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宏伟;盛文彬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3年的随访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132例VSD患者进行内科介入封堵术治疗,均经过股静脉途径放置封堵器,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后两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内容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结果 共有125例患者获得封堵成功,总成功率94.7%(125/132),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截止2009年5月,随访7~36(20.5±7.2)个月,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1.2%(14/125),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其中2例安装永久起搏器,中-大量主动脉和二尖瓣返流5例;束支阻滞伴心脏扩大2例;脑栓塞1例;术后3年仍有5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总完全封堵率96%(120/125).结论 VSD介入封堵术总体上安全有效,应注意严格选择适应证,注意术中操作和术后随访,以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况瑜天;徐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和神经肽Y(NPY)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重症20例,轻症30例)及选择同期住院20例凝诊病毒性脑炎儿行腰穿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对照组)的血清和脑脊液NSE、S100B蛋白和NPY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组血清和脑脊液NSE、S100B蛋白和NPY的含量[血清:(18.90±5.50)μg/L,(0.57±0.26)μg/L,(267.3±54.7)μg/L;GSF:(10.45±4.40)μg/L,(0.93±0.53)μg/L,(347.2±60.6)μg/L]均高于对照组[血清:(10.35±2.49)μg/L,(10±0.06)μg/L,(67.8±22.5)μg/L;GSF:(3.96±1.57)μg/L,(0.29±0.18)μg/L,(102.6±38.9)μg/L](P<0.01),重症组血清和脑脊液NSE、S100B蛋白和NPY的含量[血清:(21.93±5.39)μg/L,(0.71±0.31)μg/L,(32.5±62.8)μg/L;GSF:(13.05±4.41)μg/L,(1.23±0.66)μg/L,(407.3±68.1)μg/L]均高于轻症组[血清:(15.93±4.02)μg/L,(0.42±0.14)μg/L,(234.7±51.2)μg/L;GSF:(8.05±1.77)μg/L,(0.63±0.26)μg/L,(320.2±59.5)μg/L](P<0.01).结论 NSE、S100B蛋白和NPY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和脑损伤程度,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作者:汤卫红;江雪娟;王惠庭;姚泽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用序贯试验检验黛力新治疗特发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采用质反应开放型单向序贯试验.试验标准:黛力新缓解特发性呃逆有效率至少为80%,无效率至多为30%;假阳性率为0.01,假阴性率为0.01;治疗方法:黛力新口服,1片/次,体重≤60 kg者1次/d,共6例;体重>60 kg者2次/d,共2例.结果 受试8例,有效7例,无效1例;序贯检验结果显示黛力新治疗特发性呃逆有效.呃逆停止后,伴随的焦虑、抑郁情绪也缓解,治疗后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测定表再评分,平均(6.75±3.69)分;与治疗前(14.38±4.0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P<0.01).结论 黛力新有治疗特发性呃逆作用,小剂量有效且更安全.
作者:张千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丙戊酸钠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鼠发病时间、运动障碍程度以及动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筛选鉴定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鼠(hSOD1-G93A基因型阳性小鼠),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18)及对照组(n=6),治疗组分别给不同剂量浓度丙戊酸钠,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从12周龄起对小鼠运动障碍程度进行评定,直至死亡,记录发病时间及存活时间.结果 高剂量丙戊酸钠可以延迟ALS小鼠发病时间(9.8±1.4)d(P<0.05),可以延长ALS小鼠生存时间(15.5±0.9)d(P<0.05),在改善小鼠运动障碍程度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剂量丙戊酸钠在模型鼠发病时间、生存时间及运动障碍程度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丙戊酸钠(VPA 300 mg/kg)可以延迟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鼠发病时间及延长生存时间,对hSOD1-G93A基因型阳性小鼠运动神经元变性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马传花;金国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口腔念珠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原菌的变化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技术对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菌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引物1扩增两组白念珠菌菌株的1050 bp条带阳性率分别为63.5%、64.6%;引物2扩增的800 bp条带阳性率分别为59.6%、62.5%,1400 bp条带阳性率分别为48.1%、4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带型完全一致的菌株,有些片段的EB显色强度也有差别.结论 口腔念珠菌病白念珠菌的基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基本稳定.
作者:胡晓军;王曙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注射液在产程中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的作用.方法 选择正常初产妇、宫口开大3 cm伴宫颈扩张缓慢、停滞或宫颈水肿者150例,分为观察组75例,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8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75例,给予安定10 mg静注.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后的产程变化及围产结局.结果 观察组活跃期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宫颈撕裂伤及新生儿窒息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注射液能解除宫颈痉挛,减轻宫颈水肿,降低分娩阻力,促进活跃期宫口扩张,缩短活跃期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对母几无不良影响,其疗效优于安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莉琼;毛飞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芦荟汁对烫伤大鼠的皮肤愈合及体内氧自由基清除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大鼠分为3组,即芦荟组、烧伤膏组,空白组;分别在大鼠背部造成直径为2.6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涂烧伤膏、芦荟汁,观察上皮出现时间及愈合时间,并检测愈合面的皮肤SOD、GSH-PX、MDA含量.结果 芦荟组上皮出现时间(4.6±0.56)d,愈合时间(16.2±2.6),烧伤膏组上皮出现时间(5.4±0.6)d,愈合时间(18.1±3.4)d,空白组上皮出现时间(6.8±0.3)d,愈合时间(22.3±3.2)d.芦荟组、烧伤膏组上皮出现时间和愈合时间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芦荟组与烧伤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芦荟组SOD(98.07±6.22)、GSH-PX(243.21±20.18)、MDA(4.89±2.12),烧伤膏组SOD(83.97±6.34)、GSH-PX(208.25±24.52)、MDA(6.93±3.05)与空白组SOD(57.50±9.43)、GSH-PX(139.88±22.70)、MDA(8.98±2.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芦荟组与烧伤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芦荟汁具有促进大鼠创面愈合、清除体内自由基而保护细胞的作用.
作者:叶俊毅;朱佳荣;王力;涂寅;姚富黎;万克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局部或泛发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病理上主要表现为黑素细胞的减少或消失,可分为节段型和非节段型.其详细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完全清楚,主要有遗传、自身免疫学说、神经化学因子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等[1].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行为模式,因此,对白癜风病因的研究,也应放在新的医学模式下进行.
作者:陈亚非;王嵘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金属导管、一次性气管导管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990年至1997年的28例金属导管患者、1998年至2002年的30例一次性气管导管患者、2003年至2008年12月在使用呼吸机时用一次性气管导管,撤机后换用金属导管的32例患者,分别设为A、B及C组,观察各组患者在用管期间导管气囊破裂、脱落情况、计算各组患者气道出血例数、气管导管堵塞例数、撤机与拔管时间等.结果 B、C组患者气囊破裂、脱落例数与出血例数比A组少(P<0.05);A、C组导管堵塞例数比B组少(P<0.05),拔管时间也较B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一次性气管导管、撤机后换用金属导管在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单用效果好.
作者:贺建雄;彭细峰;李啸晨;李柏圭;付桃雄;刘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筋膜夹层法在鼓膜成形术中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筋膜夹层法鼓膜成形术42耳,随机观察患者的外耳道皮肤复位情况,鼓膜形态,成活时间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为因鼓膜外伤引起的穿孔12耳,因急性中耳炎引起的鼓膜穿孔30耳.手术方式为局麻下行耳廓后沟切口颞肌筋膜夹层法鼓膜成形术.随访0.5~3年,外耳道皮肤复位快,外耳道无狭窄,鼓膜形态及位置良好,筋膜成活时间短及听力明显提高,按时随访者未发现明显外耳道狭窄、面瘫等并发症.结论 颞肌筋膜夹层法鼓膜成形术具有恢复正常外耳道结构及生理功能,术后筋膜成活时间短及鼓膜愈合率高等优点,在单纯鼓膜穿孔的外科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广明;刘聪;石清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风湿病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家庭状况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5例风湿病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并与50例对照组儿童家长进行比较.结果 风湿病患儿的生活环境、家庭抚养方式、家长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家族类似疾病史方面与对照组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风湿病患儿家长SAS、SDS和SCL-90量表总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症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风湿病患儿家长EPQ量表中P(精神质)和N(情绪稳定性)量表分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而E(性格内外向)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儿童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风湿病患儿家长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可影响风湿病患儿的身心康复,应预关注和重视.
作者:于清;曹兰芳;赵瑜;薛海燕;李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后,不同结局的绒毛和蜕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探讨TNF-α在药流中的作用.方法 将本院45例孕龄<49 d的妇女要求终止妊娠分为药物完全流产组,不全流产组,手术流产为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收集药物流产2组服药第3天及对照组当天排出的绒毛和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组绒毛、蜕膜组织中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3组年龄、孕囊直径大小、流产前血清E2、P及β-HC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3组蜕膜、绒毛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对照组绒毛、蜕膜细胞中TNF-α表达弱,阳性率为(4.75±10.22)%与(2.66±2.57)%;药物完全流产组绒毛、蜕膜细胞TNF-α阳性表达强,阳性率达(26.67±7.46)%与(18.44±11.14)%,其表达强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量的TNF-α存在于正常妊娠中,而米非司酮可使早孕绒毛、蜕膜中的TNF-α分泌表达加强,干扰孕妇体内的免疫平衡,使免疫刺激和抑制失调,导致流产.
作者:高玲;刘延;喇端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Sysmex XE-2100测定正常成年人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评价其相关参数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方法 采用Sysmex XE-2100及配套试剂检测615例正常人群静脉血网织血小板.选取IPF高值(18.2%~22.4%)、中值(6.1%~9.8%)、低值(1.0%~1.4%)三种不同IPF水平的标本各10份,每份连续检测11次,进行重复性试验.选10名健康志愿者,同时采集2份标本,分别在保存室温0、1、2、4、8、12、24、36 h时检测RP,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 Sysmex XE-2100检测网织血小板,其相关参数IPF的重复性和8h内稳定性均良好,高、中、低三种水平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3.7%、4.5%、6.0%.615例标本按不同性别进行分组,测得RP参考值范围为:IPF%:男2.66%(1.15~6.72)、女1.97%(0.69~5.88);IPF绝对值:男5.35×109/L(2.45~12.23),女4.06×109/L(1.78~11.09).结论 应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具有准确、可靠、方便、快速、经济等优点,有望成为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黄萃;武蓉珍;吴日荷;徐正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MRI/CT在诊断脂肪母细胞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在本本院治疗的20例小儿脂肪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脂肪母细胞瘤的超声特征为肿块边界欠清,边缘欠规则,包膜显示欠清,内部回声分布均匀或欠均匀,以稍中低回声为主,内可见稍强回声的条状样结构,部分表面呈分叶状,彩色多普勒(CDFI:):肿块内或周边可见少量低速条状血彩分布;MRI或CT主要表现为稍低信号(密度)或稍高信号(密度),其中可见稍强回声分隔影,当进行增强CT扫描时可见分隔影增强;当进行脂肪抑脂序列时部分病例可见脂肪被抑制.结论 超声、MRI/CT对于脂肪母细胞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何静波;张号绒;刘金桥;陈洁;陈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方法 回顾分析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术后彩超检查显示大隐静脉主干内无血流信号,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访6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对于并发症,应认真对待和处理.
作者:宋海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斯奇康注射液治疗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18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59例予以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斯奇康治疗一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3%)优于对照组(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CD3、CD4、CD4/CD8、IgG、IgA、IgM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CD3、CD4、CD4/CD8、IgG、IgA、IgM均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 斯奇康注射液能减少患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
作者:谢长桥;黄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次血小板成分献血者献血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形态学、CD62p表达与聚集功能的状况,为安全献血提供依据.方法 多次无偿血小板成分献血者79例,分为对照组(献血前)、实验Ⅰ组(献血后30 min)、实验Ⅱ组(献血后1周)、实验Ⅲ组(献血后4周),分别检测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形态、CD62p表达与聚集功能,并详细记录献血后随访状况.结果 实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数量有所下降,但4周后,对照组与各实验组之间献血者血小板计数、形态、CD62p表达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后机体一般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国家规定频率(4周)参加无偿血小板成分献血,不会引起献血者血小板数量减少,也不会引起血小板的激活损伤,更不会影响血小板的形态与聚集功能.
作者:殷国美;沈卓岚;王拥军;胡庆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血清IL-2、IL-6和TNF-α的水平及其与免疫的关系.方法 采用RIA法分析25例GD、25例GO患者及20例对照组血清中IL-2、IL-6、TNF-α、TRAb值;化学发光法测定TGAb、TPOAb、FT3、FT4、TSH.结果 在GO、GD组,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GO组高于GD组(P<0.01,P<0.05);两组患者TGAb、TPOAb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TRAb值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O组明显高于另两组(P<0.01);TRAb与TNF-α、IL-6及甲状腺功能呈正相关(r=0.608,0.827,P<0.05).结论 GDGO患者IL-6、TNF-α增高,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增强,TRAb与GO细胞因子相关,细胞介导和体液免疫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艳平;雷闽湘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是否可诱导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合成,并进一步研究其对大鼠供心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9),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24 h后取离体心脏灌注HTK心肌保护液,4℃保存3 h.然后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灌注Krebs-Henseleit(K-H)液2 h.实验组(n=9),腹腔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溶于生理盐水中)3.1 μmol/kg(0.53 mg/kg),腹腔注射24 h后取离体心脏,处理方法同对照组.心脏灌流结束后取材测定各组心肌HSP70表达,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测定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并对相关指标做统计学处理比较.观察心肌细胞光镜结构和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结果 实验组心肌组织HSP70表达明显高于[(17.78±1.82)%]对照组[(5.22±1.05)%],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5.57±1.05)%]对照组[(9.44±1.27)%],凋亡相关蛋白Bcl-2明显高于[(41.88±5.09)%]对照组[(31.36±3.27)%],Bax明显低于[(22.61±3.49)%]对照组[(40.52±4.17)%].实验组心肌组织光镜下结构以及电镜下超微结构的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能诱导心肌组织HSP70高表达,HSP70对离体大鼠心脏经过缺血再灌注后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能够明显保护心肌的结构和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生伟;池一凡;侯文明;孙忠东;孙龙;牛兆倬;孙勇;林明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PARγ合成配体曲格列酮(TGZ)对胃癌细胞生长、黏附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明确PPARγ配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PPARγ在胃癌细胞株MGC803中的表达,通过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GZ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和体外黏附能力的影响.用体外侵袭系统检测TGZ对MGC803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和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 PPARγ在胃癌细胞MGC803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TGZ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活性,且随着配体药物浓度的升高,胃癌细胞增殖逐渐降低,呈剂量依赖趋势;当TGZ浓度为0.1、1.0及10 μmol/L时,细胞侵袭及运动抑制率分别为8.79%、31.31%、51.42%及28.29%、4.27%、59.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GZ浓度为10μmol/L时,细胞黏附能力为0.32±0.03,与对照(0.52±0.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胃癌细胞MGC803表达功能性PPARγ蛋白;TGZ不同程度抑制MGC803细胞的生长、黏附和侵袭,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研究.
作者:常子强;李淑娟;刘津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