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琦
目的 探讨痔疮手术前后饮食宣教减少术后疼痛和出血的效果.方法 行痔疮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饮食宣教,观察2组术后疼痛及出血情况.结果 术后第8天,观察组切口疼痛分级0级例数、出血分级0级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在痔疮手术前后进行饮食宣教可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减少出血,促进切口愈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邱小青;李雪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治疗卵巢肿瘤中人性化护理的辅助作用.方法 选取卵巢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2组住院期间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中社会情感、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和躯体功能4项内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卵巢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液病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血液病房PICC导管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2组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对照组分别为17.5% (8/40)和27.0%(11/40),观察组为5.0%(2/40)和10.0% (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天数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控制血液病房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风险,值得借鉴.
作者:李兰英;阮兰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0.4±0.2) min,急诊停留时间为(9.1±1.2)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5±0.5) min和(25.3±2.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8.0%(2/25),低于对照组32.0%(8/25).结论 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分诊评估和急诊停留时间,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生率,值得借鉴.
作者:施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长期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饮食护理措施.方法 50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给予饮食护理,护理前后连续观察7d,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体质量增加量、能量摄入量及蛋白摄人量.结果 经过饮食护理,患者的体质量、能量摄入量及蛋白摄入量均较护理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给予长期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饮食护理,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苗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术后24、48、72 h谵妄发生情况,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出院前总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谵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刘彩凤;高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治疗患者压疮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178例行285例次CBP治疗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n=127)和干预组(2014年1-12月,n=158).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CBP患者、家属及护士规范管理.结果 CBP患者压疮的发生率由对照组的10.24%(13/127)下降至于预组的1.27% (2/158),满意度由对照组的70.87%(90/127)提升至干预组的94.30% (149/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CBP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牛冬花;张海燕;赵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妇科护理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2组术后康复状况及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 治疗组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在妇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何翠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大黄敷脐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60例T2DM伴便秘症状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大黄敷脐组和对照组,各30例.除对症治疗外,对照组常规护理,大黄敷脐组在对照组上给予大黄粉加薄荷油敷脐,24 h更换1次,7d为一个疗程.比较2组排便和便秘改善情况.结果 大黄敷脐组总有效率93.3% (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 (20/30) (P <0.05);大黄敷脐组排便间隔时间和排便困难程度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大黄粉、薄荷油敷脐能有效改善T2DM患者便秘症状.
作者:姜锡;万燕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手术治疗反复移植失败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给予68例反复移植失败的宫腔镜手术患者一对一口头讲解与书面材料相结合的术前宣教、心理护理及详细的术后指导,观察干预前后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及对富腔镜手术治疗的顾虑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有焦虑、恐惧情绪的患者占88.24% (60/68),干预后则为10.29%(7/68),对宫腔镜手术治疗有顾虑的患者占92.65%(63/68),干预后则为8.82% (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状态,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葛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院前急诊护理包括现场急救护理、转运护理及院前溶栓处理.结果 经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干预,患者均安全转送至急诊科或心血管内科给予静脉溶栓或介入治疗,治疗结束后5例死亡(10.42%).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前急诊护理,能够使患者安全、及时的到达医院进行就诊,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谢妮;刘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产科留置导尿产妇中的应用.方法 240例留置导尿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干预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2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留置时间、症状自评量表(SCL-9)得分、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 干预组产妇泌尿系统感染率(1.67%)低于对照组(1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导尿管留置时间、SCL-90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92.50%)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科术后留置导尿产妇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增进产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术后的舒适度,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佳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术后的监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准确把握输液、输血的调控,及时监测血气分析,做好肺部护理,观察尿液及心包纵膈引流情况,维持心功能,保证组织灌注.结果 本研究中患儿死亡1例,死亡率1.4%.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低钾血症8例、肺部感染6例.结论 良好的术后监视护理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刘晓红;胡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性疲乏状况及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基本情况调查表、疲乏评定量表和自我管理行为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透析相关性疲乏(DRF)发生率为80.83%,其中轻度DRF为9例(7.50%),中度DRF为59例(49.17%),重度DRF为29例(24.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性贫血及矿物质-骨代谢紊乱是DRF的危险因素,自我管理行为是DRF的保护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能有效缓解患者的DRF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新美;吴建华;朱小玲;张勤;陈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泰兴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6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临床资料,并对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原因包括护士安全护理不到位、护患沟通不足、管道固定不牢和患者疼痛不适等;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的高危时间段是中午和夜间.结论 妥善固定气管置管、每日监查评估、有效沟通、镇痛镇静、安全约束、舒适管理、增加晚夜班人力及实行晚夜间小组长负责制、微信群实时交流考核等能有效保证气管插管在位安全.
作者:鲍敏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出血面积和出血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16次/例,共1 280例次)分成8个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6、7、8、9、10、11、12 min,观察皮下出血发生率与出血面积.结果 按压时间越长出血率越低,其中按压8 min与按压9min时比较,按压9 min时出血率低于按压8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按压5、6、7 min时,出血面积>2.5 cm2发生率高于出血面积≤2.5 cm2.按压8、9、10 min时,出血面积≤2.5 cm2发生率高于出血面积>2.5 cm2.结论 在口服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静脉穿刺时适当延长局部按压时间,能够有效预防皮下出血的发生.
作者:沈雪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哮喘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出院时,观察2组25%肺活量大呼气速度(FEF)、50% FEF、75% FEF及呼气流速峰值(PEFR),并观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出院时,实验组25% FEF、50% FEF、75% FEF及PEFR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实验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措施可改善老年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
作者:黄燕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在住院患者营养筛查中的作用及培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及2014年10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化疗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肝胆外科、血液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住院的100例患者的营养筛查状况资料.结果 2013年7月尚未对护理人员进行营养筛查培训,漏筛率达13%,且与营养师筛查符合率仅为45%.实施营养筛查培训后,2014年10月调查结果发现漏筛率为0%,且与营养师筛查符合率为78%.结论 对护理人员开展营养筛查培训工作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营养筛查工作的认识和技能.
作者:李素珍;方建萍;赵久红;杨沅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原因和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322例次ICU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2015年1-7月对94例次ICU患者实施护理改革.结果 322例次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55例(17.1%),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6.4%(42/55).感染原因主要和年龄、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实施护理改革后的感染率为5.3% (5/94).结论 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加强护理制度管理,注重老年ICU患者护理,能有效防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作者:李建英;黄伟民;吴晓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对策.方法 收集2009年8月-14年7月收治的60例老年危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在此期间发生的医疗事故和纠纷情况,系统性评价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同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结果 分析显示Ⅲ级医疗事故发生概率高,和护士法律意识淡薄有关;Ⅰ级医疗事故发生和缺少护理专业性技能相关.结论 强化院内急诊室护理人员责任心,提升职业素养与法律意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对降低急诊室护理风险意义重大.
作者:梁艳;周焕芝;张五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