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杰
目的 观察黄藤素注射液对女性面部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典型女性面部皮炎患者2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肌肉注射黄藤素注射液20~40 mg,1次/d;对照组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点,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外用曲咪新乳膏.均连用4 d至1周,观察皮炎消失情况,再观察3月,了解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1周内皮炎有效率82.3%,观察3月复发率4.6%,18例因躯体皮疹、恶心及面部皮炎加重等退出治疗.对照组1周内皮炎有效率43.1%,观察3月复发率23.2%,两组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黄藤素注射液肌注能有效治疗女性面部皮炎,方法简单,在注意不良反应的同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昆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急性胰腺炎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20%~30%可能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后者因具有严重的胰腺局部病变及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一直是外科诊治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2],SAP急性反应期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高发阶段,并可能进一步出现包括肺、心、肝、肾及循环系统等脏器、系统的损伤,甚至衰竭而致患者死亡.目前对于SAP的治疗本身就是一个难点,总结加重SAP的危险因素对于降低其病死率,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银联松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热淋清颗粒联合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治疗儿童期尿道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7例尿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及对照组92例.治疗组用热淋清联合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治疗,对照组用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治疗,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8 %和7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耐受并坚持治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热淋清联合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治疗儿童期尿道炎优于单用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治疗,且热淋清的口感好,方便服用,且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叶成;莫俏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对社区呼吸道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石河子市的12个社区门诊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的医生进行社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实验组上呼吸道感染132例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95例,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153例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85例的诊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临床路径规范诊治疗程的实验组比不采取任何干预的对照组在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中更多采用了单用抗生素(P<0.05),而更少采用联合用抗生素(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多采用青霉素或一代头孢(P<0.05),而更少采用二或三代头孢霉素(P<0.05).结论 临床路径的实施规范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呼吸道感染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治疗中的抗生素应用.
作者:许西琳;刘冬;季宏志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携带外源micro-dystrophin基因移植治疗mdx鼠对膈肌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micro-dystrophin基因转染mdx小鼠mMSCs(microdys-m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mdx鼠,对照组移植等量的PBS液.在移植后4周、8周、12周和16周测定受体鼠血清肌酸激酶(CK)值、对膈肌进行HE染色、计数核中心移位纤维(CNF)比率,并用免疫荧光及RT-PCR法检测micro-dystrophin的表达.结果 移植后血清CK值持续下降,各时间点膈肌病理改变较对照组有所改善,CNF比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可以检测到部分肌细胞膜能表达micro-dystrophin蛋白,并随移植时间延长micro-dystrophin阳性肌纤维比率增加,RT-PCR检测micro-dystrophin的mRNA有相同的趋势.结论 microdys-mMSCs移植治疗mdx鼠可以在受体鼠膈肌检测到micro-dystrophin的表达,减轻肌肉损伤并且改善mdx鼠膈肌的病理改变.
作者:王淑辉;尚延昌;于美娟;张雅妮;冯善伟;熊符;张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4)及β-连环素(β-cateni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宫颈鳞癌组织(SCC组)及23例正常宫颈组织(NC组)中SFRP4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①(1)SCC组SFRP4和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66.1%、71.0%)均高于NC组(30.4%、34.8%)(P均<0.05).②SFRP4和β-caten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③SFRP4和β-caten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P<0.05).结论 SFRP4可能与β- catenin协同作用促进Wnt/β- 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并且与宫颈鳞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提示SFRP4可能成为指导宫颈鳞癌的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侯安丽;李秀芬;张雅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近些年来收治的肾内科患者中随机抽取37例尿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出37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测量观察组血液透析前和透析后6个月及对照组在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比较两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及透析后6个月的肱动脉基础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前及透析后6个月反应性充血后的FMD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观察组透析前与透析后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透析前后硝酸甘油介导的NMD相对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液透析可进一步加重尿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建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8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学、神经电生理、高场强MRI、PET/CT、术前及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等三步法定位致痫灶,单纯病灶切除、病灶切除加胼胝体切开、病灶切除加软膜下横切、病灶切除加单脑回灰白质联合切除等多术式联用切除致痫灶和/或阻断传导通路.结果 三步法致痫灶定侧准确率100%.多术式联用治疗后,满意31例,显著改善17例,良好16例,效差 14例,无改善3例,总有效率79.0%.结论 三步法可以对致痫灶精确定位,多术式联合处理致痫灶或/和传导通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郁毅刚;李君;罗飞;王文浩;张丽霞;林宝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常规西药加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柴胡承气汤口服联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血白细胞计数、淀粉酶、器官功能障碍情况及病死率,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未见明确与中药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常规西药加中药口服联合灌肠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曾志宇;苏艺群;唐建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邯郸地区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择邯郸市中心医院1 015名健康体检者.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所有健康人群血清IMA含量,计算并删除IMA的离群值,统计剩余的906名健康体检者的IMA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分组计算参考区间.结果 男性、女性IM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人群中<20岁人群和≥60岁人群的参考区间为<83.3 U/ml,<59岁和≥20岁人群的参考区间为<80.4 U/ml.结论 建立了适合邯郸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的IMA参考区间,使IMA在临床得到更合理科学的应用.
作者:李守霞;要跟东;陈丁莉;郭丽丽;栾玉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其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经内镜活检诊断为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行手术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病理16例(22.22%)维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30例(41.67%)为早期食管癌,26例(36.11%)为进展期食管癌.内镜下病灶形态多样,表现为局灶黏膜粗糙、充血发红或糜烂、小溃疡形成、轻度隆起、不规则肿块等.结论 内镜下食管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一部分患者已存在浸润性癌,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应积极治疗.
作者:乔东方;高文闯;徐法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外路法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 对36例(38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者采用外路皮肤面切口手术方法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 38眼中有35眼效果满意;2眼矫正不足,二次术后效果满意;1眼过矫,按摩及加强闭目运动后1个月正常.术后随访1年,双重睑形成自然美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外路皮肤面切口提上睑肌缩短手术方法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成功率高,疗效好.
作者:陈凯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Hp的长期感染也与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相关.随着对Hp不断的深入研究发现:儿童感染Hp不仅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还可能与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有关[1-2].并且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儿童期是Hp感染的高发阶段,尤其在生后初几年内更易感染.世界胃肠病学组织亦指出,在不同人群中,儿童Hp的感染率为10%~80%,10岁前超过50%的儿童被感染[3].由此产生一个问题:儿童这样高的感染率是否都需要Hp根除治疗?所以作为一个儿科医生有必要全面了解儿童Hp感染的相关疾病、根除的适应证及有效的治疗方法,便于在临床工作中更科学的诊治Hp感染.
作者:刘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精确定位神经根后,应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加神经根周围注射倍他米松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52例,单纯接受药物治疗;Ⅱ组46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在CT影像导引下行腰椎管狭窄节段神经根射频热凝治疗及相应椎间孔内神经根周围注射倍他米松治疗.治疗180天后通过JOA评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80天后,根据JOA评分标准:Ⅰ组患者优良率44.2%,有效率63.5%;Ⅱ组患者优良率65.2%,有效率82.6%.Ⅱ组患者的优良率和有效率优于Ⅰ组(P<0.05).结论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加神经根周围药物注射是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微创、可行、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正;费琦;张光武;刘家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PRUV)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孕中晚期胎儿超声筛查资料,进行相关随访.结果 孕中晚期胎儿超声检查10 714例,发现永久性右脐静脉24例,检出率为0.22%.孤立性PRUV21例,随访14例,出生后生长发育良好.合并其他畸形3例,为心脏、泌尿系统、神经系统、颜面部异常,均行引产.结论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较常见,超声易于识别,预后与是否合并其他畸形及畸形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孟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质疏松(OP)发病的情况,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所有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时间大于6个月的312例MHD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检测患者透析前血钙、磷、尿素氮、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计算体重指数(BMI)、钙磷乘积、尿素清除指数(KT/V);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患者腰椎及股骨骨密度(BMD).应用Logistic's回归对OP与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访患者中男性133例(42.6%),平均年龄(54.8±13.6)岁(25~79岁),维持透析时间(54.4±40.1)月(7~210月),钙磷乘积(50.0 ±8.45)mg2/dl2,iPTH (238.58 ±234.98)pg/ml,KT/V 1.42±0.10,腰椎BMD(0.90 ±0.16)g/cm2,股骨BMD(0.77 ±0.11)g/cm2,骨量正常32例(10.3%),骨量减少112例(35.9%),骨质疏松93例(29.8%),严重骨质疏松75例(24.0%).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β= 0.19,RR = 0.94,P= 0.01)、糖尿病(β= 0.16,RR = 2.41,P= 0.05)、维持透析时间显著相关(β= 0.17,RR =1.87,P= 0.02),与性别、身高、体重、BMI、既往骨折、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血钙、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KT/V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HD患者OP的发生率高,性别、透析时间、糖尿病是其危险因素.
作者:王刚;姜群;张东亮;刘文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管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其致死、致残率非常高.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均比较低.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作为动脉僵硬度的评价指标,近年来被临床研究者广泛关注及深入研究 [1],它从多方面综合地反映了多种危险因素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下面就PWV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冯雪;刘俊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的12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6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初期就接受干预治疗作为观察组,60例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未进行临床干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鼻窦炎患病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鼻窦炎的患病率分别为12.33 %、31.67 %和11.67 %,对照组患者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鼻窦炎的患病率分别为35.00 %、73.33 %和12.33 %,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的3个月和6个月鼻窦炎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窦炎的发病高峰为3个月至1年,在治疗初期即开始进行临床干预有利于降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窦炎的患病率.
作者:郭亮;张平;匡嘉丽;吴军;梁海慧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对近2年临床分离出的169株阴沟肠杆菌进行感染标本来源、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等的总结分析.结果 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共分离出169株阴沟肠杆菌,菌株来源主要为痰液(57.4%)和血液(11.8%);菌株分布于多个病区;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临床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及血行感染;阴沟肠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较严重,表现为多药耐药趋势,碳青霉烯类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仍为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作者:陈玉娇;任爱民;王红;张淑文;闫东辉;苏建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的常见并发症,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自应用以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早期临床效果,其主要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有肺栓塞、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毒性并发症、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等[1],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2011年12月本院收治了一例PKP术后出现一过性下肢完全瘫痪的罕见并发症,经过治疗及护理,患者完全康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费琦;唐海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