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许静;普珍;孙增先;茆海丰;高山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β-内酰胺类药物, 耐药机制, 聚合酶链反应
摘要:目的 调查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流行情况,为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8种相关β-内酰胺酶基因型(TEM、AmpC、VIM、IMP、PER、GES、VEB、SHV)进行检测,并通过琼脂凝胶电泳后进行成像验证.结果 7株鲍曼不动杆菌中blaTEM染色体检测阳性有7株、质粒阳性7株;blaAmpC染色体阳性3株、质粒阳性6株;blaPER染色体阳性4株;其余β-内酰胺酶基因未检出,其中有1株同时携带有3种耐药基因型.结论 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以TEM型为常见,其次为ampC型、PER型,其余型未见发现;同一株耐药菌可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症状与皮损区病理性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症状与皮损区病理性改变的相关关系,以及皮损区早期应用抗免疫炎性治疗对病程转归的影响.方法 ①基础研究部分:选取临床确诊的带状疱疹病人3例,取疱疹下或疼痛区皮肤组织,HE染色及S-100染色下观察皮损区组织病理切片中淋巴细胞异常浸润及神经末梢损害情况.②临床研究部分:皮神经阻滞组18例(n=18),应用腺苷钴胺0.5 mg+甲强龙40 mg+0.3%利多卡因,总量约10~15 ml,于皮肤损伤严重或感觉疼痛明显的区域,自神经分布近端至远端进行皮下阻滞.药物治疗组18例(n=18),常规口服抗病毒药物+维生素B12+镇痛药物,并且在皮损区辅助应用外用药物.评价疗效.结果 ①基础研究部分:活体中带状疱疹受累处皮肤存在中重度免疫炎性反应.②临床研究部分:皮神经阻滞组的结痂时间较药物治疗组缩短,疼痛缓解程度较药物治疗组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在带状疱疹病毒受累皮肤区,周围神经周围有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神经轴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存在免疫炎性反应,这是带状疱疹产生疼痛的重要病理学因素.②皮神经阻滞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有效的抑制带状疱疹皮损区免疫炎性反应,更快的促进局部皮损结痂愈合且明显减低带状疱受累区的疼痛程度.

    作者:高月;季凤清;李彦平;孙海梅;张乐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69例94枚颈部肿大淋巴结的高频超声表现.结果 69例中,恶性淋巴瘤9例12枚、淋巴结转移癌17例28枚、淋巴结结核4例6枚、反应性淋巴结39例48枚.54枚良性淋巴结纵径/横径比值(L/T)>2.0及淋巴门居中占96.3%(52/54),淋巴门血流呈树型分布占92.6%(50/54),阻力指数(RI)<0.70占87.0%(47/54);40枚恶性L/T>2.0占7.5%(3/40),淋巴门居中占12.5%(5/40),淋巴门血流呈树型分布占2.5%(1/40),RI<0.70占15.0%(6/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的良恶性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包敏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诊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

    目的 探讨急诊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急诊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21例.根据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Ⅱ型11例、Ⅲ型10例.伤后距手术时间6~18 h(平均12 h).按Teeny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4.3周).3例发生针道感染.踝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9%.结论 采用急诊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能减少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朱治国;侯林俊;于远洋;盖伟;杨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肾移植术后发生原发性肝脏淋巴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肾移植术后,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而易发生恶性肿瘤,这一论点已为大多数人所公认, 国内虽以泌尿系肿瘤为主,但淋巴瘤患病率在逐年增加,且容易漏诊、误诊,不能忽视[1].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lymphoma,PHL),比较少见,患病率仅占肝脏恶性肿瘤的0.1%,占结外淋巴瘤的0.4%[2,3].肾移植术后发生原发性肝脏淋巴瘤更是罕见,现报道一例.

    作者:黄光伟;王红;任爱民;王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唐山市乡镇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现况调查

    目的 调查唐山市乡镇医疗机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现状,分析影响手卫生执行原因进行,探讨相关对策.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份至2012年1月份在唐山市乡镇医疗机构调查150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了解研究对象手卫生执行及认知行为现况.结果 手卫生设施齐全科室44.12%;手卫生设施不齐全科室55.88%;调查时间段手卫生依从性为42.50%,手卫生方法不正确40.20%;影响执行手卫生的原因为领导重视不够,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对手卫生的认识误区,客观因素,洗手设施落后.结论 基层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现况差,影响因素复杂,应针对性上述因素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医院领导提高对手卫生的重视,提高手卫生意识与知识水平,推广速干手消毒剂.

    作者:李艳玲;李彩虹;刘彩虹;赵素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鼻中隔偏曲影响因素临床分析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鼻中隔偏曲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鼻科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总共收集2008年11月10日至2009年6月3日门诊、急诊鼻科疾病病例2 041例,其中72例通过鼻内镜或CT进行了修正.根据统计结果仅列出所占比率较大的疾病,共1 124例患者,进行讨论.使用SAS 9.13统计软件中的LOGISTIC 和 OR 统计方法对鼻中隔偏曲程度与年龄、性别构成比、鼻科疾病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 124例入选研究者,男性552例,女性574例,其中鼻中隔无偏曲355例,轻度偏曲386例,中度偏曲为241例,重度偏曲为142例.总病例数2 041例中,小于12岁人群鼻中隔发生率为28.71%,大于12岁人群鼻中隔发生率为76.61%.鼻中隔偏曲分无、轻、中、重四种情况时:鼻中隔偏曲程度与年龄、性别、鼻炎、过敏性鼻炎有显著相关性,与鼻窦炎、鼻出血、鼻息肉、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炎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对鼻中隔无偏曲和有偏曲(轻、中和重度偏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以上疾病外,增加了鼻窦炎(χ2=4.6223,P=0.0316).OR分析中以女性为0时,发现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鼻中隔偏曲(OR为0.302,95%可信区间0.246~-0.372).结论 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系.鼻中隔偏曲的存在与普通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存在相关性.临床医生在临床中治疗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某些鼻腔疾病时,应该考虑到鼻中隔偏曲程度与疾病的关系,对严重的鼻中隔偏曲适当进行矫正,但是没有症状的鼻中隔偏曲或处理与鼻中隔没有关系的疾病时无需进行鼻中隔矫正.

    作者:韩朝;王德辉;黄一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自拟调脉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调脉汤联用西药治疗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口服山莨菪碱10 mg、沙丁胺醇2.4 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调脉汤,每日1剂,1疗程为15日,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对照组为6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心电图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拟调脉汤联用西药治疗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蒋永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肿瘤恶病质的分子机制与其改善的策略与方法

    癌性恶病质是一组以进行性肌肉及脂肪消耗为特点的涉及多种发病原因的营养支持治疗不能完全逆转的临床综合征,终导致患者全身脏器进行性衰竭.癌性恶病质突出的临床表现包括体重下降、厌食、乏力、胰岛素抵抗、肌肉蛋白降解增加等.癌性恶病质可能与血TNF-α、IL-6以及其他细胞因子水平增加有关.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营养支持在治疗以及预防癌性恶病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颖杰;马妮娜;曹邦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清BCMA和MIF含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的关联度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MIF)含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的关联度,并分析BCMA与MIF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50例SLE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活动期组(n=29)和非活动期组(n=21).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SLE 患者血清BCMA与MIF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31例进行对比,分析SLE患者血清BCMA与MIF含量变化与疾病活动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LE 患者血清BCMA 与MIF浓度均显著上升,且活动期患者的BCMA 与MIF浓度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差异均显著(P均<0.01).SLE患者血清BCMA、MIF浓度与SLEDAI结果呈明显的正相关(r=0.75,0.77,P均<0.01).SLE患者的BCMA浓度与ANA及抗dsDNA 抗体的浓度呈明显正相关( r=0.74,0.63);SLE患者的MIF水平与抗dsDNA抗体呈明显正相关( r=0.62),但和ANA含量不具相关性( r=0.15).BCMA与MIF两者的浓度之间无相关性(r= 0.124,P>0.05).结论 血清BCMA与MIF含量能够明显反映出SLE疾病的活动性情况.T与B 淋巴细胞活化均与SLE 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高友林;蒋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液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血液科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液科病房合并医院感染的患者48例临床治疗,了解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性别、侵入性操作、化疗次数、抗生素的使用、住院时间等相关性.结果 医院感染组年龄(61.23±14.12)岁、侵入性操作39.58%、化疗次数(3.63±2.05)次、预防应用抗生素41.67%、住院时间(28.12±5.56)d,高/长于无医院感染组的(51.78±12.89)岁、28.75%、22.92%、(17.65±4.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侵入性操作、化疗次数、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住院时间均为相关因素,应实施针对性预防对策减少或者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岑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婴儿Sturge-Weber综合征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SWS)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对其临床特征的早期识别很重要.本文对1例婴儿Sturge-Weber综合征的病例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孙觊;王江涛;陈银波;梁东;李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炎症在脑出血后脑损伤及其治疗中的作用

    脑出血后脑损伤的机制极为复杂,炎症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涉及到白细胞、巨噬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核转录因子(NF-κB)和白细胞介素等多种炎性细胞及因子.目前针对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环氧化酶(COX)抑制剂、MMP抑制剂、炎症细胞激活抑制剂、血管紧张素1(AT1)受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他汀类药物、干细胞移植等.文章就炎症在脑出血后脑损伤及其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刘晓静;张拥波;李继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含量与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与HCV-RNA的相关性.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0例CHC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含量.结果 CH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HCV-RNA载量增高,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含量逐渐升高(P<0.01).CD4+CD25+Treg细胞与HCV-RNA取对数后呈正相关(r=0.588,P<0.01),与ALT呈正相关(r=0.306,P<0.01).结论 CHC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Treg细胞增高,且与HCV-RNA含量及ALT升高具有一致性.

    作者:陈志刚;左维泽;周迪;赵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喉鳞癌组织中bFGF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喉鳞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2例喉鳞癌组织和52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其中bFGF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FGF的表达与喉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bFGF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喉鳞癌组织中bFGF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与喉鳞癌组织中临床分型、肿瘤大小、性别、年龄以及吸烟量不相关(P>0.05).结论 bFGF在喉鳞癌中高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bFGF的检测将有助于喉癌患者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孟凡生;高珊;马桂琴;徐勤;唐桂红;卢国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超声鉴别诊断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过手术和/或病理确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作为研究对象,行二维超声及频谱多普勒检查.结果 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超声显示结节、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腺瘤组结节边缘低回声晕环88.88%、收缩期大流速为(9.45±3.52)cm/s、舒张期低流速为(4.51±2.62)cm/s、阻力指数为(0.63±0.12 )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的13.75%、(6.42±2.60)cm/s、(3.38±1.97)cm/s、(0.50±0.10).结论 超声检查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有较好的实用性.

    作者:陈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和血浆N末端原脑钠肽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分为2组,分别测定血NT-proBNP、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比较2组间甲状腺激素变化及NT-proBNP变化.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心衰反复或加重、心肌梗死、死亡)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结果 心功能Ⅳ级患者与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比较,T3和FT3明显降低,(P<0.05),NT-proBNP随着心功能不全加重而升高(P<0.05).而T4、FT4、TSH均无明显变化(P>0.05).心脏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比较:NT-proBNP明显升高,T3和FT3明显降低,(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NT-proBNP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严重程度有关,影响预后.

    作者:衣欣;胡奉环;吴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活体肾移植的教学体会

    同种异体肾移植是治疗慢性终末期肾病好的方法.自1933年,第一例人类同种异体肾移植实施至今,肾移植手术已经经过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人们对于移植前的准备、肾移植手术的理解以及术后病人免疫抑制剂的维持治疗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目前供肾短缺与等待移植患者增多的这种差距日益增大,且成为限制肾移植发展的大障碍.美国2005年活体肾移植数量首次超过了尸体肾移植数量,目前活体肾移植约占肾移植总数的50%;澳大利亚活体肾移植占30%左右,在日本则高达82%[1].

    作者:林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眼挫伤继发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对策

    目的 探讨眼挫伤继发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对策.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至2011年11月就诊的眼挫伤继发青光眼患者20例,分析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在20例眼挫伤继发青光眼患者中,前房积血14例(70.00%);房角挫伤4例(20.00%);晶状体移位2例(10.00%).经手术和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正常者18例(90.00%).结论 前房积血、房角挫伤、晶状体移位是眼挫伤继发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不同原因所致的眼挫伤继发青光眼所选择的治疗方法也不同,而手术时机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黎文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女性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流产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UU检测,对母亲有UU感染的住院新生儿痰进行UU检测.结果 508例流产患者UU感染率为47.24%,214例正常妊娠孕妇UU感染率为24.77%;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母婴传播率为32.04%,UU感染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早产、肺炎、肺透明膜症.结论 南宁地区妇女UU感染与流产密切相关,孕期UU感染可导致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东明;林文翰;何俊炜;韦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基层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从思想上、政治上团结、凝聚广大群众的核心,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决定性力量.加强医院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作者:龚迎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