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观察2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7.6% (3/39),低于对照组的28.2% (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为97.4% (38/39)和92.3% (36/3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9.5% (31/39)和71.8% (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吉红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记录2组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情况,于出院前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实施护理路径,利于患者运动、认知、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风险.
作者:李晨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干预.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67% (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3% (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早期睡眠、疼痛、食欲、运动情况及生活自理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王保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肿瘤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3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循证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对比护理干预前后2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循证组患者上肢功能锻炼依从率为94.29% (33/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2组护理后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且循证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伟;吕芳彩;曹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相关护理质量指标建立和持续改建在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的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法建立5项产后出血护理相关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产后出血高危风险识别率、出血观察及时率、产程处理规范率、护士急救技能合格率、出血量评估准确率.将改进前(2015年7月)的126例孕产妇设为对照组,实施改进后(2015年8-12月)的孕产妇715例设为实验组.对比2组产后出血护理相关质量评价指标的评定结果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与改进前相比,实施改进措施后护士对产妇产后出血高危风险识别率、病情观察及时率、产程处理规范率、护士急救技合格率、出血量评估的准确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67%,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和持续改进能降低产后出血风险,提高护理人员产后出血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曹慧;吴菊芬;訾涔;夏春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实习护士对患者安全态度的认知程度,提出相关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医院实地调查和网络客户端调查实习期间的实习护士的对患者安全态度的认知情况.结果 随机发放问卷385份,收回问卷为380份,有效问卷378份,有效率为98.18%.实习护士安全态度调查问卷的31项条目中,各条目总分均值(2.90±1.135)分,其中“科室管理工作中视患者安全为第一要务”项目评分高,为(3.33±0.957)分;“在科室里,如果我察觉到与患者治疗或护理有关的问题,我想针对此问题畅所欲言是困难的”项目评分低,为(2.12±1.28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实习医院等级是实习护士安全态度调查问卷总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实习护士的患者安全态度认识不够,学校和医院应加强对实习护士安全态度的培养和管理力度.
作者:袁迎迎;徐永哲;杨占慧;宝仲琪;史国阳;陈松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前瞻性系统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给予前瞻性系统护理干预.对比2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严重程度、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为6.25%(2/32),低于对照组的28.13%(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观察组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简明健康调查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项目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瞻性系统护理能降低脑卒中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马珂茜;张莉华;邵小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26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3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12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NP护理,观察2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用于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中,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万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10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非手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低于对照组的18.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锡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后湿包的成因和对策.方法 选取使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的2 780个无菌包,运用鱼骨图的分析方法,找出所有可能造成湿包的相关因素,从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五个方面查找湿包的成因.结果 2 780个无菌包出现湿包25个,湿包发生率为0.90%,骨科器械包湿包发生率高.柔软性好的棉布包布穿透性强出现湿包少;骨科租赁外来器械内层用密闭式硬质容器盒,外层用双层棉布的包装出现的湿包多.灭菌后立即出锅:灭菌器下层湿包10个(40.00%),靠近内壁的位置湿包8个(32.00%),灭菌器前门湿包5个(20.00%),灭菌器上层湿包3个(12.00%),灭菌器后门湿包2个(8.00%).结论 运用鱼骨图的分析方法能深入直观地找出湿包的成因,协助制定相应的对策.
作者:姜少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CNP.观察2组出入院时Barthel指数、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FMA)积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可纳入临床效果评价.出院时,2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积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1% (10/42),低于对照组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CNP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燕;夏秀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鸟巢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开展鸟巢式护理模式.观察2组新生儿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3% (1/42),低于对照组的19.0% (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100.0% (42/42),高于对照组的76.2% (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护理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为新生儿提供了适宜的外环境,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奚玉秀;汤莹;顾赟;刘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统计2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olden 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步行能力、平衡功能,采用SF-36简易健康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跌倒发生率25.71% (9/35),高于观察组的9.09%(3/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olden FAC和BBS量表评分较之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Holden FAC和BB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机体功能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侯才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评价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测量治疗前后患者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结果 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100%(41/41),高于对照组的73.17% (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组Gissane角减小、Bohler角增大,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Gissane、Bohler角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结论 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作者:郭春红;孟淑英;王会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非全身麻醉下行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需求,并针对患者需求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非全身麻醉下行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80例,调查患者对手术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另选取同期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240例,其中18 ~40岁、41 ~60岁、>60岁各80例,调查不同年龄段患者对手术室护理需求.结果 手术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分析显示,手术前需要“了解手术步骤及配合”的患者多,占77.50%(62/80);手术中需要“了解手术的进展情况”的患者多,占91.25%(73/80);手术后,需要“及时解除疼痛与不适”的患者多,占85.00%(68/80).不同年龄段患者对手术室护理需求分析显示,18 ~40岁患者中需要“了解手术步骤及配合”的多,占78.75% (63/80);41 ~60岁患者中需要“了解手术是否顺利成功”的多,占88.75% (71/80);>60岁患者中需要“了解麻醉后注意事项”的患者多,占86.25%(69/80).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需求,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需求,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为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作者:钟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联合和针对性出院指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COPD住院患者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贴压联合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对比出院后3个月时2组治疗依从性和咳嗽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出院后3个月时,干预组在准时服药、定期复诊和及时就诊方面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咳嗽症状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与针对性出院指导能提高COPD患者准时服药、定期复诊和及时就诊依从性,改善咳嗽症状.
作者:吴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Teach-back法对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80例行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疼痛宣教,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each-back法开展疼痛教育.对比2组患者的疼痛控制基础知识知晓程度、术后24 h及48 h疼痛NRS评分、睡眠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疼痛控制基础知识知晓程度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术后48 h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each-back法能有效改善胸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疼痛控制知识掌握程度.
作者:陆小萍;吴金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专科特色护理服务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150例,按手术时间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科特色护理服务措施.分别对患者术后的疼痛分值、自护水平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评分分级较对照组低,自护水平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特色护理服务使健康宣教更具专科特色和规范性,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钱嘉;林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评估2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后3个月时2组生活质量.结果 2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谢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留置导尿管并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间歇性导尿和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干预前后残余尿量及大排尿量.结果 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及肾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残余尿量均减少,大排尿量均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应用间歇性导尿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促进排尿功能重建.
作者:王丽娟;刘金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