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李强

关键词:
摘要:直肠癌前切除术已成为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术方式,术后吻合口漏是直肠癌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可导致围手术期死亡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报道不一:国内文献报道为4.4%-9.3%[1],国外报道10.6%[2,3].吻合口漏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的一个严重而又难防的问题,是术后产生重大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4,5],文献报道该类患者大约50%的围手术期死亡是由吻合口漏所致[6].可见了解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对正确积极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脑多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5例疗效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常见的颅内病变,自2000年1月-2000年12月我科对45例HIE患儿应用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并加用脑多肽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痔的护理20例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科对20例痔患者开展了临床护理.在解决患者临床症状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刘桂梅;苏克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ESWL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护理

    体外震波碎石(ESWL),是八十年代世界上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中火花放电引起液电效应为强大的震源,将泌尿系统结石击碎后,随尿液自行排出.

    作者:吴爱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诊治体会

    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4年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32例,现将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张鸿飞;李继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108例良性葡萄胎超声诊断

    本文采用B超常规普通探头(2.5-5.0MHz)经体表查,对今年来我院108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超声图像观察,现报告如下:本组108例中,藏族48人次,回族28人次,汉族32人次.年龄18-48岁,平均33岁.全部病例经B超检查,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确诊.

    作者:黄风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人便秘的营养治疗

    老年人便秘日趋增多,给予合理的营养治疗解除便秘带来的不良影响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191例老年便秘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徐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关于医学教学中常数П的探究

    在医学教学和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常数П,但我们却知之甚少.本文探究了П的产生、应用、记法及其性质特征、结构特征和记忆特征.

    作者:聂德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门诊治疗室医院感染的控制

    门诊治疗室,病人多,治疗种类杂,如包扎伤口,导尿灌肠,膀胱冲洗,更换引流管等等,是门诊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地方.从治疗室工作的特点看,治疗室护理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流、体液、排泄物等污物,如果治疗操作不慎或消毒灭菌不严,极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阻断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应从医疗器械及物品消毒、环境卫生、医务人员的手、废物处理,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等方面入手.

    作者:宋亚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垂直双蒂乳房缩小术32例报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女性对乳房外形美的追求越来越高,90年代以来巨大乳房和乳房下垂的女性要求行整形手术者明显增多.近10年来,我科采用垂直双蒂行巨乳缩小术3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祥柏;潘军华;谷才之;陈忠勇;夏来启;沈运彪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医院后勤管理及人才建设的探究

    医院后勤管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它涉及到医疗设备、膳食、基建、财务、人事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怎样形成一种高质量的后勤管理水平是所有从事这方面工作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管理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寻,其所能达到的标准也没有极限.我们只有在不断探究中力争把后勤工作做的更好.

    作者:陈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光子脱毛效果不佳原因浅析

    光子脱毛以其痛苦小、效果佳,被多数患者所接受.但自我科开展光子脱毛后,仍有约20%患者以失败告终.本文就此问题结合临床经验谈些表浅认识.

    作者:李莉;周井红;胡玮;李晓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T型连接管在胸腔穿刺抽液中的应用及护理

    肿瘤、结核累及胸膜的病人常引发大量胸水,需要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同时行化疗药物胸腔灌注.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法是采用带乳胶管的穿刺针穿刺成功后,再在乳胶管的末端接30-50ml注射器抽液.由于乳胶管内负压常易使乳胶管变瘪,甚至不通畅,给抽液带来诸多不变.2003年5月-2004年5月,我病区对60例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T型连接管代替乳胶管作胸腔穿刺抽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旭;刘晓青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经阴道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配合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以下称SMI)是妇女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为用力、咳嗽、大笑或任何突然增加腹压的动作时尿液不自主流出.SMI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早期的阴道前壁修补术,其后出现的膀胱颈悬吊术、悬带术等.我院于2001年元月至2003年元月开始采用TVT手术治疗SMI 16例,效果满意.其手术配合如下:

    作者:刘佩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小面积烧伤感染创面处理15例体会

    小面积烧伤创面感染后,不仅可以使创面扩大加深,日久瘢痕形成挛缩,也常导致某一部位肢体与五官畸形和功能障碍,直接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小面积烧伤感染创面如果继续恶化,也易诱发败血症和其他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积极早期防治,我们自1996年以来,在收治的烧伤病人中,对其中15名不同程度小面积烧伤感染创面病人治疗进行临床观察,按照我们设定的方案进行局部处理,均收到满意效果,明显缩短了病程,治疗率达99%以上,现将我们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恒德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静脉穿刺后新旧拔针法止痛止血效果对比

    目的为了提高静脉穿刺后拔针时的无痛率,减少穿刺点出血和皮下瘀血瘀斑等不良现象发生.方法对我院内三科住院病人采用新旧两种拔针法各100例次进行疼痛、穿刺点出血、皮下瘀血瘀斑对照.数据表明,静脉穿刺后新的拔针法止痛止血效果比旧的拔针法效果好.结论新拔针法能显著减轻疼捕,杜绝穿刺点出血和皮下瘀血瘀斑等不良现象发生.

    作者:唐小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及诊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占消化疾病患者的20%-40%.患者常主诉上腹不适,如隐痛,早饱烧心,进食减少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应用胃镜,上胃肠钡餐造影,腹部B超和各项化验检查,除可能有轻度胃炎外,常无异常所见.80年代以来,国际上将这一病症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 ulcer dyspepsia NUD).近年来,国际工作组提出用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病名更为合适,国内外对其流行病学、分类、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作者:鄢国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十堰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思考

    十堰市位于鄂西北边陲,是一个集老、少、边、库、穷地区.有国家级贫困县4个,省级贫困县2个.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制约着地方经济发展,为了摆脱贫困,走上富裕,改善卫生状况和人口健康水平是其重要措施之一.而卫生人力资源又是改善卫生状况和人口健康水平的关键,为此,要大力发展全市卫生事业,重点是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本文就我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目的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龚文举;杨敬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关爱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职责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每个病人就诊的全部过程.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1].通过关爱病人,实行人性化护理,来完善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就骨伤科病区的疾病特点,讨论关爱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关爱主要体现在入院宣教,健康宣教及健康咨询,出院指导,电话回访等健康教育过程中.

    作者:李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国产HBsAg酶免试剂筛查质量评价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采供机构筛查血液的必检项目,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血液质量,酶免诊断试剂选择是关键.虽然市售的HBsAg试剂都已通过国家的批检,但由于各试剂石家生产工艺、生产模式的不同,其灵敏度、特异性有差异,为了选择适合本实验的试剂,笔者近期对4个石家国产HBsAg进行了质量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费丽丽;闫润香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生化标本的保存方法与时问对结果的影响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施行,举证倒置的出台,对医疗单位更为不利.这对医院对检验科的管理要求进一步严格.这无疑要求我们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其中标本的保存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标本应该如何保存;保存多长时间;这期间的结果有何变化;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制定一定的细则,以应付目前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带来的麻烦.本文针对生化标本的存放方法及时间对18项化学指标的结果影响作了探讨.

    作者:吴迪;曾德寿;张海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

主管:中国文化教育出版社

主办:中华医学健康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