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全;张岩郅;苏伟;张焕巧
临床大课教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必修课,其教学效果及质量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临床实践,因此提高带教质量,优化教学流程是目前临床大课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文章以开放、互动式教学为突破口,论述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与特点,并就其如何与临床实际有机地结合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唐梅;李敏;陈海平;王翠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VITROS 5.1 FS干式生化分析仪2009~2010年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检验质量.方法 将2009~2010年6次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的18项生化指标进行列表统计,通过分析各指标变异指数得分(VIS)的优差,结合日常工作,巩固成绩查找不足.结果 对比2009年质评结果,2010年各指标不仅优良率由87.0%提升至94.4%,且优秀率由62.9%提升至75.9%,不及格率由3.7%降为0.同时3次VIS总成绩均达到优秀等级.但2009年2个不及格项3个及格项及2010年2个及格项均暴露了钠氯电解质测定的软肋.结论 2010年通过加强操作人员培训,严格控制干湿度,强化日常维护保养等改进措施全面提升了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于仍然存在的钠氯电解质检测问题,因为涉及VITROS 5.1 FS干式生化分析仪基本设计缺陷,不仅需要检验工作者加倍努力的去掌握仪器性能,还需要美国强生公司的工程设计人员提出更加完善优秀的方案来弥补现有缺陷.
作者:赵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感染病学教学中的开展,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文章结合感染病学教学的现状,对PBL教学模式在感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总结,并提出存在问题和对策,以进一步提高感染性疾病教学质量.
作者:吕盈盈;谷俊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超声加多酶溶液对腹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 将2周内日常需要清洗和保养的腹腔镜器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件腹腔镜器械于术后不进行初步手工清洗擦拭和拆分,污染物变干后,再放进多酶溶液超声清洗;实验组于术后61件腹腔镜器械立即进行初步手工清洗擦拭和拆分后再采取对照组的清洗方法.以目测及采取联苯胺法(杰力试纸)检测判定两组的存留血污及细胞组织的程度.结果 对照组检测合格率为86.89%,实验组检测合格率为98.36%(P<0.05).结论 实验组的清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术后手工预洗的重要性.术后手工拆分预洗是腹腔镜清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成丽芬;陈丽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加味葛根散药枕及腰部练功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腰肌劳损诊断标准的108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将加味葛根散枕每天睡时枕在腰部;主动伸腰锻炼,3次/d,连续4周.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维生素B1、维生素E,连用4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2周以及4周后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味葛根散药枕及腰部练功治疗腰肌劳损简便、有效.
作者:滕高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內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圈垫式劈核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10~12点位间角膜缘的角膜与结膜结合处后方0.5 mm,做长5.5~6.0 mm、深达1/2角膜缘厚度的直线形隧道切口.将核移至前房,于核的上方注入透明质酸钠,以保护角膜内皮.右手持圈垫器,自隧道切口进入核与后囊之间,使晶体核后极部稳定于圈垫器内,左手持劈核刀自隧道切口进入核的前面,纵向从核中央两手相对缓缓用力,将核劈成两半.分别用圈垫器沿纵轴方向娩出.对实施该手术常规人工晶体植入的264例(324眼)分析其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视力恢复快,切口愈合好,并发症少.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圈垫式劈核法具有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金建华;王君红;张新宇;梁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超声导引下经皮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肿的疗效.方法 甲状腺囊肿患者34例(共40个囊肿),在声像图的监视下将PTC针(18~20 G)经皮刺入囊肿内,按抽吸囊液量的25%注入无水乙醇,并反复抽吸2~3次,后囊肿内保留0.5~1.0 ml硬化剂,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超声,测量囊肿大小.疗效判断标准分为4级,0级囊肿大小无变化;Ⅰ级囊腔较治疗前缩小<1/3;Ⅱ级囊腔缩小在1/3~2/3之间;Ⅲ级囊腔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结果 34例患者40个囊肿,囊肿大4.3 cm×5.2 cm,小1.3 cm×1.5 cm,抽出囊液3~25 ml.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有效率85.0%,治愈率32.5%;6个月有效率90.0%,治愈率40.0%;12个月有效率100%,治愈率77.5%.5例注射乙醇时出现疼痛,10 min后消失,全部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导引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肿简单易行、效果好、痛苦小、安全,可以替代传统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玉梅;王慧娟;王栋;王艳;刘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2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预后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OS评分),恢复良好78例(36.1%),轻残43例(19.9%),重残26例(12.0%),植物生存12例(5.6%),死亡57例(26.4%).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应早期诊断及早期判断伤情,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动态观察反复评估病情是避免漏诊和误诊重要手段,系统的重症监护及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
作者:洪涛;尹勇;周辉;赵万;苗雨露;周寿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黏液型胃癌(MGC)与低分化胃癌(PDG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8例MGC患者和98例PDGC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GC与PDGC患者发病年龄(t=5.07)、远处转移率(χ2=6.262)、腹膜种植率(χ2=7.881)和根治性切除率(χ2=3.9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除性别对治疗效果无影响外,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远处转移、是否肝转移和腹膜种植均是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因素.结论 MGC与PDGC总体预后相当,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组织学类型较差的MGC和PDGC很重要.
作者:李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用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还进行日常检测及健康宣教等康复干预措施,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并且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定期随访配合常用药治疗社区糖尿病,效果极佳.
作者:苏英娟;黄淑娇;叶焕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对老年肿瘤患者经化疗后导致的肝损害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化疗的49例老年肿瘤患者经化疗后导致肝损害的特点.结果 134例老年肿瘤患者中,化疗过程中发生肝损害49例(36.6%).肝损害的出现与否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发生肝损害的患者中,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者占10.2%,伴有肝脏转移者42.9%,均明显高于没有肝损害的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老年肿瘤患者与没有肝损害的患者肿瘤类型明显不同(P<0.05),但与肿瘤分期关系不大(P>0.05),36.7%的患者肝功能损害出现在化疗前2个周期.肝功能损害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升高比率大,占30.6%.肝脏功能恢复正常者45例.结论 肝脏转移可能是导致肝损害的主要易感因素之一,肝功损害和年龄、性别、分期等无关,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所致的肝损害预后一般较好,大多不需减量或者延迟化疗.
作者:余意;程先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精神分裂症是在精神病中具代表性和常见的一组症状群.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征是精神活动和环境的不能协调,临床主要表现为情感、思维、行为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紊乱,其发病具有遗传倾向.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阐明,但相关研究甚多.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主要作用.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其致病因素是基因联合作用以及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传递过程中引起突触后的兴奋性电位变化,通过与受体结合产生生物学作用.本文就谷氨酸受体及其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及其法医学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潘雨晴;冯雍;李晓婷;王保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ICU病房近5年来收治的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4例,观察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12例死亡,112例存活,28例致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结论 积极的综合治疗和ICU监护治疗及细致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永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此过程的实现需要多个癌基因的激活.虽然已发现多个癌基因如c-myc、H-ras、N-ras等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但目前尚没有一种基因被确定为大多数肿瘤的主要癌基因,因此寻找肿瘤的主要癌基因成为研究的热点.原癌基因Pokemon作为POK转录抑制因子中的一员,具有N端的BTB/POZ结构域和C端的Krüpple型锌指结构,初是作为特殊结合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I)的启动子元件而被发现的.近来研究发现,Pokemon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5年美国斯隆-凯特灵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发现该基因与肿瘤形成关系密切,并确定其为癌基因.Pokemon通过增强某些癌基因的表达或抑制一些抑癌基因和/或肿瘤抑制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化,并且该基因控制着细胞突变的整个过程,此前发现的癌基因都不具备类似的功能[1].本文就Pokemon结构、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张全乐;贾丽娟;李卫民;徐湘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动态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滴度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清抗-HBs滴度检测,间隔6月后复查,分析前后抗体滴度水平的差异.结果 34例患者中有28例观察前后的抗-HBs滴度降低,占82.4%;有6例抗-HBs滴度升高,占17.6%.抗-HBs滴度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抗-HBs滴度水平随时间而不断变化,而且降低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升高者.
作者:尚有全;张岩郅;苏伟;张焕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脐带脱垂的预防、不同处理方法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松江区中心医院10年间发生脐带脱垂的1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隐性脐带脱垂多发生在临产前,主要通过产检时B超发现.显性脐带脱垂多发生于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早期发现并迅速上推胎头、抬高孕妇臀部,有效减轻脐带受压,快速终止妊娠,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结论 加强产前检查,提高医务人员对脐带脱垂的警惕性,注意产程观察,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脐带脱垂,能有效减少围产儿死亡.
作者:原玮;卞玉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用碘仿樟脑酚作为根管消毒剂与单用樟脑酚消毒根管之间的差别.方法 选择急、慢性根尖周炎需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100例,102颗行根管治疗的患牙,随机分为碘仿樟脑酚组(实验组),樟脑酚组(对照组)进行根管消毒.封药7 d后,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封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封药后疼痛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结论 碘仿樟脑酚是一种理想的根管消毒剂.
作者:陈晓芸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何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术后不易引起干眼症.方法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0例120眼,随机分成3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C组:行丝裂霉素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月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试验,来评价翼状胬肉及胬肉切除术后1月引起干眼症的情况.结果 B组术后并发干眼症阳性率较C组低(χ2=0.010;P=0.010);其余各组间术后并发干眼症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有阳性率低的趋势.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式佳,术后引起干眼症的几率小.
作者:崔文会;孟兆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皮下留置单管负压引流在腹部手术切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5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切口分别采用切口皮下留置硅球负压引流及常规Ⅰ期缝合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使用切口皮下留置硅球负压引流组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拆线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能有效地减少腹部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强;俞一峰;周方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医学交流,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国际学院,并于2007年迎来了首批海外留学生.4年来,如何教育和管理好这批学生,一直是首都医科大学各级领导和各专业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探究的课题.4年后的今天,这批学生开始走进了临床,更复杂的医学实践使得教师和学生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通过近半年的留学生内科见习带教工作,我们发现,针对这群特点鲜明的外国学生,为了取得良好的见习效果,进一步探索有别于我们既往成型的见习教法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作者:赵树梅;刘力戈;郑玉;王秀华;梁金锐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