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君;薛建云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为“降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率”,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的现状进行调查及要因分析,设定目标、拟定相应措施、组织实施,并对比实施前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成功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率由实施前的10.53%降至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成率144.6%,进步率76.4%.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率,减少了医疗浪费,保证临床安全使用,同时也提高了圈员的综合能力.
作者:陈茜;李红梅;蔡爱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11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床旁护理模式.观察2组产妇住院当天、产后3d、出院当天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和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出院当天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5.45%(3/55),低于对照组的18.18%(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4.55%(52/55),高于对照组的80.00%(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许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胰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胰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围手术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2组术前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记录2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通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输血和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术前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通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果 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胰腺肿瘤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朱守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输入的发疱剂及刺激性药液或液体输入了血管周围组织[1].据资料报道,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发生率高达23% ~63%[2].而早产儿皮肤更加稚嫩,角质层薄,比足月儿血管更细、弹性更差,静脉输液外渗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和足月儿.早产儿液体外渗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皮肤水疱、溃疡、坏死以及对周围皮肤结构如肌腱、神经、肌肉的损伤,甚至造成瘢痕、挛缩、截肢等[3],不仅增加患儿痛苦,甚至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作者:晏玲;青旭蓉;赖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灌肠法在小儿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5例行结肠镜检查患儿为研究对象,除常规饮食控制、交替口服乳果糖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外,采用改良式灌肠法进行清洁灌肠.结果 19例患儿肠道清洁度Ⅰ级,31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结论 改良式清洁灌肠法既能满足临床儿科结肠镜检查的需要,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借鉴.
作者:郭其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全聋和重度耳聋的佳方式之一[1],人工耳蜗植入术操作难度大,护理配合至关重要,本研究对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护理进展研究作一综述,现报告如下.1人工耳蜗作用机制人工耳蜗植入术早于1957年被报道,其作用原理是将外界语言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特殊编码处理,生成具有语言功能电脉冲,然后发射到体内[2],采用手术方式将接收器固定在颅骨,在内耳置入刺激电极.接收线圈受到信号后,能够通过电极刺激听力神经,重建听觉.
作者:蒋中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哮喘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2015年1月-3月168例门诊收治的哮喘患儿为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以2016年1月-3月206例门诊哮喘患儿为干预组,实施规范化哮喘教育.评价2组患儿6个月后哮喘控制水平,对比2组患儿哮喘控制测试(C-ACT)、峰值呼气流速(PEF)、呼出气NO测定(FeNO)、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V1%),以及随访期间2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以及住院次数.结果 干预组患儿哮喘控制比例59.7% (123/206),高于对照组的14.9% (25/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干预组患儿C-ACT评分、FEFV1%高于对照组哮喘患儿,FeNO低于对照组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于干预后6个月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规范化哮喘教育,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提高哮喘病情控制水平.
作者:张志勤;姚文英;沈美菊;陈正荣;王宇清;阐玉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法对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RP)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92例行TUPKR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24 h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法止血,观察组采用改良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法.观察2组术后1、3 d血尿转清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3d尿液转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PKRP术后采用改良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法止血有效,可减少出血,缩短气囊压迫时间.
作者:于德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孤独肾结石的护理要点.方法 收集28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孤独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经由手术和护理干预后,27例患者成功碎石,碎石成功率96.4%,平均住院时间(16.9±2.7)d,28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孤独肾结石患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对减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熊迪;文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开始实行PDCA循环,分别抽取PDCA循环实施前(2015年1月-6月)和PDCA循环实施后(2015年7月-12月)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中400例器械样本进行测试,对比工作人员消毒液使用、手术器械包装、手术器械消毒和消毒用品合格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医院相关科室对供应室消毒供应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PDCA循环之后,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的合格率较PDCA循环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PDCA循环后相关科室对供应室消毒供应工作的满意度为92.73%,高于实施前的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优化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改善消毒工作质量.
作者:莫惠香;陈寒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DVT患者临床资料和潜在危险因素.结果除l例转外院行手术治疗外,31例均采取药物保守治疗.DVT危险因素评分量表(Autar评分表)评分≤10分者10例,11 ~14分者11例,≥15分者11例.DVT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合并高危疾病、卧床、肥胖、外伤、外科干预等;32例患者常见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感染、脑梗死等,其中合并≥3种疾病的25例(78.1%).结论 重视DVT危险因素评分、提高护理人员DVT认知水平是提升护理内涵质量的关键,开展延续护理对降低长期卧床的患者DVT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玉华;顾卫东;汪冬梅;丁秀芹;史雯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等,后三者为恶性,合称滋养细胞肿瘤,易发生血管转移和远处转移[1].滋养细胞肿瘤是所有肿瘤中对化疗为敏感的一种,但化疗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严重的是重度骨髓抑制.本研究对9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行静脉化疗,共55个疗程,出现骨髓抑制30例次,其中骨髓抑制Ⅲ度、Ⅳ度共发生6例次.通过积极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度过重度骨髓抑制期,顺利出院.现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兰;陈嫔;陈莉;史迎春;罗瑾;蒋碧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恶性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中.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用于恶性骨肿瘤综合治疗中,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疾病知识认知程度.
作者:吴爱萍;张子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化健康教育在胃癌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胃癌术后伴发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优化健康教育方法.观察2组疼痛评分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疼痛控制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4、5天,实验组的疼痛数字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 (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健康教育能够满足胃癌患者对疼痛知识的需求,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臧立娜;张建东;何润芳;刘丽兰;陶芳梅;占小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经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入院编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行下肢浅静脉微创泡沫硬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优良率95.7% (22/23),高于对照组的65.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柳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5E”康复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E”康复干预.观察2组入院前及干预后8周自理能力、行为障碍、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8周2组ADL评分降低,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积极因素评分升高,消极因素评分降低,且研究组ADL及NOSIE各项目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5E”康复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王艳红;杜爱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规范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总结2014年6月-2015年6月抢救室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抽取活动前后100份护理记录,对比实施前后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缺漏项发生情况.结果 急诊抢救室护理记录缺漏项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4.4%降至活动后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圈成员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幸福感和品管手法方面得到提升.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抢救室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为抢救室的规范化奠定基础.
作者:刘敏;陈安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静脉治疗的444例有效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实施闭环管理的时间分组,其中2015年3月-2015年9月的214名患者为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2015年9月-2016年3月的230名患者为实验组,实施闭环管理模式.统计2组治疗有效率、输液钢针使用率、关节穿刺率、导管维护金标准践行率、敷贴固定规范率、输液相关并发症率、用药错误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漏报病例率.结果 常规组患者静脉治疗有效率166例(77.8%),实验组197例(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输液钢针使用率和关节穿刺率低于常规组,导管维护金标准践行率和敷贴固定规范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实验组输液相关并发症率、用药错误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漏报病历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有着积极影响,通过反馈机制能增强信息流通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胡小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不同母婴护理方法对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 1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母婴护理.观察2组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态度,新生儿照护技能,自我照护技能,及分娩后72 h内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正确挤奶率、正确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新生儿照护能力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对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态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吸吮障碍、添加配方奶或水喂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提高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提高自我照顾及婴儿照护能力,改善新生儿喂养情况.
作者:单玲;焦丽娜;孙境;潘麒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145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2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7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骨科康复疗法,包括中药口服、中药熏蒸、药浴和手法推拿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JOA)评价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关节疼痛程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 (71/73),高于对照组的87.5% (6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 (1/7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7% (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骨科康复疗法,有助于促进患者骨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领群;章快芳;陈舜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