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肾母细胞瘤术后护理

陈年年

关键词:小儿, 肾母细胞瘤,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对39例患儿进行术后病情监测,切口护理及化疗护理.结果 患儿顺利度过手术期.结论 做好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常见阴道炎发病趋势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 研究近十年妇科门诊妇女阴道炎患病率、种类发展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为其临床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妇科门诊就诊6500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每年阴道炎发病种类及其数量、易患因素、复发因素、治疗效果、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育龄妇女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VVC)、细菌性阴道炎、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性阴道炎、混合感染性阴道炎呈上升趋势,老年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呈下降趋势.结论 认知程度、卫生条件、经济水平、环境气候变化、性开放程度,流产次数、避孕方式、妊娠、不规范用药等是阴道炎种类及数量发生变化、复发的主要原因,强调规范化、个体化诊治及宣传教育的必要性.

    作者:王培萍;岳玲;赵桂花;刘丽惠;兰萌;丁风香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六西格玛管理在手术室精密贵重仪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对规范手术室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提高各类仪器使用效率以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方法 归纳总结六西格玛的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并将其代入手术室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中.结果 六西格玛的管理模式对手术室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有促进作用.结论 应用六西格玛的管理模式能加强精密贵重仪器的优化管理,同时也是完成各项手术配合的重要保证.

    作者:黄萍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1例CRRT治疗重症青鱼胆中毒引起急性肝衰、肾衰的护理

    鱼胆中毒由口服生鱼胆而引起,因鱼胆汁中所含胆酸、胆汁毒素及氰化物损害肝细胞,组胺物质致敏,导致损害肝功能,并合多脏器功能衰竭.笔者对本院1例鱼胆中毒患者伴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肾功能衰竭衰采用连续性肾替代(CRRT)等综合治疗,精心科学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小莉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心电图深大病理Q波酷似高侧壁下壁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一例

    患者,女,53岁,工人,因心慌、气短2年余,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浮肿2d住院.ECG:心房朴动,Ⅰ、Ⅱ、Ⅲ、avv、avf、v1-6出现较深的病理性Q波(图1).X线:心包积液整个心影增大.扇扫:左心房内径42mm,左心室内经62mm,右心室内径26mm,心室壁及室间隔壁变薄,心包积液.B超:瘀血性肝硬化,肝肿大,心肌酶在正常范围,尿常规:PRO+1,LEV+1.T 35.8℃,P90次/min,R20次/min,BP 12/8kPa.临床诊断:(1)陈旧性高侧壁、下壁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心慌、气短2年余,近半年来病情呈进一步加重趋势,近2d伴有双下肢浮肿,逐渐不能平卧,呈端坐呼吸.过去未曾出现过剧烈心前区疼痛病史,凡遇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情就会明显加重,曾多次在某医院就诊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作者:胡国荣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门诊就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自身条件下获得适宜身心状态.在多年的护理实践中,笔者将心理护理恰当的运用于临床工作,对治疗效果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热情、诚恳的语言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桥梁,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前提.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必须取得病员的信任,特别需要在就诊时就取得信任.新来的病人,对门诊环境陌生,加之疾病与疼痛的折磨,往往心情非常忧虑,痛苦.所以,我们首先要热情接待病员,详细询问病情,尽快消除了因环境而引起的不适感.再加之准确熟练的操作,病人就会产生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刘永惠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入选的5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在常规使用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基础上分别予新活素、硝酸甘油静点,观察两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 新活素能明显改善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在疗效方面优于硝酸甘油,且安全性与硝酸甘油类似.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结论 新活素能明显改善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呼吸困难症状及全身临床状况,疗效、安全性均优于硝酸甘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栩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生姜透皮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生姜透皮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脑缺血模型,随后再灌注.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8例,即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高、中、低剂量生姜透皮贴组.按照实验方法连续饲养7d,第8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生姜透皮贴能使缺血再灌注脑组织SOD活性从(7.79±2.48)显著增高到(9.76±1.04,P<0.01);NO的活性从(78.6±5.25)降低到(61.0±1.29,P<0.05);MDA的活性从(25.0±3.2)降低到(17.6±3.1,P<0.05);脑组织含水量从(76.1±0.71)降低到(70.01 ±0.49,P<0.05).结论 生姜透皮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康照昌;敖明章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双源CT在冠心病护理中的指导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冠心病护理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进行DSCT和ICA检查(两者检查间时<3个月),以ICA为金标准,对DSCT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对冠心病患者检查中有胸闷、胸痛者进行护理和处理,比较干预后患者完成情况.结果 220例患者顺利完成扫描,获得心脏血管满意图像.220例患者DSCT查出阳性结果179例(81.4%),阴性者41例(18.6%).179例阳性者中174例发生胸闷、胸痛,经卧床休息、吸氧、口服硝酸甘油等处理和护理后,169例患者症状缓解,其缓解率为97.1%,179例阳性者经I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175例,45例为阴性结果.45例无冠状动脉狭窄者中11例发生胸闷、胸痛,经卧床休息、吸氧、口服硝酸甘油等处理和护理后,其中2例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冠心病患者行DSCT及ICA检查前进行心理干预、宣教及护理处理,其能顺利完成扫描检查,获得心脏血管满意图像.

    作者:韩雅琴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经鼻插管组(治疗组)和经口插管组(对照组),各30例,动态监测治疗组插管前、后的血气分析;对比两组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治疗组有插管快,耐受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组插管后12h的血气分析与插管前比较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行之有效的技术,应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高茜;杜黎明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浅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髋关节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资料.结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愈后恢复.结论 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

    作者:钟勤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局部封闭致手部肌腱断裂二例

    例1 男,65岁.右手背痛性肿块3年伴中环指不能伸直1个月.患者自诉3年前被蜜蜂蛰伤,出现局部红肿、疼痛,诊断为狭窄性腱鞘炎,多次用康宁克松封闭治疗(> 10次).肿块长期不消除,1年前出现溃烂,使用各种外用药包扎亦未愈合.1个月前,中环指背伸活动受限,未引起重视.查体:右手中指、环指掌侧感觉麻木,并不能主动背伸.手背有一2cm×3cm的溃疡区.无外伤,亦无风湿、类风湿、结核病史.诊断:右手中环指伸肌腱断裂伴皮肤溃疡.

    作者:倪雄伟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62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 脑出血患者根据CT检查分为血肿扩大组即观察组(62例)及血肿未扩大组即对照组(165例),并对两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观察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180±30) mmHg,对照组为(130±20) 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入院GPS评分比较及首次随机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早期(发病6h内)使用甘露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饮酒史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出血量、血肿的部位、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及入院时GPS评分低、早期使用甘露醇、饮酒史、出血量较大、血肿形态不规则、基底节特别是丘脑出血,是脑出血急性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湘阳;黄茂萍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妊娠剧吐治疗效果观察及护理

    孕妇在妊娠早期出现的轻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晕倦怠等症状被称为早孕反应,这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治疗,一般在妊娠6周出现,于妊娠12周左右逐渐好转并且自行消失.而妊娠剧吐则是指在妊娠早期,出现频繁并且剧烈的恶心呕吐,持续存在或进行性加重,不能进食,尿酮体检查阳性,甚至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障碍等症状,直接状影响孕妇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甚至危及孕妇的生命.妊娠剧吐与血液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1],临床上多体现于初产妇.

    作者:朱天立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82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切除82例.术前予健康宣教及呼吸功能训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做好呼吸道管理及胸腔引流管的护理.结果 8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康复顺利,平均住院7d,术后24 ~ 72h拔除胸腔引流管,除2例术后出现肺泡漏气但自行吸收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创伤小、恢复快,而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促进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沈小英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护理措施及特点.方法 对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化疗知识宣传、保护静脉、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等.结果 本组患者40例顺利地完成各自的化疗周期,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例因化疗后感染而死亡.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化疗知识宣传,配合保护静脉、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等,可减少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

    作者:余泓滢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急诊留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急诊留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20例急诊留观的CAP患者随机分为哌拉西林组(160例)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组(160例),疗程7 ~ 14d.治疗前后进行临床实验室检查对比.结果 哌拉西林针剂治疗CA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与氨苄西林舒巴坦组相同.急诊CAP患者对哌拉西林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 哌拉西林单用可作为急诊CAP的经验性治疗方案.

    作者:王绍久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颅内血肿微创术靶点选择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出血中心和血肿中心为微创靶点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0例患者冠扫CT和平扫CT找出血肿大的腔,分别给予治疗对照.结果 出血中心患者的引流时间短,效果好,患者明显康复的时间提前,并发症少.而血肿中心患者引流的相对时间长,并发症相应增多,肢体功能恢复相对延长.结论 以出血中心为微创靶点进行引流治疗,患者明显好转,中风囊愈合快.

    作者:李睿;田明君;陈晓春;胡媛;吴洪波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样品制备的佳方法探讨

    目的 比较不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方法,为荧光显微镜观察提供佳样品.方法 取大鼠肝脏冰冻切片,用固定液分别为95%酒精、95%甲醛和丙酮冰冻切片,用抗CSE、Ki-67多克隆抗体孵育和FITC、Cy3荧光标记二荧光标记二抗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丙酮固定组清晰可见处于增殖期(S期)细胞胞核呈红色荧光,胞质呈绿色荧光.结论 影响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样品效果的环节和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两个因素是2个一抗的搭配和协调以及选择合适的固定液.

    作者:阎继攀;郑勇;刘浩;李睿;张宁;陈卫刚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肝细胞癌与肝炎、肝硬化关系的CT分析

    肝细胞癌是成人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它与肝炎、肝硬化的关系极为密切.笔者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诊治的55例肝癌患者作CT分析,发现绝大部分均伴有肝炎、肝硬化改变,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诊治的5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中,其中男49例,女6例,发病年龄30 ~ 82岁,其中≤40岁5例,40 ~50岁15例,5-~60岁16例,>60岁19例.发病部位以肝右叶为主,占36例,余19例分布于左叶及方叶.肝癌类型巨块型36例,结节型14例,弥漫性5例.其中伴有肝硬化改变46例.出现症状时间6d至5个月,症状主要为右上腹疼痛伴消瘦.有肝外转移者1 1例.本组肝硬化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HBV病毒感染).

    作者:王东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托烷司琼预防术后静脉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研究

    目的 研究托烷司琼预防芬太尼术后病人静脉镇痛中所致的恶心呕吐.方法 50例ASA1-2的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芬太尼1mg+托烷司琼5mg.对照组芬太尼1mg.观察术后24h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恶心发生率4% (1/25),呕吐发生率为0;对照组恶心发生率12% (3/25),呕吐发生率8% (2/2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烷司琼通过镇痛泵静脉途径给药预防芬太尼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效果显著.

    作者:朱燕虹 刊期: 2012年第z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