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燕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系统性护理,观察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 2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1),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56% (P <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心绞痛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郭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立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改变了正常的呼吸生理、血流动力学、重要脏器血供等,以及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的防护作用丧失,易导致各种并发症[1-3].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建立常用方法.研究[4-5]表明,因气管导管固定不当导致的插管脱落占非计划拔管的9.7%~43.7%,非计划性拔(脱)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气管插管或气管插管脱落,和气管插管的途径、未采用适当的约束方法、缺乏科学的镇静措施、缺乏有效的固定和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生脱管、导管移位,则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导致死亡.
作者:莫永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化疗的肺癌患者分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干预前后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护理后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对化疗的肺癌患者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为显著.
作者:蔡萍;曹蓉;姚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9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观察干预前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 干预7d后,观察组SAS、SDS、SCL-90、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况与睡眠质量.
作者:翟飞飞;陈莉莉;周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组织化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2组均给予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组织化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肌力评估结果.结果 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24 h和30时,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0 d,观察组肌力等级评估≥Ⅲ级者25例(67.6%),对照组为19例(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护理过程中,组织化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肌力.
作者:凌素连;赵桂艳;欧春燕;阮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Dieulafoy病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并总结对28例Dieulafoy病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诊治及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对消化道大出血急救、病情观察、内镜治疗的护理配合、健康宣教等.结果 本组患者均在消化道出血24h内行急诊内镜治疗,26例经内镜成功止血,其中1例患者出现十二指肠球降部血肿,后转其他医院诊治;另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死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Dieulafoy病出血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护上应熟练掌握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护理方法,急诊内镜诊治应争取在消化道出血后24h内进行,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可在内科抗休克的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
作者:陈晓晶;余文琴;徐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健宣传教育对产褥期妇女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产褥期妇女15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健服务,试验组实施保健宣传教育,比较2组产褥期妇女的健康状况.结果 试验组饮食适应、睡眠质量以及乳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产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保健宣传教育有利于产褥期妇女的健康,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产生率,提高产褥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莉;沈艳萍;邢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CCM)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PSD患者给予CCM护理干预,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SF-36量表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第3个月后评估患者的抑郁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PSD患者HAMD评分(10.20±4.06)分,低于干预前的(20.38±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PSD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分数均较干预前提高,除生命力(VT)外,其余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CM干预后患者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BP)、总健康(GH)、情感角色(RE)、心理健康(MH)维度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
作者:高凤;田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是临床上少见的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达50%[1],其临床特点为高血糖、高血钠、高血浆渗透压、严重脱水伴不同程度神经精神表现等,及时抢救至关重要,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平稳降低血浆渗透压、血糖[2].本科室2016年1月成功救治1例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陆海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172例OSAH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86例,均接受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嗜睡程度和睡眠参数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每日、每周CPAP使用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依从性好者45例(52.3%),对照组为23例(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和嗜睡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低动脉血氧饱和度<90%的氧减时间比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低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满意度为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高OSAHS患者接受CPAP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刘慧丽;王燕;张文辉;谢艳;胡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LEEP刀治疗的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实行一般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评分.结果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显著低于干预组的88% (P <0.05);常规组对护理服务态度、沟通、护理操作能力、健康宣教等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常规组身体机能有所恢复、家庭相处融洽、社会融入度较好、情绪正常无心理问题等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 对LEEP刀治疗的宫颈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能缓解其不良情绪.
作者:何利芳;赵晓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实施对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QCC实施前急诊室收治6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QCC实施后急诊室收治的患者68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流程进行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观察组则在QCC下进行相关工作的交接.观察2组患者急诊、病房转运、交接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过程中,项目漏交接、交接流程错误、语言表达不清、患者身份信息不明、管路固定不规范、管路标志模糊或无标识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的实施对改善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质量有良好作用,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治萍;李青玲;周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抗凝联合溶栓干预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 选取76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凝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溶栓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溶栓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皮下血肿发生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对STEMI患者抗凝联合溶栓干预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提高急诊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章雪;郑颖;杨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献血者相关不良心理、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献血者恐惧心理发生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紧张情绪及不良心理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o1);实验组献血者献血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护理降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显著.
作者:潘国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疼痛教育在烧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189例,根据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综合疼痛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信念、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条目得分.结果 教育后,2组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信念、生活质量、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烧伤患者实施综合疼痛教育,可增强患者对疼痛管理知识的认识,改善疼痛控制效果,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作者:梁英;肖文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对输液室静滴药物的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76例AMI患者,治疗静滴药物均为1,6-二磷酸果糖1,6-FDP.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用药说明、体征观察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途径疼痛护理.比较2组护理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滴后疼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7.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 (P <0.05).结论 多途径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输液室AMI患者静滴药物的疼痛感,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作者:黄态斐;杨君;冯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CCU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对限制陪护制度认知的差异和需求情况.方法 选取CCU病房收治的患者200例、患者家属200例、及CCU病房的医护人员85例.在患者入院48 h后采用自制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①在“限制陪护对病情是否有利”、“患者及家属能否配合限制陪护制度”方面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3类人群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令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方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1%患者认为“亲人不在身边的孤独感和恐惧感等不良情绪”是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62.4%而医护人员认为是“紧张而忙碌的病房气氛”.③87.2%的家属有担忧心理,而担忧的原因主要为“因为不能看见患者而缺乏安全感”和“担心护理人员因工作忙而忽略生活护理”.结论 应重视CCU住院患者、家属对限制陪护的需求,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关护模式,探索新型探视模式,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作者:陈丽娜;卢回芬;周焕芳;胡雪萍;朱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护理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出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加强康复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康复护理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三方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率,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第三方满意度.
作者:魏艮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30例采用一般围术期护理,护理干预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对肠造口护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在肠造口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方面,护理干预组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方面,护理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延续性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肠造口护理掌握程度和患者满意度,降低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林睿;杨宁琍;汤娟;郝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