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蒋红媛;韩小云;秦薇;吴烨

关键词: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 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10例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患者,均给予术前访视、心理护理和术中配合等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0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对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延续性护理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哮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5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9).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延续性护理.观察2组出院3个月后治疗依从性、家属对哮喘的认知水平.结果 通过3个月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对哮喘认知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出院后治疗依从性,提高其家属对哮喘的认知.

    作者:许燕;蔡盈;范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癌痛患者应用癌痛规范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癌痛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及镇痛后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80例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癌痛规范化护理.观察护理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结果 护理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观察组恶心、呕吐、昏睡、便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EORTC QLQ-C30生活质量量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癌痛规范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癌痛患者疼痛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霞;黄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10例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患者,均给予术前访视、心理护理和术中配合等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0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对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蒋红媛;韩小云;秦薇;吴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院外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冠心病属于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且该病的出现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以及社会心理方式存在联系[1-3].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升高,冠心病发病也开始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4-5].相关研究[6]表明,给予冠心病患者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然而,传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手段仅能保障患者与住院期间的护理有效性,缺乏对患者出院后健康行为的连续性、系统性指导作用,由此可见,积极给予冠心病患者院外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7].本研究就冠心病患者的院外护理干预研究进行做一综述,旨在为冠心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颜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腹腔镜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并给予足三里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联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比较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能有效缓解腹腔镜术后腹胀.

    作者:刘冬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乙肝母婴阻断产妇产后护理中回奶管理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回奶管理在乙肝母婴阻断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不宜哺乳的乙肝母婴阻断产妇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给予回奶管理,成立回奶管理小组,对产妇进行评估并制定个体化喂养方案.观察产妇产后3d和5d时回奶效果,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3d和5d时回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乳房肿胀、乳房硬结和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对乙肝母婴阻断产妇产后进行回奶管理,能有效缓解乳房胀痛,促进回奶效果.

    作者:曹慧;吴菊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改良胃管置入长度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良胃管置入长度对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60例行鼻胃管插管的患者根据胃管置管长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置管长度45 ~ 55 cm,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胃管置入长度55~65 cm.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肺部发生率16.67%(5/30),低于对照组的46.67% (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胃管置入长度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娣;宗丽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45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应用超前镇痛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超前镇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取行断指再移植术患者45例,均采用超前镇痛处理并给予疼痛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测量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程度.结果 经超前镇痛处理和护理干预,45例患者术后3d疼痛评分,0~3分者40例(88.89%);4~6分者3例(6.67%);7~10分者2例(4.44%).结论 对断指再植患者应用超前镇痛,并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促进康复.

    作者:代丽;刘晓新;董桂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两种腹带在腹膜透析外接短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改良式腹带对比传统腹带在腹膜透析患者外接短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82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依据随访号顺序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41例给予改良式腹带固定,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腹带固定.比较2组患者术后窦道情况、窦道出口处情况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运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2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窦道出口处红肿、牵拉疼痛及短管脱落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总评分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腹带固定能够减少腹膜透析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史兰英;芮静娟;王莉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观察及护理干预要点探讨

    回顾性分析131例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53例(40.5%)、经阴道分娩78例(59.5%);早产儿10例(7.6%),无孕妇或新生儿死亡.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会阴护理,并注重监测母儿体征,及时给予宫缩抑制药物、抗感染治疗和促胎肺成熟等,能够降低胎膜早破孕妇剖宫产率和早产率.

    作者:黄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疗效观察和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的效果.方法 选取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38例,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即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点状注射加外括约肌折叠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2例失访,36例患者中治愈30例(83.3%),有效5例(13.9%),无效1例(2.7%).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直肠坏死、溃疡、出血、肛门失禁、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2例发生下腹部坠痛,经内服中药汤剂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Ⅱ、Ⅲ度直肠有效,同时,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健康指导对疾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思敏;吴至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防误吸护理对策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预防误吸护理干预在吞咽障碍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吞咽障碍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误吸护理干预.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价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WHOQOL-BREF)调查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为76.9%(30/39),研究组为97.4%(3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应用预防误吸护理对策能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董里;杨亚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血常规变化,评价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化疗期间白细胞抑制、粒细胞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降低,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前比较,对照组化疗后第3天和第6天后的舒适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舒适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降低NSCLC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风险,改善舒适度.

    作者:邵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

    目的 探讨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分娩后出现乳房胀痛、乳汁不通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2组产妇2周后乳房胀痛程度、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乳房胀痛Ⅰ级及以下产妇比例占90.00% (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 (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3% (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乳房胀痛、乳汁不通的产妇给予相应的乳房穴位按摩,可缓解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

    作者:徐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甲状腺术前颈部体位训练对缓解不适感的影响

    目的 探析甲状腺术前颈部体位训练不同时间和频率对缓解不适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各36例.对照组术前未实施体位训练,观察A组于术前3d进行60~ 90 min/d的颈部体位训练,观察B组于术前1d进行30~60 min/次、3次/d的颈部体位训练,比较3组体位性头痛发生率、术中体位不适感优良率、术中氟芬合剂使用剂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术后体位性头痛发生程度、氟芬合剂总用量、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氟芬合剂总用量较观察A组及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不适感评价,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优良率优于观察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甲状腺术前1d对患者实施30~ 60 min/次、3次/d的颈部体位训练,有助于缓解术中不适感及术后头痛感,预防甲状腺体位综合征发生.

    作者:尹萍;孙萍;沈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个性化护理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结果 治疗1个月后,2组BPRS和SDSS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观察组BPRS和SDS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态,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利于其早日康复.

    作者:缪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鼻饲免煎生大黄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采用鼻饲免煎生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 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鼻饲生大黄,增加鼻饲护理.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发热消失、腹胀缓解、腹痛缓解、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恢复排气排便和住院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运用鼻饲免煎生大黄治疗并配合优质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促进康复.

    作者:蒋朝红;杨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规范化生活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规范化生活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12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规范化生活管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夜间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生活管理能有效促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黄会芊;曾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视频教育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视频教育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进行DVT风险评估,将评估结果为中、高风险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踝泵运动视频教育.比较术后2组DVT的发生情况、踝泵运动依从性、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发生下肢DVT 1例,对照组为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视频教育可有效增加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有效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冒小平;邱小丽;张兰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方法、疾病转归,探讨护理措施.结果 术后第3个月随访显示63例肌瘤体积减小程度>3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者消失;27例肌瘤体积减小程度<30%,但临床症状明显减轻;5例肌瘤体积无明显减小,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3例出现肿瘤增大并及时予以2次手术治疗.结论 HIFU围手术期应用科学的护理措施,规范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注重患者心理干预和术后康复指导,对提高治疗疗效、减少疾病复发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卞晓艳;顾晓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