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肿瘤综合诊断进展

梅士娟

关键词:妇科肿瘤, 诊断, 进展, 综述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上的诊疗技术亦日新月异,妇科肿瘤是妇女的常见疾病,其诊断方法已非传统的技术所可比拟.妇科肿瘤,尤其恶性者,力求早期发现,早明确诊断.笔者就近年妇科肿瘤综合诊断进展综述如下.1 妇科肿瘤的早期筛查肿瘤筛查是指在健康状况下或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检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征象,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对治疗肿瘤、减轻肿瘤对生命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短期疗效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4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72h,对照组应用安慰剂,从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心电图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分析疗效.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1、3及24h时呼吸困难程度、心率、呼吸频率及肺部啰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在治疗3d及1周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P<0.05),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低血压发生率无差异,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能够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短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刘纪强;李娟;朱江波;黄素贞;刘伯强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探讨PET-CT检查的临床护理

    PET-CT将CT与PET融为一体,由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而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PET-CT能在生理状态下动态地定量观察体内分子水平的生化变化,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和广泛关注,是目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有无创伤性的特点,是临床上用以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佳手段之一.PET-CT检查程序相对比较复杂,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检查成功与否.本文探讨PET-CT检查程序中的临床护理,旨在为全身PET-CT检查的圆满成功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彭艳梅;陈翼;凌云霞;周玉兰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基于几何方法的甲型H1N1基因组序列分析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目前数据库中DNA序列数据呈指数增长,如何从这些抽象的序列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已经成为生物信息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几何方法作为一种直观化强,并能够提供定量表示DNA序列数值数据的有效工具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地重视和应用.自Hamori和Ruskin[1] 1983年首次提出H曲线来描述DNA序列以后,许多几何模型相继被提出[2-7],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单核苷酸构建的,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很多情况下用二联体代替单碱基来描述DNA序列具有更好的效果[8].因此,一些直接基于二联体的几何模型被提出[9-14],这些模型在同源序列相似性分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计算,但大多数模型忽略了对其DNA序列生物学内涵的深入挖掘,导致在实际研究中应用较少.基于Yu等[9]提出的DN曲线应用到H1N1基因组序列中,分别对相应序列进行了进化分析和突变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袁增;张春梅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儿童脓性甲沟炎指甲拔除后应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辅料治疗结果评估

    目的 观察儿童甲沟化脓指甲拔除后应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辅料处理的疗效.方法 选择40例因外伤及感染导致指甲拔除的儿童,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拔除指甲后应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辅料覆盖创面,对照组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分别于拔除指甲后第2天,第4天,及第6天对创面进行对照评估.结果 应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辅料的患儿创面粘连,渗血情况明显好于应用凡士林纱布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亦有缩短.结论 儿童脓性甲沟炎指甲拔除后应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辅料不仅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而且能减轻患儿痛苦.

    作者:吴燕;单志英;沈涤华;芮鸿美;崔志宏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两种药物联合降压时不同服药方法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两种药物联合降压时不同服药方法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2级及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早晨顿服给药,每天早7:00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和替米沙坦40mg;B组40例,早晚分次给药,每天早7:00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晚7:00服用替米沙坦40mg;C组40例,早晚分次给药,每天早7:00服用替米沙坦40mg,晚7:00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各组患者均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两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h平均动脉压(24hMABP)、白昼平均动脉压(dMA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ABP);所有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各组的24hSBP、24hDBP、24hMABP、dSBP、dDBP、dMABP、nSBP、nDBP、nMABP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5).(2)各组之间血压下降差值比较:nSBP、24hSBP、nMABP、24hMABP下降值A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1201,P<0.05),A组下降数值小于其余两组,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1201,P>0.05).dSBP、dDBP、MABP、nDBP、24 hDBP下降值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1201,P>0.05).(3)各组之间血压平滑指数比较:nSBP、24hSBP、nDBP、nMABP、24hMABP平滑指数A组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1201,P<0.05),以上各项血压值平滑指数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 <2.1201,P>0.05).白昼各项血压值及24hDBP的平滑指数三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 <2.1201,P>0.05).结论 两种药物联合降压能够有效地控制2级及以上高血压,早晚分次服药的疗效优于早晨顿服,有效降低夜间高血压,使夜间及24h血压控制更平稳.

    作者:张丽霞;丁林霞;冯变英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瘦素和丙二醛在成年男性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瘦素和丙二醛(MDA)在成年男性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64排螺旋CT对入选50例研究对象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肥胖组及对照组三组,评估各组人群的代谢指标、瘦素、丙二醛(MDA)等指标.并对这些指标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胰岛素水平、HOMA-IR、瘦素、丙二醛(MDA)显著高于肥胖组,冠心病组和肥胖组的胰岛素水平、HOMA-IR、瘦素、丙二醛(MDA)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与血清瘦素及丙二醛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组的HOMA-IR和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肥胖组,肥胖组高于对照组,说明胰岛素抵抗是冠心病患者基本特征,冠心病患者瘦素和丙二醛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水平呈线形相关,提示瘦素和丙二醛可能参与了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

    作者:石晓欣;王瑞良;昌菁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颅内血肿微创术靶点选择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出血中心和血肿中心为微创靶点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0例患者冠扫CT和平扫CT找出血肿大的腔,分别给予治疗对照.结果 出血中心患者的引流时间短,效果好,患者明显康复的时间提前,并发症少.而血肿中心患者引流的相对时间长,并发症相应增多,肢体功能恢复相对延长.结论 以出血中心为微创靶点进行引流治疗,患者明显好转,中风囊愈合快.

    作者:李睿;田明君;陈晓春;胡媛;吴洪波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女性生殖道不同病原体感染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女性生殖道不同病原体流行情况,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参考.方法 对妇科门诊1854例患者按年龄分成6个组段,按有否炎症分为两个组,分别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分析、检测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真菌、滴虫、BV的感染情况.结果 1854例患者中UU、CT、滴虫、白假丝酵母菌、BV的感染率分别为34.5%、6.5%、17.0%、28.2%、36.5%.炎症患者支原体的阳性率高于非炎症者,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真菌、滴虫和BV在炎症患者中的检出率均高于非炎症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段妇女UU、CT、细菌性、滴虫性阴道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霉菌性阴道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岁以下组真菌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感染,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以上组各种病原体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检查正常者也存在病原体的感染,而各种病原体在不同年龄段妇女的感染率不同,临床医生亦应重视各种病原体的检出,避免少报漏报现象,确保结果的准确度,使抗生素的使用更加合理,卫生资源的分配更加有效.

    作者:赵汝慧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经椎间孔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镜下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的术前、术后即刻、1周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 48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椎间孔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文亮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长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住院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期间本科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家长60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家长的焦虑分值为(58.40 ±7.03)分;女性家长焦虑评分为(59.83±8.08)分,男性家长焦虑评分为(57.44±6.5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保患儿家长焦虑评分值为(57.86±7.41)分,自费患儿家长焦虑评分值为(59.00±7.09)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的抑郁分(59.73±3.77)分;女性家长抑郁分(62.33±1.51)分,男性家长抑郁分(58.00±3.87)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费家长抑郁分为(63.00±1.67)分,医保家长抑郁分为(57.56±3.13)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长焦虑、抑郁分值高,其心理心理状况与性别、医疗费用、患儿病情有关.

    作者:唐小宏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生姜透皮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生姜透皮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急性脑缺血模型,随后再灌注.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8例,即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高、中、低剂量生姜透皮贴组.按照实验方法连续饲养7d,第8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生姜透皮贴能使缺血再灌注脑组织SOD活性从(7.79±2.48)显著增高到(9.76±1.04,P<0.01);NO的活性从(78.6±5.25)降低到(61.0±1.29,P<0.05);MDA的活性从(25.0±3.2)降低到(17.6±3.1,P<0.05);脑组织含水量从(76.1±0.71)降低到(70.01 ±0.49,P<0.05).结论 生姜透皮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康照昌;敖明章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炎性因子的清除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在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所有符合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21例,分为A组(血液灌流组)和B组(非血液灌流组),B组按常规予积极洗胃、导泻、催吐,并予阿托品及解磷定治疗.A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72h内患者血浆胆碱脂酶活性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昏迷时间、阿托品总用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在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后24、48和72h,胆碱脂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水平(P<0.05或P<0.01);B组同时点胆碱脂酶活性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A组血液灌流后72h内TNF-α,IL-6和IL-10的水平较血液灌流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B组同时期的数值(P<0.01).结论 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不仅可以吸附有机磷农药,还可以清除炎症因子,配合常规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袁慧忠;曹炎生;刘情操;刘涛;胡爱霞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糖调节受损人群转归情况调查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累及面广、危害大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大多数患者死于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肾病[1].糖调节受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标志.如果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一部分糖调节受损者会有机会逆转为正常糖调节状态.而若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则有大量的人群在几年或十几年内进展为不可逆转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一系列并发症也将发生[2].此次笔者从永清县25~ 50岁城镇机关工作人员体检中筛查出的糖调节受损者35例分为2组.一组进行饮食及运动干预治疗,另一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5年后糖尿病发病率的差异,为防治糖尿病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万桂英;刘玉英;张硕锐;杜清茂;孙丽荣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动脉旁路转流术后吻合口内膜增生的研究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动脉旁路转流术后吻合口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32只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6只)和实验组(16只),对照组为单纯的静脉移植,实验组术中给予HGF处理(100ng/ml),术后14、28d分别切除移植静脉,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厚度及中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值(I/M),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静脉移植物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PC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静脉移植术后14d I/M(0.81 ±0.05)高于实验组(0.4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静脉移植术后28d I/M(0.73 ±0.01)高于实验组(0.65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静脉移植术后的PCNA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动脉旁路转流术后吻合口内膜增生有抑制作用.

    作者:邢壮杰;刘明晶;郝国强;李润生;郑新;邓芝徽;赵晖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与护理

    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主要包括阵发性室上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则的异位心律.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急性发作期导致患者重要脏器循环降低,其中冠脉循环降低35%,脑循环降低14%,肾循环降低18%[1].室上速常突然开始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儿科患者根据年龄差异出现的症状有所不同,婴幼儿可出现拒奶、呕吐,精神不振等,儿童可出现心悸、乏力、晕眩、晕厥、胸痛、胸闷等,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与休克.因此,及时有效地终止室上速的发作,临床意义重大.现对本院小儿心血管科自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2例室上速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小儿室上速的认识、处理和护理水平.

    作者:杨玲;金萍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82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切除82例.术前予健康宣教及呼吸功能训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做好呼吸道管理及胸腔引流管的护理.结果 8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康复顺利,平均住院7d,术后24 ~ 72h拔除胸腔引流管,除2例术后出现肺泡漏气但自行吸收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创伤小、恢复快,而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促进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沈小英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浅谈手术室护理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梯队建设,就是当现在的人才正在发挥作用时,未雨绸缪地培养该批人才的接班人,做好人才储备,当这批人才变动后能及时补充和顶上去,而这批接班人的接班人也在进行培训或锻炼,这样就形成了水平不同的人才,形成梯队.随着外科手术不断向高度专业化方向发展,手术种类的越来越多,分科越来越细,高新技术和高精尖仪器设备的不断增加,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1].只有加快建立手术室护理人才梯队建设,才能满足多学科、多层次手术医生的需要,为手术医生提供安全顺畅的手术平台及工作支持.因此,手术室护理人才梯队建设是提高手术室护理专业技术和促进手术室护理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医院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不断壮大的不竭动力[2].现介绍如下.

    作者:钱建华;顾晓莹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不张病因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不张病因诊断的作用.方法 对120例肺不张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肺不张患者中,114例获得病因诊断,其中肺癌47例,结核22例,炎症43例,异物2例,其它6例,诊断率为9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不张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明显提高诊断率.

    作者:张健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门诊健康教育实施探讨

    目的 探讨和分析门诊妊娠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对107例临床诊断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教育,内容包括:妊娠糖尿病的诊断,饮食调整,血糖和尿糖的监测,妊娠糖尿病对母儿的危害,妊娠期的运动等.结果 健康教育前92例患者(85.98%)对妊娠糖尿病的知识不了解,健康教育后下降至6例(5.60%),103例患者(96.26%)掌握了饮食控制的方法,20d后,餐后2h血糖正常者明显增加(P<0.05),胎儿发育正常.结论 门诊健康教育是妊娠糖尿病患者获得有关糖尿病知识及控制饮食的有效途径,随着患者对妊娠糖尿病认识水平的提高,胎儿生长发育良好,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王侃清;陆伟明;汤志蓉 刊期: 2012年第z1期

  • 62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 脑出血患者根据CT检查分为血肿扩大组即观察组(62例)及血肿未扩大组即对照组(165例),并对两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观察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180±30) mmHg,对照组为(130±20) 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入院GPS评分比较及首次随机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早期(发病6h内)使用甘露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饮酒史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出血量、血肿的部位、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及入院时GPS评分低、早期使用甘露醇、饮酒史、出血量较大、血肿形态不规则、基底节特别是丘脑出血,是脑出血急性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作者:刘湘阳;黄茂萍 刊期: 2012年第z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