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利芳;赵晓荣
目的 探讨在行清除术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中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0例接受清除术治疗的外伤性颅内血肿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对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出院前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 (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 (P <0.05).结论 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全面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沈凤丹;倪美玉;王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对输液室静滴药物的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76例AMI患者,治疗静滴药物均为1,6-二磷酸果糖1,6-FDP.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用药说明、体征观察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途径疼痛护理.比较2组护理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滴后疼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7.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 (P <0.05).结论 多途径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输液室AMI患者静滴药物的疼痛感,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作者:黄态斐;杨君;冯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是临床上少见的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达50%[1],其临床特点为高血糖、高血钠、高血浆渗透压、严重脱水伴不同程度神经精神表现等,及时抢救至关重要,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平稳降低血浆渗透压、血糖[2].本科室2016年1月成功救治1例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陆海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自我约束优良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自我约束优良率、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约束力,提高患者的认可度.
作者:黄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生后24 h生命体征平稳且奶量小于10 mL的早产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试验组进行微量喂养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仅进行微量喂养,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在喂养耐受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2组在反流次数及胃残留次数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能有效改善早产儿吞咽功能障碍,缩短病程且减少喂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莉;顾惠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卧位改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进行耳鼻喉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研究组采取改良卧位,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结果 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5.0% (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 (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0 min、2h血氧饱和度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卧位改良可促进其伤口积血渗出,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产生,使呼吸保持通畅,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顾敏晖;朱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CCU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对限制陪护制度认知的差异和需求情况.方法 选取CCU病房收治的患者200例、患者家属200例、及CCU病房的医护人员85例.在患者入院48 h后采用自制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①在“限制陪护对病情是否有利”、“患者及家属能否配合限制陪护制度”方面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3类人群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令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方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1%患者认为“亲人不在身边的孤独感和恐惧感等不良情绪”是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62.4%而医护人员认为是“紧张而忙碌的病房气氛”.③87.2%的家属有担忧心理,而担忧的原因主要为“因为不能看见患者而缺乏安全感”和“担心护理人员因工作忙而忽略生活护理”.结论 应重视CCU住院患者、家属对限制陪护的需求,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关护模式,探索新型探视模式,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作者:陈丽娜;卢回芬;周焕芳;胡雪萍;朱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选择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的84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经围术期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皮下血肿消失时间,溃疡面消失时间,小腿麻木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的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疼痛教育在烧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189例,根据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综合疼痛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信念、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条目得分.结果 教育后,2组患者的疼痛强度、疼痛信念、生活质量、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烧伤患者实施综合疼痛教育,可增强患者对疼痛管理知识的认识,改善疼痛控制效果,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作者:梁英;肖文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改变了正常的呼吸生理、血流动力学、重要脏器血供等,以及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的防护作用丧失,易导致各种并发症[1-3].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建立常用方法.研究[4-5]表明,因气管导管固定不当导致的插管脱落占非计划拔管的9.7%~43.7%,非计划性拔(脱)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气管插管或气管插管脱落,和气管插管的途径、未采用适当的约束方法、缺乏科学的镇静措施、缺乏有效的固定和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生脱管、导管移位,则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导致死亡.
作者:莫永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献血者相关不良心理、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献血者恐惧心理发生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紧张情绪及不良心理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o1);实验组献血者献血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护理降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显著.
作者:潘国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2W+1H+1E程式化培训策略在心理科临床带教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2年—2015年本院新招聘并分配于心理科的16名新护士,按2W+1H+1E程式化培训策略进行培训.1年培训期结束后,将全院新护士定级考核均分与心理科新护士定级考核均分作横向比较;对新护士培训前、后综合素质调查考核得分作纵向比较.结果 心理科新护士定级考核总评均分显著优于护理部考核总评均分(P<0.05);心理科新护士培训后综合素质显著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 心理科2W+1H+1E程式化培训策略实施提高了培训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殷杰梅;陈爱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LEEP刀治疗的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实行一般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评分.结果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显著低于干预组的88% (P <0.05);常规组对护理服务态度、沟通、护理操作能力、健康宣教等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常规组身体机能有所恢复、家庭相处融洽、社会融入度较好、情绪正常无心理问题等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 对LEEP刀治疗的宫颈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能缓解其不良情绪.
作者:何利芳;赵晓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组织化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2组均给予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组织化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干预.对比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肌力评估结果.结果 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24 h和30时,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0 d,观察组肌力等级评估≥Ⅲ级者25例(67.6%),对照组为19例(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护理过程中,组织化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肌力.
作者:凌素连;赵桂艳;欧春燕;阮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垂体瘤为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肿瘤大径达4 cm或以上者称之为巨大型垂体瘤,按此标准,在需行手术治疗的垂体瘤中,巨大型约占5%.由于巨大型垂体瘤显著向鞍上、鞍旁生长,可严重推挤压迫视神经和鞍上血管,并常侵入海绵窦内,手术全部切除困难且并发症率高[1].垂体瘤卒中(PA)是垂体腺瘤由于梗塞或出血所引起的一组综合症[2].临床上PA多发生于较大腺瘤,微腺瘤罕见[3].2014年3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1例复发巨大垂体瘤卒中的患者,经过手术和精心护理,患者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房会娥;陈香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对急诊科实习护士业务技能及实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科实习护士7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报到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名.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带教,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带教,观察2组护士带教前后业务技能和实习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习后,观察组实习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分别为(92.24±4.12)分和(87.96 +5.32)分,显著高于实习前和对照组实习后(P<0.05).观察组实习优良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 (P <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提高急诊科实习护士专业护理技能和实习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孙文娟;夏瑜青;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策略对青年脑卒中患者消极情感及早期康复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模式.2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末接受焦虑和抑郁测评;记录2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早期康复知识掌握率和康复信心率;比较2组患者于干预后第2周末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脑卒中认知度、早期康复知识掌握率、康复信心率、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身心照护为基础的整体护理策略能改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早期康复认知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儿童天疱疮患儿1例,给予甲强龙抗炎,甲氨蝶呤治疗原发疾病,配合抗感染治疗,补充白蛋白、对症支持治疗.加强皮肤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治疗及护理,患儿病情逐步恢复稳定,双手、足部未见新发水疱,无感染.
作者:毛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计划性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计划性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CNP模式.对比2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 (P <0.05).结论 在计划性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CNP能降低产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英;周宪群;王霜;沈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型“360”健康教育模式在新生儿巨结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巨结肠保守治疗患儿43例为观察组,均接受“360”健康教育.另选取2013年1月—12月巨结肠保守治疗患儿41例为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儿家属预手术期家庭护理能力、患儿术前一般情况及术前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预手术期家庭护理能力(91.22±1.93)分,高于对照组的(76.83±2.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术前年龄、体质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前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为2.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P <0.05).结论“360”健康教育模式由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有效提升新生儿巨结肠保守治疗患儿家属的家庭护理能力,为患儿术前准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邵丽;张爱玲;张伟;李莉;马艳玲;霍春梅;张林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