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萍;曹蓉;姚瑶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CCM)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PSD患者给予CCM护理干预,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SF-36量表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第3个月后评估患者的抑郁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PSD患者HAMD评分(10.20±4.06)分,低于干预前的(20.38±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PSD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分数均较干预前提高,除生命力(VT)外,其余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CM干预后患者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BP)、总健康(GH)、情感角色(RE)、心理健康(MH)维度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
作者:高凤;田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山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中山地区4所不同等级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00名急诊科护士,分析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结果 急诊护士在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方面感知的压力大;压力源得分高是频繁倒班;急诊护士的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个人成就感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工作压力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成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中山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杨杏芬;谢彩凤;范玉梅;陈楚云;杨志芹;广明亮;谢箐;戴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Dieulafoy病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并总结对28例Dieulafoy病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诊治及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对消化道大出血急救、病情观察、内镜治疗的护理配合、健康宣教等.结果 本组患者均在消化道出血24h内行急诊内镜治疗,26例经内镜成功止血,其中1例患者出现十二指肠球降部血肿,后转其他医院诊治;另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死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Dieulafoy病出血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护上应熟练掌握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护理方法,急诊内镜诊治应争取在消化道出血后24h内进行,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可在内科抗休克的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
作者:陈晓晶;余文琴;徐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2W+1H+1E程式化培训策略在心理科临床带教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2年—2015年本院新招聘并分配于心理科的16名新护士,按2W+1H+1E程式化培训策略进行培训.1年培训期结束后,将全院新护士定级考核均分与心理科新护士定级考核均分作横向比较;对新护士培训前、后综合素质调查考核得分作纵向比较.结果 心理科新护士定级考核总评均分显著优于护理部考核总评均分(P<0.05);心理科新护士培训后综合素质显著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 心理科2W+1H+1E程式化培训策略实施提高了培训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殷杰梅;陈爱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急诊科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急诊护理路径救治,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优化的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救治.观察2组患者临床结局并记录2组护理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的舒适度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的舒适度评分(2.56±7.17)、(73.54±6.62)、(75.69±5.43)、(85.47±5.4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治疗时间短,48 h内病死率、总病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均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苏静;支勇权;来锦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献血者相关不良心理、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献血者恐惧心理发生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紧张情绪及不良心理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o1);实验组献血者献血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护理降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显著.
作者:潘国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策略对青年脑卒中患者消极情感及早期康复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模式.2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末接受焦虑和抑郁测评;记录2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早期康复知识掌握率和康复信心率;比较2组患者于干预后第2周末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脑卒中认知度、早期康复知识掌握率、康复信心率、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策略能改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早期康复认知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免疫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118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患者实施营养护理干预措施,收集2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免疫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与干预前相比,自身营养免疫状况得到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营养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放化疗患者改善自身营养免疫状况,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小青;魏红霞;刘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抗凝联合溶栓干预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 选取76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凝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溶栓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溶栓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皮下血肿发生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对STEMI患者抗凝联合溶栓干预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提高急诊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章雪;郑颖;杨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选择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的84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经围术期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皮下血肿消失时间,溃疡面消失时间,小腿麻木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的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与护理方式.方法 选择84例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总护理有效率为95.24%,4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亡.本次救助效果显著,经护理后,患者的呼吸能力得到显著改善,绝大部分家属与患者满意,未发生和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对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系统化急救护理措施,可全面提升护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谭姝;郑红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对输液室静滴药物的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76例AMI患者,治疗静滴药物均为1,6-二磷酸果糖1,6-FDP.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用药说明、体征观察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途径疼痛护理.比较2组护理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滴后疼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7.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 (P <0.05).结论 多途径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输液室AMI患者静滴药物的疼痛感,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作者:黄态斐;杨君;冯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混合线性模型应用于婴幼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104例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生长发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指导护理干预措施制定和实施.比较2组婴幼儿护理干预后体质量、身高增加情况及干预期患病情况.结果 干预3、6个月后,观察组婴幼儿体质量增加和身高增加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期各类疾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婴幼儿生长发育护理中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有助于提高其生长发育水平.
作者:韩艳梅;韩宇洲;苗耐英;韩丽红;郜恋恋;白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对急诊科实习护士业务技能及实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科实习护士7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报到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名.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带教,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带教,观察2组护士带教前后业务技能和实习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习后,观察组实习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分别为(92.24±4.12)分和(87.96 +5.32)分,显著高于实习前和对照组实习后(P<0.05).观察组实习优良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 (P <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提高急诊科实习护士专业护理技能和实习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孙文娟;夏瑜青;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自我约束优良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自我约束优良率、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约束力,提高患者的认可度.
作者:黄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是临床上少见的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达50%[1],其临床特点为高血糖、高血钠、高血浆渗透压、严重脱水伴不同程度神经精神表现等,及时抢救至关重要,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平稳降低血浆渗透压、血糖[2].本科室2016年1月成功救治1例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陆海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改变了正常的呼吸生理、血流动力学、重要脏器血供等,以及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的防护作用丧失,易导致各种并发症[1-3].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建立常用方法.研究[4-5]表明,因气管导管固定不当导致的插管脱落占非计划拔管的9.7%~43.7%,非计划性拔(脱)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气管插管或气管插管脱落,和气管插管的途径、未采用适当的约束方法、缺乏科学的镇静措施、缺乏有效的固定和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生脱管、导管移位,则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导致死亡.
作者:莫永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护理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出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加强康复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康复护理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三方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率,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第三方满意度.
作者:魏艮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立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LEEP刀治疗的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实行一般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评分.结果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显著低于干预组的88% (P <0.05);常规组对护理服务态度、沟通、护理操作能力、健康宣教等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常规组身体机能有所恢复、家庭相处融洽、社会融入度较好、情绪正常无心理问题等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 对LEEP刀治疗的宫颈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能缓解其不良情绪.
作者:何利芳;赵晓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