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减轻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分析

潘国芳

关键词:心理护理, 首次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献血者相关不良心理、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献血者恐惧心理发生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紧张情绪及不良心理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o1);实验组献血者献血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护理降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显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关系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管理对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126例,将血糖控制理想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设为干预组,将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设为对照组,分析2组孕妇娩出的新生儿24 h内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前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孕妇新生儿产后0~0.5 h、0.5~2 h、2~6h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血糖控制能显著降低新生儿出生后低血糖发生率.

    作者:卞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自我约束优良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自我约束优良率、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约束力,提高患者的认可度.

    作者:黄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例复发巨大垂体瘤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

    垂体瘤为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肿瘤大径达4 cm或以上者称之为巨大型垂体瘤,按此标准,在需行手术治疗的垂体瘤中,巨大型约占5%.由于巨大型垂体瘤显著向鞍上、鞍旁生长,可严重推挤压迫视神经和鞍上血管,并常侵入海绵窦内,手术全部切除困难且并发症率高[1].垂体瘤卒中(PA)是垂体腺瘤由于梗塞或出血所引起的一组综合症[2].临床上PA多发生于较大腺瘤,微腺瘤罕见[3].2014年3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1例复发巨大垂体瘤卒中的患者,经过手术和精心护理,患者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房会娥;陈香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山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山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中山地区4所不同等级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00名急诊科护士,分析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结果 急诊护士在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方面感知的压力大;压力源得分高是频繁倒班;急诊护士的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个人成就感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工作压力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成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中山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杨杏芬;谢彩凤;范玉梅;陈楚云;杨志芹;广明亮;谢箐;戴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抗凝联合溶栓干预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抗凝联合溶栓干预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 选取76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凝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溶栓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溶栓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皮下血肿发生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对STEMI患者抗凝联合溶栓干预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提高急诊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章雪;郑颖;杨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例儿童天疱疮护理体会

    儿童天疱疮患儿1例,给予甲强龙抗炎,甲氨蝶呤治疗原发疾病,配合抗感染治疗,补充白蛋白、对症支持治疗.加强皮肤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治疗及护理,患儿病情逐步恢复稳定,双手、足部未见新发水疱,无感染.

    作者:毛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80例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卧位改良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卧位改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进行耳鼻喉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研究组采取改良卧位,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结果 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5.0% (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 (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0 min、2h血氧饱和度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卧位改良可促进其伤口积血渗出,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产生,使呼吸保持通畅,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顾敏晖;朱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评管圈活动小组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管理.比较2组康复管理前后患者康复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2、4周后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康复训练前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吸、偏瘫、跌倒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品管圈活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康复训练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华敏;荣燕;李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动机性访谈对促进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令的依从性的调查

    目的 通过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实施动机性访谈(MI),评价患者服用华法令的依从性.方法 将8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MI干预.随访6个月,对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法分别评估MI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令的依从性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经MI干预后出院时、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服药依从意愿和信心显著提高(P<0.05).结论 MI可促进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令的依从性.

    作者:章琳慧;苏严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集束化管理对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对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81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干预组在集束化方案指导下进行注射.结果 2组患者皮下出血、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集束化策略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能有效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云;马芳琴;唐丽娜;谢路燕;纪倩;陈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直视插入连续灌流式尿道膀胱镜患者应用疼痛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使用自行研制的直视插入连续灌流式尿道膀胱镜治疗膀胱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60例膀胱癌患者,按照膀胱镜使用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行研制的直视插入连续灌流式尿道膀胱镜,给予术中和术后舒适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膀胱镜,给予常规护理.2组均在硬脊膜外连续麻醉下行膀胱癌汽化手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疼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视插入连续灌流式尿道膀胱镜膀胱癌患者手术中,具有手术创伤小、疼痛感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痊愈快等优点.

    作者:卓冬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协同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CCM)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PSD患者给予CCM护理干预,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SF-36量表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第3个月后评估患者的抑郁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PSD患者HAMD评分(10.20±4.06)分,低于干预前的(20.38±5.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PSD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分数均较干预前提高,除生命力(VT)外,其余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CM干预后患者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BP)、总健康(GH)、情感角色(RE)、心理健康(MH)维度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

    作者:高凤;田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急诊科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急诊护理路径救治,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优化的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救治.观察2组患者临床结局并记录2组护理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的舒适度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的舒适度评分(2.56±7.17)、(73.54±6.62)、(75.69±5.43)、(85.47±5.4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治疗时间短,48 h内病死率、总病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均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苏静;支勇权;来锦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例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是临床上少见的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达50%[1],其临床特点为高血糖、高血钠、高血浆渗透压、严重脱水伴不同程度神经精神表现等,及时抢救至关重要,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平稳降低血浆渗透压、血糖[2].本科室2016年1月成功救治1例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陆海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全程护理干预改善OSAHS患者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和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172例OSAH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86例,均接受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嗜睡程度和睡眠参数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每日、每周CPAP使用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依从性好者45例(52.3%),对照组为23例(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和嗜睡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低动脉血氧饱和度<90%的氧减时间比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低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满意度为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高OSAHS患者接受CPAP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刘慧丽;王燕;张文辉;谢艳;胡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保健宣教对产褥期妇女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健宣传教育对产褥期妇女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产褥期妇女15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健服务,试验组实施保健宣传教育,比较2组产褥期妇女的健康状况.结果 试验组饮食适应、睡眠质量以及乳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产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保健宣传教育有利于产褥期妇女的健康,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产生率,提高产褥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莉;沈艳萍;邢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对急诊科实习护士业务技能及实习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对急诊科实习护士业务技能及实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科实习护士7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报到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名.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带教,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带教,观察2组护士带教前后业务技能和实习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习后,观察组实习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分别为(92.24±4.12)分和(87.96 +5.32)分,显著高于实习前和对照组实习后(P<0.05).观察组实习优良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 (P <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提高急诊科实习护士专业护理技能和实习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孙文娟;夏瑜青;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策略对青年脑卒中患者消极情感状况及早期康复认知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策略对青年脑卒中患者消极情感及早期康复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模式.2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末接受焦虑和抑郁测评;记录2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早期康复知识掌握率和康复信心率;比较2组患者于干预后第2周末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脑卒中认知度、早期康复知识掌握率、康复信心率、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策略能改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早期康复认知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品管圈活动实施对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质量的改善研究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实施对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QCC实施前急诊室收治6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QCC实施后急诊室收治的患者68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流程进行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观察组则在QCC下进行相关工作的交接.观察2组患者急诊、病房转运、交接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过程中,项目漏交接、交接流程错误、语言表达不清、患者身份信息不明、管路固定不规范、管路标志模糊或无标识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的实施对改善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质量有良好作用,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治萍;李青玲;周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探讨对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CT增强检查的17 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总结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结果 17 198例患者中18例(0.10%)发生造影剂外渗.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10岁或≥60岁)、合并肿瘤、穿刺血管部位(前臂小静脉、手背静脉)、注射速度快(3~4 mL/s)及注射渗透压高(>500 mOsm/kgH2O)是引发造影剂外渗的原因(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发生造影剂外渗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重视医学健康教育、提高穿刺与注射技术、合理选择穿刺静脉、科学使用高压注射器,是降低造影剂外渗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梁俊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