊颌面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微型钛板在急诊颌面部外伤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门诊急诊颌面部外伤骨折患者,骨折部位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结果 患者面部外形绝大多数满意,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恢复,软组织伤口Ⅰ期愈合,治愈率达94.6%.结论 微型钛夹板在急诊颌面部外伤骨折中骨折固定,可以达到相对的坚固固定,能保持骨折断端局部稳定,固定效果准确、可靠,操作简便易行,可免去患者由于长期颌间牵引固定造成进食、语言困难及口腔卫生差等.

    作者:罗启穗;汤爱金;熊云枫;李光泽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急诊留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急诊留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20例急诊留观的CAP患者随机分为哌拉西林组(160例)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组(160例),疗程7 ~ 14d.治疗前后进行临床实验室检查对比.结果 哌拉西林针剂治疗CA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与氨苄西林舒巴坦组相同.急诊CAP患者对哌拉西林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 哌拉西林单用可作为急诊CAP的经验性治疗方案.

    作者:王绍久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探讨PET-CT检查的临床护理

    PET-CT将CT与PET融为一体,由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而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PET-CT能在生理状态下动态地定量观察体内分子水平的生化变化,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和广泛关注,是目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有无创伤性的特点,是临床上用以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佳手段之一.PET-CT检查程序相对比较复杂,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检查成功与否.本文探讨PET-CT检查程序中的临床护理,旨在为全身PET-CT检查的圆满成功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彭艳梅;陈翼;凌云霞;周玉兰 刊期: 2012年第z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