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颞肌筋膜夹层法修复单纯鼓膜穿孔疗效分析

王广明;刘聪;石清华

关键词:鼓膜穿孔/外科学, 颞肌/外科学, 筋膜/外科学
摘要:目的 探讨筋膜夹层法在鼓膜成形术中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筋膜夹层法鼓膜成形术42耳,随机观察患者的外耳道皮肤复位情况,鼓膜形态,成活时间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为因鼓膜外伤引起的穿孔12耳,因急性中耳炎引起的鼓膜穿孔30耳.手术方式为局麻下行耳廓后沟切口颞肌筋膜夹层法鼓膜成形术.随访0.5~3年,外耳道皮肤复位快,外耳道无狭窄,鼓膜形态及位置良好,筋膜成活时间短及听力明显提高,按时随访者未发现明显外耳道狭窄、面瘫等并发症.结论 颞肌筋膜夹层法鼓膜成形术具有恢复正常外耳道结构及生理功能,术后筋膜成活时间短及鼓膜愈合率高等优点,在单纯鼓膜穿孔的外科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TNF-α和脂联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循环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2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和造模组20只,分别给予基础饲料与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18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运动组9只,运动干预6周后,测定血清TNF-α(放免法)和脂联素(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肝脏和骨骼肌中TNF-α和脂联素mRNA表达(RT-PCR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升高(5.06±0.38 vs 7.49±1.13,13.61±2.94 vs 33.57±4.87,P均<0.05),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4.21±0.22 vs -5.51±0.16,P<0.05),血清TNF-α升高(2.39±0.44 vs 3.03±0.50,P<0.05),血清脂联素降低(0.86±0.08 vs 0.77±0.09,P<0.05);肝脏和骨骼肌中TNF-α mRNA均表达增强,脂联素mRNA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明显降低(5.77±1.17 vs 7.49±1. 13,25.69±4.27 vs 33.57±4.87,P均<0.05),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5.10±0.31 vs -5.51±0.16,P<0.05),血清TNF-α降低(2.40±0.59 vs 3.03±0.50,P<0.05),脂联素升高(0.86±0.10 vs 0.77±0.09,P<0.05);肝脏和骨骼肌中TNF-α mRNA均表达减弱,脂联素mRNA表达增强.结论 运动干预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NF-α和脂联素的表达有关.

    作者:袁亮;刘遂心;龙勇;刘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大量腹水一例报告

    患者,43岁,藏族,因停经9+月,全身浮肿1月,加重5 d在镇卫生院治疗无效,于2007年5月10日转入山南地区人民医院.患者既往否认肝炎病史.42岁结婚,初孕,末次月经及胎动出现具体时间不清,无早孕反应,未定期产检.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40/90 mmHg,全身皮肤黏膜高度水肿,呈凹陷性,腹部可见腹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产科检查:腹围105 cm,宫高32 cm,胎位不清,胎心遥远,146 次/min,律齐.无宫缩.阴道检查:会阴水肿,宫口未开,颈管消退50%.实验室检查:尿蛋白(2+),尿胆红素(+),尿胆原(2+);HBsAg(+);肝功能ALT 21 U,黄疸指数3,总蛋白56.2 g/L,白蛋白27.2 g/L.胎儿B超胎头双顶径8.6 cm,胎盘Ⅲ级回声.

    作者:刘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对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脑电图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观察脑电图(EEG)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中异常表现并探讨EEG在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DEACMP患者临床各期进行EEG检查并对异常EEG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EEG异常率高达100%.EEG的异常主要表现为α慢化或消失,弥漫性中高幅θ,δ波,以额或额颞部明显,呈持续性或较长程出现,昏迷时间越长其EEG异常率越高,病情越重,其改变越明显,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结论 EEG对DEACMP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学军;曾小虎;杨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例小儿脂肪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MRI/CT在诊断脂肪母细胞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在本本院治疗的20例小儿脂肪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脂肪母细胞瘤的超声特征为肿块边界欠清,边缘欠规则,包膜显示欠清,内部回声分布均匀或欠均匀,以稍中低回声为主,内可见稍强回声的条状样结构,部分表面呈分叶状,彩色多普勒(CDFI:):肿块内或周边可见少量低速条状血彩分布;MRI或CT主要表现为稍低信号(密度)或稍高信号(密度),其中可见稍强回声分隔影,当进行增强CT扫描时可见分隔影增强;当进行脂肪抑脂序列时部分病例可见脂肪被抑制.结论 超声、MRI/CT对于脂肪母细胞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何静波;张号绒;刘金桥;陈洁;陈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药流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后,不同结局的绒毛和蜕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探讨TNF-α在药流中的作用.方法 将本院45例孕龄<49 d的妇女要求终止妊娠分为药物完全流产组,不全流产组,手术流产为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收集药物流产2组服药第3天及对照组当天排出的绒毛和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组绒毛、蜕膜组织中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3组年龄、孕囊直径大小、流产前血清E2、P及β-HC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3组蜕膜、绒毛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对照组绒毛、蜕膜细胞中TNF-α表达弱,阳性率为(4.75±10.22)%与(2.66±2.57)%;药物完全流产组绒毛、蜕膜细胞TNF-α阳性表达强,阳性率达(26.67±7.46)%与(18.44±11.14)%,其表达强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量的TNF-α存在于正常妊娠中,而米非司酮可使早孕绒毛、蜕膜中的TNF-α分泌表达加强,干扰孕妇体内的免疫平衡,使免疫刺激和抑制失调,导致流产.

    作者:高玲;刘延;喇端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匹多莫德预防肾病综合征复发的8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预防肾病综合征(NS)复发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8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36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尿蛋白转阴性后加匹多莫德400mg,1次/d,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抽静脉血采用全自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细胞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IFN-γ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复发率.结果 NS患儿治疗前血CD_4~+、IL-2,IFN-γ,IgG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_8~+细胞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血CD_4~+、CD_8~+、CD_4~+/CD_8~+,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1年复发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匹多莫德能调节NS患儿免疫功能,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郑宏伟;盛文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白内障手术中应用亚甲蓝前囊染色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中应用亚甲蓝前囊染色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患者52例(58只眼),分为2组:亚甲蓝组27例(31眼),术中应用亚甲蓝前囊染色技术,对照组25例(27眼).术式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二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撕囊成功与否与后囊破裂的关系,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及眼压变化等指标.结果 亚甲蓝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8,P<0.01);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眼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21 mmHg眼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的患者发生后囊破裂的几率低于连续环形撕囊不成功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P<0.05).结论 改进后的亚甲蓝前囊染色技术能明显提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从而降低了后囊破裂等并发症,而术后无明显角膜水肿和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故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手术中,合理使用亚甲蓝前囊染色技术是切实可行的,尤其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更值得推荐.

    作者:周常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两种网片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目的 评估两种网片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分成2组,A组(35例)采用童氏前路悬吊术治疗,B组(40例)行改良TVT-O术治疗,分析2组手术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等.结果 2组术式在手术时间[(20.13±4.96)min vs(16.46±7.65)min]、术中出血[(39.86±5.48)ml vs(37.23±8.25)ml]、损伤(0 vs 0)、近期尿潴留(1/35 vs 2/40)、治愈率(94.3% vs 92.5%)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手术费用低于B组[(980.74±212.45)元 vs (2879.06±467.1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对SUI的治疗效果相似,改良TVT-O手术难度较大,适合在大型医院内进行推广;童氏前路悬吊术不经盆腔,完全在直视下进行,操作简单、安全、经济,也可在基层医院内进行推广,还可以作为TVT、SPARC、ⅣS、MONARC、TOT、TVT-O等术式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手术措施.

    作者:洪岭;孙静;滕晓明;李昆明;李怀芳;樊伯珍;童晓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气管导管在吸入性损伤患者中应用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回顾性研究金属导管、一次性气管导管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990年至1997年的28例金属导管患者、1998年至2002年的30例一次性气管导管患者、2003年至2008年12月在使用呼吸机时用一次性气管导管,撤机后换用金属导管的32例患者,分别设为A、B及C组,观察各组患者在用管期间导管气囊破裂、脱落情况、计算各组患者气道出血例数、气管导管堵塞例数、撤机与拔管时间等.结果 B、C组患者气囊破裂、脱落例数与出血例数比A组少(P<0.05);A、C组导管堵塞例数比B组少(P<0.05),拔管时间也较B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一次性气管导管、撤机后换用金属导管在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单用效果好.

    作者:贺建雄;彭细峰;李啸晨;李柏圭;付桃雄;刘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切口及盆腔感染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及盆腔感染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本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行剖宫产20018例,其中对23例及外院转至本院7例术后发生切口及盆腔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盆腔感染24例,腹壁切口感染6例,感染因素分别为胎膜早破、肥胖、产程停滞及延长、羊水胎粪污染、重度子(癎)前期伴低蛋白血症、重度贫血及及前置胎盘.结论 产妇存在感染因素,术前,术中,术后应采取相应措施,可避免切口及盆腔感染;剖宫产术后切口及盆腔感染的产妇,术后积极使用广谱抗生素,加强缩宫治疗以及营养和支持治疗,其预后良好.

    作者:董高霞;滕玲玲;周维鹏;王晓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酒石酸锑钾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

    目的 探讨酒石酸锑钾(potassium antimony tartrate,PAT)对人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抑瘤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60只裸鼠皮下注射结肠癌细胞株SW480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n=15).分别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50 mg/(Kg·d)组、酒石酸锑钾组[(20 mg/(Kg·d)和40 mg/(Kg·d)],给药15 d,每3日测量肿瘤大小1次,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末次给药24 h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使用PAT后,肿瘤体积增长较慢,PAT处理组细胞PCNA表达[(63.63±8.88)%,(59.13±6.15)%,(33.38±12.76)%]较对照组[(69.88±8.81)%]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结论 PAT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

    作者:杨艳果;徐少勇;张少君;杜勇;胡俊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晚期妊娠胎儿脐动脉搏动指数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测晚期妊娠胎儿脐动脉搏动指数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CDFI对290例晚期妊娠的胎儿进行脐动脉搏动指数(PI)测量,并分析引起脐动脉PI改变的因素.结果 对照组(137例)胎儿脐动脉PI均无异常(1.46±0.10),153例(观察组)胎儿中90例胎儿脐动脉PI(1.66±0.17)较正常值升高(58.8%),2组脐动脉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x2=116.85,P<0.01).观察组PI异常发生率以羊水过少高(92.3%),其依次为胎儿宫内生长受限(86.4%)、病理妊娠(83.3%)、胎儿畸形(66.7%)及脐带绕颈(37.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合并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宫内生长受限、临床病理妊娠及胎儿畸形可引起脐动脉PI改变,对晚期妊娠胎儿行CDFI脐动脉PI测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单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结核病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结核病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死性传染病,对于慢性繁殖的结核分枝杆菌,长期化疗导致细菌耐药几乎不可避免.2002至2004年世界范围内约20%的结核菌分离株为耐多药(MDR),2%是广泛耐药(XDR)[1].基于结核病是宿主和病原体相互双向作用发展的结果,免疫治疗吸引了更多的注意.笔者就疫苗、细胞分子和抗体等方面的结核病免疫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心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斯奇康注射液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小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斯奇康注射液治疗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18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59例予以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斯奇康治疗一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3%)优于对照组(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CD3、CD4、CD4/CD8、IgG、IgA、IgM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CD3、CD4、CD4/CD8、IgG、IgA、IgM均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 斯奇康注射液能减少患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

    作者:谢长桥;黄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技术检测7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81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Survivin 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4.6%和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在CIN Ⅲ级中明显高于CINⅠ/Ⅱ级(P<0.05),在宫颈癌中,Ⅱb~Ⅲ期显著高于Ⅰ~Ⅱa期,低分化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0.01),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 Survivin mRNA在CIN及宫颈癌中过表达,推测Survivin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宫颈癌的预后不良、复发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检测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朱华;杨孝军;施铮铮;张虎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新生儿单肺通气的麻醉管理

    目的 探讨新生儿食道端端吻合术中单肺通气(OLV)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本院20例食道闭锁及气管食管瘘的新生儿行食道端端吻合术中单肺通气(OLV)麻醉,术中监测ECG、SpO2、PETCO2、BP,记录术前、诱导后、OLV10 min、OLV 30 min、术毕HR、SpO2、PETCO2、BP.值.结果 20例患儿单肺通气后SpO2均有下降,单肺通气10 min后,10例患儿SpO2下降至90%以下,2例加用PEEP,PEEP为4 cmH2O后,SpO2≥95%,3例暂停手术操作,恢复双肺通气,待SpO2恢复正常后继续手术.与诱导后比较,所有患儿单肺通气10 min后,SpO2下降明显(P<0.01),与OLV 10 min比较,OLV 30 min时SpO2明显升高(P<0.05),与诱导后比较,PETCO2在单肺通气各时点显著下降(P<0.05),在单肺通气过程中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药,加强麻醉手术中的监测和管理新生儿单肺通气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卢小燕;张溪英;王江平;童易如;刘晶晶;颜璐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微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目的 探讨微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方法 对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微创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在常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低心排发生,无严重的心律失常,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无空气栓塞并发症,也无明显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结论 微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任哲;张建海;凌晓飞;林培锋;梁诚之;翁贤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高聚生、因特康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术后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高聚生、因特康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B超定位下套管针(中心静脉穿刺用)穿刺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间断或持续放尽胸腔液,治疗组15例胸腔注入高聚生、因特康(白细胞介素-2)和顺铂,对照组13例胸腔内只注入顺铂,注药2~3次为一疗程,共1~3疗程.结果 随访9月至3年,中位随访时间28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完全缓解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9.2%,完全缓解率为3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提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定位下套管针穿刺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放尽胸腔液,高聚生、因特康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是控制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超杰;范培芝;郑维;张志功;唐梅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口腔念珠菌病主要病原菌的RAPD分析

    目的 探讨口腔念珠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原菌的变化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技术对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菌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引物1扩增两组白念珠菌菌株的1050 bp条带阳性率分别为63.5%、64.6%;引物2扩增的800 bp条带阳性率分别为59.6%、62.5%,1400 bp条带阳性率分别为48.1%、4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带型完全一致的菌株,有些片段的EB显色强度也有差别.结论 口腔念珠菌病白念珠菌的基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基本稳定.

    作者:胡晓军;王曙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正常成年人网织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检测评价

    目的 应用Sysmex XE-2100测定正常成年人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评价其相关参数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方法 采用Sysmex XE-2100及配套试剂检测615例正常人群静脉血网织血小板.选取IPF高值(18.2%~22.4%)、中值(6.1%~9.8%)、低值(1.0%~1.4%)三种不同IPF水平的标本各10份,每份连续检测11次,进行重复性试验.选10名健康志愿者,同时采集2份标本,分别在保存室温0、1、2、4、8、12、24、36 h时检测RP,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 Sysmex XE-2100检测网织血小板,其相关参数IPF的重复性和8h内稳定性均良好,高、中、低三种水平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3.7%、4.5%、6.0%.615例标本按不同性别进行分组,测得RP参考值范围为:IPF%:男2.66%(1.15~6.72)、女1.97%(0.69~5.88);IPF绝对值:男5.35×109/L(2.45~12.23),女4.06×109/L(1.78~11.09).结论 应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具有准确、可靠、方便、快速、经济等优点,有望成为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黄萃;武蓉珍;吴日荷;徐正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