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及并发症的影响

张华敏;荣燕;李晓燕

关键词:脑卒中, 品管圈, 康复训练, 并发症
摘要: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评管圈活动小组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管理.比较2组康复管理前后患者康复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2、4周后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康复训练前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吸、偏瘫、跌倒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品管圈活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康复训练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与护理探讨

    目的 探究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与护理方式.方法 选择84例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总护理有效率为95.24%,4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亡.本次救助效果显著,经护理后,患者的呼吸能力得到显著改善,绝大部分家属与患者满意,未发生和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对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系统化急救护理措施,可全面提升护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谭姝;郑红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混合线性模型在婴幼儿生长发育中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混合线性模型应用于婴幼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104例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生长发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指导护理干预措施制定和实施.比较2组婴幼儿护理干预后体质量、身高增加情况及干预期患病情况.结果 干预3、6个月后,观察组婴幼儿体质量增加和身高增加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期各类疾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婴幼儿生长发育护理中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有助于提高其生长发育水平.

    作者:韩艳梅;韩宇洲;苗耐英;韩丽红;郜恋恋;白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自我约束优良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自我约束优良率、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约束力,提高患者的认可度.

    作者:黄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360”健康教育模式在新生儿巨结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新型“360”健康教育模式在新生儿巨结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巨结肠保守治疗患儿43例为观察组,均接受“360”健康教育.另选取2013年1月—12月巨结肠保守治疗患儿41例为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儿家属预手术期家庭护理能力、患儿术前一般情况及术前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预手术期家庭护理能力(91.22±1.93)分,高于对照组的(76.83±2.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术前年龄、体质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前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为2.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P <0.05).结论“360”健康教育模式由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有效提升新生儿巨结肠保守治疗患儿家属的家庭护理能力,为患儿术前准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邵丽;张爱玲;张伟;李莉;马艳玲;霍春梅;张林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例儿童天疱疮护理体会

    儿童天疱疮患儿1例,给予甲强龙抗炎,甲氨蝶呤治疗原发疾病,配合抗感染治疗,补充白蛋白、对症支持治疗.加强皮肤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治疗及护理,患儿病情逐步恢复稳定,双手、足部未见新发水疱,无感染.

    作者:毛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400例行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分娩的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服务,研究组给予人文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肩难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锁骨骨折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肩难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锁骨骨折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会阴无保护接生产妇施行人文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包理丽;刘玲珍;缪燕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目的 分析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且实验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各项评分、总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开展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疼痛教育在严重烧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疼痛教育在烧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189例,根据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综合疼痛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信念、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条目得分.结果 教育后,2组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信念、生活质量、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烧伤患者实施综合疼痛教育,可增强患者对疼痛管理知识的认识,改善疼痛控制效果,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作者:梁英;肖文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率及认知情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率及认知的影响.方法 50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3例.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分娩后24h、48 h母乳喂养率,并评估2组母乳喂养认知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娩后24h、48 h母乳喂养率分别为49.8%和7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2%和50.6% (P <0.05).观察组产妇知识掌握、喂养技巧、自我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针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及认知,值得借鉴.

    作者:李长萍;李春节;马文敏;周立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计划性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计划性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CNP模式.对比2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 (P <0.05).结论 在计划性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CNP能降低产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英;周宪群;王霜;沈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9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观察干预前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 干预7d后,观察组SAS、SDS、SCL-90、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况与睡眠质量.

    作者:翟飞飞;陈莉莉;周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品管圈活动实施对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质量的改善研究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实施对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QCC实施前急诊室收治6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QCC实施后急诊室收治的患者68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流程进行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观察组则在QCC下进行相关工作的交接.观察2组患者急诊、病房转运、交接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过程中,项目漏交接、交接流程错误、语言表达不清、患者身份信息不明、管路固定不规范、管路标志模糊或无标识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的实施对改善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质量有良好作用,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治萍;李青玲;周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集束化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34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时生存质量评分,并统计2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2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生存质量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述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过程中,观察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87.75月,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4.00月(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运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洪丽萍;胡向荣;王雅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协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和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0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干预前后依从性和相关代谢指标水平,并评价2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①干预后,观察组饮食依从性评分中“近7d内遵从饮食计划的天数”、“近7d内摄入高脂食物的天数”和“近7d内完成体质量监测的天数”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干预后,2组尿素氮及尿蛋白水平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餐后2h血糖、尿素氮及尿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39% (P <0.01).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依从性,改善相关代谢指标水平,值得借鉴.

    作者:王春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自发性气胸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2组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干预.对比2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于预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 (P <0.05).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结论 针对自发性气胸行手术治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作,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阚小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30例采用一般围术期护理,护理干预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对肠造口护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在肠造口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方面,护理干预组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方面,护理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延续性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肠造口护理掌握程度和患者满意度,降低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林睿;杨宁琍;汤娟;郝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评管圈活动小组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管理.比较2组康复管理前后患者康复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2、4周后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康复训练前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吸、偏瘫、跌倒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品管圈活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康复训练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华敏;荣燕;李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系统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系统性护理,观察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 2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1),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56% (P <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心绞痛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郭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策略对青年脑卒中患者消极情感状况及早期康复认知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策略对青年脑卒中患者消极情感及早期康复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模式.2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末接受焦虑和抑郁测评;记录2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早期康复知识掌握率和康复信心率;比较2组患者于干预后第2周末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脑卒中认知度、早期康复知识掌握率、康复信心率、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策略能改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早期康复认知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肌梗死患者输液室静滴药物所致疼痛的护理配合

    目的 研究对输液室静滴药物的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76例AMI患者,治疗静滴药物均为1,6-二磷酸果糖1,6-FDP.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用药说明、体征观察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途径疼痛护理.比较2组护理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滴后疼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7.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 (P <0.05).结论 多途径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输液室AMI患者静滴药物的疼痛感,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作者:黄态斐;杨君;冯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