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丽;刘晓新;董桂秋
目的 探讨改良式腹带对比传统腹带在腹膜透析患者外接短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82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依据随访号顺序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41例给予改良式腹带固定,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腹带固定.比较2组患者术后窦道情况、窦道出口处情况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运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2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窦道出口处红肿、牵拉疼痛及短管脱落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总评分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腹带固定能够减少腹膜透析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史兰英;芮静娟;王莉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血常规变化,评价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化疗期间白细胞抑制、粒细胞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降低,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前比较,对照组化疗后第3天和第6天后的舒适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舒适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降低NSCLC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风险,改善舒适度.
作者:邵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护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30例行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疾病转归、颅内压监测方法、护理措施.结果 9例患者监护中颅内压持续> 60 mmHg,予行二次手术减压,术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2周,其中1例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植物生存1例,余7例患者意识转清.结论 颅内压监护仪能及时准确反映患者颅内压变化,有助于准确判断伤情和指导治疗.颅内压监护中应予以相应术前、术后优质护理,严格规范无菌操作,以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任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7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营养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与胸腔引流时间,记录2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营养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TP、PA、ALB营养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何小萍;莫丽勤;邹莉;易金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回顾性分析131例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53例(40.5%)、经阴道分娩78例(59.5%);早产儿10例(7.6%),无孕妇或新生儿死亡.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会阴护理,并注重监测母儿体征,及时给予宫缩抑制药物、抗感染治疗和促胎肺成熟等,能够降低胎膜早破孕妇剖宫产率和早产率.
作者:黄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重度癌痛患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效果.方法 中重度癌痛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比2组护理后疼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第6天和第9天时,观察组疼痛缓解显效率和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价方面,观察组在食欲、睡眠、精神状况、日常生活、疲乏、家庭理解和配合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应用于中重度癌痛护理中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赵向琴;王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超前镇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取行断指再移植术患者45例,均采用超前镇痛处理并给予疼痛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测量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程度.结果 经超前镇痛处理和护理干预,45例患者术后3d疼痛评分,0~3分者40例(88.89%);4~6分者3例(6.67%);7~10分者2例(4.44%).结论 对断指再植患者应用超前镇痛,并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促进康复.
作者:代丽;刘晓新;董桂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止血带“低瓶高调”法在肿瘤急症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肿瘤急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低瓶高调”穿刺方案,比较2组静脉充盈程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充盈明显或饱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5% (P <0.01).结论 双止血带“低瓶高调”法可有效提高肿瘤急症患者静脉充盈程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朱媛媛;张兰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方法、疾病转归,探讨护理措施.结果 术后第3个月随访显示63例肌瘤体积减小程度>3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者消失;27例肌瘤体积减小程度<30%,但临床症状明显减轻;5例肌瘤体积无明显减小,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3例出现肿瘤增大并及时予以2次手术治疗.结论 HIFU围手术期应用科学的护理措施,规范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注重患者心理干预和术后康复指导,对提高治疗疗效、减少疾病复发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卞晓艳;顾晓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预防误吸护理干预在吞咽障碍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吞咽障碍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误吸护理干预.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价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WHOQOL-BREF)调查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为76.9%(30/39),研究组为97.4%(3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应用预防误吸护理对策能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董里;杨亚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在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白血病化疗患者83例,依据置管方式将其分为PICC组(n=42)和VPA组(n=41),比较2组置管情况、患者对导管使用服务的评分及化疗后的生活质量,记录2组化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VPA组导管平均日常维护时间短于P1CC组,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长于PICC组(P<0.05或P<0.01);PICC组1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VPA组(P<0.05);生活质量方面,VPA组除经济困难维度得分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PICC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VPA组临床服务检验问卷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PICC组(P<0.01);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VAP组(P<0.05).结论 白血病化疗患者VPA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且可改善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娟;王惠;叶海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施行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法,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行经皮胸膜腔置管闭式引流.评价临床疗效,对比2组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日、舒适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日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心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引流治疗,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钱百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采用鼻饲免煎生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 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鼻饲生大黄,增加鼻饲护理.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发热消失、腹胀缓解、腹痛缓解、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恢复排气排便和住院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运用鼻饲免煎生大黄治疗并配合优质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促进康复.
作者:蒋朝红;杨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8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及对照组(n=39).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1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中重度焦虑及抑郁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 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能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作者:徐先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8例焦虑症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29)和实验组(n=2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药物、饮食和运动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HAMA评分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实验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对焦虑症患者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作者:谈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回奶管理在乙肝母婴阻断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不宜哺乳的乙肝母婴阻断产妇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给予回奶管理,成立回奶管理小组,对产妇进行评估并制定个体化喂养方案.观察产妇产后3d和5d时回奶效果,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3d和5d时回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乳房肿胀、乳房硬结和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对乙肝母婴阻断产妇产后进行回奶管理,能有效缓解乳房胀痛,促进回奶效果.
作者:曹慧;吴菊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治疗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换药和湿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进行治疗.观察2组疗效、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 (P <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有利于加速慢性伤口愈合.
作者:周华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生活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12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规范化生活管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夜间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生活管理能有效促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黄会芊;曾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在脑出血患者肢体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脑出血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敷贴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级测定法评估患者肌力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肌力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肢FMA评分和MBI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出血肢体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肢体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并给予足三里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联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比较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能有效缓解腹腔镜术后腹胀.
作者:刘冬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