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期肺腺癌中胸苷酸合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周江芬;杨海虹;张亚雷;何玉文;赵美玲;何建行

关键词:胸苷酸合酶, 肺腺癌, 培美曲塞, 免疫组化法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胸苷酸合酶(TS)表达水平与培美曲塞疗效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对47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TS的表达.评价患者TS表达情况与培美曲塞化疗疗效、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7例患者中,TS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S表达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42.6%(20/47)和57.4% (27/47);TS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分化程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TS阳性组和TS阴性组中部分缓解(PR)分别有8例(17%)和15例(32%),疾病稳定(SD)分别有7例(14.9%)和5例(10.6%),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31.9%(15/47)和42.6%(20/47).TS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6.7月和7.26月,中位PFS分别7.27月和4.4月,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检测对预测培美曲塞在肺腺癌中的化疗疗效、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需要更大型的多中心的前瞻性的临床实验的验证.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陈元膏膏摩结合熏蒸疗法治疗肘关节强直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陈元膏膏摩结合熏蒸疗法治疗肘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收集除关节骨折病变外的肘关节强直患者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30 ~ 63岁.采用分型定位膏摩及熏蒸疗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次数10~35次.治疗优12例,良21例,可8例,差6例,总有效率87.23%.结论 肘关节强直通过分型定位膏摩及熏蒸疗法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许旭杰;付建明;顾旭东;姚欣劼;姚国强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误诊一例

    患者,男,55岁.体检发现上腹部肿物.超声所见:肝左叶可见大小约6.4cm×5.6cm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形态不规整.CDFI:未见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肝左叶实性占位(图1).CT增强:肝左叶肿物动脉期血供丰富,考虑恶性可能性大.术中见:肝左外叶脏面突出肿物,大小约6cm×6cm,质韧,表面光滑,有包膜,界限清,活动尚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中诊断:肝脏肿瘤.行左外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作者:高娟;李玉萍;王小华;张晓岩;陆永平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基层医院腭咽一期成形术后语音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大年龄先天性腭裂患者腭咽一期成形术后语音效果改善情况,评价该术式在语音功能方面达到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16~ 35岁的大年龄先天性腭裂患者,采用腭咽一期成形术治疗,术后3个月随访,进行语音评价,分析术后语音效果改善情况.结果 11例患者腭咽一期成形术后语音效果都有不同程度改善,语音清晰度平均增加42.09%,吹水泡试验测定平均增加10.91s.结论 腭咽一期成形术作为大年龄腭裂患者的治疗方法,对于语音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两种手术一次完成,对于基层医院大腭裂患者来讲,治疗时间缩短,术后语音功能改善明显,该术式在腭裂患者的语音功能恢复方面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侯春林;柳新华;张新华;侯伟;马雪芳;高峰;赵晓光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胃肠道间质瘤联合脏器切除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联合脏器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联合脏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联合脾脏切除6例,结肠切除5例,肾脏切除5倒,肝部分切除2例,十二指肠切除1例,卵巢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3例,肾上腺切除1例;两个脏器切除2例,三个脏器切除1例.5例胃间质瘤及2例小肠间质瘤淋巴结清扫术后,未证实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提示肿瘤累及肾、脾、胰各2例,肠细膜与大网膜各1例,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15例,11例存活,4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如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可行联合脏器切除,有利肿瘤切除彻底,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与靶向药物结合外科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更为合适.

    作者:涂期清;徐鹿平;李小腾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骨髓内异常浆细胞增殖,导致骨质被破坏,异常浆细胞过度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抑制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从而导致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发生骨转移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主要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高钙血症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1].其中骨痛是MM的常见症状,而VAD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难治性MM的佳有效方案,有效率为45% ~ 65%,少数患者可获得完全缓解.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科收治MM患者20例,应用VAD方案治疗,现将VAD方案治疗时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沈鹰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长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住院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期间本科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家长60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家长的焦虑分值为(58.40 ±7.03)分;女性家长焦虑评分为(59.83±8.08)分,男性家长焦虑评分为(57.44±6.5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保患儿家长焦虑评分值为(57.86±7.41)分,自费患儿家长焦虑评分值为(59.00±7.09)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的抑郁分(59.73±3.77)分;女性家长抑郁分(62.33±1.51)分,男性家长抑郁分(58.00±3.87)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费家长抑郁分为(63.00±1.67)分,医保家长抑郁分为(57.56±3.13)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长焦虑、抑郁分值高,其心理心理状况与性别、医疗费用、患儿病情有关.

    作者:唐小宏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经鼻插管组(治疗组)和经口插管组(对照组),各30例,动态监测治疗组插管前、后的血气分析;对比两组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治疗组有插管快,耐受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组插管后12h的血气分析与插管前比较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行之有效的技术,应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高茜;杜黎明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丙泊酚在难治性癫痫中的临床应用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 ~ 30%的癫痫患者应用一线抗癫痫药物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和控制效果,终演变为难治性癫痫[1].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作为癫痫持续状态之一,严重破坏体内环境等稳定性,引发中枢神经系统许多不可逆性损坏,患者致残率高,对社会庭造成影响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难治性癫痫尚无公认的定义,一般指经过劳拉西泮、苯妥英或苯巴比妥等一线药物[2]积极治疗(剂量合适,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无不可耐受的副作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仍无明显改善,或给予充分适当的治疗仍持续超过60 ~ 90min者[3].因为发作持续超过这一时间界限,可能造成不可逆神经功能损害.约30%的SE发展成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efractory statusepil epticus,RSE)[4].SE死亡率约有报道可达17%以上[5],RSE的死亡率更高,可达50%,且住院时间长、神经功能损害多.

    作者:胡炜娜;刘诗翔;宪聪;符丽艳;罗程文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治疗体会

    虽然强调结肠癌的早诊早治,日前,仍然有10%~30%的结肠癌出现急性梗阻症状[1].大多数出现急性结肠梗阻需要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急诊手术死亡率、并发症高.本院2000年至2010年所收治急性梗阻性结肠癌1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0年至2010年,本科共收治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16例,其中男15例,女1例,年龄45 ~ 78(中位年龄61)岁,其中10例患者的大便习惯改变半年,伴粘液便;其中5例平常便秘10年,未去过医院就诊,患者均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转为持续性腹痛;有2例患者出现突发性腹绞痛,呈持续性,此2例患者术中证实均为结肠破裂.

    作者:李计文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健康教育对苯丙酮尿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苯丙酮尿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月7月入住本院儿内科的苯丙酮尿症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合理饮食、正确服药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苯丙酮尿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陈海萍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入选的5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在常规使用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基础上分别予新活素、硝酸甘油静点,观察两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 新活素能明显改善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在疗效方面优于硝酸甘油,且安全性与硝酸甘油类似.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结论 新活素能明显改善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呼吸困难症状及全身临床状况,疗效、安全性均优于硝酸甘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栩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目的 观察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本组患者39例;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采取常规的外科手术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采用Dornier激光治疗仪,行微创的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结果 全组术后无伤口感染,恢复良好,术后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该手术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疤痕小,曲张静脉切除彻底,短期未见复发等优点.

    作者:罗祎;龚亦群;顾永刚;俞志强;吕捷杰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栓通粉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栓通粉针剂450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14d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通粉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疗效满意,且又安全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奋国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晚期肺腺癌中胸苷酸合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胸苷酸合酶(TS)表达水平与培美曲塞疗效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对47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TS的表达.评价患者TS表达情况与培美曲塞化疗疗效、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7例患者中,TS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S表达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42.6%(20/47)和57.4% (27/47);TS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分化程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TS阳性组和TS阴性组中部分缓解(PR)分别有8例(17%)和15例(32%),疾病稳定(SD)分别有7例(14.9%)和5例(10.6%),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31.9%(15/47)和42.6%(20/47).TS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6.7月和7.26月,中位PFS分别7.27月和4.4月,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检测对预测培美曲塞在肺腺癌中的化疗疗效、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需要更大型的多中心的前瞻性的临床实验的验证.

    作者:周江芬;杨海虹;张亚雷;何玉文;赵美玲;何建行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缩宫素不同给药途径对第三产程和产后出血的探讨

    目的 探讨缩宫素不同给药途径对第三产程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不同途径(宫体、臀部、静脉滴注)给予缩宫素,比较三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第三产程出血量和产后2h出血量.结果 A组第三产程时间较其它两组显著缩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第三产程出血量和产后2h出血量A组比B组和C组均少(P<0.01).结论 分娩后在宫体部位注射缩宫素,促进了胎盘剥离.加强宫缩,减少了产后出血量.一般不发生不良反应,作用效果比较直接,作用起效时间较快.

    作者:李丽萍;施云;顾伟芳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很早以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就已表明抗凝治疗可以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病死率[1].但有些VTE患者既可有抗凝不充足也可有抗凝高出血风险,此时必须考虑其他非药物治疗(腔静脉滤器、外科取栓、导管直接干预).虽然非药物治疗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证据水平弱于抗凝治疗,但在必要时应采取这些非药物治疗措施.笔者对这些非药物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有效性给予讨论.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见性护理

    1 国内外针对胺碘酮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胺碘酮作为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1].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地位褒贬不一.自上世纪90年代后,胺碘酮在美国和欧洲占抗心律失常药物处方的1/3,在拉美占70%左右[2],已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常用药物.胺碘酮自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始初步应用.胺碘酮通过阻滞钾离子外流、延长心肌细胞3相动作电位、延长不应期、非竞争性抑制α和β肾上腺素能等作用,发挥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它对房性、室性及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心律失常均有很好的疗效,并且无明显负性作用.对心功能不良的患者仍可以使用,疗效确切.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引起肺功能及肝功能的损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3-4].可达龙对血管刺激性大,轻者可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重者出现静脉硬结、疼痛等症状,即使无药液外渗,也可引起上述症状[5].如果在应用过程中不注意观察和护理,可能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加重病情.

    作者:李雅婧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图像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的组织学特征.方法 用图像分析方法对一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进行图像研究分析.结果 大直径、累积光密度、大光密度在EIN肿瘤细胞组与背景细胞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核面积、长短径之比、平均光密度、短径、周长、圆度、蓝色光密度、小光密度在EIN肿瘤细胞组与背景细胞组之间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N的诊断标准强调了病变的大小、结构和细胞学特征,在诊断中可重复性较好,更易于病理诊断标准趋向一致;图像分析方法对于EI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以为EIN的诊断提供客观标准.

    作者:陈永宏;张沛刚;王耀勇;贾俊亚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城镇女性在妇产科门诊进行人工流产的状况调查

    目的 分析城镇女性在妇产科门诊进行人工流产的状况,为本区妇女的身体健康给予更全面和科学的指导.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来武警南疆指挥部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人工流产的425例患者进行详细问卷调查,并对其有关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5例行人流术者,年龄16 ~ 46岁.其中未婚女性74例,有过人流史的19例,占25.68%;选择无痛人流者52例,占70.27%;已婚女性351例,有人工流产史者100例,占28.49%;选择无痛人工流产者172例,占49.00%.结论 人工流产只能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手段,应加大本区计划生育技术的宣传和指导,使更多的女性了解对于自身适合的避孕措施及预防性病传播的知识,使更多的女性免于承受人流所带来的身心的悲痛.

    作者:早尔古丽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生物共振技术与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过敏原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技术与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过敏原的阳性率及其可比性.方法 选择接触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德国摩拉生物物理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系统(MORA-SUPER)与斑贴试验先后对5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分别得出斑贴试验及生物共振治疗仪检测接触性致敏物质的阳性率,并以斑贴试验作为金标准,得出生物共振技术检测接触性过敏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其与斑贴试验的符合率.结果 50例患者中,斑贴试验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48例,占96%,生物共振技术检测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占46例,占92%,两种方法阳性率高的几种物质均依次是重铬酸钾、硫酸镍、福尔马林、对苯二胺等;以斑贴试验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列出四格表,评价生物共振技术检测敏感度在50%~90%之间,特异度在77% ~ 98%之间,其与斑贴试验的符合率均在80%以上.结论 重铬酸钾、硫酸镍、福尔马林、对苯二胺是本地区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生物共振技术检测与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致敏原符合率较高;生物共振技术与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均安全可靠.

    作者:唐云志;刘学军;刘劲松;何纯;赵婷婷;徐桦;谢方明 刊期: 2012年第z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