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雪玲;张改玲
目的 观察生姜透皮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脑缺血模型,随后再灌注.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8例,即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高、中、低剂量生姜透皮贴组.按照实验方法连续饲养7d,第8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生姜透皮贴能使缺血再灌注脑组织SOD活性从(7.79±2.48)显著增高到(9.76±1.04,P<0.01);NO的活性从(78.6±5.25)降低到(61.0±1.29,P<0.05);MDA的活性从(25.0±3.2)降低到(17.6±3.1,P<0.05);脑组织含水量从(76.1±0.71)降低到(70.01 ±0.49,P<0.05).结论 生姜透皮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康照昌;敖明章 刊期: 2012年第z1期
小儿肛门和直肠畸形是小儿肛肠外科中一种常见疾病,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表现直肠与肛管发育异常(闭锁或狭窄)且常伴瘘管形成,严重影响患儿生命.该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1].病情复杂,存在生理心理问题较多.由于新生儿本生的未成熟性和疾病原因,患儿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本科于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新生儿肛门闭锁37例,通过会阴肛门成形术、结肠造瘘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瑛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温生理盐水(34℃)冲洗手术区域对术后围手术期减少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将100例面肌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mvd)手术治疗,术中温生理盐水组(34℃)患者采用温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域,冷生理盐水组(10℃)采用冷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域,比较术后不同时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温生理盐水组(34℃)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冷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 面肌痉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温生理盐水(34℃)冲洗手术区域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谈婉宙;蔡蔚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了解儿科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及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美国国立卫生中心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中文版为研究工具.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WB),系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编制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是用来评价被试主观幸福感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儿科的16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由于婚姻状况的不同,护士之间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相关分析,主观幸福感与主观支持之有关(P<0.05).结论 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有相关性,主观幸福感可通过所得到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的多少来大致预测,建议医院管理者特别是护理管理者及社会给予儿科更多的精神和物质支持,护士自身也要提高对支持的主观感受性.
作者:王霞敏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11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同时做好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 11例均手术成功.无一感染病例,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护士在围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相应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任芳;段淑琰;贾晓燕;宁晓蓉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在输液室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0年6月使用前输液室交叉感染风险因素,2010年7月实施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后效果评价.结果 在门急诊输液室应用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2年来,交叉感染的控制率为99.9%.结论 有强抗菌作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作者:童雪蓉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 脑出血患者根据CT检查分为血肿扩大组即观察组(62例)及血肿未扩大组即对照组(165例),并对两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观察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180±30) mmHg,对照组为(130±20) 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入院GPS评分比较及首次随机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早期(发病6h内)使用甘露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饮酒史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出血量、血肿的部位、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及入院时GPS评分低、早期使用甘露醇、饮酒史、出血量较大、血肿形态不规则、基底节特别是丘脑出血,是脑出血急性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湘阳;黄茂萍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苯丙酮尿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月7月入住本院儿内科的苯丙酮尿症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合理饮食、正确服药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苯丙酮尿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陈海萍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两种药物联合降压时不同服药方法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2级及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早晨顿服给药,每天早7:00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和替米沙坦40mg;B组40例,早晚分次给药,每天早7:00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晚7:00服用替米沙坦40mg;C组40例,早晚分次给药,每天早7:00服用替米沙坦40mg,晚7:00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各组患者均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两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h平均动脉压(24hMABP)、白昼平均动脉压(dMA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ABP);所有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各组的24hSBP、24hDBP、24hMABP、dSBP、dDBP、dMABP、nSBP、nDBP、nMABP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5).(2)各组之间血压下降差值比较:nSBP、24hSBP、nMABP、24hMABP下降值A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1201,P<0.05),A组下降数值小于其余两组,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1201,P>0.05).dSBP、dDBP、MABP、nDBP、24 hDBP下降值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1201,P>0.05).(3)各组之间血压平滑指数比较:nSBP、24hSBP、nDBP、nMABP、24hMABP平滑指数A组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1201,P<0.05),以上各项血压值平滑指数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 <2.1201,P>0.05).白昼各项血压值及24hDBP的平滑指数三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 <2.1201,P>0.05).结论 两种药物联合降压能够有效地控制2级及以上高血压,早晚分次服药的疗效优于早晨顿服,有效降低夜间高血压,使夜间及24h血压控制更平稳.
作者:张丽霞;丁林霞;冯变英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改良法开塞露通便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前应用的效果及护理观察要点.方法 将100例尿道下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易接受的改良法开塞露通便,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术前处理.观察两组术中排便情况,伤口感染、尿道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术中排便情况、术后切口感染导致尿瘘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道下裂患儿术前应用改良开塞露通便,家属容易接受,同时可避免手术过程中排出粪便,减少感染的机会,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任换娣 刊期: 2012年第z1期
探讨五常管理法对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的管理.应用五常管理法对手术室的环境、物品和人员进行系统管理.新型的管理模式大限度的保证了病患、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人性化手术环境,建立了一个信息化的高科技,高效率的使用资源,营造了整齐有序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并使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作者:秦璐翠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总结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建档管理的体会.方法 对红湾寺镇社区居民糖尿病患者上门入户进行建档、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本社区居民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明显改善.结论 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能使糖尿病患者群增加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对疾病的态度有明显的变化,对糖尿病的控制有明显效果.
作者:杜生琴 刊期: 2012年第z1期
新生儿出生时结扎断脐的方法及日常护理方式存在种种不同.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当胎儿娩出母体后,脐带就成了一个废弃物[1].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感染易发生于产后前3d,感染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7.14%,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枯草杆菌,各占12.93%[2].感染表现为脐周发红、肿胀、渗出液增多,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有异味,亦可向临近腹膜扩散而引起腹膜炎[3].临床表现为新生儿发热、拒乳,严重时导致新生儿黄疸甚至败血症[4].新生儿脐部和其体内血管相通,护理不当,轻则引起脐周炎症;重则可制败血症而危急生命.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可有效的降低围产儿的感染及死亡率[5].因此,护士对于做好新生儿脐部结扎与相关的护理工作极其重要.
作者:张晓楠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狭颅症又称为颅缝骨化症或颅缝早闭,是一种颅骨先天发育障碍性疾病,因其颅骨不能随生长发育而长大可导致颅骨变形和脑功能障碍[1].其发病率为0.03%~0.05%,在小儿神经外科疾病中仅次于脑积水2].其表现主要为头颅畸形,不良后果可导致慢性颅内压增高,逐步造成视神经萎缩性失明和大脑萎缩性痴呆的危险.故积极的手术治疗是必要的[3].其目的是通过绞开原已闭合的颅缝而重新建立新的骨沟,使颅腔有所扩大,以保证脑组织的正常发育4.本院自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了3例狭颅症患儿,均经过颅骨整形术+颅缝再造术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郭立宇;陈年年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对39例患儿进行术后病情监测,切口护理及化疗护理.结果 患儿顺利度过手术期.结论 做好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陈年年 刊期: 2012年第z1期
虽然强调结肠癌的早诊早治,日前,仍然有10%~30%的结肠癌出现急性梗阻症状[1].大多数出现急性结肠梗阻需要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急诊手术死亡率、并发症高.本院2000年至2010年所收治急性梗阻性结肠癌1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0年至2010年,本科共收治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16例,其中男15例,女1例,年龄45 ~ 78(中位年龄61)岁,其中10例患者的大便习惯改变半年,伴粘液便;其中5例平常便秘10年,未去过医院就诊,患者均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转为持续性腹痛;有2例患者出现突发性腹绞痛,呈持续性,此2例患者术中证实均为结肠破裂.
作者:李计文 刊期: 2012年第z1期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自身条件下获得适宜身心状态.在多年的护理实践中,笔者将心理护理恰当的运用于临床工作,对治疗效果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热情、诚恳的语言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桥梁,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前提.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必须取得病员的信任,特别需要在就诊时就取得信任.新来的病人,对门诊环境陌生,加之疾病与疼痛的折磨,往往心情非常忧虑,痛苦.所以,我们首先要热情接待病员,详细询问病情,尽快消除了因环境而引起的不适感.再加之准确熟练的操作,病人就会产生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刘永惠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持续输注用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择已确诊的结肠多发性息肉患者60例,术前ASA分级Ⅰ~Ⅱ级,采用芬太尼0.001~0.015mg/kg用生理盐水启释5倍1min内静脉注射,5min后丙泊酚1~1.5mg/kg缓慢静脉注射;麻醉维持:丙泊酚80 ~ 150mg/h,术中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给药量.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术中及术后记录和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术后自述术中无知晓,无痛苦.各时间段中仅在麻醉诱导后动脉血压、心率有波动(P<0.05),其余时间段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 丙泊酚持续输注用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中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高国峰;王海涛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治疗慢性骨髓纤维化症临床疗效,尤其是近期疗效.为提高慢性骨髓纤维化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方法 将34例慢性骨髓纤维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艾迪注射液80ml加入5%的GS 500ml中静脉滴注,15d为一疗程,疗程中间间隔3~5d,对照组每周输浓缩红细胞2u单位,每15天输血小板1u单位.二组其它治疗措施相同.结果 治疗组血细胞,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能提高慢性骨髓纤维化症患者血细胞,改善慢性骨髓纤维化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尤其是近期疗效.
作者:熊云珍;徐翠姣 刊期: 2012年第z1期
患者,女,72岁,主因头昏痛伴左侧肢体无力3d于2012年1月6日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T:37.2℃,脉搏88/min,呼吸23次/min,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均不高,头颅CT检查明确脑梗塞,余未见阳性体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自服药物治疗.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治疗上予预防抗炎、扩血管、营养脑神经药物治疗,静脉滴注液体较多,患者年龄较大、双上肢血管脆性较差,反复扎针易出现液体外渗及护理困难,为减轻输液质量及患者的痛苦,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常规消毒皮肤、由远心端进行,选择右前臂内侧直、粗的血管,应避开关节、静脉瓣、血管交叉处及骨突出,便于留置针敷贴的有效固定,保证静脉留置针在留置时间内能有效地顺利进行输液.
作者:任淑红 刊期: 2012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