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脑电图分析

黄小丽;邓文华;张芳

关键词:脑梗死, 痴呆, 脑电图
摘要: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为脑血管性痴呆中常见的类型.约占器质性痴呆的15%~20%[1].作者对CT证实为多发性脑梗死而临床症状表现为痴呆的60例MID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描记,现将其脑电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Ⅳ型胶原酶和Ⅳ型胶原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酶和Ⅳ型胶原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T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Ⅳ型胶原酶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⑴Ⅳ型胶原酶在PTC、微小癌、腺内型、腺外型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9%、66.7%、80.0%、88.9%和25.4%;Ⅳ型胶原酶在PTC与癌旁组织间;淋巴结转移(97.1%)与无转移PTC组(66.7%)间的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⑵Ⅳ型胶原在PTC(43.2%)与癌旁(79.7%);微小癌(63.0%)、腺内型(38.0%)与腺外型(27.8%)阳性表达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⑶Ⅳ型胶原酶和Ⅳ型胶原在PTC共同阳性表达21例,共同阴性1例,两者表达呈负相关(γ=-0.560,P<0.01).结论Ⅳ型胶原酶具有溶解Ⅳ型胶原、促进肿瘤转移的功能,Ⅳ型胶原酶高表达和Ⅳ型胶原表达下降在PTC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新民;王教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干扰素α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干扰素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以HepG2 2,2,15为细胞模型,实验共观察9d,于第3、6、9d收集培养上清行HBsAg定量检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行RT-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测细胞内乙肝病毒mRNA水平.结果实验第3d及第6d,对照组和各实验组之间HBsAg及病毒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第9d,各实验组HBsAg及病毒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α干扰素浓度为500 IU/ml抑制作用达大.结论干扰素在实验浓度下可抑制HepG2 2,2,15细胞内乙肝病毒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具有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

    作者:杨永峰;谭德明;谢玉桃;侯周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偶发前列腺癌的诊治(附23例报告)

    偶发前列腺癌是指良性前列腺疾病行前列腺切除的标本经组织学检查诊断的前列腺癌.我院1997-04~2002-04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68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常规病理诊断前列腺癌23例,占3.36%.报告如下.

    作者:杨忠新;朱文胜;谭毅;韩官红;杨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NF-κB和PKC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NF-κB与膀胱癌分级、分期、复发及转移的关系,以及NF-κB和PK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和PK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54例和正常对照标本13例的表达.结果 NF-κBP65和PKC在54例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81.5%.NF-κB阳性表达率随膀胱癌分级、分期的增高有降低趋势,而随复发及转移的增多而增高.NF-κBP65和PKC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NF-κB可能在膀胱癌早期起促进作用.有望作为评价膀胱癌恶性度、肿瘤进展的指标.PKC在NF-κB的激活过程中有可能发挥促进作用.

    作者:张国玺;丁国富;陈丽;李洪安;李锋;王勤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72例临床分析

    我院2000-01~2002-12共收治眼外伤316例,其中挫伤性前房积血72例,占眼外伤病例总数的22.8%,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穗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1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尿素氮水平的分析

    对本院1999~2000年间收治的214例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血尿素氮(BUN)进行回顾性观察,以探讨BUN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基础、脑出血量及梗死灶面积的关系,并研究治疗前后的血BUN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百喜;何周文;成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原则(附42例报告)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规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卧床时间长.2000-03~2002-06我院应用美国枢法模-丹历公司生产的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开展了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由于该手术创伤小、对脊椎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小,手术后病人恢复快,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左伟;张希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42例贲门癌切除贲门再造术的临床研究

    1999-11~2001-10,我院胸外科行贲门癌手术215例,其中42例采用贲门再造术,并与同期胃食管套入式吻合术的42例进行对比研究,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振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随着对骨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借助先进影像学技术的早期介入,术前、术后辅助化疗的应用,骨肿瘤外科分期和手术切除肿瘤的规范化,目前骨肿瘤保肢手术已成为主要趋势.现将1988-01~2002-10我科收治20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总结.

    作者:王旭辉;陈述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癌组织中MVD进行计数.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9.2%,MVD为28.7±12.9.在肿瘤坏死区周围或肿瘤浸润边缘VEGF表达较强,MVD较密集.VEGF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高血管密度组(MVD>29)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浆膜和肝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血管密度组(MVD≤29).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 VEGF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任学群;景红;傅侃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压氧对弥漫性轴索损伤促醒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促醒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DAI患者(GCS≤8分)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46例.两组于伤后6个月按GC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好转率.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恢复良好率(41.30%)明显高于对照组(19.57%)(P<0.05).治疗组清醒36例,而对照组24例,其清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清醒时间比较,高压氧治疗组为(16.96±9.55)d,对照组为(28.70±11.29)d,(P<0.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时能加速苏醒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锦波;兰周华;李雪松;张学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50例15kg以下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体外循环经验

    法乐氏四联症(TOF)是一种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有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由于肺动脉狭窄,血流自右向左分流,肺血减少,病人长期处于低氧状态,血红蛋白异常增高,出现紫绀.作者总结了50例15Kg以下法乐氏四联症的体外循环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绍英;刘少琼;吴曼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NF基因多态性表达及意义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对34例RA患者与35例对照组的TNFα-308位基因进行TNF1和TNF2基因型检测,并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 RA患者TNF2的基因型分布以TNF2为主(52.9%),正常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以TNF1为主(68.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27.71,P<0.01).RA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TNF基因表型的RA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有显著性差异(F=32.60,P<0.01),TNF2及杂合型基因表型RA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高于TNF1者.结论 TNFα-308的基因多态性直接影响着TNF分泌,可能与RA的发病及病情相关.

    作者:朱月永;叶德富;卓光生;张胜利;林经安;梁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脑电图分析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为脑血管性痴呆中常见的类型.约占器质性痴呆的15%~20%[1].作者对CT证实为多发性脑梗死而临床症状表现为痴呆的60例MID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描记,现将其脑电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小丽;邓文华;张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原发干燥综合征并神经系统损害21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主要侵犯内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累及多脏器,本文报告了123例患者中有神经系统损害的21例患者的临床病变.

    作者:张虹;李芹;林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白塞氏病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白血病1例报告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发热、口腔溃疡、头昏乏力1月而于2002-03-30第一次住院.入院体格检查:T 37.8℃,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无出血点及皮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腔黏膜及舌多处溃疡.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无肿大.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4.21×109/L,Hb 57g/L,RBC 1.26×1012/L,PLT 53×109/L,RC 1.5%,ESR 100mm/h.血尿素氮、肌酐、血钙、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铁蛋白、甲状腺激素均正常.血清IgA显著增高617mg/dl,IgG、IgM正常,KAP 1620mg/dl,LAM 718mg/dl,EPO 15.2ng/ml,补体C3、C4、ASO、RF及dsDAN、ENA均正常.

    作者:王毅力;邓秀芝;高健;张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52例老年食道异物的特点与处理

    食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老年食道异物的产生与其生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为总结临床经验,现就我院1982~2001年收治的52例老年食道异物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爱民;卢振民;连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重症肺炎诱发低血糖3例

    病例1. 男 76岁,因间断咳喘20余年,加重伴发热1d于2001-07-28以肺部感染、呼吸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收入院.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长期应用胰岛素、降压、强心、利尿治疗,未有过低血糖发生.体查:体温正常,慢性病容,眼睑浮肿,球结膜轻度水肿,口唇紫绀,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桶状胸,双肺可闻干湿性罗音,肝肋下可及2cm,无压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血常规WBC 11.8×109/L,N 0.765,空腹血糖11.5mmol/L,餐后2h血糖17.15~17.3mmol/L.胸片示双肺纹理紊乱、增粗、可见点片影,报告双肺炎.入院后予吸氧、环丙沙星抗感染、祛痰平喘、强心、利尿、降压治疗,静脉液体5%葡萄糖液中胰岛素1∶4静点.饮食4~5两/d.次日晚11时突然出现大汗,当时测血糖2.2mmol/L,即予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升至10.0mmol/L,出汗渐止,加强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1d后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白云;武建英;吴利群;陶振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Smad3,7的表达及肾通胶囊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TGF-β1,Smad3,7在肾组织的表达及肾通胶囊的影响.方法将24只中16只行左侧输尿管结扎,另8只行假手术,结扎后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肾通治疗组,术后第8d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纤维化程度通过测定肾间质纤维化的面积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3,7的表达.结果手术组TGF-β1、Smad3的表达增加,Smad7的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肾通治疗组与手术组相比,TGF-β1、Smad3的表达下调,Smad7的表达上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通胶囊通过促进Smad7、抑制Smad3的表达,从而抑制TGF-β1的表达而阻抑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万青松;夏明珠;胡家才;任开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在老年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AFP、CEA、CA-50等作为恶性肿瘤的筛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灵敏度较低,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因其早期、灵敏、广谱的优点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我们通过对50例健康对照、65 例恶性肿瘤、48例非恶性肿瘤老年患者血清TSGF进行检测以探讨血清TSGF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敏;陈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