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肖东民;王万春;倪江东;李永国

关键词:椎管, 肿瘤, 诊断, 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08~2002-08收治的22例不同部位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所有患者依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除3例死亡外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18例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术前确诊主要依赖MRI,根据肿瘤的部位早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是一类病情凶险、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疾病.关于该病,早在16世纪医学史就有记载,到18世纪Morgagni首先描述了该病为主动脉外膜下血肿并创造了血管缝扎法手术治疗术式;19世纪初Shekelton发现主动脉瘤有远侧主动脉再入口的双口现象;1826年Laennec正式提出了夹层主动脉瘤概念;1830年,Eliotson提出了主动脉为夹层发生的常见的部位,而且还进一步阐述了内膜撕裂常呈横向,外膜撕裂常呈纵向;1888年Matas尝试切开主动脉瘤行血管内修补;20世纪初Marphy等通过动物实验作血管切断、端端吻合成功,从而奠定了血管切除缝合的基础;1944年Craford等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治疗主动脉狭窄,1947年Hufnafel及1952年Dubornt相继用切除主动脉瘤并用该技术进行同种异体血管移植,为血管外科开拓新的领域;1952年Vooyhess及1956年我国的顾恺时教授先后研制出无缝塑料纤维人造血管并成功用于临床,从而将血管外科与生物医学工程紧密结合起来.近50年来,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和相关辅助措施和效果均取得较大进展.

    作者:胡铁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压氧对弥漫性轴索损伤促醒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促醒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DAI患者(GCS≤8分)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46例.两组于伤后6个月按GC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好转率.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恢复良好率(41.30%)明显高于对照组(19.57%)(P<0.05).治疗组清醒36例,而对照组24例,其清醒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清醒时间比较,高压氧治疗组为(16.96±9.55)d,对照组为(28.70±11.29)d,(P<0.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时能加速苏醒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锦波;兰周华;李雪松;张学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72例临床分析

    我院2000-01~2002-12共收治眼外伤316例,其中挫伤性前房积血72例,占眼外伤病例总数的22.8%,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穗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更昔洛韦对小儿巨细胞病毒全身性感染的疗效观察(附43例报告)

    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目前我国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又有不断上升趋势,且临床表现多样化,重者损害多器官,甚至危及生命.许多报道有单个器官损害的报告而缺乏CMV全身性感染的综合研究,我们通过5年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淑兰;赵萍;郭秀东;何颖慧;卢远达;曾雪飞;刘秀芳;何映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体会(附34例报告)

    本文通过回顾我院1999-03~2003-09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小网膜腔胰腺区引流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例,分析这种术式的临床价值.

    作者:翁定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50例疗效观察

    颈性眩晕发病率高,常见于中老年人,多数患者深受其苦,影响生活和工作.近年来,作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5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龙志江;娄必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长期系统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探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但常用的仍是药物治疗,即通过药物进行的抗凝、溶栓治疗.对于治疗效果各家报道不近相同,尤其缺乏影像学资料及其随访.我科自2000-10~2002-05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28例,共28条肢体,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吴学君;郭培明;金星;张精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白塞氏病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白血病1例报告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发热、口腔溃疡、头昏乏力1月而于2002-03-30第一次住院.入院体格检查:T 37.8℃,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无出血点及皮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腔黏膜及舌多处溃疡.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无肿大.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4.21×109/L,Hb 57g/L,RBC 1.26×1012/L,PLT 53×109/L,RC 1.5%,ESR 100mm/h.血尿素氮、肌酐、血钙、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铁蛋白、甲状腺激素均正常.血清IgA显著增高617mg/dl,IgG、IgM正常,KAP 1620mg/dl,LAM 718mg/dl,EPO 15.2ng/ml,补体C3、C4、ASO、RF及dsDAN、ENA均正常.

    作者:王毅力;邓秀芝;高健;张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LMP1,cyclinD1和Bcl-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LMP1,cyclinD1和Bcl-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其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LMP1,cyclinD1和Bcl-2在60例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⑴LMP1,cyclinD1和Bcl-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9/60)、60%(36/60)和65%(39/60);⑵LMP1,cyclinD1和Bcl-2阳性和阴性病例的平均生存期、五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⑶鼻咽癌组织中CyclinD1和Bcl-2的表达一致率为68.33%(41/60),存在显著相关性(r=0.399,P<0.01),LMP1与Bcl-2,LMP1与CyclinD1间无显著相关.⑷LMP1、CyclinD1阳性表达在鼻咽癌不同临床时期(Ⅱ、Ⅲ、Ⅳ)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LMP1可能独立地预测鼻咽癌预后而cyclinD1、Bcl-2表达情况可综合预测鼻咽癌预后.

    作者:朱红;曾亮;谢志海;胡国斌;申良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合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作用

    利凡诺引产由于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为普遍采用的中期引产方法.但由于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扩张条件差等特点,引产较困难,而利凡诺本身无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使引产产程较长,胎盘滞留、产道损伤、产后出血及宫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1].为减少中期妊娠引产的并发症,提高引产的质量与效果,本研究将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比较米非司酮配伍与单用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血、宫颈粘液中的E2、P、β-hCG和PGE2的变化及临床效果的差异,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其机制.

    作者:谭运福;杨栋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规范化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方法应用小切口显微手术对49例基底节区(27例)、皮层下(17例)、小脑(5例)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结果术后存活46例,死亡3例.获随访42例,按GOS,良好19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2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即本组优良比例31/49,死亡比例6/49.结论正确运用微创手术理念,依据病情特点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左右;陈建良;吴耀晨;陈洪;吕文;郭伟;董广宇;胡继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肾损害1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极受临床关注和重视,MP感染对肾脏的损害报道却较少.本文将13例MP感染致肾脏损害的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蒋向东;蔡海芳;江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1例外科治疗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少见,约占甲状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0%[1],多发于中年人,女性多见.本文总结1980~1999年收治的11例,结合文献就其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安泽武;王茹;宋少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10例报告

    小腿是常见的创伤部位,尤其中下部胫前软组织薄,血供相对差,严重的软组织创伤易导致皮肤软组织缺损、骨与肌腱、内固定钢板外露,修复较为困难.我科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共10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龚晓浪;李维新;尹世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卵巢上皮性肿瘤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端粒酶活性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卵巢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对88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采用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法(ISLT法)检测端粒酶活性,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p53蛋白.结果 1.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检出率分别为92.3%,42.8%,0,0.囊腺癌组端粒酶阳性率与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端粒酶活性强度与囊腺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2.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8%,52.38%,26.66%,0.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与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端粒酶活性程度随bcl-2蛋白表达增强而升高(γ=0.91,P<0.01).3.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9%,14.28%,0,0.卵巢囊腺癌与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囊腺癌端粒酶活性程度与p53蛋白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γ=0.12,P>0.05).结论 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端粒酶激活有关,bcl-2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使卵巢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导致卵巢囊腺癌发生,而p53基因突变似对端粒酶的激活无直接影响.

    作者:赵华;曹修淮;冯德云;姚岐;何小乔;李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重症肺炎诱发低血糖3例

    病例1. 男 76岁,因间断咳喘20余年,加重伴发热1d于2001-07-28以肺部感染、呼吸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收入院.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长期应用胰岛素、降压、强心、利尿治疗,未有过低血糖发生.体查:体温正常,慢性病容,眼睑浮肿,球结膜轻度水肿,口唇紫绀,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桶状胸,双肺可闻干湿性罗音,肝肋下可及2cm,无压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血常规WBC 11.8×109/L,N 0.765,空腹血糖11.5mmol/L,餐后2h血糖17.15~17.3mmol/L.胸片示双肺纹理紊乱、增粗、可见点片影,报告双肺炎.入院后予吸氧、环丙沙星抗感染、祛痰平喘、强心、利尿、降压治疗,静脉液体5%葡萄糖液中胰岛素1∶4静点.饮食4~5两/d.次日晚11时突然出现大汗,当时测血糖2.2mmol/L,即予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升至10.0mmol/L,出汗渐止,加强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1d后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白云;武建英;吴利群;陶振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05例中老年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较常见病毒性皮肤病.老年带状疱疹疱疹容易留下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将我院2000-01~2002-12共收治的中老年住院带状疱疹105例分析如下.

    作者:朱希聪;林兰英;叶冬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减少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出血的体会

    前列腺增生症系男性老年病,其治疗方法日渐增多,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仍为主要方法之一.而此手术大缺点是止血困难,如何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是临床探讨的重要课题.1995年以来,我院摒导尿管球囊压迫腺窝的方法,不断探索,改进手术方法,经82例临床实践,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正福;赵文国;付聪;王力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胆囊癌CT误诊分析

    胆囊癌是胆系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CT诊断正确率只有50%~60%[1],故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就我院1995-05~2003-06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CT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谢胜利;赵绪珍;阎辉;刘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胸腺肽α1辅助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22例临床观察

    肝硬化失代偿期,常易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不及时控制,病情将迅速恶化,有较高的病死率.在2001-07~2003-06 2年间,我科对住院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选择其中22例,在保肝、退黄、利尿、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基础上辅以胸腺肽α1治疗,体会它对自发性腹膜炎的控制,稳定病情,具有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君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