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与VPA在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及护理要点

李娟;王惠;叶海瑛

关键词:白血病, 化疗, PICC, VPA, 生活质量, 护理
摘要: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在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白血病化疗患者83例,依据置管方式将其分为PICC组(n=42)和VPA组(n=41),比较2组置管情况、患者对导管使用服务的评分及化疗后的生活质量,记录2组化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VPA组导管平均日常维护时间短于P1CC组,而平均导管留置时间长于PICC组(P<0.05或P<0.01);PICC组1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VPA组(P<0.05);生活质量方面,VPA组除经济困难维度得分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PICC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VPA组临床服务检验问卷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PICC组(P<0.01);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VAP组(P<0.05).结论 白血病化疗患者VPA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且可改善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术前颈部体位训练对缓解不适感的影响

    目的 探析甲状腺术前颈部体位训练不同时间和频率对缓解不适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各36例.对照组术前未实施体位训练,观察A组于术前3d进行60~ 90 min/d的颈部体位训练,观察B组于术前1d进行30~60 min/次、3次/d的颈部体位训练,比较3组体位性头痛发生率、术中体位不适感优良率、术中氟芬合剂使用剂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术后体位性头痛发生程度、氟芬合剂总用量、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氟芬合剂总用量较观察A组及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不适感评价,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优良率优于观察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甲状腺术前1d对患者实施30~ 60 min/次、3次/d的颈部体位训练,有助于缓解术中不适感及术后头痛感,预防甲状腺体位综合征发生.

    作者:尹萍;孙萍;沈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西宁地区接受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西宁地区接受冻融胚胎移植技术(FET)的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方法 选取FET治疗的不孕症妇女308例,设为FET组,选取同期健康育龄妇女28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S),调查2组妇女焦虑、抑郁状况.结果 FET组焦虑156例(50.65%),抑郁123例(39.94%);对照组焦虑49例(17.19%),抑郁42例(14.74%);FET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及HADd量表评分、HADa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海拔地区接受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沈源春;白桂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 (P <0.05).结论 针对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洋;顾玲;姜亭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视频教育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视频教育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进行DVT风险评估,将评估结果为中、高风险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踝泵运动视频教育.比较术后2组DVT的发生情况、踝泵运动依从性、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发生下肢DVT 1例,对照组为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视频教育可有效增加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有效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冒小平;邱小丽;张兰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乙肝母婴阻断产妇产后护理中回奶管理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回奶管理在乙肝母婴阻断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不宜哺乳的乙肝母婴阻断产妇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给予回奶管理,成立回奶管理小组,对产妇进行评估并制定个体化喂养方案.观察产妇产后3d和5d时回奶效果,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3d和5d时回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乳房肿胀、乳房硬结和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对乙肝母婴阻断产妇产后进行回奶管理,能有效缓解乳房胀痛,促进回奶效果.

    作者:曹慧;吴菊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改良胃管置入长度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良胃管置入长度对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60例行鼻胃管插管的患者根据胃管置管长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置管长度45 ~ 55 cm,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胃管置入长度55~65 cm.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肺部发生率16.67%(5/30),低于对照组的46.67% (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胃管置入长度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娣;宗丽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10例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患者,均给予术前访视、心理护理和术中配合等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0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对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蒋红媛;韩小云;秦薇;吴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探讨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临床表现,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5例患者中,23例尿量<1 000 mL/d,15例出现不同程度体温升高,2例下肢水肿;15例肾移植区胀痛,10例腹胀.经系统治疗和护理,22例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肾周血肿,剖腹探查止血后出血停止,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反复肾破裂出血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导致死亡;1例切除移植肾,恢复血液透析.结论 肾移植术后应加强患者出入量及生命体征的监测,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合理运用免疫抑制剂,积极预防并发症.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穴位敷贴在脑出血患者肢体偏瘫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在脑出血患者肢体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脑出血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敷贴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级测定法评估患者肌力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肌力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肢FMA评分和MBI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出血肢体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肢体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2.5%枸橼酸钠溶液在血液透析临时留置导管封管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2.5%枸橼酸钠用于血液透析临时留置导管封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 6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采用肝素钠溶液封管,观察组30例采用2.5%枸橼酸钠溶液封管,均连续使用6个月.对比2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发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和封管相关费用.结果 2组导管留置时间和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封管相关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出血发生率、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导管堵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临时留置导管封管中,2.5%枸橼酸钠溶液与肝素钠溶液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作者:黄伟坚;刘焕皓;喻小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医肿瘤专科护士的培养探讨

    专科护士是指某一特殊或者专门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特长的临床护理人员,其形成和确立代表着护理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研究[1-3]显示,专科护士的工作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卫生部2005年《中国护士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优先发展肿瘤患者护理等5类专科护士.扬州市中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肿瘤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如何不断提升中医肿瘤专科整体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值得医院护理管理者及每位护理人员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惠;张惠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癌痛患者应用癌痛规范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癌痛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及镇痛后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80例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癌痛规范化护理.观察护理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结果 护理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观察组恶心、呕吐、昏睡、便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EORTC QLQ-C30生活质量量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癌痛规范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癌痛患者疼痛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霞;黄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心理干预对负性情绪和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障碍干预管理.评估2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和睡眠障碍改善情况,并对比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管理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NDS和ADL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1),且观察组SAS、SDS、PSQI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ND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实施心理障碍干预管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张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45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应用超前镇痛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超前镇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取行断指再移植术患者45例,均采用超前镇痛处理并给予疼痛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测量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程度.结果 经超前镇痛处理和护理干预,45例患者术后3d疼痛评分,0~3分者40例(88.89%);4~6分者3例(6.67%);7~10分者2例(4.44%).结论 对断指再植患者应用超前镇痛,并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促进康复.

    作者:代丽;刘晓新;董桂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双止血带“低瓶高调”法在肿瘤急症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止血带“低瓶高调”法在肿瘤急症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肿瘤急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低瓶高调”穿刺方案,比较2组静脉充盈程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充盈明显或饱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5% (P <0.01).结论 双止血带“低瓶高调”法可有效提高肿瘤急症患者静脉充盈程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朱媛媛;张兰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食管癌放疗患者护理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理念在食管癌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食管癌放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人性化理念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 (P <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霞;马筱莎;李伟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

    目的 探讨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分娩后出现乳房胀痛、乳汁不通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2组产妇2周后乳房胀痛程度、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乳房胀痛Ⅰ级及以下产妇比例占90.00% (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 (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3% (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乳房胀痛、乳汁不通的产妇给予相应的乳房穴位按摩,可缓解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

    作者:徐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观察及护理干预要点探讨

    回顾性分析131例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53例(40.5%)、经阴道分娩78例(59.5%);早产儿10例(7.6%),无孕妇或新生儿死亡.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会阴护理,并注重监测母儿体征,及时给予宫缩抑制药物、抗感染治疗和促胎肺成熟等,能够降低胎膜早破孕妇剖宫产率和早产率.

    作者:黄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品管圈活动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6月实行品管圈前行结肠镜检查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降低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不成功率”为活动主题,选取2015年10月-12月品管圈活动后行结肠镜检查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肠道准备情况.结果 对照组肠道准备不成功15例(34.9%),观察组为3例(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的降低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不成功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阳凤;高玉霞;王常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开天门疗法在焦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开天门疗法在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焦虑患者128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抗焦虑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开天门穴位按摩疗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焦虑程度,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HAMA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第2、4、6、8周时HAMA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1.25%(52/64),高于对照组的50.00%(3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天门疗法用于焦虑症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余洁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