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861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治疗

梁剑平;周石林;谭正;肖高明

关键词:肺肿瘤, 肺切除术
摘要:我院从1985-05~1999-10共对1861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对其临床资料及术中疑难问题进行报告如下.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时机和死亡原因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病人的手术时机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ACST病人的治疗及予后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0例.在中毒性休克6h内行手术者全部存活,超过24h 8例,除1例幸存外,余7例均于术后1~4d死于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ACST病人应在出现休克或精神症状之前采用手术治疗,越早手术效果越好;延误手术时机、严重并发症、高龄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廷坚;郭予涛;侯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干扰素α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干扰素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以HepG2 2,2,15为细胞模型,实验共观察9d,于第3、6、9d收集培养上清行HBsAg定量检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行RT-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测细胞内乙肝病毒mRNA水平.结果实验第3d及第6d,对照组和各实验组之间HBsAg及病毒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第9d,各实验组HBsAg及病毒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α干扰素浓度为500 IU/ml抑制作用达大.结论干扰素在实验浓度下可抑制HepG2 2,2,15细胞内乙肝病毒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具有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

    作者:杨永峰;谭德明;谢玉桃;侯周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50例15kg以下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体外循环经验

    法乐氏四联症(TOF)是一种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有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由于肺动脉狭窄,血流自右向左分流,肺血减少,病人长期处于低氧状态,血红蛋白异常增高,出现紫绀.作者总结了50例15Kg以下法乐氏四联症的体外循环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绍英;刘少琼;吴曼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新进展

    目前,应用免疫抑制剂仍是保证器官移植成功的基础.1978年环孢素A(Cyclosporina A)的临床应用是现代移植的新里程碑.随着移植外科技术日臻完善,对免疫抑制剂的防治急慢性排斥反应、减少毒副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就器官移植领域免疫抑制剂应用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邱氟;黄宇琨;吕新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颌面部固定钛板取出原因分析(附11例报告)

    对于颌面部各种骨折和骨的移动广泛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对于提高颌关系和骨块的稳定性、骨折的三维解剖复位具有巨大的优越性[1].在临床中,钛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一般可永久存于体内,理化性质稳定,减少颌间牵引,但仍然有一些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在手术后取出,本文试图分析钛板取出的原因,及其适应证.

    作者:吴湘卿;陈秀华;吴汉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Smad3,7的表达及肾通胶囊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TGF-β1,Smad3,7在肾组织的表达及肾通胶囊的影响.方法将24只中16只行左侧输尿管结扎,另8只行假手术,结扎后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肾通治疗组,术后第8d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纤维化程度通过测定肾间质纤维化的面积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3,7的表达.结果手术组TGF-β1、Smad3的表达增加,Smad7的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肾通治疗组与手术组相比,TGF-β1、Smad3的表达下调,Smad7的表达上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通胶囊通过促进Smad7、抑制Smad3的表达,从而抑制TGF-β1的表达而阻抑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万青松;夏明珠;胡家才;任开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AM与NO变化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休克未复苏组(10只)、休克复苏组(10只)和氨基胍组(10只).对照组10只麻醉后插管;30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MAP35~45mmHg.休克复苏组血压维持30m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氨基胍组在复苏时静脉注射AG60mg/kg.观察休克前后血浆AM和NO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创伤性休克后,血浆AM和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复苏后0.5h达到高峰,氨基胍组两指标变化不明显,AM的变化与NO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提示AM与NO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且AM可能是通过NO介导而发生作用.

    作者:孙高斌;黄宗海;黄绪亮;厉周;宋慧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作用

    利凡诺引产由于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为普遍采用的中期引产方法.但由于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扩张条件差等特点,引产较困难,而利凡诺本身无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使引产产程较长,胎盘滞留、产道损伤、产后出血及宫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1].为减少中期妊娠引产的并发症,提高引产的质量与效果,本研究将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比较米非司酮配伍与单用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血、宫颈粘液中的E2、P、β-hCG和PGE2的变化及临床效果的差异,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其机制.

    作者:谭运福;杨栋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治疗十二指肠损伤16例体会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伤,约占腹内脏器损伤的3%~5%.十二指肠与肝、胆、胰及大血管毗邻,因此,十二指肠损伤常合并一个或多个脏器损伤.同时十二指肠接纳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手术难度大,损伤后愈合能力差,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作者总结本院及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自1991-08~2003-05间采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治疗十二指肠损伤16例,报告如下.

    作者:钟湧;雷相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天普洛安对供肺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天普洛安(UTI)在肺移植中对供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兔的肺移植模型,分对照组(Ⅰ组,n=6),缺血前30min UTI 0.6万U/kg组(Ⅱ组,n=6),缺血前30min UTI 1.2万U/kg组(Ⅲ组,n=6),缺血前30min及再灌注初分别给药 UTI 1.2万U/kg组(Ⅳ组,n=6).于夹闭左肺门前和开放左肺门30min后,分别取左、右房血行血细胞计数,并于缺血前及再灌注后2h 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测其湿干重比、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后Ⅱ组、Ⅲ组和Ⅳ组右房血白细胞/左房血白细胞比值显著低于Ⅰ组(P<0.05);与Ⅰ组比较,再灌注后Ⅱ组、Ⅲ组Ⅳ组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结论天普洛安对低温保存的兔肺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新忠;孙宗全;杜心灵;柳祎;吴龙;刘超;郑向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免疫增强剂对围术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在术前术后均明显降低.生物反应调制剂(BRM)在围术期的应用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并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1].本文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应用胸腺肽治疗后细胞免疫变化的动态观察,阐明围术期配合BRM联合应用的意义,为临床上应用免疫增强剂联合手术化疗治疗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魏立;薛灏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规范化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方法应用小切口显微手术对49例基底节区(27例)、皮层下(17例)、小脑(5例)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结果术后存活46例,死亡3例.获随访42例,按GOS,良好19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2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即本组优良比例31/49,死亡比例6/49.结论正确运用微创手术理念,依据病情特点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左右;陈建良;吴耀晨;陈洪;吕文;郭伟;董广宇;胡继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首先要应用各种分离技术如双向电泳等将蛋白分离纯化,然后结合质谱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蛋白质进行鉴定.但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繁多,性质多样,丰度差异大,常规蛋白质组学方法不能做到分离和检测细胞中的全部蛋白质[1].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着眼点在蛋白质组的特定成分,而非整个蛋白质组,能够有效弥补目前蛋白质组研究方法学上的不足.

    作者:李茂玉;陈主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随着对骨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借助先进影像学技术的早期介入,术前、术后辅助化疗的应用,骨肿瘤外科分期和手术切除肿瘤的规范化,目前骨肿瘤保肢手术已成为主要趋势.现将1988-01~2002-10我科收治20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总结.

    作者:王旭辉;陈述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脑电图分析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为脑血管性痴呆中常见的类型.约占器质性痴呆的15%~20%[1].作者对CT证实为多发性脑梗死而临床症状表现为痴呆的60例MID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描记,现将其脑电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小丽;邓文华;张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32例临床报告

    脑积水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对病人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本文报告32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治疗.

    作者:顾奇芳;冯东侠;张田旺;那汉荣;高恒;徐卫东;周新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阴股沟皮瓣阴道成形术4例分析

    胚胎时期Muller管发育障碍所致的先天性阴道缺如,即Mager-Ro Kitansk综合证是阴道缺如常见原因,阴道成形方法多达10余种,每种方式各有利弊.自1999年以来,我们应用阴股沟皮瓣为4例患者实施阴道再造,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和作珍;亓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输尿管肾镜急诊处理老年梗阻性急性肾衰(附30例)

    目的探讨老年上尿路结石梗阻致急性肾衰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应用输尿管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老年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衰30例.结果 30例均急诊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其中2例2侧因入镜失败,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后肾功能改善,血清肌酐下降.结论输尿管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急诊治疗老年人上尿路结石梗阻性急性肾衰较为理想的方法,具有高效、安全、微创、容易操作的特点.

    作者:李宋荣;史向民;胡叶成;钟为民;苏雁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术中注射亚甲蓝检测乳腺癌哨兵淋巴结的初步研究

    目的寻找术中注射生物染料检测乳腺癌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方法,并研究哨兵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方法对7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术中注射亚甲蓝染色法检测SLN,与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后的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结果 71例患者中成功检测出SLN 70例,成功率为97%.共检出SLN 188个,每例SLN 1~4个,平均每例检出SLN 2.7个.本研究分别出现1例假阴性结果,假阴性率为2%(1/42).70例患者中有28例SLN阳性,阳性率为40%;共检测出SLN76个,其中57个为转移癌,转移率为75%(57/76).SLNB预测ALN的灵敏度为9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7%.结论术中注射亚甲蓝染色检测乳腺癌SLN经济实用,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作者:傅建民;陈建林;王同鲁;麦沛成;刘新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1例外科治疗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少见,约占甲状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0%[1],多发于中年人,女性多见.本文总结1980~1999年收治的11例,结合文献就其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安泽武;王茹;宋少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