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2096-0867
  • 国内刊号:31-2114/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5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联盟期刊
  • 护理淡定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2016年11期文献
  • 综合康复护理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张口困难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鼻咽癌放疗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治疗6个月后2组门齿间距、张口困难评分、生活舒适指数(SS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2组治疗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门齿间距小于对照组,张口困难评分、SSD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张口困难程度,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颜丽;华春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行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行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尿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康复.

    作者:林琳;甘阳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早期发育支持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及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早产儿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发育支持.观察2组早产儿胃肠功能及智力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胎便初排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平均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为13.0% (6/46)低于对照组的32.6% (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第7天及出生后第21天的摄乳量均多于对照组,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各方面发育商(DQ)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发育支持护理能够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促进智能发育,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许燕;蔡盈;范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11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床旁护理模式.观察2组产妇住院当天、产后3d、出院当天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和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出院当天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5.45%(3/55),低于对照组的18.18%(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4.55%(52/55),高于对照组的80.00%(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许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同质化护理模式在直肠癌行Miles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同质化护理模式在直肠癌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直肠癌行Miles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同质化健康教育.对比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程度及造口护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造口评估、造口用具选择、造口护理步骤和并发症评估相关知识掌握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针对直肠癌行Miles术治疗患者开展同质化护理,能进一步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造口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高桂秀;朱春香;王桂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口腔护理频次及溶液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口腔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口腔护理频次及溶液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禁食期间口腔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72例上消化道出血禁食期间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使用0.9%生理盐水口腔护理,2次/d;观察组37例患者使用1.5%过氧化氢薄荷口腔护理渡口腔护理,2次/d,并增加2次含漱.对比2组患者口属于裂、口臭、口腔细菌培养结果和口腔溃疡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口唇干裂比例和口臭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口腔细菌培养结果及口腔溃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禁食期间患者使用1.5%过氧化氢薄荷口腔护理液,能有效缓解口干,减轻口臭,提高口腔舒适度.

    作者:陈晓晶;余文琴;袁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模拟跳绳对长期住院精神障碍伴发便秘患者排便的影响

    目的 探讨模拟跳绳对长期住院精神障碍伴发便秘患者排便的影响.方法 选取精神障碍伴发便秘症状患者23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模拟跳绳方法指导及活动后心功能评估,对通过心功能测定者增加递增式模拟跳绳训练.记录并对比干预前和干预后排便时间间隔和每次排便时间.结果 干预后患者排便间隔时间和每次排便时间叫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融入模拟跳绳的便秘干预方案可缓解精神障碍伴发便秘症状患者的便秘症状.

    作者:徐必芹;肖燕;马三美;陈爱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胰腺肿瘤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胰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胰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围手术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2组术前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记录2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通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输血和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术前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通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果 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胰腺肿瘤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朱守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思维导图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142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72例患者依据思维导图表格实施健康教育.采用自制问卷调查2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教育满意度和术后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教育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3个月时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维导图法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健康教育效果,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和术后治疗依从性.

    作者:朱锋;朱丽萍;周焕芳;苏严琳;任玉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和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不同母婴护理方法对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 1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母婴护理.观察2组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态度,新生儿照护技能,自我照护技能,及分娩后72 h内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正确挤奶率、正确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新生儿照护能力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对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态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吸吮障碍、添加配方奶或水喂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提高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提高自我照顾及婴儿照护能力,改善新生儿喂养情况.

    作者:单玲;焦丽娜;孙境;潘麒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萨提亚模式”在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在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观察2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 干预6个月后,2组ITAQ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SANS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护理基本满意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 (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社会和家庭.

    作者:朱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个案管理对膀胱灌注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对膀胱灌注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行膀胱癌手术治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患者术后均常规膀胱内灌注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观察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自制量表调查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时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纳入终研究.治疗组膀胱刺激症状、血尿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我护理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干预后治疗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案管理的实施能降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袁晓红;曾燕;杨进;丁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58例外科手术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下肢静脉通畅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加快,且研究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下肢静脉通畅.

    作者:王敏;张佩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预防误吸集束化方案在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防误吸集束化方案在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86例ICU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3例.2组均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防误吸集束化方案.比较2组呼吸道分泌物pH值,观察2组吸入性肺炎及误吸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呼吸道分泌物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11%和4.14%,低于对照组的11.40%和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集束化方案有效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期间的误吸,从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预防误吸集束化方案在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作者:赵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DVT患者临床资料和潜在危险因素.结果除l例转外院行手术治疗外,31例均采取药物保守治疗.DVT危险因素评分量表(Autar评分表)评分≤10分者10例,11 ~14分者11例,≥15分者11例.DVT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合并高危疾病、卧床、肥胖、外伤、外科干预等;32例患者常见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感染、脑梗死等,其中合并≥3种疾病的25例(78.1%).结论 重视DVT危险因素评分、提高护理人员DVT认知水平是提升护理内涵质量的关键,开展延续护理对降低长期卧床的患者DVT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玉华;顾卫东;汪冬梅;丁秀芹;史雯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规范化哮喘教育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的作用

    目的 探讨规范化哮喘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2015年1月-3月168例门诊收治的哮喘患儿为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以2016年1月-3月206例门诊哮喘患儿为干预组,实施规范化哮喘教育.评价2组患儿6个月后哮喘控制水平,对比2组患儿哮喘控制测试(C-ACT)、峰值呼气流速(PEF)、呼出气NO测定(FeNO)、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V1%),以及随访期间2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以及住院次数.结果 干预组患儿哮喘控制比例59.7% (123/206),高于对照组的14.9% (25/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干预组患儿C-ACT评分、FEFV1%高于对照组哮喘患儿,FeNO低于对照组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于干预后6个月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规范化哮喘教育,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提高哮喘病情控制水平.

    作者:张志勤;姚文英;沈美菊;陈正荣;王宇清;阐玉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前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出院时、出院后半年和出院后1年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记录2组出院后1年生理指标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1年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后1年血脂、血压、血糖有效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对稳定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兰英;王顺娣;周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优化健康教育在胃癌术后疼痛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优化健康教育在胃癌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胃癌术后伴发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优化健康教育方法.观察2组疼痛评分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疼痛控制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4、5天,实验组的疼痛数字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 (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健康教育能够满足胃癌患者对疼痛知识的需求,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臧立娜;张建东;何润芳;刘丽兰;陶芳梅;占小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恶性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恶性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中.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用于恶性骨肿瘤综合治疗中,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疾病知识认知程度.

    作者:吴爱萍;张子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自制软袋装置在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软袋装置在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上消化道出血伴呕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容器收集呕血,实验组采用自制软袋装置收集呕血.结果 实验组体位准备和容器到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呕血量准确记录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制软袋装置使用方便,利于准确记录呕血量.

    作者:唐成菊;任官兰;谢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多爱肤超薄敷料预防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超薄敷料对经浅静脉留置针泵入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90例经浅静脉留置针泵入TPN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浅静脉置管成功后对照组用3M透明敷贴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及多爱肤超薄敷料预防静脉炎.比较2组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2组均无4级静脉炎发生,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8.89%(13/45),低于对照组的62.22% (2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静脉炎发生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多爱肤超薄敷料用于经浅静脉留置针泵入TPN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徐萍;沈洪;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新生儿定位支持包对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的作用

    目的 探讨新生儿定位支持包对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的应用效果.方法 儿科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定位支持包护理.观察2组早产儿出生时、出生1周后及2周后的体质量.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1周和2周时的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定位支持包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的体质量增长.

    作者:韩明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术后护理

    目的 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术后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50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治疗术后,应从术后体位、并发症防治、出院指导等方面予以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孙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2种灭菌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与环氧乙烷灭菌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个待灭菌包随机分为A、B组,各150个.A组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B组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对比2种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灭菌成本、灭菌时间.结果 2组均成功灭菌,灭菌合格率100%,A组灭菌耗时55min,单个灭菌包成本73.16元人民币,B组灭菌耗时18h,单个灭菌包成本17.58元人民币.结论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用时短,腔体小,更适合急需使用的手术器械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腔体容积大,装载物品多,灭菌成本低,适用于灭菌周转相对较慢的物品.

    作者:周刚;李静;程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模式对患儿生理应激状况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模式对儿科患儿生理应激状况及其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作用.方法 80例儿科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心率、收缩压,及患儿家属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护理后,2组患儿VAS评分、心率、收缩压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儿家属SDS、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模式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能有效缓解生理应激状态,消除家属的不良情绪.

    作者:唐静;张英霞;何梅香;焦义芬;韩叶;周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开胸术后患者疼痛自我评估与护理评估的差异比较

    目的 比较开胸手术后患者对于术后疼痛的自我评估与护理人员的评估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开胸手术患者189例,在术后停用止痛泵6h后根据数字评定量表法对疼痛进行评估.分别进行患者自我评估与护理评估.结果 患者对术后疼痛程度的自我评估与护理人员评估结果间存在差异(P<0.05).患者自我评估疼痛评分为(6.73±1.52)分,高于护理评估的(4.55 ±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4例(81.48%)的患者疼痛被护理人员低估.结论 开胸术后患者自我疼痛评估可能被忽视,需加强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疼痛评估教育.

    作者:刘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改良式灌肠法在儿童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式灌肠法在小儿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5例行结肠镜检查患儿为研究对象,除常规饮食控制、交替口服乳果糖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外,采用改良式灌肠法进行清洁灌肠.结果 19例患儿肠道清洁度Ⅰ级,31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结论 改良式清洁灌肠法既能满足临床儿科结肠镜检查的需要,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借鉴.

    作者:郭其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2组血脂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稳定血糖、血脂水平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文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综合评估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评估(CGA)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胃肠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CGA系列评估量表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干预.观察2组术后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86.11% (31/36),高于对照组的41.67% (1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GA应用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文文;丁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道探查术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道探查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接受胆道探查手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围手术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2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 (2/33),低于对照组的24.2%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胆道探查手术的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汪桂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QQ群平台在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QQ群平台在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QQ群管理模式.记录2组母乳喂养情况,观察2组干预3个月后产科相关知识认知评分和护理满意评分.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科相关知识认知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Q群平台的应用可有效提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产妇对产科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孤独肾结石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孤独肾结石的护理要点.方法 收集28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孤独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经由手术和护理干预后,27例患者成功碎石,碎石成功率96.4%,平均住院时间(16.9±2.7)d,28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孤独肾结石患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对减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熊迪;文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6例输液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中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输液护理工作当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向灵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美盐敷料用于伤口肉芽组织水肿创面换药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美盐敷料在伤口肉芽水肿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常规伤口清创,实验组采用美盐敷料,对照组采用银离子油纱敷料.观察2组换药时疼痛程度和敷料二次创伤情况,记录2组换药次数和费用,比较2组愈合效果.结果 实验组换药时疼痛评分和二次创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换药频次和换药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痊愈率56.67%(17/30),高于对照组的16.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美盐敷料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疼痛,减少敷料的二次创伤,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李孟喜;柏素萍;崔友晶;孔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改良牵拉气囊压迫法对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良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法对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RP)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92例行TUPKR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24 h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法止血,观察组采用改良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法.观察2组术后1、3 d血尿转清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3d尿液转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PKRP术后采用改良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法止血有效,可减少出血,缩短气囊压迫时间.

    作者:于德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241例,随机分对照组和(n=113)和研究组(n=128)例.围手术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8/128),低于对照组的16.81%(19/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9%(123/128),高于对照组的71.68%(8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患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满意度.

    作者:周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55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疾病转归、随访情况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55例患者术后经积极护理干预均痊愈出院,3个月后复查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 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积极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肢功能康复,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作者:杨淑碧;吴小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5E康复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5E”康复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E”康复干预.观察2组入院前及干预后8周自理能力、行为障碍、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8周2组ADL评分降低,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积极因素评分升高,消极因素评分降低,且研究组ADL及NOSIE各项目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5E”康复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王艳红;杜爱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行TKA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康复.观察术后1周、2周及1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2组住院时间及持续被动功能(CPM)训练时间.结果 实验组术后1周、2周及1个月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住院时间和CPM训练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助于提升TKA术后康复质量,降低住院时间.

    作者:黄金怀;陈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经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入院编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行下肢浅静脉微创泡沫硬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优良率95.7% (22/23),高于对照组的65.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柳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痛风性关节炎应用冰片及芒硝外敷的护理进展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类疾病,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产生过多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1].痛风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关节畸形、慢性关节炎,严重者可发生肾尿酸结石等.痛风好发于男性、绝经期女性,40~50岁为发病高峰[2].随着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富含嘌呤及核蛋白食物摄取量明显增多,痛风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是继糖尿病之后的第二大代谢紊乱性疾病.

    作者:易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和质量监测方法

    作为医疗强国和大国,美国近些年已采取较多措施来降低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1-2].据统计,美国全年的院内感染费用预计花费医院280~450亿美元[3].除了大额费用,院内感染的频繁发生也会持续透支患者及公民对医院的信任及信心[4].院内感染主要来源为手术器械及设备,包括呼吸机、尿导管等,如果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呼吸型肺炎、尿路感染等.因此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的监测结果对预防院内感染极其重要.清洗复用医疗器械的目的是去除器具上附着的有机污物,包括血液、骨骼、黏液分泌物、尿液和粪便.

    作者:穆俊;李宇生;周平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护理研究进展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全聋和重度耳聋的佳方式之一[1],人工耳蜗植入术操作难度大,护理配合至关重要,本研究对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护理进展研究作一综述,现报告如下.1人工耳蜗作用机制人工耳蜗植入术早于1957年被报道,其作用原理是将外界语言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特殊编码处理,生成具有语言功能电脉冲,然后发射到体内[2],采用手术方式将接收器固定在颅骨,在内耳置入刺激电极.接收线圈受到信号后,能够通过电极刺激听力神经,重建听觉.

    作者:蒋中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站档案管理与验收评审实践体会

    根据国家法规规定,采供血机构需每三年实施一次执业技术审查,审核合格后才可发放血站执业许可证.档案管理是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持续提升血液质量,可有效保障血站系统的高效运行.验收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档案管理息息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是开展评审工作的基础和重点,通过有效规范的评审,剔除不适宜的体系,补充完善缺漏制度,以确保血站运行体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满足质量体系标准要求[1-2].本文旨在探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等环节对采供血机构评审的作用.

    作者:田芸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芽孢生成和萌发相关机制

    芽孢(endospore)又称内生孢子,是细菌休眠体.常见的产芽孢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芽孢乳酸菌属(Sporolactobacillus)等.产芽孢细菌在营养条件缺乏时,在细胞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芽孢休眠体.芽孢含水量极低,抗逆性强,能经受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以及多种化学物质灭杀等,在灭菌监测中,可利用芽孢的高抗逆性制备生物指示剂.生物指示剂可用于监测灭菌过程对微生物的杀灭力度,是消毒中心常用监测指示剂.本文具体阐述了芽孢的结构、萌发和生成机制.

    作者:徐智勇;闫岩;王卫;周平乐;高小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国内专科护士培养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培养模式探究

    近年来,随着国内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的专科化人才已经成为新时期护理学科发展的趋势.专科护士(Special Nurse,SN)作为高级护理实践(Advanced Nurse Practice,ANP)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3].它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护理科研的提高和教学的发展,还能够缩小护理研究和实践间的差距,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成本[4-5].研究[6]报道,中国于2001年开始了对SN的研究,2011年开始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的培养工作,虽然近几年在培养SN和MNS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未形成统一的、健全的培养模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探索符合国情的SN培养模式是国内目前护理专科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7-8].

    作者:张玉坤;袁凤娟;宋星云;沈方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等,后三者为恶性,合称滋养细胞肿瘤,易发生血管转移和远处转移[1].滋养细胞肿瘤是所有肿瘤中对化疗为敏感的一种,但化疗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严重的是重度骨髓抑制.本研究对9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行静脉化疗,共55个疗程,出现骨髓抑制30例次,其中骨髓抑制Ⅲ度、Ⅳ度共发生6例次.通过积极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度过重度骨髓抑制期,顺利出院.现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兰;陈嫔;陈莉;史迎春;罗瑾;蒋碧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例早产儿静脉输注康舒宁外渗的护理体会

    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输入的发疱剂及刺激性药液或液体输入了血管周围组织[1].据资料报道,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发生率高达23% ~63%[2].而早产儿皮肤更加稚嫩,角质层薄,比足月儿血管更细、弹性更差,静脉输液外渗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和足月儿.早产儿液体外渗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皮肤水疱、溃疡、坏死以及对周围皮肤结构如肌腱、神经、肌肉的损伤,甚至造成瘢痕、挛缩、截肢等[3],不仅增加患儿痛苦,甚至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作者:晏玲;青旭蓉;赖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例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听神经瘤是颅后窝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第Ⅷ脑神经的前庭支,占颅内肿瘤的8%,它位于颅后窝、桥脑小脑角,靠近脑干,解剖关系复杂且重要[1].该病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在30 ~50岁中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早起可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后期主要侵犯三叉神经,造成面瘫、小脑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1-2].

    作者:陈飞;田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痰热壅肺型咳嗽患儿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取不同的中医辅助疗法,A组实施穴位按摩,B组实施穴位贴敷,C组实施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组.对比3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治疗后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计分及总积分.结果 C组有效率90.0% (45/50),高于A组的66.0% (33/50)和B组的68% (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计分及咳嗽症状总积分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和B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疗效确切,能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莫秀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艾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型颈肩腰腿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艾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型颈肩腰腿痛的效果.方法 48例寒湿型颈肩腰腿痛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灸配合中药熏蒸,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评价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结果 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 (45/48).治疗后患者VAS评分(2.46±0.72)分,低于治疗前的(6.65±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型颈肩腰腿痛患者效果明显,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疼痛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华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145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2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7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骨科康复疗法,包括中药口服、中药熏蒸、药浴和手法推拿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JOA)评价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关节疼痛程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 (71/73),高于对照组的87.5% (6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 (1/7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7% (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骨科康复疗法,有助于促进患者骨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领群;章快芳;陈舜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芙黄膏联合温热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皮下血肿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芙黄膏联合温热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皮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血液透析后引起皮下血肿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联合温热敷,观察组采用芙黄膏联合温热敷.观察2组治疗3d后血肿消退情况,血肿发生24 h后疼痛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肿消退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芙黄膏联合温热敷对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出现皮下血肿疗效显著.

    作者:刘君君;薛建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为“降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率”,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的现状进行调查及要因分析,设定目标、拟定相应措施、组织实施,并对比实施前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成功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率由实施前的10.53%降至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成率144.6%,进步率76.4%.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率,减少了医疗浪费,保证临床安全使用,同时也提高了圈员的综合能力.

    作者:陈茜;李红梅;蔡爱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核心能力培训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核心能力培训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手术室低年资护理人员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风险管理,研究组在常规风险管理中实施核心能力培训.观察2组低年资护理人员管理后技能操作、应急抢救、安全管理、消毒隔离、专科理论等各项考核成绩,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室低年资护理人员在核心能力培训风险管理后技能操作、应急抢救、安全管理、消毒隔离及专科理论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 (2/40)低于对照组的15.00% (6/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低年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中应用核心能力培训,可提高各项考核成绩和技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陆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规范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规范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总结2014年6月-2015年6月抢救室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抽取活动前后100份护理记录,对比实施前后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缺漏项发生情况.结果 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缺漏项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4.4%降至活动后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圈成员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幸福感和品管手法方面得到提升.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抢救室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为抢救室的规范化奠定基础.

    作者:刘敏;陈安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伤口小组在构建压疮监控体系中的应用与实践

    目的 探讨伤口小组在构建压疮监控体系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通过构建压疮监控体系和成立伤口小组,制定压疮及难免压疮申报与监控流程,组织知识培训,制定配套奖惩制度,并评价压疮管理效果.结果 构建压疮监控体系后,2014年度压疮风险评估率60.0%(8 419/14 032),难免压疮申报率100%(35/35),院内压疮发生率5.7%(2/35),压疮治疗有效率82.6% (19/23);2015年压疮风险评估率100.0% (15 507/15 507),难免压疮申报率109.0%(145/133),院内压疮发生率2.3%(3/133),压疮治疗有效率95.5% (42/44),均较2014年有所提高.结论 规范医院压疮监控体系管理,成立伤口小组,对提高压疮防护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建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DCA循环在新生儿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女性新生儿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9月-11月新生儿科住院女性新生儿1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标本采集方法.2016年1月起实施PDCA循环管理,将2016年1月-3月住院的120例女性新生儿设为观察组.观察2组尿标本采集成功率及尿标本留取天数.结果 观察组尿标本采集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尿标本留取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高女性新生儿尿标本采集成功率,缩短尿标留取本时间.

    作者:钱敏;韦弘;刘艳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开始实行PDCA循环,分别抽取PDCA循环实施前(2015年1月-6月)和PDCA循环实施后(2015年7月-12月)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中400例器械样本进行测试,对比工作人员消毒液使用、手术器械包装、手术器械消毒和消毒用品合格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医院相关科室对供应室消毒供应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PDCA循环之后,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的合格率较PDCA循环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PDCA循环后相关科室对供应室消毒供应工作的满意度为92.73%,高于实施前的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优化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改善消毒工作质量.

    作者:莫惠香;陈寒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静脉治疗的444例有效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实施闭环管理的时间分组,其中2015年3月-2015年9月的214名患者为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2015年9月-2016年3月的230名患者为实验组,实施闭环管理模式.统计2组治疗有效率、输液钢针使用率、关节穿刺率、导管维护金标准践行率、敷贴固定规范率、输液相关并发症率、用药错误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漏报病例率.结果 常规组患者静脉治疗有效率166例(77.8%),实验组197例(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输液钢针使用率和关节穿刺率低于常规组,导管维护金标准践行率和敷贴固定规范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实验组输液相关并发症率、用药错误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漏报病历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有着积极影响,通过反馈机制能增强信息流通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胡小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DCA循环在硬式内镜清洗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硬式内镜清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PDCA循环用于硬式内镜清洗质量管理中,分析实施后(2014年1-12月)1646件硬式内镜器材的清洗质量,并与实施前(2013年1-12月)1325件硬式内镜器材的清洗合格率对比.结果 PDCA实施后硬式内镜清洗合格率97.3%(1602/1646),高于实施前的89.9%(1191/1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管理通过对硬式内镜清洗各环节进行管控,规范了内镜清洗流程,提高了内镜的清洗质量.

    作者:束锦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危机管理在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危机管理的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3月口腔科门诊未实施危机管理护理,选取就诊患者220例,护理人员10名;2015年4月-2015年10月口腔科门诊实施危机管理护理,选取就诊患者220例,护理人员未变动,与对照组为同一组人员.观察实施危机管理护理前后患者投诉情况、护理失误、工具丢失情况,并观察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总体技能得分.结果 实施危机管理护理后投诉情况、护理失误、工具丢失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危机管理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危机管理护理后护理人员总体技能得分为(96.1±2.7)分,高于实施危机管理护理前的(85.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危机管理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降低患者投诉率.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内镜中心日间病房的护理管理

    日间病房护理是根据专科疾病的护理特点、患者需求,提供一系列特殊的优质医疗、护理服务.通过分析医院内镜日间病房病床设置、医护人员配备、收治患者指征等,针对出入院管理、病房护理模式及排班、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经过9个月实践,医院内镜中心日间病房护理管理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需不断探索、优化内镜日间病房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沈月红;虞正红;周平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