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围术期的护理

赵丽洁;刘晓聪

关键词:新生儿,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大动脉调转术
摘要:目的 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行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实行大动脉调转术,总结围术期护理措施和要点.结果 20例患儿发绀均消失,14例术后延迟关胸,8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4例房室传导阻滞,均已治愈.结论 加强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延续性护理在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肾病综合征(NS)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NS伴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血检和尿检指标改善情况,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0%(69/75),高于对照组的78.7% (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蛋白、白蛋白、尿量、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CA量表中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护概念、健康知识4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进一步改善NS伴急性肾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院外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段国梅;陈德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例经皮穿刺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体外膜肺氧合(ECMO)通过膜肺氧合器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到体外进行氧合后,采用驱动泵将血液灌入体内[1],达到心肺支持的目的,可用于呼吸功能不全和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近年来经皮穿刺插管逐渐取代外科技术协助插管,使ECMO建立速度明显加快[2].本院1例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经皮穿刺建立ECMO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韩梅;吕晓玲;范云兰;邱少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理援助应用于护患纠纷的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心理援助在预防和处理护患纠纷中的应用现状.方法 收集国内护理学术期刊2013年1月-2015年9月刊登的有关心理援助应用于护患纠纷的文献资料,运用文献计量法和描述性统计法分析纳入文献的研究性质及研究方法、基金资助情况,并探讨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心理援助策略.结果 共计纳入258篇文献,包括量性研究250篇(96.9%)和质性研究8篇(3.1%);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试验法等7种方法;27篇获得基金资助(10.5%).纠纷原因包括护士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和情绪状态,患者服务需求、医疗费用问题和患者对护士信任度低.结论 护患纠纷研究亟待创新研究方法、加大基金资助力度,同时临床护理中应缩小护患认知差异、重视双方心理特征,强调个性化心理援助,提高防范护患纠纷的有效性.

    作者:裴霄;李丹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地西泮在产妇分娩第一产程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地西泮在产妇分娩第一产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第一产程中推注地西泮.分析2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阴道分娩例数、产后1h阴道出血>500 mnL例数以及新生儿窘迫情况.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产后1h阴道分娩出血>500 mL例数及新生儿轻度呼吸窘迫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泮在分娩过程中能够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针对性护理措施也是顺利分娩的保证.

    作者:黄明秀;张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生大黄辅以芒硝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生大黄辅以芒硝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 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生大黄辅以芒硝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在治疗后1~2d开始排肛门气,治疗2~5d开始排便,大便性状多为水样黄色便,并且在排气排便之后,患者的腹胀症状得到好转.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辅以生大黄以及芒硝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肠蠕动,加快肛门排气及排便,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孙丽莉;冯平;陆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对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尿瘘防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对其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泌尿外科收治的22例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泌尿外科收治的19例患者为研究组,在传统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记录2组干预后第1周尿瘘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研究组发生尿瘘1例(5.3%),对照组7例(3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瘘口愈合时间平均(36.6±5.3)h,对照组为(83.5±10.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6周,研究组总体生活质量、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对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尿瘘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董玉花;郝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手部穴位按摩配合中医辨证疗法促进乳汁分泌

    目的 探讨手部穴位徒手按摩配合中医辨证等综合疗法对产后缺乳的作用.方法 采用手部少泽、合谷两个穴位徒手按摩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其虚实、艾灸膻中穴、饮食指导、情绪调节等综合疗法,促进乳汁分泌.结果 泌乳量及泌乳素在治疗后第1、2、3天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手部穴位徒手按摩配合中医辨证等综合疗法能够解决乳汁不足问题,促进乳汁分泌.

    作者:张宁;丁玉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疗器械常用灭菌方法综述

    灭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器械、敷料等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使其达到无菌水平,以避免手术器械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感染发生及疾病传播.无菌,是指灭菌后单个微生物存活的概率,又称无菌保障水平(SAL),通常用10-n来表示.目前,一致认为SAL10-6为无菌水平[1].手术器械的灭菌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与人体组织、器官、破损皮肤、破损黏膜接触的医疗器械为高危险度物品,常见的高危险度物品包括:穿刺针、活检钳、腹腔镜、植入性医疗器械等.此类物品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灭菌[2].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和干热灭菌,本文对常见灭菌方法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赵奕华;周平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慢性肺气肿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对慢性肺气肿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肺气肿患者12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以一般护理措施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61例结合康复护理,探究2组患者的心理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MSSNS、QOL评分显著优于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肺气肿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费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药护患一体化模式在腹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药护患一体化模式在腹部肿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医药护患一体化模式组包括医生6名,护士13名,药师1名.比较实施医药护患一体化模式前后的护士对治疗方案的了解率、患者满意度、护士对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知晓率、化疗药物外溢处理知晓率.结果 实施后护士对治疗方案了解率、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知晓率、化疗药物溢出处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满意度分值为(96.02±6.05)分,显著高于实施前(86.84±5.12)分(P<0.01).结论 实施医药护患一体化模式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化疗药用药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殷文华;江雨芬;朱惠敏;范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助产实践体会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助产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阴道分娩初产妇8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常规护理,B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会阴侧切率、住院费用.结果 2组均顺利分娩.A组产妇均给予会阴侧切术助产,B组13例产妇行小切口会阴侧切术,23例会阴Ⅰ度裂伤缝合术,5例未予以缝合.B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优于A组(P<0.01).结论 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减少助产手术的损伤,促进产后康复.

    作者:陈鹏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穿刺方法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静脉注射尼莫地平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静脉注射尼莫地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置管,观察组采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6%(P<0.01),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13.13 ±4.58)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2.10±0.92)d(P<0.01).观察组无痛19例、轻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2例,对照组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15例、重度疼痛8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静脉注射尼莫地平时采用PICC置管,可延长置管时间、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作者:马霞;冯国琴;王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症状改善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症状及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运用自制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评价患者疾病症状改善情况,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负性情绪改善状况.结果 出院前,观察组中医证状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出院前SAS、SDS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SD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症状缓解,改善负性情绪.

    作者:陈培琴;陈德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心力衰竭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82例心力衰竭合并心理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均给予常规心力衰竭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别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2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并观察2组心力衰竭复发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衰复发率为1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 (P <0.05).结论 综合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降低心衰复发风险.

    作者:赖有莲;苏玉香;俞晓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乙肝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2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并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价2组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评分、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乙肝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盛冬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艾滋病是世界医学的一大难题,自1981年美国发现第1例艾滋病患者至今,艾滋病已在全球迅速蔓延,成为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威胁[1].1996年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问世,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使艾滋病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2].另一方面,对抗病毒药物用药依从性进行适当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疗效[3].目前,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的用药依从性进行综合干预是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的重点.本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Braden量表在预防老年长期卧床住院患者压疮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对老年长期卧床住院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88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每2h翻身1次等常规的压疮预防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的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中有2例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4.5%,实验组无压疮发生,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长期卧床住院患者采取有效的压疮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汤玉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7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从入院到获取心电图时间、从入院到静脉采血时间、从入院到安全转运至导管室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急诊停留时间和进入导管室时间上显著缩短(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芹;王晓莉;张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侧卧位护理在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侧卧位护理对ARDS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为采取佳侧卧位通气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行机械通气的60例ARDS患者分为A、B组,A组为侧卧位45°组,B组为侧卧位90°组,比较治疗前后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指标.结果 不同体位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通气前比较,2组体位通气24 h的p(O2)、p(CO2)与p(O2)/FiO2均显著增加(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发生1例气管脱落,B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患者对侧卧位90°耐受性高,并发症少,且能够有效改善氧合.

    作者:王妮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及室间隔封堵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房间隔及室间隔封堵术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 对5例行非体外循环房间隔及室间隔封堵术的患者做好术前访视,同时积极与手术医生沟通,准备术中所需物品及器械,做好术中配合.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者.结论 全面的术前访视、充分的物品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必要的应急措施,是保证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及室间隔封堵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胡林婕;于春霞;左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