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敏;韦弘;刘艳林
目的 探讨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在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观察2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 干预6个月后,2组ITAQ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SANS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护理基本满意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 (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社会和家庭.
作者:朱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伤口小组在构建压疮监控体系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通过构建压疮监控体系和成立伤口小组,制定压疮及难免压疮申报与监控流程,组织知识培训,制定配套奖惩制度,并评价压疮管理效果.结果 构建压疮监控体系后,2014年度压疮风险评估率60.0%(8 419/14 032),难免压疮申报率100%(35/35),院内压疮发生率5.7%(2/35),压疮治疗有效率82.6% (19/23);2015年压疮风险评估率100.0% (15 507/15 507),难免压疮申报率109.0%(145/133),院内压疮发生率2.3%(3/133),压疮治疗有效率95.5% (42/44),均较2014年有所提高.结论 规范医院压疮监控体系管理,成立伤口小组,对提高压疮防护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建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类疾病,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产生过多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1].痛风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关节畸形、慢性关节炎,严重者可发生肾尿酸结石等.痛风好发于男性、绝经期女性,40~50岁为发病高峰[2].随着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富含嘌呤及核蛋白食物摄取量明显增多,痛风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是继糖尿病之后的第二大代谢紊乱性疾病.
作者:易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美盐敷料在伤口肉芽水肿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常规伤口清创,实验组采用美盐敷料,对照组采用银离子油纱敷料.观察2组换药时疼痛程度和敷料二次创伤情况,记录2组换药次数和费用,比较2组愈合效果.结果 实验组换药时疼痛评分和二次创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换药频次和换药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痊愈率56.67%(17/30),高于对照组的16.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美盐敷料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疼痛,减少敷料的二次创伤,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李孟喜;柏素萍;崔友晶;孔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与环氧乙烷灭菌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个待灭菌包随机分为A、B组,各150个.A组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B组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对比2种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灭菌成本、灭菌时间.结果 2组均成功灭菌,灭菌合格率100%,A组灭菌耗时55min,单个灭菌包成本73.16元人民币,B组灭菌耗时18h,单个灭菌包成本17.58元人民币.结论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用时短,腔体小,更适合急需使用的手术器械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腔体容积大,装载物品多,灭菌成本低,适用于灭菌周转相对较慢的物品.
作者:周刚;李静;程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道探查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接受胆道探查手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围手术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2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 (2/33),低于对照组的24.2%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胆道探查手术的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汪桂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制软袋装置在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上消化道出血伴呕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容器收集呕血,实验组采用自制软袋装置收集呕血.结果 实验组体位准备和容器到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呕血量准确记录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制软袋装置使用方便,利于准确记录呕血量.
作者:唐成菊;任官兰;谢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硬式内镜清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PDCA循环用于硬式内镜清洗质量管理中,分析实施后(2014年1-12月)1646件硬式内镜器材的清洗质量,并与实施前(2013年1-12月)1325件硬式内镜器材的清洗合格率对比.结果 PDCA实施后硬式内镜清洗合格率97.3%(1602/1646),高于实施前的89.9%(1191/1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管理通过对硬式内镜清洗各环节进行管控,规范了内镜清洗流程,提高了内镜的清洗质量.
作者:束锦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前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出院时、出院后半年和出院后1年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记录2组出院后1年生理指标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1年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后1年血脂、血压、血糖有效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对稳定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兰英;王顺娣;周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QQ群平台在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QQ群管理模式.记录2组母乳喂养情况,观察2组干预3个月后产科相关知识认知评分和护理满意评分.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科相关知识认知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Q群平台的应用可有效提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产妇对产科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张口困难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鼻咽癌放疗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治疗6个月后2组门齿间距、张口困难评分、生活舒适指数(SS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2组治疗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门齿间距小于对照组,张口困难评分、SSD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张口困难程度,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颜丽;华春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2组血脂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稳定血糖、血脂水平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文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输入的发疱剂及刺激性药液或液体输入了血管周围组织[1].据资料报道,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发生率高达23% ~63%[2].而早产儿皮肤更加稚嫩,角质层薄,比足月儿血管更细、弹性更差,静脉输液外渗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和足月儿.早产儿液体外渗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皮肤水疱、溃疡、坏死以及对周围皮肤结构如肌腱、神经、肌肉的损伤,甚至造成瘢痕、挛缩、截肢等[3],不仅增加患儿痛苦,甚至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作者:晏玲;青旭蓉;赖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行TKA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康复.观察术后1周、2周及1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2组住院时间及持续被动功能(CPM)训练时间.结果 实验组术后1周、2周及1个月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住院时间和CPM训练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助于提升TKA术后康复质量,降低住院时间.
作者:黄金怀;陈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58例外科手术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下肢静脉通畅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加快,且研究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下肢静脉通畅.
作者:王敏;张佩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55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疾病转归、随访情况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55例患者术后经积极护理干预均痊愈出院,3个月后复查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 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积极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肢功能康复,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作者:杨淑碧;吴小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根据国家法规规定,采供血机构需每三年实施一次执业技术审查,审核合格后才可发放血站执业许可证.档案管理是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持续提升血液质量,可有效保障血站系统的高效运行.验收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档案管理息息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是开展评审工作的基础和重点,通过有效规范的评审,剔除不适宜的体系,补充完善缺漏制度,以确保血站运行体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满足质量体系标准要求[1-2].本文旨在探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等环节对采供血机构评审的作用.
作者:田芸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DVT患者临床资料和潜在危险因素.结果除l例转外院行手术治疗外,31例均采取药物保守治疗.DVT危险因素评分量表(Autar评分表)评分≤10分者10例,11 ~14分者11例,≥15分者11例.DVT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合并高危疾病、卧床、肥胖、外伤、外科干预等;32例患者常见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感染、脑梗死等,其中合并≥3种疾病的25例(78.1%).结论 重视DVT危险因素评分、提高护理人员DVT认知水平是提升护理内涵质量的关键,开展延续护理对降低长期卧床的患者DVT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玉华;顾卫东;汪冬梅;丁秀芹;史雯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口腔护理频次及溶液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禁食期间口腔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72例上消化道出血禁食期间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使用0.9%生理盐水口腔护理,2次/d;观察组37例患者使用1.5%过氧化氢薄荷口腔护理渡口腔护理,2次/d,并增加2次含漱.对比2组患者口属于裂、口臭、口腔细菌培养结果和口腔溃疡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口唇干裂比例和口臭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口腔细菌培养结果及口腔溃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禁食期间患者使用1.5%过氧化氢薄荷口腔护理液,能有效缓解口干,减轻口臭,提高口腔舒适度.
作者:陈晓晶;余文琴;袁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核心能力培训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手术室低年资护理人员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风险管理,研究组在常规风险管理中实施核心能力培训.观察2组低年资护理人员管理后技能操作、应急抢救、安全管理、消毒隔离、专科理论等各项考核成绩,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室低年资护理人员在核心能力培训风险管理后技能操作、应急抢救、安全管理、消毒隔离及专科理论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 (2/40)低于对照组的15.00% (6/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低年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中应用核心能力培训,可提高各项考核成绩和技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陆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