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腺肌病与血清催乳素关系的初步研究

王晓萍;谷珂;钟富莲

关键词:子宫疾病, 腺肌瘤, 催乳素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催乳素水平与人类子宫腺肌痛的关系.方法 设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Ⅱ级)或因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症患者或盆腔炎病人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血清催乳素值.结果 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催乳素(558.73+304.41)μIU/ml,对照组血清催乳素(368.30 4-187.84)μIU/m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催乳素异常值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可能是子宫腺肌病发病因素之一.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参附对单侧尿路梗阻大鼠肾脏白介素18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单侧尿路梗阻后大鼠肾脏白介素-18(IL-18)的表达及中药参附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制造梗阻性肾痛模型,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UUO组)和治疗组(UUO+参附),术后7、14 d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肾组织中IL-18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肾间质出现了明显的纤维化,IL-18的表达在术后第7天明显增加,第14天表达更强,与手术组相比,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而治疗组与手术组同一时间点相比较.IL-18的表达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可以下调肾组织IL-18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挥肾保护作用.

    作者:陈文莉;黄艳霞;郑宇明;邵菊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肝肺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肝肺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8例肝肺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PS均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紫绀发生率53.6%、杵状指(趾)发生率28.6%、消化遭出血占42.9%、腹水占82.1%、蜘蛛痣占89.3%、肝掌占85.7%、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78.6%,死亡率21.4%.结论 HPs与门脉高压、肝掌和蜘蛛痣等相关联,直立性呼吸困难是HPS的主要症状,患者应尽早进行氧疗.公认治疗手段为肝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为HPS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朱丽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Kikuchi淋巴结炎16例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Kikuchi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本院16例Kikuchi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依赖于淋巴结病理活检,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采用激素治疗有效,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Kikuchi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须与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淋巴结结核、猫抓病、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等作鉴别.

    作者:王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小板生成素抑制阿霉素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大鼠阿霉素(ADM)心肌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2只Wistar 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ADM组、ADM+TPOL组、ADM+TPOH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ADM 20 mg/kg腹腔内注射,TPO干预组则加用不同剂量的TPO(10μg或30μg/kg,隔天1次,共3次).采用ELISA法测大鼠血清CK-MB及cTNI;观察电子显微镜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组织学改变及DNA氧化损伤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表达情况,应用IPP6.0软件,计算累积光密度(IOD)及8-OHdG index.结果 加用TPO干预后CK-MB、cTNI的活力较ADM组明显下降(P<0.01);电子显微镜下ADM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害较TPO干预组严重;TPO干预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IOD、8-OHdG index值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P<0.01)上述指标在ADM+TPOL组及ADM+TPOH组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O通过拮抗阿霉素对心肌的氧化损伤来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陈芾珩;刘元生;苏永忠;陈惜遂;江美銮;李回军;谭凤娇;侯展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外周血AFP mRNA和ALB mRNA在肝癌诊断和转移监测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蛋白(Alb)基因和甲胎蛋白(AFP)基因在肝癌(HCC)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Alb基因和AFP基因在67例肝癌患者外用血中的表达.结果 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基因和Alb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3.7%和59.7%,前者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后者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但与急性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Ⅱ和Ⅲ期肝癌中,Ⅲ期AFP基因片段和Alb基因片段阳性率明显高于I、Ⅱ期肝癌组;肝内有无转移的肝癌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分析外周血中AFP和Alb基因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癌远处转移判别及肝癌术后复发的监测.

    作者:朱云松;杨大明;姚登福;李玉明;钱俊波;许利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DN-JNK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 制备表达人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DN-JNK).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功能鉴定.方法 将重组穿梭载体pAdTraek-CMV-DN-JNK线性化后,与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38,进行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将重组腺病毒栽体转染入包装细胞HEK293内制备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并经PCR及DNA测序鉴定.Western blot检测Ad-DN-JNK在SD大鼠肝组织中JNK1蛋白表达情况,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307(IRS-1Ser307)磷酸化水平.结果 JNK重组腺病毒载体能有效转染HEK293细胞并在细胞内成功包装,5 d后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明显表达,搜集的病毒经过PCR扩增得到了特定JNK基因片段并测序鉴定.所制备的Ad-DN-JNK滴度为2.5×1010pfu/ml,动物实验证实构建的Ad-DN-JNK能有效在肝组织表达.结论 该研究成功构建了DN-JNK重组腺病毒载体及相应重组腺病毒颗粒,动物实验证明Ad-DN-JNK能有效介导DN-JNK基因蛋白表达并下调IRS-1Ser307磷酸化水平.为进一步研究JNK的作用及应用DN-JNK进行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张佳妮;刘慧霞;陈金虎;郭敏;全养雅;谭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探讨0SAHS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多导睡眠图(PSG)证实为0SAHS的男性患者40例为实验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10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15例,另选经PSG检查无0SAHs的健康者15例作为对照组.对重度OSAHs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治疗.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及CPAP治疗前后差异.结果 轻中重度0SAHS组的SCD40L水平分别为(3.44±1.32)ng/ml、(4.38±3.29)ng/ml和(7.13±2.16)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6±1.04)ng/ml,且OSAHS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别.CPAP治疗后,0SAHS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0SAHS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升高,且与0SAHS严重程度有关,CPAP治疗可以降低血清SCD40L水平.

    作者:桂贤华;肖永龙;张德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湖南省2007年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湖南省2007年狂犬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为制定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省狂犬病疫情及患者调查等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全省报告334例,发病率为0.52/10万.发病呈散发,以农民为主,男性高于女性,0~9岁组及50~69岁组病例较多;发病潜伏期中位数77 d,临床全部表现为狂躁型;暴露后处理伤口者占31.94%,9.61%注射了狂犬疫苗,3.6%联合应用了抗狂犬免疫球蛋白或血清.结论 暴露后正确处置率低和养犬数量多、管理措施不到位是狂犬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世清;高立冬;刘富强;曾舸;郭绶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神经肽Y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患者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NPY)的动态变化,探讨NPY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血浆和脑脊液中NPY的浓度采用放免方法测定;脑血管痉挛程度运用TCD测量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来评价.结果 SAH后DCVs患者血浆.脑脊液中NPY在第1~3天,第4-7天,第8~10天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第4~7天达高峰,第11~14天接近正常水平;第4~7天血浆和脑脊液中NPY与脑血管痉挛呈正相关(血浆r=0.86.P<0.01;脑脊液r=0.46,P<0.05).结论 SAH后DCVs患者血浆,脑脊液中NPY参与了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过程,NPY浓度反应脑血管痉挛的程度.

    作者:涂汉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对Jurkat细胞周期及调控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Jurkat细胞共培养模型中Jurkat细胞的化疗敏感性,探讨基质细胞黏附对Jurkat细胞周期及其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常规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Jurkat细胞与60Co照射的基质细胞层黏附培养,构建基质细胞-Jurkat细胞共培养模型,扫描电镜观察,通过MTF法测定Jurkat细胞DNR的IC50,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黏附培养4、24和48 h Jurkat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A、cyclin E及p27的表达.结果 悬浮培养Jurkat细胞的IC50为0.45 p.mol/L,而白血病基质细胞及正常基质细胞黏附组ICSO分别为2.30 p.mol/L和1.78 pmol/L.Jurkat细胞与基质细胞黏附培养24 h,G0-G1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48.74%±8.77%),与悬浮对照组(27.83%±1.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为2.01±1.17%,与悬浮对照组(20.33%±1.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yclin A、cyelin E的表达在Jurkat细胞黏附培养4 h时即有所下调,24 h和48 h尤为明显,而p27的表达则出现上调,以48 h为明显.结论 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能介导白血病细胞耐药,其机制可能与白血病细胞周期改变有关.

    作者:王吉刚;陈幸华;周凡;刘彦琴;白颖;刘景华;LIU Jin-hua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米非司酮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腹腔镜术后辅助米非司酮(Ru486)治疗的疗效,探讨病情程度与血清CA125的关系.方法 将294例重度内异症患者分成2组,A组(129例)用腹腔镜术治疗,B组(165例)腹腔镜术治疗后采用Ru486治疗,分析其疗效及术后复发率与血清CA125的关系.结果 联合治疗组有效率(67.3%)高于单纯手术组(46.3%)(P<0.05);联合治疗组6例转氨酶升高,血清CA125明显下降,不易复发,而单一手术组血清CA125有下降缓慢.易复发.结论 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辅助米非司酮治疗较单一手术治疗,能降低内异症的复发率及血清CA125水平.

    作者:朱新儿;吴云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可吸收肋骨钉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可吸收肋骨钉,对3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病人行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骨折均愈合,无置入物感染.围手术期疗效优良率81.2%.术后3个月疗效优良率92.1%.结论 可吸收肋骨钉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内固定材料,为肋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内固定物.

    作者:邓宏军;曾慰;曾和平;郑达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MPO与TGF-β1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两步法)检测37例溃疡性结肠炎,10例克罗恩肠病及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MPO和TGF-β1的表达.结果 MPO和TGF-β1阳性表达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89.2%,86.5%)均显著高于克罗恩肠病(55.0%,35.0%)和正常结肠组织(10.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O和TGF-β1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r=0.51,P<0.05).结论 MPO和TGF-β1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检测MPO和TGF-β1对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燕颖;孙丽芳;禹晶;王燕锋;杨志伟;毛晓光;张沛怡;王寅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D14基因多态性与严重感染患者炎症介质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内毒素受体CD14-159C/T基因多态性与严重感染患者预后及炎症介质的关系.方法 以2007年2月~7月收治的42例术后严重感染患者为对象,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观察CD14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严重感染患者预后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一6(IL-6)、白介素-10(IL-10)的关系.结果 -159TT基因型患者死亡率(69.2%)明显高于-159CT(23.1%)及-159CC患者(7.7%)(P<0.05).-159TT纯合子TNF-α、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基因-159CT(P<0.05)及-159CC(P<0.05),而IL-10的表达明显低于后两者(P<0.05).结论 CD14-159TT基因型可能对严重感染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促炎因子TNF-α、IL-6表达及降低抑炎因子IL-10有关.

    作者:许长琼;王伟;王怀宁;刘德红;冯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哮喘豚鼠气道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动态变化对气道重塑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哮喘豚鼠气道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动态变化对气道重塑的作用.方法 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N组)、哮喘3 d组(A1组)、哮喘7 d组(A2组)和哮喘21 d组(A3组),8只/组.C组豚鼠不行任何处理.N组分别于1 d和8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15 d开始用37℃生理盐水雾化吸入,1次/d,3-5min/次,共3d;A1、A2和A3组用卵蛋白(OVA)10mg、氢氧化铝20 mg制成2 ml悬液代替生理盐水作腹腔注射,用1%OVA代替生理盐水分别水雾化吸入3 d、7 d和21 d,其他方法同N组.末次激发24 h后麻醉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VEGF和ES浓度.用图像分析仪测定气道内周径(Pi),外周径(Pe),并计算管壁面积(WA),气道平滑肌面积(SMC-A),气道平滑肌细胞数(N),且WA、SMC-A、N均用Pi进行标准化.结果 哮喘豚鼠随病程延长,WA/Pi、SMCA/Pi、N/Pi和气道中VEGF浓度进行性升高,与C组和N组比较,哮喘各组中SMC-A/Pi、N/Pi和VEG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2和A3组中WA/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哮喘豚鼠气道中VEGF浓度与WA/Pi呈正相关(r=0.51,P<0.05),VEGF/ES与WA/Pi呈正相关(r=0.78,P<0.01).结论 VEGF/ES平衡失调可能在哮喘豚鼠气道重塑起重要作用.

    作者:欧立文;刘清云;钟小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未经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进行对照;对27例行肿瘤根治术患者手术后检测血脂,并与术前作对照.结果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TC、LDL低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术后TC、LDL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TC、LDL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观察的一项辅助指标.

    作者:袁惠敏;潘志红;张江蓉;昌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四磨汤联合小剂量阿普唑仑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四磨汤联合小剂量阿普唑仑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按罗马Ⅲ标准选择的60例便秘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四磨汤20 mL/次.3次/d,阿普唑仑0.2 mg/次,3次/d;;对照组30例,予莫沙比利餐前5mg/次,3次/d,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为570分,平均(19.0±9.59)分;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为855分,平均(28.50±5.89)分.2组治疗后症状平均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4,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2,P<0.05).结论 四磨汤加小剂量阿普唑仑联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明显改善便秘型IBS患者的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效果优于单用莫沙比利.

    作者:王运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缬草油和辛伐他汀延缓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损伤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缬草油对高胆固醇血症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缬草油低剂量[12.5 mg/(kg·d)]、中剂量[25 mg/(kg·d)]、高剂量[50 mg,/(ks·d)]组、他汀[5 ms/(kg·d)]组,用含4%胆固醇和1%胆酸钠的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检测各组血脂、尿蛋白、肾功能变化,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整合素α3B1表达,RT-PCR法检测肾小球整合素α3β1和TGF-β1mRNA表达.结果 中、高剂量缬草油和辛伐他汀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脂和血肌酐,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缬草中、高剂量组24 h尿蛋白明显降低,而他汀组16周时尿蛋白排泄方有所下降.缬草组较高脂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而他汀组病理改变轻度改善.缬草组α3β1表达量较高脂组明显上升,他汀组表达量有所上升,与缬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缬草组TGF-β1mRNA表达较高脂组明显减弱,下降程度较他汀组更明显.结论 缬草油可能通过降脂、上调整合素α3β1表达,减少TGF-β1表达发挥肾保护作用,其延缓肾损伤作用较辛伐他汀更突出.

    作者:司晓芸;吴小燕;贾汝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定量PCR检测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CAM-1/LFA-1 mRNA表达水平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其配体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对热性惊厥(FS)患儿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40例FS患儿分为单纯性FS(SFS)组20例和复杂性FS(CPS)组20例;对照组19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CAM-1/LFA-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SFS组患儿ICAM-1 mRNA水平为(0.63±0.39)基因copy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46±0.20)和CFS组患儿(0.41±0.20)基因copy数(P<0.05);CFS组ICAM-1mRNA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S组LFA-1mRNA表达水平为(0.73±0.11)灰度值比,明显高于对照组(0.60±0.15)和CFS组(0.54±0.17)灰度值比(P<0.05);CFS组患儿LFA-1 mRNA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亦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MC ICAM-1/LFA-1基因表达水平在SFS和CFS是不同的,ICAM-1/LFA-1 mRNA表达增高所介导的炎性免疫病理损害在SFS患儿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而CFS患儿ICAM-1/LFA-1 mRNA表达反而下调可能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孙丹;刘智胜;姚辉;康世秀;何彩英;胡家胜;吴革菲;王芳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的死亡原因,发展中国家>50岁的女性一半死于冠心病.回顾性研究显示女性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疾病顶后均与男性有差异.Framinham试验早研究了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它早阐述了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近来发现了许多新的危险因素,如C反应蛋白、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等,另外,研究也发现心理社会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综述了这些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

    作者:李秀梅;胡大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