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抗凝联合溶栓干预的护理配合

章雪;郑颖;杨君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抗凝, 溶栓, 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抗凝联合溶栓干预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 选取76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凝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溶栓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溶栓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皮下血肿发生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对STEMI患者抗凝联合溶栓干预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提高急诊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双频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护理对照

    目的 对比经尿道双频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其中51例应用经尿道双频半导体激光剜除术治疗,42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对2组患者术前各项资料、术后血红蛋白变化率、钠离子变化率、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服务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半导体激光组术后血红蛋白变化、钠离子变化、膀胱冲洗时间、术后拔出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TURP组(P<0.05).结论 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TURP疗效相近,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作者:滕玉娟;范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应用进展

    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改变了正常的呼吸生理、血流动力学、重要脏器血供等,以及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的防护作用丧失,易导致各种并发症[1-3].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建立常用方法.研究[4-5]表明,因气管导管固定不当导致的插管脱落占非计划拔管的9.7%~43.7%,非计划性拔(脱)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气管插管或气管插管脱落,和气管插管的途径、未采用适当的约束方法、缺乏科学的镇静措施、缺乏有效的固定和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生脱管、导管移位,则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导致死亡.

    作者:莫永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80例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卧位改良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卧位改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进行耳鼻喉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研究组采取改良卧位,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结果 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5.0% (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 (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0 min、2h血氧饱和度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卧位改良可促进其伤口积血渗出,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产生,使呼吸保持通畅,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顾敏晖;朱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立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山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山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中山地区4所不同等级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00名急诊科护士,分析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结果 急诊护士在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方面感知的压力大;压力源得分高是频繁倒班;急诊护士的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个人成就感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工作压力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成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中山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杨杏芬;谢彩凤;范玉梅;陈楚云;杨志芹;广明亮;谢箐;戴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混合线性模型在婴幼儿生长发育中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混合线性模型应用于婴幼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104例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生长发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指导护理干预措施制定和实施.比较2组婴幼儿护理干预后体质量、身高增加情况及干预期患病情况.结果 干预3、6个月后,观察组婴幼儿体质量增加和身高增加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期各类疾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婴幼儿生长发育护理中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有助于提高其生长发育水平.

    作者:韩艳梅;韩宇洲;苗耐英;韩丽红;郜恋恋;白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Dieulafoy病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配合与体会

    目的 探讨Dieulafoy病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并总结对28例Dieulafoy病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诊治及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对消化道大出血急救、病情观察、内镜治疗的护理配合、健康宣教等.结果 本组患者均在消化道出血24h内行急诊内镜治疗,26例经内镜成功止血,其中1例患者出现十二指肠球降部血肿,后转其他医院诊治;另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死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Dieulafoy病出血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护上应熟练掌握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护理方法,急诊内镜诊治应争取在消化道出血后24h内进行,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可在内科抗休克的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

    作者:陈晓晶;余文琴;徐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行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化疗期间,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化疗期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各维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疼痛、疲倦乏力、失眠、呼吸困难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朱凌云;严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化疗的肺癌患者分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干预前后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护理后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对化疗的肺癌患者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为显著.

    作者:蔡萍;曹蓉;姚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动机性访谈对促进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令的依从性的调查

    目的 通过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实施动机性访谈(MI),评价患者服用华法令的依从性.方法 将8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MI干预.随访6个月,对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法分别评估MI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令的依从性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经MI干预后出院时、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服药依从意愿和信心显著提高(P<0.05).结论 MI可促进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令的依从性.

    作者:章琳慧;苏严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品管圈活动实施对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质量的改善研究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实施对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QCC实施前急诊室收治6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QCC实施后急诊室收治的患者68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流程进行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观察组则在QCC下进行相关工作的交接.观察2组患者急诊、病房转运、交接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过程中,项目漏交接、交接流程错误、语言表达不清、患者身份信息不明、管路固定不规范、管路标志模糊或无标识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的实施对改善急诊、病房护士工作交接质量有良好作用,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治萍;李青玲;周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

    246例化疗药物外渗的恶性肿瘤患者,均给予局部封闭治疗,其中54例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持续3d冷敷后症状消失;12例愈合不佳,1个月后出现局部皮肤约1 cm大小质硬的瘢痕.药物外渗分析原因与“化疗前对患者健康宣教不足”、“护理人员与医生交流不足”、“药物因素”、“穿刺部位选择不当”、“操作不当”有关,可使用局部封闭、红外线或超短波照射、局部外敷等方法处理,护士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化.

    作者:覃秀玉;廖新颖;覃慧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急诊科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急诊护理路径救治,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优化的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救治.观察2组患者临床结局并记录2组护理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的舒适度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的舒适度评分(2.56±7.17)、(73.54±6.62)、(75.69±5.43)、(85.47±5.4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治疗时间短,48 h内病死率、总病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均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苏静;支勇权;来锦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DCA循环在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

    目的 探讨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护理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出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加强康复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康复护理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三方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率,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第三方满意度.

    作者:魏艮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对急诊科实习护士业务技能及实习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对急诊科实习护士业务技能及实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科实习护士7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报到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名.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带教,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带教,观察2组护士带教前后业务技能和实习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习后,观察组实习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分别为(92.24±4.12)分和(87.96 +5.32)分,显著高于实习前和对照组实习后(P<0.05).观察组实习优良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 (P <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提高急诊科实习护士专业护理技能和实习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孙文娟;夏瑜青;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集束化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34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时生存质量评分,并统计2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2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生存质量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述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过程中,观察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87.75月,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4.00月(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运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洪丽萍;胡向荣;王雅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与护理探讨

    目的 探究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与护理方式.方法 选择84例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总护理有效率为95.24%,4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亡.本次救助效果显著,经护理后,患者的呼吸能力得到显著改善,绝大部分家属与患者满意,未发生和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对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系统化急救护理措施,可全面提升护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谭姝;郑红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疼痛教育在严重烧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疼痛教育在烧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189例,根据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综合疼痛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信念、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条目得分.结果 教育后,2组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信念、生活质量、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烧伤患者实施综合疼痛教育,可增强患者对疼痛管理知识的认识,改善疼痛控制效果,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作者:梁英;肖文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关系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管理对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126例,将血糖控制理想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设为干预组,将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设为对照组,分析2组孕妇娩出的新生儿24 h内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前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孕妇新生儿产后0~0.5 h、0.5~2 h、2~6h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血糖控制能显著降低新生儿出生后低血糖发生率.

    作者:卞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在LEEP刀治疗的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LEEP刀治疗的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实行一般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评分.结果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显著低于干预组的88% (P <0.05);常规组对护理服务态度、沟通、护理操作能力、健康宣教等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常规组身体机能有所恢复、家庭相处融洽、社会融入度较好、情绪正常无心理问题等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 对LEEP刀治疗的宫颈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能缓解其不良情绪.

    作者:何利芳;赵晓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