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ITROS5.1FS干式生化分析仪2009~2010年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评价

赵暾

关键词:VITRO S5.1 FS干式生化分析仪, 质量控制, 室间质量评价, 变异指数得分
摘要:目的 通过对VITROS 5.1 FS干式生化分析仪2009~2010年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检验质量.方法 将2009~2010年6次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的18项生化指标进行列表统计,通过分析各指标变异指数得分(VIS)的优差,结合日常工作,巩固成绩查找不足.结果 对比2009年质评结果,2010年各指标不仅优良率由87.0%提升至94.4%,且优秀率由62.9%提升至75.9%,不及格率由3.7%降为0.同时3次VIS总成绩均达到优秀等级.但2009年2个不及格项3个及格项及2010年2个及格项均暴露了钠氯电解质测定的软肋.结论 2010年通过加强操作人员培训,严格控制干湿度,强化日常维护保养等改进措施全面提升了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于仍然存在的钠氯电解质检测问题,因为涉及VITROS 5.1 FS干式生化分析仪基本设计缺陷,不仅需要检验工作者加倍努力的去掌握仪器性能,还需要美国强生公司的工程设计人员提出更加完善优秀的方案来弥补现有缺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变化的观察分析

    目的 动态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滴度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清抗-HBs滴度检测,间隔6月后复查,分析前后抗体滴度水平的差异.结果 34例患者中有28例观察前后的抗-HBs滴度降低,占82.4%;有6例抗-HBs滴度升高,占17.6%.抗-HBs滴度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抗-HBs滴度水平随时间而不断变化,而且降低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升高者.

    作者:尚有全;张岩郅;苏伟;张焕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124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ICU病房近5年来收治的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4例,观察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12例死亡,112例存活,28例致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结论 积极的综合治疗和ICU监护治疗及细致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永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双语互动提问式教学在临床大课教学中的应用及展望

    临床大课教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必修课,其教学效果及质量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临床实践,因此提高带教质量,优化教学流程是目前临床大课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文章以开放、互动式教学为突破口,论述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与特点,并就其如何与临床实际有机地结合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唐梅;李敏;陈海平;王翠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声加多酶溶液对腹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

    目的 观察超声加多酶溶液对腹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 将2周内日常需要清洗和保养的腹腔镜器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件腹腔镜器械于术后不进行初步手工清洗擦拭和拆分,污染物变干后,再放进多酶溶液超声清洗;实验组于术后61件腹腔镜器械立即进行初步手工清洗擦拭和拆分后再采取对照组的清洗方法.以目测及采取联苯胺法(杰力试纸)检测判定两组的存留血污及细胞组织的程度.结果 对照组检测合格率为86.89%,实验组检测合格率为98.36%(P<0.05).结论 实验组的清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术后手工预洗的重要性.术后手工拆分预洗是腹腔镜清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成丽芬;陈丽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分期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以物理因子结合康复手法为主的分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和物理因子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临床简易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但治疗组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武润桃;孙雪峰;陈兰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碘仿樟脑酚与樟脑酚根管封药比较

    目的 比较用碘仿樟脑酚作为根管消毒剂与单用樟脑酚消毒根管之间的差别.方法 选择急、慢性根尖周炎需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100例,102颗行根管治疗的患牙,随机分为碘仿樟脑酚组(实验组),樟脑酚组(对照组)进行根管消毒.封药7 d后,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封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封药后疼痛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结论 碘仿樟脑酚是一种理想的根管消毒剂.

    作者:陈晓芸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前列腺素E1)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滴注.对治疗前后情况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段、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等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发生次数,心电图ST的改变及LVEF,凝血功能指标Fb、PT、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缺血客观指标,改善凝血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许林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项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显示血清TC、LDL-C、TG、IMT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小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声导引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肿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导引下经皮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肿的疗效.方法 甲状腺囊肿患者34例(共40个囊肿),在声像图的监视下将PTC针(18~20 G)经皮刺入囊肿内,按抽吸囊液量的25%注入无水乙醇,并反复抽吸2~3次,后囊肿内保留0.5~1.0 ml硬化剂,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超声,测量囊肿大小.疗效判断标准分为4级,0级囊肿大小无变化;Ⅰ级囊腔较治疗前缩小<1/3;Ⅱ级囊腔缩小在1/3~2/3之间;Ⅲ级囊腔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结果 34例患者40个囊肿,囊肿大4.3 cm×5.2 cm,小1.3 cm×1.5 cm,抽出囊液3~25 ml.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有效率85.0%,治愈率32.5%;6个月有效率90.0%,治愈率40.0%;12个月有效率100%,治愈率77.5%.5例注射乙醇时出现疼痛,10 min后消失,全部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导引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肿简单易行、效果好、痛苦小、安全,可以替代传统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玉梅;王慧娟;王栋;王艳;刘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临床探析

    目的 对老年肿瘤患者经化疗后导致的肝损害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化疗的49例老年肿瘤患者经化疗后导致肝损害的特点.结果 134例老年肿瘤患者中,化疗过程中发生肝损害49例(36.6%).肝损害的出现与否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发生肝损害的患者中,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者占10.2%,伴有肝脏转移者42.9%,均明显高于没有肝损害的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老年肿瘤患者与没有肝损害的患者肿瘤类型明显不同(P<0.05),但与肿瘤分期关系不大(P>0.05),36.7%的患者肝功能损害出现在化疗前2个周期.肝功能损害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升高比率大,占30.6%.肝脏功能恢复正常者45例.结论 肝脏转移可能是导致肝损害的主要易感因素之一,肝功损害和年龄、性别、分期等无关,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所致的肝损害预后一般较好,大多不需减量或者延迟化疗.

    作者:余意;程先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应用Madison 8000多普勒超声仪对650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多切面探查,探头频率为2.5 MHz,观察患者房室大小和瓣膜的形态结构、流返部位和程度.结果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随患者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主要累及主动脉瓣,多伴有主动脉瓣返流,二尖瓣较少累及.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观察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厚度与回声强度与活动度,此外还可发现瓣环钙化状况与返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杨;吴玮;彭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肠外瘘的诊治进展

    肠外瘘是腹部创伤、手术或感染等多种原因所致的腹腔内病变继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腹内脓肿向肠壁及腹壁切口或引流口穿破,形成长时间排出脓液、消化液或气体的肠管与体表通道的病理性改变.20世纪70年代之前,肠外瘘的病死率约50%~60%[1],近期随着科学的进步及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肠外瘘的治疗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国内病死率约6.2%~17.0%[2].但是,肠外瘘至今仍然是腹部外科手术棘手的病症之一,它不仅可以引起严重感染,还可以引起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病死率较高.败血症、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亦成为其主要致死原因.在所有的肠瘘中手术后肠外瘘占75%~85%[3].本文对肠外瘘的诊治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于伟;张金娟;宗兵;曾林文;吴鸣;陈进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內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圈垫式劈核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10~12点位间角膜缘的角膜与结膜结合处后方0.5 mm,做长5.5~6.0 mm、深达1/2角膜缘厚度的直线形隧道切口.将核移至前房,于核的上方注入透明质酸钠,以保护角膜内皮.右手持圈垫器,自隧道切口进入核与后囊之间,使晶体核后极部稳定于圈垫器内,左手持劈核刀自隧道切口进入核的前面,纵向从核中央两手相对缓缓用力,将核劈成两半.分别用圈垫器沿纵轴方向娩出.对实施该手术常规人工晶体植入的264例(324眼)分析其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视力恢复快,切口愈合好,并发症少.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圈垫式劈核法具有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金建华;王君红;张新宇;梁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注重实践用心沟通医学教育——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2007级留学生内科见习带教体会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医学交流,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国际学院,并于2007年迎来了首批海外留学生.4年来,如何教育和管理好这批学生,一直是首都医科大学各级领导和各专业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探究的课题.4年后的今天,这批学生开始走进了临床,更复杂的医学实践使得教师和学生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通过近半年的留学生内科见习带教工作,我们发现,针对这群特点鲜明的外国学生,为了取得良好的见习效果,进一步探索有别于我们既往成型的见习教法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作者:赵树梅;刘力戈;郑玉;王秀华;梁金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孤束核调节动脉血压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中枢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动脉血压稳定,使其能满足组织血流灌注和代谢的需要.长期稳定的血压需要神经系统维持,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TS)通过神经反射的开放式和关闭式通路,发挥血压调定点的作用,在维持血压自我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多种类型高血压的病理进程.

    作者:钟冬胜;王茂明;综述;杨福兵;审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对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的价值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评价溃疡性结肠炎(UC)的价值.方法 检测不同程度UC患者血清CRP水平,并设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UC活动期及缓解期患者血清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活动期患者血清CRP水平较缓解期患者亦升高(P<0.01),同时,UC活动期患者病情越重,血清CRP水平越高(P<0.01).结论 血清CRP水平可用于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临床病情程度,对UC的诊断、判断病情活动性及病情程度以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墙登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AS)逐渐增多,成为导管介入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PAS临床上处理方法众多,我院近年开展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PAS 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华;黄建波;袁战军;热娜;唐志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单管负压引流在腹部手术切口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皮下留置单管负压引流在腹部手术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5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切口分别采用切口皮下留置硅球负压引流及常规Ⅰ期缝合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使用切口皮下留置硅球负压引流组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拆线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能有效地减少腹部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强;俞一峰;周方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家族性中青年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高血压2例报告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以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严重心肌病.20%~35%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是家族性发病[1].本人在临床中遇到家族聚集性的中青年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高血压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黏液型与低分化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疗及预后比较

    目的 探讨黏液型胃癌(MGC)与低分化胃癌(PDG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8例MGC患者和98例PDGC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GC与PDGC患者发病年龄(t=5.07)、远处转移率(χ2=6.262)、腹膜种植率(χ2=7.881)和根治性切除率(χ2=3.9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除性别对治疗效果无影响外,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远处转移、是否肝转移和腹膜种植均是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因素.结论 MGC与PDGC总体预后相当,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组织学类型较差的MGC和PDGC很重要.

    作者:李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