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萍;岳玲;赵桂花;刘丽惠;兰萌;丁风香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切除82例.术前予健康宣教及呼吸功能训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做好呼吸道管理及胸腔引流管的护理.结果 8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康复顺利,平均住院7d,术后24 ~ 72h拔除胸腔引流管,除2例术后出现肺泡漏气但自行吸收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创伤小、恢复快,而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促进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沈小英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研究托烷司琼预防芬太尼术后病人静脉镇痛中所致的恶心呕吐.方法 50例ASA1-2的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芬太尼1mg+托烷司琼5mg.对照组芬太尼1mg.观察术后24h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恶心发生率4% (1/25),呕吐发生率为0;对照组恶心发生率12% (3/25),呕吐发生率8% (2/2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烷司琼通过镇痛泵静脉途径给药预防芬太尼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效果显著.
作者:朱燕虹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了解农垦团场女教师患妇女病的基本情况,为防治其妇女病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农垦团场女教师妇女病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3年的教师体检工作,检出患妇女病1290例,检出率为45.0%,数据显示不同年龄组女教师各类妇女病的检出率不同,影响女教师身体的主要妇女疾病为阴道炎、宫颈炎、乳腺增生.
作者:代雪玲;张改玲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缩宫素不同给药途径对第三产程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不同途径(宫体、臀部、静脉滴注)给予缩宫素,比较三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第三产程出血量和产后2h出血量.结果 A组第三产程时间较其它两组显著缩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第三产程出血量和产后2h出血量A组比B组和C组均少(P<0.01).结论 分娩后在宫体部位注射缩宫素,促进了胎盘剥离.加强宫缩,减少了产后出血量.一般不发生不良反应,作用效果比较直接,作用起效时间较快.
作者:李丽萍;施云;顾伟芳 刊期: 2012年第z1期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8%~25%[1],男性一生中曾经出现过CP症状者约占50%,复发率为20%±50%[2].由于症状表现复杂,病程迁延,治疗较难,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因症状多变,诊断与治疗虽有进步,但治疗效果一直不甚满意,且易合并男性不育和性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和精神方面影响更严重.笔者2009年1月至12月对经门诊确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前列安栓联合加替沙星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邹生龙;邓若平;陈林川;祝睿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治疗急诊留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20例急诊留观的CAP患者随机分为哌拉西林组(160例)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组(160例),疗程7 ~ 14d.治疗前后进行临床实验室检查对比.结果 哌拉西林针剂治疗CA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与氨苄西林舒巴坦组相同.急诊CAP患者对哌拉西林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 哌拉西林单用可作为急诊CAP的经验性治疗方案.
作者:王绍久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两种药物联合降压时不同服药方法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2级及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早晨顿服给药,每天早7:00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和替米沙坦40mg;B组40例,早晚分次给药,每天早7:00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晚7:00服用替米沙坦40mg;C组40例,早晚分次给药,每天早7:00服用替米沙坦40mg,晚7:00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各组患者均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两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h平均动脉压(24hMABP)、白昼平均动脉压(dMA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ABP);所有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各组的24hSBP、24hDBP、24hMABP、dSBP、dDBP、dMABP、nSBP、nDBP、nMABP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5).(2)各组之间血压下降差值比较:nSBP、24hSBP、nMABP、24hMABP下降值A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1201,P<0.05),A组下降数值小于其余两组,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1201,P>0.05).dSBP、dDBP、MABP、nDBP、24 hDBP下降值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1201,P>0.05).(3)各组之间血压平滑指数比较:nSBP、24hSBP、nDBP、nMABP、24hMABP平滑指数A组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1201,P<0.05),以上各项血压值平滑指数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 <2.1201,P>0.05).白昼各项血压值及24hDBP的平滑指数三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 <2.1201,P>0.05).结论 两种药物联合降压能够有效地控制2级及以上高血压,早晚分次服药的疗效优于早晨顿服,有效降低夜间高血压,使夜间及24h血压控制更平稳.
作者:张丽霞;丁林霞;冯变英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镜下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的术前、术后即刻、1周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 48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椎间孔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文亮 刊期: 2012年第z1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上的诊疗技术亦日新月异,妇科肿瘤是妇女的常见疾病,其诊断方法已非传统的技术所可比拟.妇科肿瘤,尤其恶性者,力求早期发现,早明确诊断.笔者就近年妇科肿瘤综合诊断进展综述如下.1 妇科肿瘤的早期筛查肿瘤筛查是指在健康状况下或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检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征象,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对治疗肿瘤、减轻肿瘤对生命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梅士娟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温生理盐水(34℃)冲洗手术区域对术后围手术期减少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将100例面肌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mvd)手术治疗,术中温生理盐水组(34℃)患者采用温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域,冷生理盐水组(10℃)采用冷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域,比较术后不同时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温生理盐水组(34℃)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冷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 面肌痉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温生理盐水(34℃)冲洗手术区域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谈婉宙;蔡蔚 刊期: 2012年第z1期
手术室是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具有高风险、高负荷、责任重、压力大等特点,兼之人际关系复杂,工作时间和饮食不规律,且处于特殊工作环境,从事特殊护理专业,需面对多方位的挑战,使刚进入手术室工作的低年资护士无法适应,造成巨大的压力和身心平衡失调,并发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个体由于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而出现的一种身心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包含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丧失三个维度[1],在影响护理质量的同时更造成护理人员流失.因此,了解低年资护士的压力源及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服务品质,培养手术室专科护理后备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林皓洁 刊期: 2012年第z1期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和一部分小肠内容物在消化道内逆行而上,自口腔排出的反射性动作,是消化道机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新生儿胃容量小,发育差,呈水平位容易发生呕吐,是新生儿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笔者对近两年本科62例新生儿呕吐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总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新生儿呕吐原因1.1 新生儿呕吐发病机理 (1)新生儿食管较松弛,胃容量小,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较差,腹腔压力较高等,均为新生儿容易出现呕吐的解剖生理原因;(2)胚胎时期各脏器分化和发育的异常,尤其是前、中、后肠的异常,容易造成消化道的畸形,使摄入的食物或消化道分泌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逆行从口腔排出,形成呕吐;(3)胎儿出生时的刺激,如吞咽了大量的羊水、血液、以及出生后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也容易诱发新生儿呕吐.
作者:丁燕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本文探讨单病种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指标及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指标与辅助治疗策略,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 回顾近期医学文献资料及本院近年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和结直肠癌患者随诊考察指标[如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等血液指标及内镜、影像学CT及B超检查]及生存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结果 营养、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定期随诊对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单因素分析表明,确诊晚期时转移器官数目、腹膜转移、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及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曾行根治性切除术为预后影响因素(P<0.05).回归分析显示转移器官数目、ALP升高、全身治疗方案、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是影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内镜、影像学CT及B超检查可以判断肿瘤病变程度、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助于术式选择及实施辅助治疗策略.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CA190、CA-50、碱性磷酸酶(ALP)及转移器官数目、全身治疗方案、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指标.结论 选择可供特定对象选择的内镜、影像学检查及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指标,判断肿瘤预后,可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提供辅助治疗策略.
作者:张世杰 刊期: 2012年第z1期
随着护理教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在细节之处呵护和教导护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人文关怀精神运用到护理临床教学中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作者:李卫宁;许莉莉;戴垚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患者用鼻饲泵与传统重力型输液器注入肠内营养液对患者发生鼻饲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92例经鼻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鼻饲泵进行鼻饲,对照组应用传统重力型输液装置进行鼻饲,比较两组患者鼻饲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鼻饲泵泵入法可有效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秀明;高云翔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冠心病护理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进行DSCT和ICA检查(两者检查间时<3个月),以ICA为金标准,对DSCT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对冠心病患者检查中有胸闷、胸痛者进行护理和处理,比较干预后患者完成情况.结果 220例患者顺利完成扫描,获得心脏血管满意图像.220例患者DSCT查出阳性结果179例(81.4%),阴性者41例(18.6%).179例阳性者中174例发生胸闷、胸痛,经卧床休息、吸氧、口服硝酸甘油等处理和护理后,169例患者症状缓解,其缓解率为97.1%,179例阳性者经I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175例,45例为阴性结果.45例无冠状动脉狭窄者中11例发生胸闷、胸痛,经卧床休息、吸氧、口服硝酸甘油等处理和护理后,其中2例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冠心病患者行DSCT及ICA检查前进行心理干预、宣教及护理处理,其能顺利完成扫描检查,获得心脏血管满意图像.
作者:韩雅琴 刊期: 2012年第z1期
母乳喂养是保证婴儿良好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做好孕期保健,产妇分娩后正确的母乳喂养指导,是保证我国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0%的一项重要措施.哺乳早期有部分产妇由于受心理因素、产妇因素、乳房凹陷及缺乏母乳喂养技巧知识等问题的影响而不能正常哺乳,这对婴儿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并分析母乳不足的产生原因,在临床护理中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泌乳水平和母乳喂养率.
作者:汤志蓉;王侃清;陆伟明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19(CK19)及上皮膜抗原(EM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SP法对50例甲状腺病变进行单克隆抗体CK19及EMA的检测.结果 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 (19/20),且多为强阳性表达;其余3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的CK19基本不表达或仅为弱阳性表达;EMA在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 (16/20),且多为阳性和强阳性,其余30例甲状腺疾病中EMA的表达主要为阴性或弱阳性.结论 CK19和EMA的表达对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特别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夏慧娟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清洁中段尿标本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分离出89株病原菌,8例复合真菌双重感染占6.9%;革兰阴性菌65株占73%,革兰阳性菌16株占18.0%,真菌8株占9.0%,分布多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38.2%、不动杆菌占16.8%、铜绿假单胞菌占13.4%和表皮葡萄球菌占5.6%;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性高.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易并发泌尿系统感染,且病原菌耐药性高,加强病原菌耐药监测,有助于合理用药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陈鸿伟 刊期: 2012年第z1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联合促排卵药物治疗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排卵药物治疗的妊娠结局.结果 术后联合氯米芬组1年受孕率55.8%;术后未使用氯米芬组受孕率为34.9%.结论 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排卵药物治疗可提高受孕率.术后1年内为佳受孕时间.
作者:王会云 刊期: 2012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