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防误吸护理对策及效果评价

董里;杨亚琦

关键词:吞咽障碍, 误吸预防,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误吸护理干预在吞咽障碍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吞咽障碍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误吸护理干预.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价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WHOQOL-BREF)调查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为76.9%(30/39),研究组为97.4%(3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应用预防误吸护理对策能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对医院获得性压疮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医院获得性压疮(HAPU)的形成情况,探讨围手术体温变化对HAPU发生及进展的影响.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676例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前后体温变化程度,分为体温改变组(n=217)和体温不变组(n =459).检查2组患者压疮好发部位皮肤情况,比较HAPU发生率、发生时间、进展程度(压疮形成后第5天的分度)的差异.结果 12例患者(1.78%)发生HAPU,平均(80.25±12.78)岁.体温变化组HAPU发生率2.30% (5/217),体温不变组为1.53% (7/45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变化组5例HAPU发生于术后(1.80±1.10)d,体温不变组7例HAPU发生于术后(5.71 ±3.99)d,体温变化组发生HAPU更早(P<0.05);体温变化组HAPU形成后第5天平均压疮分度为(2.60±0.89)度,高于体温不变组的(1.29±0.49)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稳定的体温对推迟HAPU的发生、延缓HAPU的进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屠海霞;陈奇;黄永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 分析产科病房的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 收集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不良事件4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类型,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 42例中,洗澡前喂奶致反流咳呛或窒息18例(42.86%),比例高,坠床次之,为12例(28.57%),新生儿无家属陪伴独处病房7例(16.67%).结论 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中存在较多隐患因素,需提高护理人员技能和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强化沟通,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保证新生儿护理安全.

    作者:王李玲;刘祥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护理进展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为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症状[1],占所有早产儿死亡的50%~70%[2].早期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PS是RDS标准治疗方式,有效降低了NRDS导致的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3].在临床用药方式不断改进的同时,针对新生儿RDS的护理措施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新生儿RDS应用PS治疗的护理进展做一综述,报告如下.

    作者:曹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乙肝母婴阻断产妇产后护理中回奶管理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回奶管理在乙肝母婴阻断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不宜哺乳的乙肝母婴阻断产妇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给予回奶管理,成立回奶管理小组,对产妇进行评估并制定个体化喂养方案.观察产妇产后3d和5d时回奶效果,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3d和5d时回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乳房肿胀、乳房硬结和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对乙肝母婴阻断产妇产后进行回奶管理,能有效缓解乳房胀痛,促进回奶效果.

    作者:曹慧;吴菊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个性化护理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结果 治疗1个月后,2组BPRS和SDSS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观察组BPRS和SDS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态,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利于其早日康复.

    作者:缪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探讨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临床表现,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5例患者中,23例尿量<1 000 mL/d,15例出现不同程度体温升高,2例下肢水肿;15例肾移植区胀痛,10例腹胀.经系统治疗和护理,22例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肾周血肿,剖腹探查止血后出血停止,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反复肾破裂出血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导致死亡;1例切除移植肾,恢复血液透析.结论 肾移植术后应加强患者出入量及生命体征的监测,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合理运用免疫抑制剂,积极预防并发症.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防误吸护理对策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预防误吸护理干预在吞咽障碍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吞咽障碍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误吸护理干预.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价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WHOQOL-BREF)调查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为76.9%(30/39),研究组为97.4%(3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应用预防误吸护理对策能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董里;杨亚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医肿瘤专科护士的培养探讨

    专科护士是指某一特殊或者专门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特长的临床护理人员,其形成和确立代表着护理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研究[1-3]显示,专科护士的工作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卫生部2005年《中国护士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优先发展肿瘤患者护理等5类专科护士.扬州市中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肿瘤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如何不断提升中医肿瘤专科整体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值得医院护理管理者及每位护理人员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惠;张惠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 (P <0.05).结论 针对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洋;顾玲;姜亭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血常规变化,评价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化疗期间白细胞抑制、粒细胞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降低,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前比较,对照组化疗后第3天和第6天后的舒适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舒适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降低NSCLC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风险,改善舒适度.

    作者:邵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方法、疾病转归,探讨护理措施.结果 术后第3个月随访显示63例肌瘤体积减小程度>3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者消失;27例肌瘤体积减小程度<30%,但临床症状明显减轻;5例肌瘤体积无明显减小,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3例出现肿瘤增大并及时予以2次手术治疗.结论 HIFU围手术期应用科学的护理措施,规范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注重患者心理干预和术后康复指导,对提高治疗疗效、减少疾病复发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卞晓艳;顾晓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院外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冠心病属于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且该病的出现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以及社会心理方式存在联系[1-3].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升高,冠心病发病也开始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4-5].相关研究[6]表明,给予冠心病患者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然而,传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手段仅能保障患者与住院期间的护理有效性,缺乏对患者出院后健康行为的连续性、系统性指导作用,由此可见,积极给予冠心病患者院外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7].本研究就冠心病患者的院外护理干预研究进行做一综述,旨在为冠心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颜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模式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8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及对照组(n=39).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后1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中重度焦虑及抑郁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总体健康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 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能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作者:徐先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亲情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亲情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8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亲情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负性情绪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和出院2个月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2个月时,观察组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和总分均较出院时显著升高(P <0.05或P<0.01),而对照组总分较出院时显著下降(P<0.05),2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亲情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仇红玉;宋继成;徐善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一种喂食器的设计与应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AD患者为569万,年发病率为6.25‰,AD的高发人群是>55岁的中老年人,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1].研究[2]显示,一半以上老年期AD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问题,而长期的进食困难会引起营养不良、脱水、误吸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给患者家庭、养老护理人员带来巨大的负担.

    作者:徐萍;沈洪;刘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穴位敷贴在脑出血患者肢体偏瘫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在脑出血患者肢体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脑出血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敷贴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级测定法评估患者肌力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肌力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肢FMA评分和MBI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出血肢体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肢体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8例焦虑症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29)和实验组(n=2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药物、饮食和运动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HAMA评分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实验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对焦虑症患者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作者:谈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重度癌痛患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重度癌痛患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效果.方法 中重度癌痛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比2组护理后疼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第6天和第9天时,观察组疼痛缓解显效率和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价方面,观察组在食欲、睡眠、精神状况、日常生活、疲乏、家庭理解和配合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应用于中重度癌痛护理中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赵向琴;王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开天门疗法在焦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开天门疗法在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焦虑患者128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抗焦虑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开天门穴位按摩疗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焦虑程度,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HAMA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第2、4、6、8周时HAMA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1.25%(52/64),高于对照组的50.00%(3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天门疗法用于焦虑症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余洁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心理干预对负性情绪和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障碍干预管理.评估2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和睡眠障碍改善情况,并对比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管理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NDS和ADL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1),且观察组SAS、SDS、PSQI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ND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实施心理障碍干预管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张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