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平;雷闽湘
目的 运用偏相关分析评估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健康人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与屈光不正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对106例健康受试者的右眼的各个钟点、各象限和整个RNFL平均厚度进行横断面分析,其中高度近视33例(SE<-6.0 D),中度近视60例(-6.0 D≤SE<-3.0 D),低度近视和正视眼13例(-3.0 D≤SE<0.5 D),用偏相关分析来评估RNFL和等效球径(SE)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高度近视眼中平均RNFL厚度(95.74±13.46)μm比中度近视眼(101.43±11.53)μm以及低度近视和正视眼(108.06±8.42)μm的RNFL厚度要薄(P<0.05).1、5、6和12钟点处以及上下方象限的RNFL厚度和平均RNFL厚度与SE呈正相关(r=0.36,0.33,0.43,0.29,0.28,0.39,P<0.01,r=0.22,P<0.05),而8、9和10点处以及颢侧象限的RNFL厚度随着近视的发展与SE呈负相关(r=-0.21,P<0.05,r=-0.36,P<0.01;r=-0.24,P<0.05;r=-0.30,P<0.01).2、3、4、6钟点处以及鼻侧和下方RNFL厚度的变化同年龄具有相关性(r=-0.20,-0.20,-0.20,P<0.05,r=0.31,P<0.01).结论 RNFL厚度随着屈光不正和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运用RNFL厚度评估青光眼要考虑屈光状态和年龄,同时要了解RNFL厚度变化所在的位置.
作者:蒋自培;胡赛静;徐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中度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40例患者,年龄41~62(51.9±5.71)岁;病程4~11(6.3±4.12)年.采用不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非手术组72例(96膝),采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等非手术治疗;手术组68例(84膝),术前根据髌骨软骨损伤程度和髌股排列情况,选择合适的微创手术方式.术后均进行合理的关节功能锻炼等,出院后定期随访.依据Lysholm评分系统进行临床效果评价,依据Judet标准对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及后随访膝关节功能评分,非手术组提高24.82%,手术组提高35.37%,两组比较,手术组明显优于非手术组.结论 对于Ⅱ、Ⅲ级软骨损伤的髌骨软化症,关节镜微创手术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中短期效果满意,可以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肖勋刚;成明华;李康杰;何波勇;周毅;刘建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脑电图(EEG)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中异常表现并探讨EEG在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DEACMP患者临床各期进行EEG检查并对异常EEG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EEG异常率高达100%.EEG的异常主要表现为α慢化或消失,弥漫性中高幅θ,δ波,以额或额颞部明显,呈持续性或较长程出现,昏迷时间越长其EEG异常率越高,病情越重,其改变越明显,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结论 EEG对DEACMP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学军;曾小虎;杨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在小儿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40例,分为单腔气管导管组(A组)和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组(B组).麻醉诱导后插入单腔气管导管,Coopdech管组将封堵支气管导管通过普通气管导管放置于手术侧主支气管来实现单肺通气.分别观察双肺通气、单肺通气20、40 min时手术野环境、血气指标的变化及手术所需和术后拔管时间.结果 Coopdech管组手术野显露明显优于单腔气管导管组;手术所需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均少于后者;A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更加多见.结论 Coopdech封堵式支气管导管可有效用于小儿单肺通气胸外科手术.
作者:高昌达;潘志浩;郭建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注射液在产程中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的作用.方法 选择正常初产妇、宫口开大3 cm伴宫颈扩张缓慢、停滞或宫颈水肿者150例,分为观察组75例,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8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75例,给予安定10 mg静注.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后的产程变化及围产结局.结果 观察组活跃期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宫颈撕裂伤及新生儿窒息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注射液能解除宫颈痉挛,减轻宫颈水肿,降低分娩阻力,促进活跃期宫口扩张,缩短活跃期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对母几无不良影响,其疗效优于安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莉琼;毛飞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自膨胀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分析.方法 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6例,应用远端栓子保护装置,球囊预扩张狭窄部位,释放自膨支架.结果 所有支架释放定位准确,狭窄消除,围手术期出现1例脑出血.临床随访1例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声示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可行的方法.
作者:秦伟;胡文立;焦力群;李慎茂;朱凤水;凌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LASIK手术切削散光后对视力的影响及应用傅立叶分析瞳孔区3、6 mm直径光学区像差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对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LASIK手术后24例复诊病人48眼,术后19眼裸眼视力1.0,29眼裸眼视力1.2;所有眼均行角膜地形图检查,Fourier(傅立叶)分析直径为3、6 mm光学区像差.结果 手术矫正散光值-0.86±0.56,矫正散光轴107.29±71.86,可见手术切削散光值产生变化,但散光轴变化不明显.术后3、6 mm区像差均增加.3、6 mm像差的改变与术后裸眼视力无相关性.结论 LASIK手术角膜散光的切削不影响术后视力.而高阶像差改变不对术后视力产生影响.
作者:高松;冯瀚潮;韩素珍;石英;罗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构建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小干扰RNA(TGFβRⅡ-siRNA)的表达质粒,观察其在肝星状细胞中对TGFβRⅡ的表达抑制效果,为研究其阻断肝纤维化作准备.方法 根据Ambion公司网上设计软件设计二个siRNA作用靶点,体外合成的相应双链DNA被插入pSilenc er2.1-U6质粒中,以脂质体Metafectene 2000转染HSC-T6细胞,利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对TGFβRⅡ mRNA和蛋白干扰效果.结果 表达针对TGFβRⅡ-siRNA的siRNA-a和siRNA-b二个质粒是成功构建;与对照组相比,其对TGFβRⅡ mRNA表达分别下调到0.89±0.06和0.25±0.03,对TGFβRⅡ蛋白表达分别下调到0.86±0.05和0.23±0.02,转染siRNA-b质粒组显著抑制TGFβRⅡ 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1),siRNA-a质粒组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GFβRⅡ-siRNA能明显抑制TGFβRⅡ的表达.
作者:付荣泉;谭德明;丁继光;吴金国;洪亮;孙庆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探讨食物过敏原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作用及具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900例湿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及18例正常人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1)研究组血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90.2%)高于对照组(11.1%,P<0.01);900例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阳性率从高到底依次为:鸡蛋、小麦、虾、牛奶、大豆、蟹、大米、玉米、西红柿、鸡肉、蘑菇、牛肉、猪肉、鳕鱼;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1.9%、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者中虾、蘑菇和鳕鱼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荨麻疹患者(P<0.05);(2)儿童组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为96.6%,高于其他年龄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儿组以鸡蛋、小麦和牛奶为主要过敏原,随着年龄的增长,虾、蟹的致敏性逐渐增高;(3)食物过敏原检测阳性的812例患者中,3种以上食物过敏原阳性的患者占53.7%,随访了其中175例患者,避免接触不耐受食物20 d和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50.9%和61.1%;(4)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患者饮食并随访325例患者,湿疹组20 d、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59.9%和7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组20、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65.6%和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寻找不耐受食物,从而调整饮食,改善症状,其对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谭丽娜;张桂英;颜兰香;王盛;陆前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癎)前期母婴的结局.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20例早发型重度子(癎)前期病例的母婴发病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发病孕周分成3组,A组(孕周<28周)、B组(28周≤孕周<32周)、C组(32周≤孕周<34周).结果 早发型重度子(癎)前期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期待治疗时间均优于A、C两组(P<0.05);3组患者剖宫产率71.7%,其产妇无一例肺水肿、脑血管意外发生及死亡.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癎)前期严重影响母胎预后,应根据母胎情况、严格选择病例进行期待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母胎病情,期待孕周<31周时以阴道分娩,≥32周时,以剖宫产为宜,可获得较理想的母胎结局.
作者:饶丽娟;章雪莲;黄宜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20例人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其中4例乳腺癌伴有骨转移)、7例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组织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骨桥蛋白mRNA表达在伴有骨转移的乳腺癌原发灶(1.45±0.16)和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1.68±0.14)高,而不伴有骨转移的乳腺癌原发灶中次之(1.14±0.11),在癌旁和正常乳腺组织中低(0.1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乳腺癌中骨桥蛋白的表达与转移有关.骨桥蛋白是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在靶标.
作者:何英;唐利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后,不同结局的绒毛和蜕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探讨TNF-α在药流中的作用.方法 将本院45例孕龄<49 d的妇女要求终止妊娠分为药物完全流产组,不全流产组,手术流产为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收集药物流产2组服药第3天及对照组当天排出的绒毛和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组绒毛、蜕膜组织中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3组年龄、孕囊直径大小、流产前血清E2、P及β-HC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3组蜕膜、绒毛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对照组绒毛、蜕膜细胞中TNF-α表达弱,阳性率为(4.75±10.22)%与(2.66±2.57)%;药物完全流产组绒毛、蜕膜细胞TNF-α阳性表达强,阳性率达(26.67±7.46)%与(18.44±11.14)%,其表达强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量的TNF-α存在于正常妊娠中,而米非司酮可使早孕绒毛、蜕膜中的TNF-α分泌表达加强,干扰孕妇体内的免疫平衡,使免疫刺激和抑制失调,导致流产.
作者:高玲;刘延;喇端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患者,女,58岁,因上腹胀1月余于2009年1月12日入院.患者一月前无诱因感上腹胀,进食后加重,有时反酸,无发热黄疸及腰背痛,大便次数1~3次/d,大便糊状,无脓血便,未治疗,后腹胀逐渐加重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清,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心肺未及异常,腹部软,脐周局限包块,皮下有5 cm×6 cm硬结,无压痛.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B超:右侧附件包块,腹水,肝回声增强增粗,胆囊壁模糊;上腹部CT:肝体积缩小,各叶比例失调,腹水.腹部立位平片、肠镜、胸片、心电图未见异常;胃镜:贲门炎,浅表性胃炎.
作者:汪志兵;张振玉;张予蜀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预防肾病综合征(NS)复发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8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36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尿蛋白转阴性后加匹多莫德400mg,1次/d,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抽静脉血采用全自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细胞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IFN-γ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复发率.结果 NS患儿治疗前血CD_4~+、IL-2,IFN-γ,IgG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_8~+细胞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血CD_4~+、CD_8~+、CD_4~+/CD_8~+,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1年复发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匹多莫德能调节NS患儿免疫功能,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郑宏伟;盛文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高聚生、因特康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B超定位下套管针(中心静脉穿刺用)穿刺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间断或持续放尽胸腔液,治疗组15例胸腔注入高聚生、因特康(白细胞介素-2)和顺铂,对照组13例胸腔内只注入顺铂,注药2~3次为一疗程,共1~3疗程.结果 随访9月至3年,中位随访时间28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完全缓解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9.2%,完全缓解率为3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提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定位下套管针穿刺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放尽胸腔液,高聚生、因特康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是控制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超杰;范培芝;郑维;张志功;唐梅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PARγ合成配体曲格列酮(TGZ)对胃癌细胞生长、黏附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明确PPARγ配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PPARγ在胃癌细胞株MGC803中的表达,通过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GZ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和体外黏附能力的影响.用体外侵袭系统检测TGZ对MGC803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和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 PPARγ在胃癌细胞MGC803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TGZ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活性,且随着配体药物浓度的升高,胃癌细胞增殖逐渐降低,呈剂量依赖趋势;当TGZ浓度为0.1、1.0及10 μmol/L时,细胞侵袭及运动抑制率分别为8.79%、31.31%、51.42%及28.29%、4.27%、59.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GZ浓度为10μmol/L时,细胞黏附能力为0.32±0.03,与对照(0.52±0.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胃癌细胞MGC803表达功能性PPARγ蛋白;TGZ不同程度抑制MGC803细胞的生长、黏附和侵袭,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研究.
作者:常子强;李淑娟;刘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EGF-C)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增生组21例、导管内癌组1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68例病灶内EMMPRIN和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MMPRIN蛋白在增生组、导管内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6%(1/21)、40.00%(4/10)73.53%(50/68),3组之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蛋白在增生组、导管内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4.29%(3/21)、60.00(6/10)、77.94%(53/68),导管内癌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增生组(P<0.01).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1),而且EMMPRIN和VEGF-C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P<0.01).结论 EMMPRIN和VEGF-C的过度表达是促进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二者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作者:梁运霞;陈茂怀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和神经肽Y(NPY)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重症20例,轻症30例)及选择同期住院20例凝诊病毒性脑炎儿行腰穿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对照组)的血清和脑脊液NSE、S100B蛋白和NPY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组血清和脑脊液NSE、S100B蛋白和NPY的含量[血清:(18.90±5.50)μg/L,(0.57±0.26)μg/L,(267.3±54.7)μg/L;GSF:(10.45±4.40)μg/L,(0.93±0.53)μg/L,(347.2±60.6)μg/L]均高于对照组[血清:(10.35±2.49)μg/L,(10±0.06)μg/L,(67.8±22.5)μg/L;GSF:(3.96±1.57)μg/L,(0.29±0.18)μg/L,(102.6±38.9)μg/L](P<0.01),重症组血清和脑脊液NSE、S100B蛋白和NPY的含量[血清:(21.93±5.39)μg/L,(0.71±0.31)μg/L,(32.5±62.8)μg/L;GSF:(13.05±4.41)μg/L,(1.23±0.66)μg/L,(407.3±68.1)μg/L]均高于轻症组[血清:(15.93±4.02)μg/L,(0.42±0.14)μg/L,(234.7±51.2)μg/L;GSF:(8.05±1.77)μg/L,(0.63±0.26)μg/L,(320.2±59.5)μg/L](P<0.01).结论 NSE、S100B蛋白和NPY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情和脑损伤程度,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作者:汤卫红;江雪娟;王惠庭;姚泽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斯奇康注射液治疗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18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59例予以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斯奇康治疗一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3%)优于对照组(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CD3、CD4、CD4/CD8、IgG、IgA、IgM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CD3、CD4、CD4/CD8、IgG、IgA、IgM均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 斯奇康注射液能减少患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
作者:谢长桥;黄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中应用亚甲蓝前囊染色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患者52例(58只眼),分为2组:亚甲蓝组27例(31眼),术中应用亚甲蓝前囊染色技术,对照组25例(27眼).术式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二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撕囊成功与否与后囊破裂的关系,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及眼压变化等指标.结果 亚甲蓝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8,P<0.01);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眼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21 mmHg眼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的患者发生后囊破裂的几率低于连续环形撕囊不成功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P<0.05).结论 改进后的亚甲蓝前囊染色技术能明显提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从而降低了后囊破裂等并发症,而术后无明显角膜水肿和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故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手术中,合理使用亚甲蓝前囊染色技术是切实可行的,尤其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更值得推荐.
作者:周常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