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IFN-α的表达

王彦焱;凌彬;罗莉;龚忠诚;赵春梅;吴江

关键词: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 唇腺, 干扰素-α,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检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SS)患者唇腺中干扰素(IFN)-α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pSS发病机制产生的作用.方法 对41例pSS患者和32例非pSS患者的唇腺组织进行IFN-α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分析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对IFN-α检测后发现,41例pSS患者中,32 例表达阳性,阳性率78.05%;32 例非pSS患者中4 例表达阳性,阳性率2.5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FN-α在pSS患者唇腺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可能与其发病机制相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IFN-α的表达

    目的 检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SS)患者唇腺中干扰素(IFN)-α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pSS发病机制产生的作用.方法 对41例pSS患者和32例非pSS患者的唇腺组织进行IFN-α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分析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对IFN-α检测后发现,41例pSS患者中,32 例表达阳性,阳性率78.05%;32 例非pSS患者中4 例表达阳性,阳性率2.5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FN-α在pSS患者唇腺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可能与其发病机制相关.

    作者:王彦焱;凌彬;罗莉;龚忠诚;赵春梅;吴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固定义齿修复后再发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固定义齿修复后再发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36例固定义齿修复之后发生牙周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68例患者采用碘甘油治疗,观察组68例患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2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各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7.3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4.89%,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派丽奥治疗固定义齿修复后再发牙周炎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且安全可靠.

    作者:赵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住院治疗的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标准抗生素治疗组(对照组)和降钙素原指导下抗生素治疗组(降钙原组),各100例,比较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疗效、抗生素使用率和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结果 降钙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降钙原组抗生素使用率和使用时间及费用、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指导下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能够明显减少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

    作者:胡树家;张婷;黎达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全颌曲面断层与CBCT在下颌后牙区种植术前评估牙槽骨骨量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全颌曲面断层与锥形束CT(CBCT)两种影像方法在下颌后牙区种植术前评估牙槽骨骨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下颌后牙缺失患者98例(130侧,217位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影像学诊断,比较两种方法后牙区牙槽骨量≥12 mrm的可受种植位点数和可植入率.结果 采用CBCT图像检查所发现的下颌后牙区牙槽骨量≥12 mm的可受种植位点数明显多于全面曲面断层影像检查,且前者的可植入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BCT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牙槽骨骨量,提高可植入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海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时间窗与治疗后心功能、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时间窗与治疗后心功能、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溶栓时间分为<0.5 h组、0.5~1.0 h组、1~2 h组,检测溶栓后的心功能情况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心功能指标E峰、E/A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呈现出(<0.5 h组)>(0.5~1 h组)>(1~2 h组)的趋势,且与溶栓时间呈负相关;炎症因子水平CRP、TNF-α、IL-1呈现出(<0.5 h组)<(0.5~1 h组)<(1~2 h组)的趋势,且与溶栓时间正负相关.结论 急诊溶栓的时间越短,患者溶栓后的心功能越好,炎症反应水平越低.

    作者:孙瑜;崔振双;依桂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诊治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断和治疗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经胸片或CT确诊为难治性肺炎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全部患者给予常规的平喘祛痰及其必要的基础病治疗外.对照组采用经验性或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感染药物,同时加用体位引流、解除支气管痉挛、氧疗和基础病治疗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根据镜下所见,在病变部位选择做局部冲洗、吸痰、细菌学检查、注药及支气管肺泡灌洗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4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对照组16例无效者给予纤支镜治疗,显效增加5例,有效增加6例,5例无效,其中3例为支气管肺癌伴阻塞性肺炎,1例为肺囊肿反复感染,1例为肺结核感染;治疗组无效4例,有3例为支气管内膜癌,1例为肺结核.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是诊治难治性肺炎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对难治性肺炎应尽早行纤支镜检查,争取尽快明确诊治,避免误诊、误治,提高难治性肺炎治愈率.

    作者:徐学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消瘿汤联合活血散结法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消瘿汤联合活血散结法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甲状腺腺瘤患者50例临床资料,采取消瘿汤联合活血散结法治疗,根据治疗后3个月甲状腺瘤大小变化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甲状腺腺瘤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瘿汤联合活血散结法治疗甲状腺瘤具有理气解郁,化痰软坚,祛瘀解毒散结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广占;赵静梅;窦永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于乳腺癌患者年龄结构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就诊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年龄分为≤40岁组、41~54岁组、≥55岁组,观察TNM分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受体激素(ER)、孕受体激素(PR)、乳腺癌1号基因(BRC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Ras基因(ras gens)表达情况.结果 ≤40岁组患者TNMⅠ期、Ⅱ期例数以及ER、PR、BRCA阳性例数均明显少于41~54岁组、≥55岁组;Ⅲ期、Ⅳ期例数以及Her2、Ras阳性例数均明显多于41~54岁组、≥55岁组.结论 ≤40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TNM分期差、原癌基因表达水平高、抑癌基因表达水较低,恶性程度较高.

    作者:曹志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提高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的思考

    高质量、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对培养临床医师具有重要的意义.风湿免疫科为内科培训中的必选科室,可以通过抓住以下几方面来提高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有明确的培训流程、目标及内容,重视轮转考核,提高培训质量;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临床路径、标准病例等先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效率;注重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宋淑菊;段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张淑文教授中西医结合学术渊源和思想概述

    张淑文教授是著名的诊治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专家,近50年来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同时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初步总结了张淑文教授的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渊源和学术思想,以期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作者:王超;白杰;王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应用NCCLS EP10-A2文件初步评价HA8160糖化血红蛋白仪的性能

    目的 初步评价HA816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布的EP10-A2文件,连续5 d按特定顺序测定高、中、低浓度样本的HbA1c,采用Excel软件计算测定结果的偏差、总不精密度,以及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漂移.结果 当样本高中低靶值分别为:10.30 %、7.75 %和5.20 %时,其偏差分别为0.22 %,0.22 %,0.23 %,总不精密度分别为0.776 %,1.169 %,1.427 %,测定值与靶值的线性良好(y=0.9987x+0.2312,r2=0.9985);截距为0.235,与靶值有恒定误差(P<0.01),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漂移分别为0.998,0.468,0.001和0.0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分析仪测定 HbA1c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均在允许范围内,线性良好,携带污染低,稳定性好,性能指标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刘香萍;程明刚;汪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早期诊断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在早期诊断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对住院的一般手足口病患儿35例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并以正常健康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的波潜伏期(PL),波间期(IPL),波幅比值(Ⅴ/Ⅰ).结果 一般手足口病组(无神经系统受累)与正常对照组BAEP以上各个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重症手足口病组(神经系统受累)与一般手足口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BAEP的各个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AEP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具有比较大的临床意义,可作为手足口病的早期常规检测方法.

    作者:黄广;王銮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山楂叶总黄酮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及TNF-α、IL-1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山楂叶总黄酮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含量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山楂叶总黄酮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8只.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山楂叶总黄酮140 mg/(kg·d),连续灌胃给药36 d.采用八臂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TNF-α、IL-1水平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学习记忆和工作记忆错误系数显著增多(P<0.01),脑组织TNF-α、IL-1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能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减少大鼠学习记忆和工作记忆错误次数(P<0.05),降低脑组织TNF-α、IL-1含量(P<0.05);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组大鼠学习记忆和工作记忆错次数减少,脑组织TNF-α、IL-1含量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山楂叶总黄酮通过降低TNF-α、IL-1含量,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从而提高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李宝华;吴晓光;檀荣方;封献敬;曹慧;王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检测对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56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比较96例不同肾功能损伤的肿瘤化疗患者CysC、肌酐(Cr)的检测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肾小球滤过率(GFR)、CysC,肿瘤中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不全组与肿瘤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r肿瘤肾功能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功能轻度受损组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C (r=-0.835,P<0.001)、Cr(r=-0.642,P<0.001)与GFR均呈负相关;方法学指标评价CysC各项指标[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符合率、阴(阳)性预测值]均优于Cr.结论 CysC对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监测更具参考价值.

    作者:陈肇杰;陈晓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胃癌6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胃癌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平扫以及三期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胃癌患者66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出现胃壁增厚的共有56例,已经转移至肝脏、肺、肾上腺分别有5例、3例、1例;由于种植转移至系膜、网膜导致其增厚的有5例,腹水4例.CT上均能够体现以上所有病变,CT定位诊断率为100%.结论 多层螺旋CT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胃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胃癌检出率高,可靠性强,对于患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具有很大的帮助,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冷亚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肝损伤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肝损伤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入组68例患者,治疗组参附注射液静脉泵入,100 ml/d,共7 d.记录入组患者3 d、7 d、14 d的生存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GPT)、血清总胆红素(TBIL),同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附治疗组各组与治疗前比较SGPT、TBIL、APACHEⅡ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参附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实验早期SGPT水平出现明显下降(P<0.05),参附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参附可能对于脓毒症早期轻度肝损伤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这对于脓毒症肝损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降低疾病的经济负担均有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昊;乔丽旻;张莉芬;李俊;王毅;奚希相;朱杰;周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含奥沙利铂方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含奥沙利铂方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进行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为主进行TACE治疗,并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近期有效率为61.70 % 高于对照组的31.91 %(P<0.05);在远期疗效上,观察组在1年内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两年内的病死率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与观察组差异不显著,其胃肠道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P<0.05),神经系统毒性又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含奥沙利铂方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海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目的 分析肺癌脑转移瘤颅内病灶的CT图像特点.方法 选择肺癌脑转移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标准,观察不同类型脑转移瘤病灶数量及在脑内分布情况,比较不同类型脑转移瘤单发病灶及多发病灶分布情况、强化特点及瘤周水肿情况.结果 ①共检出腺癌脑转移转移灶65处,鳞癌脑转移灶26处,小细胞癌脑转移灶6处,大细胞癌脑转移灶2处,腺鳞癌脑转移灶9处.顶叶脑转移灶多,其次为额叶及枕叶.② 单发26例,多发29例,其中腺癌多发病灶多(34.55%),鳞癌单发病灶多(23.64%).③ 脑转移瘤以结节性强化比率高,为52.73%;不强化比率低,为3.64%.腺癌及小细胞癌以结节性强化为主,鳞癌以环形强化为主.④ 脑转移瘤瘤周水肿以重度水肿比率高(50.91%),轻度水肿比率低(9.09%).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脑转移瘤的螺旋CT图像具有各自的特征.

    作者:李博;李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网织红细胞参数与红细胞参数在孕妇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与红细胞参数在孕妇缺铁性贫血(ID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孕妇IDA患者22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者200例为对照A组,并选取150例非妊娠妇女为对照B组,三组受试者分别采用测定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网织红细胞等相关指标,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妊娠期IDA组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各项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相比,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IDA组两对照组相比,网织细胞各项参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红细胞参数[HGB、HCT、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以及网织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CHr)、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浓度(RDWr)]各指标的正常值与非正常值的临界值作为分界点对IDA进行检测,其中CHr及Hb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较高,分别为93.8%、100%和92.6%、95.6%.结论 应用网织红细胞参数以及红细胞参数联合诊断孕期ID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程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入路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42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3~6周的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后,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9~l2个月.按照入路方法不同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术后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价和功能评价,并比较不同入路方法对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年,42例脊柱结核按照不同入路方法对Cobb角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入路组影像学评分优良率(优+良)为95.65%,前入路组优良率为63.16%;后入路组功能评分优良率(优+良)为91.30%,前入路组功能评分优良率为57.8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有效抗痨治疗的前提,采用后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昊;张弦;陈少初;菅新民;周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