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目的 探讨人性化理念在食管癌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食管癌放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人性化理念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 (P <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霞;马筱莎;李伟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回奶管理在乙肝母婴阻断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不宜哺乳的乙肝母婴阻断产妇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给予回奶管理,成立回奶管理小组,对产妇进行评估并制定个体化喂养方案.观察产妇产后3d和5d时回奶效果,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3d和5d时回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乳房肿胀、乳房硬结和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对乙肝母婴阻断产妇产后进行回奶管理,能有效缓解乳房胀痛,促进回奶效果.
作者:曹慧;吴菊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的效果.方法 选取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38例,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即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点状注射加外括约肌折叠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2例失访,36例患者中治愈30例(83.3%),有效5例(13.9%),无效1例(2.7%).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直肠坏死、溃疡、出血、肛门失禁、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2例发生下腹部坠痛,经内服中药汤剂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Ⅱ、Ⅲ度直肠有效,同时,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健康指导对疾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思敏;吴至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视频教育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进行DVT风险评估,将评估结果为中、高风险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踝泵运动视频教育.比较术后2组DVT的发生情况、踝泵运动依从性、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发生下肢DVT 1例,对照组为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视频教育可有效增加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有效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冒小平;邱小丽;张兰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护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30例行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疾病转归、颅内压监测方法、护理措施.结果 9例患者监护中颅内压持续> 60 mmHg,予行二次手术减压,术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2周,其中1例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植物生存1例,余7例患者意识转清.结论 颅内压监护仪能及时准确反映患者颅内压变化,有助于准确判断伤情和指导治疗.颅内压监护中应予以相应术前、术后优质护理,严格规范无菌操作,以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任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分娩后出现乳房胀痛、乳汁不通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2组产妇2周后乳房胀痛程度、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乳房胀痛Ⅰ级及以下产妇比例占90.00% (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 (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3% (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乳房胀痛、乳汁不通的产妇给予相应的乳房穴位按摩,可缓解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
作者:徐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心理干预对负性情绪和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障碍干预管理.评估2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和睡眠障碍改善情况,并对比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管理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NDS和ADL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1),且观察组SAS、SDS、PSQI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ND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实施心理障碍干预管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张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止血带“低瓶高调”法在肿瘤急症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肿瘤急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低瓶高调”穿刺方案,比较2组静脉充盈程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充盈明显或饱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5% (P <0.01).结论 双止血带“低瓶高调”法可有效提高肿瘤急症患者静脉充盈程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朱媛媛;张兰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8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及对照组(n=39).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1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中重度焦虑及抑郁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 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能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作者:徐先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医院获得性压疮(HAPU)的形成情况,探讨围手术体温变化对HAPU发生及进展的影响.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676例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前后体温变化程度,分为体温改变组(n=217)和体温不变组(n =459).检查2组患者压疮好发部位皮肤情况,比较HAPU发生率、发生时间、进展程度(压疮形成后第5天的分度)的差异.结果 12例患者(1.78%)发生HAPU,平均(80.25±12.78)岁.体温变化组HAPU发生率2.30% (5/217),体温不变组为1.53% (7/45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变化组5例HAPU发生于术后(1.80±1.10)d,体温不变组7例HAPU发生于术后(5.71 ±3.99)d,体温变化组发生HAPU更早(P<0.05);体温变化组HAPU形成后第5天平均压疮分度为(2.60±0.89)度,高于体温不变组的(1.29±0.49)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稳定的体温对推迟HAPU的发生、延缓HAPU的进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屠海霞;陈奇;黄永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食管异物穿孔胃镜下取出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4例行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的食管异物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4例患者异物均成功取出,术后给予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止血及营养支持等处理及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 经电子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是治疗食管异物穿孔的有效方法,手术过程中需要医护的密切配合,其中术前妥善准备、术中默契配合及术后精细护理是保障患者及早康复的关键因素.
作者:杨先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胃管置入长度对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60例行鼻胃管插管的患者根据胃管置管长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置管长度45 ~ 55 cm,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胃管置入长度55~65 cm.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肺部发生率16.67%(5/30),低于对照组的46.67% (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胃管置入长度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娣;宗丽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治疗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换药和湿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进行治疗.观察2组疗效、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P <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有利于加速慢性伤口愈合.
作者:周华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6月实行品管圈前行结肠镜检查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降低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不成功率”为活动主题,选取2015年10月-12月品管圈活动后行结肠镜检查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肠道准备情况.结果 对照组肠道准备不成功15例(34.9%),观察组为3例(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的降低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不成功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阳凤;高玉霞;王常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方法及对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成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康复锻炼措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入院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36例患者中14例ADL评定结果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2例为严重功能缺陷.经住院治疗和系统康复护理,2例为中度功能缺陷,有15例为轻度功能缺陷,另19例ADL基本自理.术后6个月随访,5例患者为轻度功能缺陷,29例ADL全部自理,另有2例因其它疾病导致为严重功能缺陷.结论 早期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有利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的功能重建,能够有效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关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 (P <0.05).结论 针对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洋;顾玲;姜亭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7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营养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与胸腔引流时间,记录2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营养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TP、PA、ALB营养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何小萍;莫丽勤;邹莉;易金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生活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12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规范化生活管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夜间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生活管理能有效促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黄会芊;曾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10例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患者,均给予术前访视、心理护理和术中配合等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0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对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蒋红媛;韩小云;秦薇;吴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从医院到居家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腹膜透析(P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而未开展无缝隙管理模式的50例PD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开展无缝隙管理模式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遵医嘱行为和自我管理相关知识水平.结果 观察组定期复查、坚持测体质量、规律生活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饮食控制、运动方式、清洁卫生、复查目的、操作规范、药物治疗、并发症预防的相关知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PD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利于早期康复.
作者:芮静娟;史兰英;张雅琴;王莉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