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王玉华;顾卫东;汪冬梅;丁秀芹;史雯雯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DVT患者临床资料和潜在危险因素.结果除l例转外院行手术治疗外,31例均采取药物保守治疗.DVT危险因素评分量表(Autar评分表)评分≤10分者10例,11 ~14分者11例,≥15分者11例.DVT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合并高危疾病、卧床、肥胖、外伤、外科干预等;32例患者常见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感染、脑梗死等,其中合并≥3种疾病的25例(78.1%).结论 重视DVT危险因素评分、提高护理人员DVT认知水平是提升护理内涵质量的关键,开展延续护理对降低长期卧床的患者DVT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国内专科护士培养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培养模式探究

    近年来,随着国内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的专科化人才已经成为新时期护理学科发展的趋势.专科护士(Special Nurse,SN)作为高级护理实践(Advanced Nurse Practice,ANP)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3].它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护理科研的提高和教学的发展,还能够缩小护理研究和实践间的差距,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成本[4-5].研究[6]报道,中国于2001年开始了对SN的研究,2011年开始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的培养工作,虽然近几年在培养SN和MNS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未形成统一的、健全的培养模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探索符合国情的SN培养模式是国内目前护理专科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7-8].

    作者:张玉坤;袁凤娟;宋星云;沈方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例早产儿静脉输注康舒宁外渗的护理体会

    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输入的发疱剂及刺激性药液或液体输入了血管周围组织[1].据资料报道,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发生率高达23% ~63%[2].而早产儿皮肤更加稚嫩,角质层薄,比足月儿血管更细、弹性更差,静脉输液外渗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和足月儿.早产儿液体外渗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皮肤水疱、溃疡、坏死以及对周围皮肤结构如肌腱、神经、肌肉的损伤,甚至造成瘢痕、挛缩、截肢等[3],不仅增加患儿痛苦,甚至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作者:晏玲;青旭蓉;赖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危机管理在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危机管理的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3月口腔科门诊未实施危机管理护理,选取就诊患者220例,护理人员10名;2015年4月-2015年10月口腔科门诊实施危机管理护理,选取就诊患者220例,护理人员未变动,与对照组为同一组人员.观察实施危机管理护理前后患者投诉情况、护理失误、工具丢失情况,并观察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总体技能得分.结果 实施危机管理护理后投诉情况、护理失误、工具丢失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危机管理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危机管理护理后护理人员总体技能得分为(96.1±2.7)分,高于实施危机管理护理前的(85.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危机管理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降低患者投诉率.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2种灭菌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与环氧乙烷灭菌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个待灭菌包随机分为A、B组,各150个.A组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B组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对比2种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灭菌成本、灭菌时间.结果 2组均成功灭菌,灭菌合格率100%,A组灭菌耗时55min,单个灭菌包成本73.16元人民币,B组灭菌耗时18h,单个灭菌包成本17.58元人民币.结论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用时短,腔体小,更适合急需使用的手术器械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腔体容积大,装载物品多,灭菌成本低,适用于灭菌周转相对较慢的物品.

    作者:周刚;李静;程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开胸术后患者疼痛自我评估与护理评估的差异比较

    目的 比较开胸手术后患者对于术后疼痛的自我评估与护理人员的评估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开胸手术患者189例,在术后停用止痛泵6h后根据数字评定量表法对疼痛进行评估.分别进行患者自我评估与护理评估.结果 患者对术后疼痛程度的自我评估与护理人员评估结果间存在差异(P<0.05).患者自我评估疼痛评分为(6.73±1.52)分,高于护理评估的(4.55 ±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4例(81.48%)的患者疼痛被护理人员低估.结论 开胸术后患者自我疼痛评估可能被忽视,需加强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疼痛评估教育.

    作者:刘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规范化哮喘教育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的作用

    目的 探讨规范化哮喘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2015年1月-3月168例门诊收治的哮喘患儿为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以2016年1月-3月206例门诊哮喘患儿为干预组,实施规范化哮喘教育.评价2组患儿6个月后哮喘控制水平,对比2组患儿哮喘控制测试(C-ACT)、峰值呼气流速(PEF)、呼出气NO测定(FeNO)、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V1%),以及随访期间2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以及住院次数.结果 干预组患儿哮喘控制比例59.7% (123/206),高于对照组的14.9% (25/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干预组患儿C-ACT评分、FEFV1%高于对照组哮喘患儿,FeNO低于对照组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于干预后6个月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规范化哮喘教育,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提高哮喘病情控制水平.

    作者:张志勤;姚文英;沈美菊;陈正荣;王宇清;阐玉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静脉治疗的444例有效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实施闭环管理的时间分组,其中2015年3月-2015年9月的214名患者为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2015年9月-2016年3月的230名患者为实验组,实施闭环管理模式.统计2组治疗有效率、输液钢针使用率、关节穿刺率、导管维护金标准践行率、敷贴固定规范率、输液相关并发症率、用药错误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漏报病例率.结果 常规组患者静脉治疗有效率166例(77.8%),实验组197例(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输液钢针使用率和关节穿刺率低于常规组,导管维护金标准践行率和敷贴固定规范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实验组输液相关并发症率、用药错误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漏报病历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有着积极影响,通过反馈机制能增强信息流通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胡小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6例输液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中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输液护理工作当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向灵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规范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规范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总结2014年6月-2015年6月抢救室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抽取活动前后100份护理记录,对比实施前后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缺漏项发生情况.结果 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缺漏项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4.4%降至活动后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圈成员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幸福感和品管手法方面得到提升.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抢救室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为抢救室的规范化奠定基础.

    作者:刘敏;陈安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预防误吸集束化方案在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防误吸集束化方案在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86例ICU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3例.2组均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防误吸集束化方案.比较2组呼吸道分泌物pH值,观察2组吸入性肺炎及误吸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呼吸道分泌物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11%和4.14%,低于对照组的11.40%和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集束化方案有效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期间的误吸,从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预防误吸集束化方案在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作者:赵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自制软袋装置在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软袋装置在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上消化道出血伴呕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容器收集呕血,实验组采用自制软袋装置收集呕血.结果 实验组体位准备和容器到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呕血量准确记录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制软袋装置使用方便,利于准确记录呕血量.

    作者:唐成菊;任官兰;谢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改良牵拉气囊压迫法对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良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法对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RP)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92例行TUPKR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24 h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法止血,观察组采用改良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法.观察2组术后1、3 d血尿转清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3d尿液转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PKRP术后采用改良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法止血有效,可减少出血,缩短气囊压迫时间.

    作者:于德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同质化护理模式在直肠癌行Miles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同质化护理模式在直肠癌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直肠癌行Miles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同质化健康教育.对比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程度及造口护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造口评估、造口用具选择、造口护理步骤和并发症评估相关知识掌握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针对直肠癌行Miles术治疗患者开展同质化护理,能进一步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造口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高桂秀;朱春香;王桂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综合评估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评估(CGA)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胃肠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CGA系列评估量表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干预.观察2组术后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86.11% (31/36),高于对照组的41.67% (1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GA应用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文文;丁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痰热壅肺型咳嗽患儿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取不同的中医辅助疗法,A组实施穴位按摩,B组实施穴位贴敷,C组实施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组.对比3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治疗后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计分及总积分.结果 C组有效率90.0% (45/50),高于A组的66.0% (33/50)和B组的68% (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计分及咳嗽症状总积分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和B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疗效确切,能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莫秀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55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疾病转归、随访情况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55例患者术后经积极护理干预均痊愈出院,3个月后复查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 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积极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肢功能康复,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作者:杨淑碧;吴小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DCA循环在新生儿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女性新生儿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9月-11月新生儿科住院女性新生儿1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标本采集方法.2016年1月起实施PDCA循环管理,将2016年1月-3月住院的120例女性新生儿设为观察组.观察2组尿标本采集成功率及尿标本留取天数.结果 观察组尿标本采集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尿标本留取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高女性新生儿尿标本采集成功率,缩短尿标留取本时间.

    作者:钱敏;韦弘;刘艳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道探查术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道探查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接受胆道探查手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围手术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2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 (2/33),低于对照组的24.2%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胆道探查手术的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汪桂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个案管理对膀胱灌注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对膀胱灌注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行膀胱癌手术治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患者术后均常规膀胱内灌注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观察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自制量表调查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时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纳入终研究.治疗组膀胱刺激症状、血尿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我护理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干预后治疗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案管理的实施能降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袁晓红;曾燕;杨进;丁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DVT患者临床资料和潜在危险因素.结果除l例转外院行手术治疗外,31例均采取药物保守治疗.DVT危险因素评分量表(Autar评分表)评分≤10分者10例,11 ~14分者11例,≥15分者11例.DVT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合并高危疾病、卧床、肥胖、外伤、外科干预等;32例患者常见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感染、脑梗死等,其中合并≥3种疾病的25例(78.1%).结论 重视DVT危险因素评分、提高护理人员DVT认知水平是提升护理内涵质量的关键,开展延续护理对降低长期卧床的患者DVT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玉华;顾卫东;汪冬梅;丁秀芹;史雯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