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

于长江;尚玉强;王金华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 射频消融术, 心房纤颤, 心律失常
摘要: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针对原因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方法 选择22例有瓣膜置换同期行冲洗式射频消融,分析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情况及原因.结果 术后8例为结性心律,4例为房颤心律,1例发生室速.经治疗后19例转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6.4%.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总结术后心律失常发生原因改进后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11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同时做好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 11例均手术成功.无一感染病例,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护士在围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相应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任芳;段淑琰;贾晓燕;宁晓蓉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入选的5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在常规使用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基础上分别予新活素、硝酸甘油静点,观察两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 新活素能明显改善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在疗效方面优于硝酸甘油,且安全性与硝酸甘油类似.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结论 新活素能明显改善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呼吸困难症状及全身临床状况,疗效、安全性均优于硝酸甘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栩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探讨PET-CT检查的临床护理

    PET-CT将CT与PET融为一体,由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而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PET-CT能在生理状态下动态地定量观察体内分子水平的生化变化,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和广泛关注,是目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有无创伤性的特点,是临床上用以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佳手段之一.PET-CT检查程序相对比较复杂,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检查成功与否.本文探讨PET-CT检查程序中的临床护理,旨在为全身PET-CT检查的圆满成功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彭艳梅;陈翼;凌云霞;周玉兰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一例儿童车祸复合伤的护理体会

    儿童意外伤害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儿童期重要的健康问题.我国抽样调查表明,意外伤害死亡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死亡顺位的第一死因[1].随着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小儿车祸伤日益增多,家长对小儿安全防护意识的减弱,小儿意外伤害逐渐增加.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后遗症,促进患儿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阮红梅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改良Kugel手术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初期经验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疾病,现代无张力修补已经成为疝手术的主流.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腹膜前修补更具合理性,不适感更轻微.本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施行形状记忆环(改良Kugel补片)腹膜前入路治疗腹股沟疝18例,随访1~8个月,无一例复发,未见明显不适反应,效果满意.现初期临床手术经验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35 ~ 78(中位年龄56)岁.腹股沟直疝2例,斜疝15例,同时存在斜疝和直疝2例,双侧斜疝3例,股疝1例.均为原发疝.本组采用Nyhus分型标准.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3例,Ⅳ型1例.1.2 方法1.2.1材料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改良Kugel补片(图1).1.2.2 麻醉与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更具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尿管,均沿腹股沟韧带斜切口,长约4~ 6cm.切开和分离疝囊同疝普通手术,在疝囊基底部,也就是内环口上方切开腹横筋膜进入腹膜前间隙.在腹膜前间隙,术者食指进行钝性分离,也可塞入湿纱垫有利于进一步创建间隙.

    作者:陈桥;贾忠;封光华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肛门和直肠畸形是小儿肛肠外科中一种常见疾病,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表现直肠与肛管发育异常(闭锁或狭窄)且常伴瘘管形成,严重影响患儿生命.该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1].病情复杂,存在生理心理问题较多.由于新生儿本生的未成熟性和疾病原因,患儿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本科于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新生儿肛门闭锁37例,通过会阴肛门成形术、结肠造瘘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瑛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很早以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就已表明抗凝治疗可以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病死率[1].但有些VTE患者既可有抗凝不充足也可有抗凝高出血风险,此时必须考虑其他非药物治疗(腔静脉滤器、外科取栓、导管直接干预).虽然非药物治疗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证据水平弱于抗凝治疗,但在必要时应采取这些非药物治疗措施.笔者对这些非药物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有效性给予讨论.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原发性青光眼静态阈值视野大损害象限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原发性青光眼静态阈值视野大损害象限的分布.方法 对137例137眼青光眼进行静态阈值视野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不同类型原发性青光眼在静态阈值视野缺损的大象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静态阈值视野损害系同一机制.

    作者:席斌;韩芳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双岐杆菌对新生儿鹅口疮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双岐杆菌对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口腔护理,治疗组在常规的口腔护理基础上加服双岐杆菌,比较2组鹅口疮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使用双岐杆菌对鹅口疮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100% vs 80%,P<0.01).结论 双岐杆菌口服对鹅口疮的疗效肯定.

    作者:俞群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女性输卵管绝育术临床体会

    输卵管绝育是人类控制生育的方法之一,世界上约20%育龄妇女选择输卵管绝育,我国选择这一术式的妇女约占节育妇女总数的30%,对有效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1].输卵管绝育手术是女性常用的节育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又有一劳永逸的优点.由于单位条件有限推行的还是经腹壁小切口绝育术,其特点是切口小、组织损伤小,手术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可在直视下手术,遇有输卵管周围粘连或其他情况时,可以扩大切口进行操作.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女性结扎术虽然手术简单,成功率高,但若术前检查不细致,操之过急,在手术过程中不按规范操作,往往会引起许多并发症.

    作者:李红艳;王慧芳;杨青;王芳;赵翠花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42例血管瘤患儿进行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并以强的松治疗31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为对照.治疗组予普萘洛尔2mg/(kg·d)分3次连续服用.疗程3~5d,同时进行心电及血压监测,如无异常,嘱出院后继续服药,每2周复诊1次,动态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变化,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予以强的松3mg/(kg·d),隔日1次晨8时前顿服.两组用药后,病变停止生长、退缩并稳定或服药时间满6个月为停药指征.按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疗效评定优者13例(30.95%),好者21例(50.00%),中者6例(14.29%),差者2例(4.76%),有效率80.95%;对照组疗效判定优者5例(16.13%),好者13例(41.94%),中者7例(22.58%)和差者6例(19.35%),有效率58.06%.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70.97%)(P<0.05).结论 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云志;刘学军;黄晓安;赵婷婷;徐桦;李俐辉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长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住院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期间本科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家长60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家长的焦虑分值为(58.40 ±7.03)分;女性家长焦虑评分为(59.83±8.08)分,男性家长焦虑评分为(57.44±6.5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保患儿家长焦虑评分值为(57.86±7.41)分,自费患儿家长焦虑评分值为(59.00±7.09)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的抑郁分(59.73±3.77)分;女性家长抑郁分(62.33±1.51)分,男性家长抑郁分(58.00±3.87)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费家长抑郁分为(63.00±1.67)分,医保家长抑郁分为(57.56±3.13)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长焦虑、抑郁分值高,其心理心理状况与性别、医疗费用、患儿病情有关.

    作者:唐小宏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62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 脑出血患者根据CT检查分为血肿扩大组即观察组(62例)及血肿未扩大组即对照组(165例),并对两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观察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180±30) mmHg,对照组为(130±20) 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入院GPS评分比较及首次随机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早期(发病6h内)使用甘露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饮酒史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出血量、血肿的部位、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及入院时GPS评分低、早期使用甘露醇、饮酒史、出血量较大、血肿形态不规则、基底节特别是丘脑出血,是脑出血急性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湘阳;黄茂萍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一例小儿颅内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的手术配合

    生殖细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生殖细胞瘤少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为松果体区(常见),突出临床表现是内分泌紊乱,表现为上视障碍和性早熟,同时可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如尿崩、烦渴、嗜睡及肥胖.松果体区肿瘤可阻塞中脑导水管,造成颅内高压.由于松果体区位于颅腔的中心,其深在的定位使得肿瘤和中脑、丘脑、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小脑前中央静脉、四叠体等脑部重要结构产生密切的关系.无论何种入路,肿瘤与头皮表面任何部位的距离几乎是相等的,使肿瘤的暴露和切除十分困难.因此,在国内外,手术切除这一部位肿瘤,一向被认为是神经外科领域中难度大及危险性高的手术.所以手术配合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3月本院成功地为1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患儿施行手术切除.现将手术配合体会终结如下.

    作者:王勤华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艾迪注射液治疗慢性骨髓纤维化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治疗慢性骨髓纤维化症临床疗效,尤其是近期疗效.为提高慢性骨髓纤维化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方法 将34例慢性骨髓纤维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艾迪注射液80ml加入5%的GS 500ml中静脉滴注,15d为一疗程,疗程中间间隔3~5d,对照组每周输浓缩红细胞2u单位,每15天输血小板1u单位.二组其它治疗措施相同.结果 治疗组血细胞,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能提高慢性骨髓纤维化症患者血细胞,改善慢性骨髓纤维化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尤其是近期疗效.

    作者:熊云珍;徐翠姣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指标与分析

    目的 本文探讨单病种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指标及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指标与辅助治疗策略,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 回顾近期医学文献资料及本院近年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和结直肠癌患者随诊考察指标[如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等血液指标及内镜、影像学CT及B超检查]及生存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结果 营养、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定期随诊对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单因素分析表明,确诊晚期时转移器官数目、腹膜转移、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及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曾行根治性切除术为预后影响因素(P<0.05).回归分析显示转移器官数目、ALP升高、全身治疗方案、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是影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内镜、影像学CT及B超检查可以判断肿瘤病变程度、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助于术式选择及实施辅助治疗策略.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CA190、CA-50、碱性磷酸酶(ALP)及转移器官数目、全身治疗方案、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指标.结论 选择可供特定对象选择的内镜、影像学检查及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指标,判断肿瘤预后,可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提供辅助治疗策略.

    作者:张世杰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农垦团场女教师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农垦团场女教师患妇女病的基本情况,为防治其妇女病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农垦团场女教师妇女病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3年的教师体检工作,检出患妇女病1290例,检出率为45.0%,数据显示不同年龄组女教师各类妇女病的检出率不同,影响女教师身体的主要妇女疾病为阴道炎、宫颈炎、乳腺增生.

    作者:代雪玲;张改玲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六西格玛管理在手术室精密贵重仪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对规范手术室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提高各类仪器使用效率以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方法 归纳总结六西格玛的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并将其代入手术室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中.结果 六西格玛的管理模式对手术室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有促进作用.结论 应用六西格玛的管理模式能加强精密贵重仪器的优化管理,同时也是完成各项手术配合的重要保证.

    作者:黄萍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急诊留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急诊留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20例急诊留观的CAP患者随机分为哌拉西林组(160例)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组(160例),疗程7 ~ 14d.治疗前后进行临床实验室检查对比.结果 哌拉西林针剂治疗CA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与氨苄西林舒巴坦组相同.急诊CAP患者对哌拉西林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 哌拉西林单用可作为急诊CAP的经验性治疗方案.

    作者:王绍久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62例MS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NS)52例,检测hs-CRP及MCP-1水平,分析hs-CRP和MCP-1相关性.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以不同浓度CRP刺激单核细胞,用定量PCR测定MCP-1表达变化.结果 与NS组比较,MS组hs-CRP及MCP-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者呈正相关(r =0.653,P<0.05);血清hs-CRP及MCP-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CRP对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CP-1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当CRP浓度增加到176nmol/L后,其升高程度进入平台期,比未刺激组高105%.结论 MS患者随着炎症反应程度的加重,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强,MCP-1水平升高可能与由于hs-CRP水平增加所致.

    作者:龙惠东;林云恩;梁丽英;曾昭华;刘敏涓 刊期: 2012年第z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