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栩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62例MS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NS)52例,检测hs-CRP及MCP-1水平,分析hs-CRP和MCP-1相关性.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以不同浓度CRP刺激单核细胞,用定量PCR测定MCP-1表达变化.结果 与NS组比较,MS组hs-CRP及MCP-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者呈正相关(r =0.653,P<0.05);血清hs-CRP及MCP-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CRP对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CP-1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当CRP浓度增加到176nmol/L后,其升高程度进入平台期,比未刺激组高105%.结论 MS患者随着炎症反应程度的加重,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强,MCP-1水平升高可能与由于hs-CRP水平增加所致.
作者:龙惠东;林云恩;梁丽英;曾昭华;刘敏涓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剖宫术后病人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剖宫术后7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另72例肌注盐酸哌替啶75mg镇痛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阴道出血量及子宫复旧情况,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 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病人,其镇痛有效率高达95.7%,明显优于对照组,早开奶时间和哺乳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对剖宫产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 剖宫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好,使用方便,安全,促进早开奶,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周玉玲 刊期: 2012年第z1期
小儿脑积水是由于小儿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而致的脑室系统、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积聚过多并不断增长而伴颅内压增高的综合征[1].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疑难病症,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婴儿脑积水的发病率高达3‰,按成病原因主要分为先天性、炎症后、出血或创伤后三类.高颅压性脑积水可引起脑内静水压增大,引起脑室扩张,脑组织受压发生牵拉、移位,脑动脉阻力增大,供血减少,进而出现脑室周围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变性,导致继进性脑功能障碍.
作者:俞梦瑾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酶法测定81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者血UA值,并计算其肾小球率过滤(GFR).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组、肝功能各分级组、腹水组的UA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组的UA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无明显关系,尿酸水平不能作为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腹水程度的指标,UA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肾功能的变化.
作者:周红权;周世英;宋环平;王胜宝;李英洁;于芳;李向阳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瘦素和丙二醛(MDA)在成年男性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64排螺旋CT对入选50例研究对象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肥胖组及对照组三组,评估各组人群的代谢指标、瘦素、丙二醛(MDA)等指标.并对这些指标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胰岛素水平、HOMA-IR、瘦素、丙二醛(MDA)显著高于肥胖组,冠心病组和肥胖组的胰岛素水平、HOMA-IR、瘦素、丙二醛(MDA)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与血清瘦素及丙二醛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组的HOMA-IR和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肥胖组,肥胖组高于对照组,说明胰岛素抵抗是冠心病患者基本特征,冠心病患者瘦素和丙二醛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水平呈线形相关,提示瘦素和丙二醛可能参与了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
作者:石晓欣;王瑞良;昌菁 刊期: 2012年第z1期
患者,男,85岁,离休干部.近20年来每年常规进行一次系统健康体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外伤和手术史,磺胺药物过敏.无烟酒嗜好,喜欢读书看报,注重养生保健,生活作息规律,做事认真有条理追求完美.否认遗传性家族病史.2年来,患者因头晕经常到医院就诊.多次行血糖、脑CT、脑血流图等检查,经三甲医院各科会诊排除引起头晕的器质性疾病后,给予改善脑部供血药物口服(药物不祥).患者仍有头晕症状,医院会诊,其会诊结果依旧.期间有2次在会诊结束后,患者刚刚走出诊室时,出现面部发胀头痛症状,被人急送急诊室,当即测血压均在190/110mmHg(1mmHg =0.133kPa)水平,查体未出现其它具有临床意义的阳性体征.均给予平卧位,监测血压,吸氧等非药物处置.
作者:韩广德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胸苷酸合酶(TS)表达水平与培美曲塞疗效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对47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TS的表达.评价患者TS表达情况与培美曲塞化疗疗效、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7例患者中,TS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S表达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42.6%(20/47)和57.4% (27/47);TS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分化程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TS阳性组和TS阴性组中部分缓解(PR)分别有8例(17%)和15例(32%),疾病稳定(SD)分别有7例(14.9%)和5例(10.6%),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31.9%(15/47)和42.6%(20/47).TS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6.7月和7.26月,中位PFS分别7.27月和4.4月,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检测对预测培美曲塞在肺腺癌中的化疗疗效、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需要更大型的多中心的前瞻性的临床实验的验证.
作者:周江芬;杨海虹;张亚雷;何玉文;赵美玲;何建行 刊期: 2012年第z1期
临床抢救危重病患者时,及时有效的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人工呼吸过程中合并的肺炎,临床上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死率约33%~71%[1].如何有效的降低,甚至是杜绝VAP的发生,已成为治疗危重病患者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国内外对于VAP的研究发现,患者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是导致VAP的主要原因之一.消除口臭,保持外观整洁,口腔清洁化的护理项目称为口腔护理,是现今杜绝VAP不可缺少的治疗.如果通过有效的口腔护理,可以彻底清洁口腔内细菌真菌等各类致病菌的定植,防止其因误吸等导致下行感染引发VAP的发生,可以有效的缩短危重病患者的治疗疗程.为了大限度的降低VAP的发生,笔者针对口插管接呼吸机的患者采用口腔冲洗后行口腔擦洗,再进行口腔冲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作者:施欢丽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技术与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过敏原的阳性率及其可比性.方法 选择接触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德国摩拉生物物理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系统(MORA-SUPER)与斑贴试验先后对5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分别得出斑贴试验及生物共振治疗仪检测接触性致敏物质的阳性率,并以斑贴试验作为金标准,得出生物共振技术检测接触性过敏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其与斑贴试验的符合率.结果 50例患者中,斑贴试验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48例,占96%,生物共振技术检测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占46例,占92%,两种方法阳性率高的几种物质均依次是重铬酸钾、硫酸镍、福尔马林、对苯二胺等;以斑贴试验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列出四格表,评价生物共振技术检测敏感度在50%~90%之间,特异度在77% ~ 98%之间,其与斑贴试验的符合率均在80%以上.结论 重铬酸钾、硫酸镍、福尔马林、对苯二胺是本地区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生物共振技术检测与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致敏原符合率较高;生物共振技术与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均安全可靠.
作者:唐云志;刘学军;刘劲松;何纯;赵婷婷;徐桦;谢方明 刊期: 2012年第z1期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医院里一组成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它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护理工作更程序化、标准化;使护士工作更有预见性、目的性和主动性;使患者更利于与护士沟通和配合各项治疗.2010年1月起,笔者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巩固治疗的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傅瑛华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急诊留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20例急诊留观的CAP患者随机分为哌拉西林组(160例)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组(160例),疗程7 ~ 14d.治疗前后进行临床实验室检查对比.结果 哌拉西林针剂治疗CA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与氨苄西林舒巴坦组相同.急诊CAP患者对哌拉西林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 哌拉西林单用可作为急诊CAP的经验性治疗方案.
作者:王绍久 刊期: 2012年第z1期
PET-CT将CT与PET融为一体,由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而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PET-CT能在生理状态下动态地定量观察体内分子水平的生化变化,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和广泛关注,是目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有无创伤性的特点,是临床上用以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佳手段之一.PET-CT检查程序相对比较复杂,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检查成功与否.本文探讨PET-CT检查程序中的临床护理,旨在为全身PET-CT检查的圆满成功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彭艳梅;陈翼;凌云霞;周玉兰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观察儿童甲沟化脓指甲拔除后应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辅料处理的疗效.方法 选择40例因外伤及感染导致指甲拔除的儿童,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拔除指甲后应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辅料覆盖创面,对照组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分别于拔除指甲后第2天,第4天,及第6天对创面进行对照评估.结果 应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辅料的患儿创面粘连,渗血情况明显好于应用凡士林纱布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亦有缩短.结论 儿童脓性甲沟炎指甲拔除后应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辅料不仅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而且能减轻患儿痛苦.
作者:吴燕;单志英;沈涤华;芮鸿美;崔志宏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清洁中段尿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分离出89株病原菌,8例复合真菌双重感染占6.9%;革兰阴性菌65株占73%,革兰阳性菌16株占18.0%,真菌8株占9.0%,分布多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38.2%、不动杆菌占16.8%、铜绿假单胞菌占13.4%和表皮葡萄球菌占5.6%;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性高.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易并发泌尿系统感染,且病原菌耐药性高,加强病原菌耐药监测,有助于合理用药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陈鸿伟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评价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入选的5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在常规使用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基础上分别予新活素、硝酸甘油静点,观察两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 新活素能明显改善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在疗效方面优于硝酸甘油,且安全性与硝酸甘油类似.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结论 新活素能明显改善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呼吸困难症状及全身临床状况,疗效、安全性均优于硝酸甘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栩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观察厚朴排气合剂治疗骨盆骨折后腹胀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85例骨盆骨折后腹胀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5例)给予口服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对照组(30例)作为空白对照(不能耐受中药及拒绝服用任何缓解腹胀药物患者).结果 治疗第2天,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7%;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厚朴排气合剂治疗骨盆骨折后腹胀疗效较明显.
作者:陈位 刊期: 2012年第z1期
新生儿出生时结扎断脐的方法及日常护理方式存在种种不同.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当胎儿娩出母体后,脐带就成了一个废弃物[1].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感染易发生于产后前3d,感染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7.14%,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枯草杆菌,各占12.93%[2].感染表现为脐周发红、肿胀、渗出液增多,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有异味,亦可向临近腹膜扩散而引起腹膜炎[3].临床表现为新生儿发热、拒乳,严重时导致新生儿黄疸甚至败血症[4].新生儿脐部和其体内血管相通,护理不当,轻则引起脐周炎症;重则可制败血症而危急生命.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可有效的降低围产儿的感染及死亡率[5].因此,护士对于做好新生儿脐部结扎与相关的护理工作极其重要.
作者:张晓楠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评价MR胃癌术前NM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胃癌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0 ~ 69岁,平均60岁.根据其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术前NM分期.结果 MR针对N0期诊断的准确率为73.3%,特异度为85%,灵敏度为50%;对N1期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分别为63.3%、66.7%和73.3%;对N2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6.7%,特异度为95.8%,灵敏度为50%.MR针对M0期诊断的准确率为96.7%,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96.4%;M1期诊断的准确率为96.7%,特异度为96.4%,灵敏度为100%.经统计分析表明,MR对胃癌N0和N2期的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N1期的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照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表明,MR方法对胃癌术前N0、N2分期以及M分期判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种判断方法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霍现英;袁矿生;杨杰;路丽华;翟晓;柯晓宁;许素彦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肺结核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18例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确诊是肺结核而应用莫西沙星治疗;有典型结核中毒症状者仅5例,痰菌阴性者多,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少.应用莫西沙星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方面及影像学吸收方面等都有效.结论 综合性医院应加强结核知识的培训,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认识;对肺部影像表现为渗出性病变的年轻人不宜首先考虑使用莫西沙星;对没有病原依据的肺炎,使用莫西沙星治疗2周,虽然效果明星,但是仍然未愈时,要怀疑肺结核可能,要及时地会诊或进一步检查.
作者:王利花;郑哲;李东;樊姝慧 刊期: 2012年第z1期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疾病,现代无张力修补已经成为疝手术的主流.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腹膜前修补更具合理性,不适感更轻微.本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施行形状记忆环(改良Kugel补片)腹膜前入路治疗腹股沟疝18例,随访1~8个月,无一例复发,未见明显不适反应,效果满意.现初期临床手术经验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35 ~ 78(中位年龄56)岁.腹股沟直疝2例,斜疝15例,同时存在斜疝和直疝2例,双侧斜疝3例,股疝1例.均为原发疝.本组采用Nyhus分型标准.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3例,Ⅳ型1例.1.2 方法1.2.1材料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改良Kugel补片(图1).1.2.2 麻醉与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更具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尿管,均沿腹股沟韧带斜切口,长约4~ 6cm.切开和分离疝囊同疝普通手术,在疝囊基底部,也就是内环口上方切开腹横筋膜进入腹膜前间隙.在腹膜前间隙,术者食指进行钝性分离,也可塞入湿纱垫有利于进一步创建间隙.
作者:陈桥;贾忠;封光华 刊期: 2012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