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陈元膏膏摩结合熏蒸疗法治疗肘关节强直的疗效观察

许旭杰;付建明;顾旭东;姚欣劼;姚国强

关键词:肘关节强直, 中医外治法, 熏蒸疗法, 陈元膏, 膏摩
摘要:目的 观察陈元膏膏摩结合熏蒸疗法治疗肘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收集除关节骨折病变外的肘关节强直患者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30 ~ 63岁.采用分型定位膏摩及熏蒸疗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次数10~35次.治疗优12例,良21例,可8例,差6例,总有效率87.23%.结论 肘关节强直通过分型定位膏摩及熏蒸疗法能明显提高疗效.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瘦素和丙二醛在成年男性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瘦素和丙二醛(MDA)在成年男性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64排螺旋CT对入选50例研究对象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肥胖组及对照组三组,评估各组人群的代谢指标、瘦素、丙二醛(MDA)等指标.并对这些指标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胰岛素水平、HOMA-IR、瘦素、丙二醛(MDA)显著高于肥胖组,冠心病组和肥胖组的胰岛素水平、HOMA-IR、瘦素、丙二醛(MDA)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与血清瘦素及丙二醛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组的HOMA-IR和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肥胖组,肥胖组高于对照组,说明胰岛素抵抗是冠心病患者基本特征,冠心病患者瘦素和丙二醛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水平呈线形相关,提示瘦素和丙二醛可能参与了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

    作者:石晓欣;王瑞良;昌菁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双源CT在冠心病护理中的指导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冠心病护理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进行DSCT和ICA检查(两者检查间时<3个月),以ICA为金标准,对DSCT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对冠心病患者检查中有胸闷、胸痛者进行护理和处理,比较干预后患者完成情况.结果 220例患者顺利完成扫描,获得心脏血管满意图像.220例患者DSCT查出阳性结果179例(81.4%),阴性者41例(18.6%).179例阳性者中174例发生胸闷、胸痛,经卧床休息、吸氧、口服硝酸甘油等处理和护理后,169例患者症状缓解,其缓解率为97.1%,179例阳性者经I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175例,45例为阴性结果.45例无冠状动脉狭窄者中11例发生胸闷、胸痛,经卧床休息、吸氧、口服硝酸甘油等处理和护理后,其中2例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冠心病患者行DSCT及ICA检查前进行心理干预、宣教及护理处理,其能顺利完成扫描检查,获得心脏血管满意图像.

    作者:韩雅琴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动脉旁路转流术后吻合口内膜增生的研究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动脉旁路转流术后吻合口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32只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6只)和实验组(16只),对照组为单纯的静脉移植,实验组术中给予HGF处理(100ng/ml),术后14、28d分别切除移植静脉,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厚度及中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值(I/M),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静脉移植物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PC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静脉移植术后14d I/M(0.81 ±0.05)高于实验组(0.4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静脉移植术后28d I/M(0.73 ±0.01)高于实验组(0.65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静脉移植术后的PCNA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动脉旁路转流术后吻合口内膜增生有抑制作用.

    作者:邢壮杰;刘明晶;郝国强;李润生;郑新;邓芝徽;赵晖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自体脂肪声带内注射治疗声带闭合不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自体脂肪声带内注射治疗声带闭合不良的术中配合.方法 对本院42例行声带自体脂肪注射治疗声门闭合不全患者的护理工作重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患者能积极配合手术,使手术更顺利.结论 细致的术前准备及密切的术中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董磊;张培培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针对原因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方法 选择22例有瓣膜置换同期行冲洗式射频消融,分析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情况及原因.结果 术后8例为结性心律,4例为房颤心律,1例发生室速.经治疗后19例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6.4%.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总结术后心律失常发生原因改进后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于长江;尚玉强;王金华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前列安栓联合加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16例疗效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8%~25%[1],男性一生中曾经出现过CP症状者约占50%,复发率为20%±50%[2].由于症状表现复杂,病程迁延,治疗较难,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因症状多变,诊断与治疗虽有进步,但治疗效果一直不甚满意,且易合并男性不育和性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和精神方面影响更严重.笔者2009年1月至12月对经门诊确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前列安栓联合加替沙星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邹生龙;邓若平;陈林川;祝睿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心房颤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对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二所三甲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61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住院期间心脏基础节律分为窦性节律组(窦律组)和房颤组,进行为期3年的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衰加重再住院.结果 房颤组中高龄、女性及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占有较高比例;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的病因主要为瓣膜性疾病,而窦律组则为冠心病;随访结果显示房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窦律组(P <0.01);Cox回归分析对其它因素校正后发现,房颤(RR =1.311,95% CI:1.002-1.715,P<0.05)、年龄(RR=1.014,95% CI:1.004-1.024,P<0.01)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3年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房颤及高龄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预后加重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智;卢喜烈;汪剑锋;朱金秀;谭学瑞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EpCam与Wnt/β-caten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EpCam与Wnt/β-catenin通路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研究两者之间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的60例结肠癌组织、2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60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内EpCam与Wnt/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 (1)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中EpCam阳性表达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分别为23.5%、62.3%、96.5%;随着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向癌组织的转化,β-catenin的胞膜表达阳性率依次降低,而胞质表达阳性率则依次增高,在低分化癌组织中甚至出现了核表达,EpCam强阳性表达及Wnt/β-catenin胞质阳性率与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有关;(2)发现EpCam与Wnt/β-catenin呈正相关(r=0.653,P<0.05),(3)高表达EpCam和Wnt/β-catenin患者结肠癌复发率明显增加,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结论 EpCam与Wnt/β-catenin通路在结肠癌存在正相关性,EpCam和Wnt/β-catenin高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作者:周逢强;齐艳美;李新军;郭辉光;徐宏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治疗体会

    虽然强调结肠癌的早诊早治,日前,仍然有10%~30%的结肠癌出现急性梗阻症状[1].大多数出现急性结肠梗阻需要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急诊手术死亡率、并发症高.本院2000年至2010年所收治急性梗阻性结肠癌1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0年至2010年,本科共收治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16例,其中男15例,女1例,年龄45 ~ 78(中位年龄61)岁,其中10例患者的大便习惯改变半年,伴粘液便;其中5例平常便秘10年,未去过医院就诊,患者均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转为持续性腹痛;有2例患者出现突发性腹绞痛,呈持续性,此2例患者术中证实均为结肠破裂.

    作者:李计文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不张病因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不张病因诊断的作用.方法 对120例肺不张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肺不张患者中,114例获得病因诊断,其中肺癌47例,结核22例,炎症43例,异物2例,其它6例,诊断率为9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不张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明显提高诊断率.

    作者:张健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短期疗效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4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72h,对照组应用安慰剂,从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心电图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分析疗效.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1、3及24h时呼吸困难程度、心率、呼吸频率及肺部啰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在治疗3d及1周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P<0.05),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低血压发生率无差异,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能够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短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刘纪强;李娟;朱江波;黄素贞;刘伯强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住院患者对礼仪式护理需求的调查报告

    目的 研究礼仪式护理对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调查住院患者252例,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52份,有效回收率为94%.结果 患者需要的是护士的礼貌用语、谈吐清晰、委婉、真诚友好的微笑、亲切和蔼的目光、步履轻盈、动作轻柔、技术熟练、知识面广.结论 护士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开展礼仪式护理以美好的形象对患者心理施加影响,以促进机体的康复.

    作者:孙玲芬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剖宫术后病人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剖宫术后7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另72例肌注盐酸哌替啶75mg镇痛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阴道出血量及子宫复旧情况,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 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病人,其镇痛有效率高达95.7%,明显优于对照组,早开奶时间和哺乳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对剖宫产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 剖宫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好,使用方便,安全,促进早开奶,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周玉玲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生物共振技术与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过敏原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技术与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过敏原的阳性率及其可比性.方法 选择接触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德国摩拉生物物理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系统(MORA-SUPER)与斑贴试验先后对5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分别得出斑贴试验及生物共振治疗仪检测接触性致敏物质的阳性率,并以斑贴试验作为金标准,得出生物共振技术检测接触性过敏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其与斑贴试验的符合率.结果 50例患者中,斑贴试验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48例,占96%,生物共振技术检测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占46例,占92%,两种方法阳性率高的几种物质均依次是重铬酸钾、硫酸镍、福尔马林、对苯二胺等;以斑贴试验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列出四格表,评价生物共振技术检测敏感度在50%~90%之间,特异度在77% ~ 98%之间,其与斑贴试验的符合率均在80%以上.结论 重铬酸钾、硫酸镍、福尔马林、对苯二胺是本地区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生物共振技术检测与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致敏原符合率较高;生物共振技术与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均安全可靠.

    作者:唐云志;刘学军;刘劲松;何纯;赵婷婷;徐桦;谢方明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CK19及EM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19(CK19)及上皮膜抗原(EM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SP法对50例甲状腺病变进行单克隆抗体CK19及EMA的检测.结果 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 (19/20),且多为强阳性表达;其余3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的CK19基本不表达或仅为弱阳性表达;EMA在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 (16/20),且多为阳性和强阳性,其余30例甲状腺疾病中EMA的表达主要为阴性或弱阳性.结论 CK19和EMA的表达对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特别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夏慧娟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三级管理体系在手术室清洁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是医院的关键科室,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与无菌管理是保证外科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手术间基本的条件是清洁无尘,首先明确只有在清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无菌管理[1],手术室每日手术前、每天手术后及每台手术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每周要彻底大扫除一次,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可有效的加强洁净手术室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本院手术室有34个手术间,分布区间较大,加强清洁管理非常必要.自2011年采用了手术间三级清洁管理体系,通过实践取得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君;任换娣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北京某部公安监管干警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本部某单位公安监管干警各年龄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及变化趋势,为防治干警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本部健康体检的公安监管干警为研究对象,观察20~30岁,31~40岁,41 ~50岁,51 ~60岁,61 ~70岁各年龄组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高血压、以及超体重/肥胖的发生率.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增高的趋势,各年龄段心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30岁组体检人群中显示,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高血压、以及超体重/肥胖的发生率在本次体检人群中为低.41~50岁组公安监管干警除了糖尿病发生率低于50岁以上患者外,其他几项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和超体重/肥胖)均高于其他年龄段公安监管干警(P<0.05).结论 41 ~50岁年龄组公安监管干警心血管风险高,需要做好心血管重点防治工作.

    作者:王保富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生姜透皮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生姜透皮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脑缺血模型,随后再灌注.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8例,即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高、中、低剂量生姜透皮贴组.按照实验方法连续饲养7d,第8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生姜透皮贴能使缺血再灌注脑组织SOD活性从(7.79±2.48)显著增高到(9.76±1.04,P<0.01);NO的活性从(78.6±5.25)降低到(61.0±1.29,P<0.05);MDA的活性从(25.0±3.2)降低到(17.6±3.1,P<0.05);脑组织含水量从(76.1±0.71)降低到(70.01 ±0.49,P<0.05).结论 生姜透皮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康照昌;敖明章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小儿狭颅症颅缝再造术后临床观察与护理

    狭颅症又称为颅缝骨化症或颅缝早闭,是一种颅骨先天发育障碍性疾病,因其颅骨不能随生长发育而长大可导致颅骨变形和脑功能障碍[1].其发病率为0.03%~0.05%,在小儿神经外科疾病中仅次于脑积水2].其表现主要为头颅畸形,不良后果可导致慢性颅内压增高,逐步造成视神经萎缩性失明和大脑萎缩性痴呆的危险.故积极的手术治疗是必要的[3].其目的是通过绞开原已闭合的颅缝而重新建立新的骨沟,使颅腔有所扩大,以保证脑组织的正常发育4.本院自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了3例狭颅症患儿,均经过颅骨整形术+颅缝再造术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郭立宇;陈年年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融人文关怀精神于护理临床实习中

    随着护理教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在细节之处呵护和教导护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人文关怀精神运用到护理临床教学中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作者:李卫宁;许莉莉;戴垚 刊期: 2012年第z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