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哲;陈泽奇;张清梅;陈大舜;董克礼;叶仁群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白介13(IL-13) mRNA表达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对2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0例缓解期患者及20例健康人,采用RT-PCR 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s 中IL-13mRNA 的表达水平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活动期UC患者IL-13mRNA 的表达水平(6.45±1.23)明显低于缓解期UC患者(14.72±2.12)和健康人(15.17±2.38)(t=2.13,2.24,P<0.05) ,而缓解期UC患者与健康人比较无明显降低(t=1.63,P>0.05).活动期UC患者IL-13mRNA 的表达水平(6.45±1.23)与血清C-RP 浓度(8.36±3.16mg/L)呈负相关(r=-0.589,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PBMCs中IL-13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炎症活动程度与IL-13基因转录降低有关.
作者:周宇;叶文桃;王皓;麦海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作者对16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下腹痛和便血时应警惕IC的可能,及早行结肠镜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作者:朱德锋;潘永红;宋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胃癌(GC)形成中环氧合酶-2 (COX-2)的表达与其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探讨COX-2在GC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15例正常胃黏膜(normal gastric mucosa,NGM)、30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IM)、30例异型增生(Dys)和40例GC组织中COX-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NGM→IM→Dys→GC的形成过程中,COX-2的表达呈递增趋势,其阳性表达中GC组(67.5%)和NGM组(13.3%)及GC组和IM组(33.3%)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细胞凋亡指数(AI)在GC时低(2.8±0.6),GC组AI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细胞增殖指数(PI)则呈递增趋势,GC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不同程度癌前病变中COX-2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COX-2在低分化GC中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型.COX-2、PI与GC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均密切相关(P<0.05).从NGM→IM,COX-2与AI呈正相关(r=0.55,P<0.05);从Dys→GC,二者与AI负相关(r=-0.56,P<0.05).在GC形成整个过程中,COX-2与PI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在GC形成过程中,COX-2的表达呈递增趋势;COX-2的表达上调可能是GC形成的早期事件,且其表达水平和PI对评价GC的恶性程度、有无转移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COX-2在GC形成的不同阶段均有促进细胞增殖作用,但对细胞凋亡的作用不同,早期促进细胞凋亡,后期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蔡跃芳;张明亮;严悦卿;陈韬;吴浪廷;骆训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羊水(A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预测羊膜腔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有早产、胎膜早破或临床怀疑羊膜腔感染的单胎妊娠妇女84例,经腹壁羊膜穿刺抽取羊水.AF细菌培养阳性为羊膜腔感染.测定AF中的葡萄糖(Glu),白细胞,MMP-9和IL-6.结果羊膜腔感染患者AF MMP-9和IL-6水平明显升高.且MMP-9水平与IL-6密切相关(r=0.813,P<0.01).AF MMP-9和IL-6又与白细胞呈正相关,而与AF Glu呈负相关.将MMP-9临界值定为13.6ng/mL,则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7%,98%,98%和89%.若将IL-6临界值定为8.6ng/mL,则其敏感度、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73%,78%,60%和86%.联合检测AF MMP-9和IL-6可提高羊膜腔感染诊断的敏感度和NPV.结论羊膜腔感染患者AF MMP-9和IL-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为预测羊膜腔感染,MMP-9比IL-6为更准确.
作者:周小梅;余文辉;王霞灵;李伟雄;花纯宏;邓敏茹;温怡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回顾分析在本院择期剖宫产发生新生儿窒息127例临床资料,探讨择期剖宫产发生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应提倡阴道分娩,积极预防和抢救新生儿窒息,降低择期剖宫产率.
作者:徐定英;应婷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假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疾病罕见,近期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女性,25岁,于2004-06入院.无明确诱因出现抽搐、手足肌肉呈强直性收缩,拇指内收,其它手指并紧,指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呈助产士式.
作者:密红翠;澹台林芳;冯清仪;白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对脑血管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70例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维生素C的含量和免疫功能,并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维生素C的含量、免疫功能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结论大剂量的维生素C能明显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付庆元;袁淑青;陈桂兰;付蕾蕾;张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STI571对急性非淋巴(ANLL)白血病细胞CD117及原代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STI571培养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117的表达,涂片吉姆萨、过氧化物酶染色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不同药物浓度组的粒、单核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原早幼细胞逐渐减少,中晚幼和成熟细胞数增加,并且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改变,有诱导向同系终末分化的作用.CD117的表达于STI571作用后下降,培养后各药物浓度组与培养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培养前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后各浓度组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0.1μmol·L-1与10μmol·L-1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TI571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有诱导向同系终末分化的作用,对c-kit酪氨酸激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药物浓度相关.
作者:澹台林芳;冯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缺氧心肌细胞钙离子超负荷的保护性作用.方法体外增养心肌细胞并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模型,采用Fura2/am荧光探针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下直接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内的游离钙离子浓度,通过RT-PCR方法分析细胞质膜上钙离子ATP酶的表达,并同时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肌浆网上钙泵的量.结果在左旋氨氯地平干预下缺氧心肌细胞的游离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359.06±75.00nmol/L),同时增强了缺氧条件下的细胞质膜钙离子ATP酶的表达及肌浆网上钙泵的含量.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可以通过提高钙泵的表达来增强心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对钙超负荷的抵抗能力.
作者:龙开超;李彤;肖长江;孙明;周宏研;何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探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癌性贫血的疗效.结果表明,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有助于改善癌症患者的贫血状况,但应注意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作者:吴光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对66例脑胶质瘤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力增高,并伴有反复发作智能与精神障碍、癫痫、偏瘫等症状.影像学显示病变弥散,并灰白质均受累,占位效应明显.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在大脑半球灰白质中广泛增殖,主要在血管、神经元周围呈浸润性生长,形成团块.其中58例患者行开颅切除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认为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结合可帮助诊断,但确诊仍需靠病理学检查.
作者:赵永阳;蔡坤皓;陈锦伦;陈旭东;陈建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哮喘)﹚炎症促进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炎症抑制因子(IL-12)的变化趋势,相互关系及对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卵蛋白(OVA)﹚敏原制备wistar大鼠哮喘模型,在激发后1、8、24、48、96h及7、14d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与嗜酸细胞数(EO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中IL-4、IL-12的浓度.结果 OVA激发后,气道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EOS计数1h上升,8h后迅速上升,24h达到高峰期,96h后开始回落,7~14d回落到略高于对照组;炎症细胞总数1h上升,8h后迅速上升,24~96h处于高峰期,7d回落到接近8h水平,14d接近基础水平.BALF中,IL-4在1h上升,8~96h处于高峰期,7~14d回落到基础水平;IL-12在1h上升,8处于低水平,24h上升,48~96h处于高峰期,7~14d回落到基础水平;EOS与IL-4有正相关性(r=0.74,P<0.001),与IL-12无相关性(r=-0.13,P>0.05),与IL-4/IL-12有密切相关性(r=0.85,P<0.001).结论哮喘气道中存在IL-4/IL-12比值失衡,IL-4/IL-12比值对哮喘气道炎症反应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欧立文;张平;杨祚升;龙治峰;贺兼斌;王小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不稳定斑块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ACS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增高,其与IL-6、IL-1β的相关性表明,细胞外基质降解在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ACS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邓根群;李永旺;曲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探讨难治性ITP的治疗方法.对19例难治性ITP患者进行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长春新碱治疗,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3~5d开始升高,3~4周达高峰,治疗有效率57.9%,表明小剂量丙球联合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ITP效果明显.
作者:金洁萍;李红艳;张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出来的人胰岛素与人体正常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比动物来源的胰岛素更少引起免疫反应[1].本院近来发现1例预混胰岛素现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治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脑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方法大鼠实验前30min静脉注射吴茱萸次碱(50、100、300μg·kg-1),然后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于再灌注后6、12、24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吴茱萸次碱呈剂量依赖性减少脑梗死体积并改善功能预后,与溶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吴茱萸次碱治疗组脑梗死后CGRP含量和溶媒组比较显著增高.结论吴茱萸次碱对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脑组织CGRP的释放有关.
作者:刘勇;崔颖鹏;宋涛;杨栋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探讨心理疗法的术后镇痛效果.将100例择期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心理干预疗法,B组为对照,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认为心理疗法有较好的镇痛效应.
作者:李艳华;武绍远;唐天云;宁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和IV型胶原蛋白(IV-C)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作者将122例标本分成正常对照组、HBsAg阳性肝功能试验正常组、HBsAg阳性肝功能试验异常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分别进行ADA和IV-C测定并分析结果.结果表明,ADA的阳性率在HBsAg阳性组明显高于肝硬化和肝癌组;而VI-C的阳性率以肝硬化和肝癌组为高.ADA的检测有助于监测轻微的肝脏病变而IV-C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进程观察和疗效评估.
作者:高玲;孙艳虹;吴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文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内镜取出方法及并发症,积累诊断及处理经验,作者回顾性分析近13年对10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行紧急内镜处理的情况.结果表明取出异物例数成功率92.45%,异物件数成功率92.66%,无严重并发症.认为内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能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器官损伤,安全有效,建议作为首选.
作者:林江;熊东亮;戴建宜;侯华君;张业祥;杜文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病因至今未明.现认为免疫系统异常是造成IBD炎症和组织损伤的内在因素.本文在总结传统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近几年临床或实验应用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
作者:蒋益;郑君杰;张定亮;夏宣平;夏冰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