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张佩玲
目的 探讨改良式灌肠法在小儿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5例行结肠镜检查患儿为研究对象,除常规饮食控制、交替口服乳果糖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外,采用改良式灌肠法进行清洁灌肠.结果 19例患儿肠道清洁度Ⅰ级,31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结论 改良式清洁灌肠法既能满足临床儿科结肠镜检查的需要,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借鉴.
作者:郭其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痰热壅肺型咳嗽患儿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取不同的中医辅助疗法,A组实施穴位按摩,B组实施穴位贴敷,C组实施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组.对比3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治疗后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计分及总积分.结果 C组有效率90.0% (45/50),高于A组的66.0% (33/50)和B组的68% (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计分及咳嗽症状总积分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和B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疗效确切,能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莫秀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开胸手术后患者对于术后疼痛的自我评估与护理人员的评估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开胸手术患者189例,在术后停用止痛泵6h后根据数字评定量表法对疼痛进行评估.分别进行患者自我评估与护理评估.结果 患者对术后疼痛程度的自我评估与护理人员评估结果间存在差异(P<0.05).患者自我评估疼痛评分为(6.73±1.52)分,高于护理评估的(4.55 ±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4例(81.48%)的患者疼痛被护理人员低估.结论 开胸术后患者自我疼痛评估可能被忽视,需加强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疼痛评估教育.
作者:刘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恶性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中.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用于恶性骨肿瘤综合治疗中,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疾病知识认知程度.
作者:吴爱萍;张子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化健康教育在胃癌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胃癌术后伴发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优化健康教育方法.观察2组疼痛评分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疼痛控制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4、5天,实验组的疼痛数字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 (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健康教育能够满足胃癌患者对疼痛知识的需求,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臧立娜;张建东;何润芳;刘丽兰;陶芳梅;占小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制软袋装置在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上消化道出血伴呕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容器收集呕血,实验组采用自制软袋装置收集呕血.结果 实验组体位准备和容器到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呕血量准确记录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制软袋装置使用方便,利于准确记录呕血量.
作者:唐成菊;任官兰;谢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前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出院时、出院后半年和出院后1年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记录2组出院后1年生理指标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1年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后1年血脂、血压、血糖有效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对稳定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兰英;王顺娣;周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在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观察2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 干预6个月后,2组ITAQ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SANS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护理基本满意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 (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为核心的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社会和家庭.
作者:朱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艾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型颈肩腰腿痛的效果.方法 48例寒湿型颈肩腰腿痛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灸配合中药熏蒸,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评价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结果 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 (45/48).治疗后患者VAS评分(2.46±0.72)分,低于治疗前的(6.65±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型颈肩腰腿痛患者效果明显,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疼痛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华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行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行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尿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康复.
作者:林琳;甘阳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芽孢(endospore)又称内生孢子,是细菌休眠体.常见的产芽孢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芽孢乳酸菌属(Sporolactobacillus)等.产芽孢细菌在营养条件缺乏时,在细胞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芽孢休眠体.芽孢含水量极低,抗逆性强,能经受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以及多种化学物质灭杀等,在灭菌监测中,可利用芽孢的高抗逆性制备生物指示剂.生物指示剂可用于监测灭菌过程对微生物的杀灭力度,是消毒中心常用监测指示剂.本文具体阐述了芽孢的结构、萌发和生成机制.
作者:徐智勇;闫岩;王卫;周平乐;高小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超薄敷料对经浅静脉留置针泵入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90例经浅静脉留置针泵入TPN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浅静脉置管成功后对照组用3M透明敷贴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及多爱肤超薄敷料预防静脉炎.比较2组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2组均无4级静脉炎发生,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8.89%(13/45),低于对照组的62.22% (2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静脉炎发生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多爱肤超薄敷料用于经浅静脉留置针泵入TPN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徐萍;沈洪;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孤独肾结石的护理要点.方法 收集28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孤独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经由手术和护理干预后,27例患者成功碎石,碎石成功率96.4%,平均住院时间(16.9±2.7)d,28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孤独肾结石患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对减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熊迪;文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美盐敷料在伤口肉芽水肿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常规伤口清创,实验组采用美盐敷料,对照组采用银离子油纱敷料.观察2组换药时疼痛程度和敷料二次创伤情况,记录2组换药次数和费用,比较2组愈合效果.结果 实验组换药时疼痛评分和二次创伤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换药频次和换药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痊愈率56.67%(17/30),高于对照组的16.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美盐敷料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疼痛,减少敷料的二次创伤,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李孟喜;柏素萍;崔友晶;孔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同质化护理模式在直肠癌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直肠癌行Miles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同质化健康教育.对比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程度及造口护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造口评估、造口用具选择、造口护理步骤和并发症评估相关知识掌握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针对直肠癌行Miles术治疗患者开展同质化护理,能进一步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造口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高桂秀;朱春香;王桂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5E”康复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E”康复干预.观察2组入院前及干预后8周自理能力、行为障碍、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8周2组ADL评分降低,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积极因素评分升高,消极因素评分降低,且研究组ADL及NOSIE各项目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5E”康复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王艳红;杜爱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女性新生儿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9月-11月新生儿科住院女性新生儿1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标本采集方法.2016年1月起实施PDCA循环管理,将2016年1月-3月住院的120例女性新生儿设为观察组.观察2组尿标本采集成功率及尿标本留取天数.结果 观察组尿标本采集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尿标本留取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高女性新生儿尿标本采集成功率,缩短尿标留取本时间.
作者:钱敏;韦弘;刘艳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DVT患者临床资料和潜在危险因素.结果除l例转外院行手术治疗外,31例均采取药物保守治疗.DVT危险因素评分量表(Autar评分表)评分≤10分者10例,11 ~14分者11例,≥15分者11例.DVT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合并高危疾病、卧床、肥胖、外伤、外科干预等;32例患者常见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感染、脑梗死等,其中合并≥3种疾病的25例(78.1%).结论 重视DVT危险因素评分、提高护理人员DVT认知水平是提升护理内涵质量的关键,开展延续护理对降低长期卧床的患者DVT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玉华;顾卫东;汪冬梅;丁秀芹;史雯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静脉治疗的444例有效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实施闭环管理的时间分组,其中2015年3月-2015年9月的214名患者为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2015年9月-2016年3月的230名患者为实验组,实施闭环管理模式.统计2组治疗有效率、输液钢针使用率、关节穿刺率、导管维护金标准践行率、敷贴固定规范率、输液相关并发症率、用药错误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漏报病例率.结果 常规组患者静脉治疗有效率166例(77.8%),实验组197例(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输液钢针使用率和关节穿刺率低于常规组,导管维护金标准践行率和敷贴固定规范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实验组输液相关并发症率、用药错误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漏报病历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有着积极影响,通过反馈机制能增强信息流通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胡小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术后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50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治疗术后,应从术后体位、并发症防治、出院指导等方面予以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孙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