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活动在规范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中的作用

刘敏;陈安琪

关键词:品管圈, 急诊抢救室, 护理记录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规范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总结2014年6月-2015年6月抢救室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抽取活动前后100份护理记录,对比实施前后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缺漏项发生情况.结果 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缺漏项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4.4%降至活动后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圈成员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幸福感和品管手法方面得到提升.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抢救室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为抢救室的规范化奠定基础.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思维导图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142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72例患者依据思维导图表格实施健康教育.采用自制问卷调查2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教育满意度和术后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教育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3个月时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维导图法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健康教育效果,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和术后治疗依从性.

    作者:朱锋;朱丽萍;周焕芳;苏严琳;任玉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例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听神经瘤是颅后窝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第Ⅷ脑神经的前庭支,占颅内肿瘤的8%,它位于颅后窝、桥脑小脑角,靠近脑干,解剖关系复杂且重要[1].该病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在30 ~50岁中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早起可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后期主要侵犯三叉神经,造成面瘫、小脑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1-2].

    作者:陈飞;田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芽孢生成和萌发相关机制

    芽孢(endospore)又称内生孢子,是细菌休眠体.常见的产芽孢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芽孢乳酸菌属(Sporolactobacillus)等.产芽孢细菌在营养条件缺乏时,在细胞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芽孢休眠体.芽孢含水量极低,抗逆性强,能经受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以及多种化学物质灭杀等,在灭菌监测中,可利用芽孢的高抗逆性制备生物指示剂.生物指示剂可用于监测灭菌过程对微生物的杀灭力度,是消毒中心常用监测指示剂.本文具体阐述了芽孢的结构、萌发和生成机制.

    作者:徐智勇;闫岩;王卫;周平乐;高小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规范化哮喘教育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的作用

    目的 探讨规范化哮喘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2015年1月-3月168例门诊收治的哮喘患儿为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以2016年1月-3月206例门诊哮喘患儿为干预组,实施规范化哮喘教育.评价2组患儿6个月后哮喘控制水平,对比2组患儿哮喘控制测试(C-ACT)、峰值呼气流速(PEF)、呼出气NO测定(FeNO)、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V1%),以及随访期间2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以及住院次数.结果 干预组患儿哮喘控制比例59.7% (123/206),高于对照组的14.9% (25/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干预组患儿C-ACT评分、FEFV1%高于对照组哮喘患儿,FeNO低于对照组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于干预后6个月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规范化哮喘教育,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提高哮喘病情控制水平.

    作者:张志勤;姚文英;沈美菊;陈正荣;王宇清;阐玉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5E康复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5E”康复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E”康复干预.观察2组入院前及干预后8周自理能力、行为障碍、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8周2组ADL评分降低,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积极因素评分升高,消极因素评分降低,且研究组ADL及NOSIE各项目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5E”康复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王艳红;杜爱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早期发育支持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及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早产儿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发育支持.观察2组早产儿胃肠功能及智力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胎便初排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平均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为13.0% (6/46)低于对照组的32.6% (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第7天及出生后第21天的摄乳量均多于对照组,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各方面发育商(DQ)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发育支持护理能够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促进智能发育,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许燕;蔡盈;范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改良式灌肠法在儿童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式灌肠法在小儿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5例行结肠镜检查患儿为研究对象,除常规饮食控制、交替口服乳果糖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外,采用改良式灌肠法进行清洁灌肠.结果 19例患儿肠道清洁度Ⅰ级,31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结论 改良式清洁灌肠法既能满足临床儿科结肠镜检查的需要,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借鉴.

    作者:郭其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为“降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率”,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的现状进行调查及要因分析,设定目标、拟定相应措施、组织实施,并对比实施前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成功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率由实施前的10.53%降至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成率144.6%,进步率76.4%.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率,减少了医疗浪费,保证临床安全使用,同时也提高了圈员的综合能力.

    作者:陈茜;李红梅;蔡爱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术后护理

    目的 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术后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50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治疗术后,应从术后体位、并发症防治、出院指导等方面予以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孙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内镜中心日间病房的护理管理

    日间病房护理是根据专科疾病的护理特点、患者需求,提供一系列特殊的优质医疗、护理服务.通过分析医院内镜日间病房病床设置、医护人员配备、收治患者指征等,针对出入院管理、病房护理模式及排班、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经过9个月实践,医院内镜中心日间病房护理管理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需不断探索、优化内镜日间病房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沈月红;虞正红;周平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11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床旁护理模式.观察2组产妇住院当天、产后3d、出院当天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和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出院当天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5.45%(3/55),低于对照组的18.18%(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4.55%(52/55),高于对照组的80.00%(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许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开始实行PDCA循环,分别抽取PDCA循环实施前(2015年1月-6月)和PDCA循环实施后(2015年7月-12月)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中400例器械样本进行测试,对比工作人员消毒液使用、手术器械包装、手术器械消毒和消毒用品合格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医院相关科室对供应室消毒供应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PDCA循环之后,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的合格率较PDCA循环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PDCA循环后相关科室对供应室消毒供应工作的满意度为92.73%,高于实施前的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优化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改善消毒工作质量.

    作者:莫惠香;陈寒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优化健康教育在胃癌术后疼痛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优化健康教育在胃癌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胃癌术后伴发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优化健康教育方法.观察2组疼痛评分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疼痛控制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4、5天,实验组的疼痛数字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 (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健康教育能够满足胃癌患者对疼痛知识的需求,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臧立娜;张建东;何润芳;刘丽兰;陶芳梅;占小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胰腺肿瘤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胰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胰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围手术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2组术前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记录2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通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输血和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术前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通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果 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胰腺肿瘤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朱守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模式对患儿生理应激状况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模式对儿科患儿生理应激状况及其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作用.方法 80例儿科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心率、收缩压,及患儿家属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护理后,2组患儿VAS评分、心率、收缩压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儿家属SDS、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模式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能有效缓解生理应激状态,消除家属的不良情绪.

    作者:唐静;张英霞;何梅香;焦义芬;韩叶;周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静脉治疗的444例有效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实施闭环管理的时间分组,其中2015年3月-2015年9月的214名患者为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2015年9月-2016年3月的230名患者为实验组,实施闭环管理模式.统计2组治疗有效率、输液钢针使用率、关节穿刺率、导管维护金标准践行率、敷贴固定规范率、输液相关并发症率、用药错误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漏报病例率.结果 常规组患者静脉治疗有效率166例(77.8%),实验组197例(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输液钢针使用率和关节穿刺率低于常规组,导管维护金标准践行率和敷贴固定规范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实验组输液相关并发症率、用药错误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漏报病历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有着积极影响,通过反馈机制能增强信息流通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胡小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萨提亚模式”在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在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观察2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 干预6个月后,2组ITAQ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SANS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护理基本满意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 (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社会和家庭.

    作者:朱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艾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型颈肩腰腿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艾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型颈肩腰腿痛的效果.方法 48例寒湿型颈肩腰腿痛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灸配合中药熏蒸,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评价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结果 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 (45/48).治疗后患者VAS评分(2.46±0.72)分,低于治疗前的(6.65±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型颈肩腰腿痛患者效果明显,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疼痛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华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前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出院时、出院后半年和出院后1年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记录2组出院后1年生理指标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1年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后1年血脂、血压、血糖有效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对稳定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兰英;王顺娣;周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国内专科护士培养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培养模式探究

    近年来,随着国内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的专科化人才已经成为新时期护理学科发展的趋势.专科护士(Special Nurse,SN)作为高级护理实践(Advanced Nurse Practice,ANP)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3].它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护理科研的提高和教学的发展,还能够缩小护理研究和实践间的差距,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成本[4-5].研究[6]报道,中国于2001年开始了对SN的研究,2011年开始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的培养工作,虽然近几年在培养SN和MNS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未形成统一的、健全的培养模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探索符合国情的SN培养模式是国内目前护理专科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7-8].

    作者:张玉坤;袁凤娟;宋星云;沈方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