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瑞
目的 探讨开天门疗法在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焦虑患者128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抗焦虑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开天门穴位按摩疗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焦虑程度,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HAMA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第2、4、6、8周时HAMA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1.25%(52/64),高于对照组的50.00%(3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天门疗法用于焦虑症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情绪.
作者:余洁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视频教育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进行DVT风险评估,将评估结果为中、高风险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踝泵运动视频教育.比较术后2组DVT的发生情况、踝泵运动依从性、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发生下肢DVT 1例,对照组为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视频教育可有效增加患者踝泵运动依从性,有效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冒小平;邱小丽;张兰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析甲状腺术前颈部体位训练不同时间和频率对缓解不适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各36例.对照组术前未实施体位训练,观察A组于术前3d进行60~ 90 min/d的颈部体位训练,观察B组于术前1d进行30~60 min/次、3次/d的颈部体位训练,比较3组体位性头痛发生率、术中体位不适感优良率、术中氟芬合剂使用剂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术后体位性头痛发生程度、氟芬合剂总用量、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氟芬合剂总用量较观察A组及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不适感评价,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优良率优于观察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甲状腺术前1d对患者实施30~ 60 min/次、3次/d的颈部体位训练,有助于缓解术中不适感及术后头痛感,预防甲状腺体位综合征发生.
作者:尹萍;孙萍;沈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心理干预对负性情绪和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障碍干预管理.评估2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和睡眠障碍改善情况,并对比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管理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NDS和ADL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1),且观察组SAS、SDS、PSQI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ND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实施心理障碍干预管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张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总结对应护理方法.方法 42名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常规胎心率监测,观察组实施产时胎心监护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2组临床监护效果.结果 对照组宫内窘迫发现率9.5% (2/21),观察组为14.2%(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7% (1/21),低于对照组的9.5%(2/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分娩产妇实施产时胎心监护与护理,有利于及早的发现宫内窘迫现象,对于保证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红梅;单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产科病房的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 收集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不良事件4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类型,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 42例中,洗澡前喂奶致反流咳呛或窒息18例(42.86%),比例高,坠床次之,为12例(28.57%),新生儿无家属陪伴独处病房7例(16.67%).结论 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中存在较多隐患因素,需提高护理人员技能和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强化沟通,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保证新生儿护理安全.
作者:王李玲;刘祥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癌痛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及镇痛后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80例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癌痛规范化护理.观察护理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结果 护理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观察组恶心、呕吐、昏睡、便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EORTC QLQ-C30生活质量量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癌痛规范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癌痛患者疼痛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霞;黄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西宁地区接受冻融胚胎移植技术(FET)的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方法 选取FET治疗的不孕症妇女308例,设为FET组,选取同期健康育龄妇女28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S),调查2组妇女焦虑、抑郁状况.结果 FET组焦虑156例(50.65%),抑郁123例(39.94%);对照组焦虑49例(17.19%),抑郁42例(14.74%);FET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及HADd量表评分、HADa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海拔地区接受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沈源春;白桂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饮食护理.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结果 干预1个月后2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4% (53/55)高于对照组的83.6% (4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的患者加强饮食护理干预,对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党美萍;朱贤萍;陆金蔚;董学兰;徐琼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从医院到居家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腹膜透析(P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而未开展无缝隙管理模式的50例PD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开展无缝隙管理模式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遵医嘱行为和自我管理相关知识水平.结果 观察组定期复查、坚持测体质量、规律生活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饮食控制、运动方式、清洁卫生、复查目的、操作规范、药物治疗、并发症预防的相关知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PD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利于早期康复.
作者:芮静娟;史兰英;张雅琴;王莉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2.5%枸橼酸钠用于血液透析临时留置导管封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 6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采用肝素钠溶液封管,观察组30例采用2.5%枸橼酸钠溶液封管,均连续使用6个月.对比2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发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和封管相关费用.结果 2组导管留置时间和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封管相关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出血发生率、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导管堵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临时留置导管封管中,2.5%枸橼酸钠溶液与肝素钠溶液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作者:黄伟坚;刘焕皓;喻小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回顾性分析131例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53例(40.5%)、经阴道分娩78例(59.5%);早产儿10例(7.6%),无孕妇或新生儿死亡.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会阴护理,并注重监测母儿体征,及时给予宫缩抑制药物、抗感染治疗和促胎肺成熟等,能够降低胎膜早破孕妇剖宫产率和早产率.
作者:黄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产妇产后抑郁相关因素,探讨对应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150例产后抑郁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护理干预前后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结果 150例产妇中,轻度抑郁92例(61.3%),中度抑郁42例(28.0%),重度抑郁16例(10.7%).实施护理干预后,产妇EPDS评分由干预前的(18.4±2.2)分降低至(11.3±0.8)分.结论 产妇产后抑郁受患者自身生理、心理以及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应积极给予相应护理干预.
作者:刘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AD患者为569万,年发病率为6.25‰,AD的高发人群是>55岁的中老年人,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1].研究[2]显示,一半以上老年期AD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问题,而长期的进食困难会引起营养不良、脱水、误吸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给患者家庭、养老护理人员带来巨大的负担.
作者:徐萍;沈洪;刘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预防误吸护理干预在吞咽障碍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吞咽障碍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误吸护理干预.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价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WHOQOL-BREF)调查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为76.9%(30/39),研究组为97.4%(3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应用预防误吸护理对策能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董里;杨亚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超前镇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取行断指再移植术患者45例,均采用超前镇痛处理并给予疼痛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测量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程度.结果 经超前镇痛处理和护理干预,45例患者术后3d疼痛评分,0~3分者40例(88.89%);4~6分者3例(6.67%);7~10分者2例(4.44%).结论 对断指再植患者应用超前镇痛,并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促进康复.
作者:代丽;刘晓新;董桂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 (P <0.05).结论 针对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徐洋;顾玲;姜亭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的效果.方法 选取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38例,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即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点状注射加外括约肌折叠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2例失访,36例患者中治愈30例(83.3%),有效5例(13.9%),无效1例(2.7%).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直肠坏死、溃疡、出血、肛门失禁、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2例发生下腹部坠痛,经内服中药汤剂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Ⅱ、Ⅲ度直肠有效,同时,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健康指导对疾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思敏;吴至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血常规变化,评价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化疗期间白细胞抑制、粒细胞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降低,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前比较,对照组化疗后第3天和第6天后的舒适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舒适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降低NSCLC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风险,改善舒适度.
作者:邵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和感染发生情况,记录2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妇产科围手术期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廖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