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浪;李维新;尹世蛟
对本院1999~2000年间收治的214例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血尿素氮(BUN)进行回顾性观察,以探讨BUN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基础、脑出血量及梗死灶面积的关系,并研究治疗前后的血BUN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百喜;何周文;成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在术前术后均明显降低.生物反应调制剂(BRM)在围术期的应用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并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1].本文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应用胸腺肽治疗后细胞免疫变化的动态观察,阐明围术期配合BRM联合应用的意义,为临床上应用免疫增强剂联合手术化疗治疗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魏立;薛灏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儿科2002-11~2003-02共收治4例先天性梅毒,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成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慢性重度肝炎和重型肝炎均有肝细胞严重受损,肝功能严重异常,特别是重型肝炎的肝细胞在短期内迅速坏死;肝功能衰竭、病情凶险,预后极差,长期以来,其治疗始终是困扰传染病及肝病界的难题之一[1].作者应用甘利欣、阿拓莫兰、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治疗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度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宗超;马万成;张三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商品名善宁)是来自天然的八肽类激素,其原始结构和生物效应与天然生长抑素相同,有抑制胃液和胰液分泌的作用.我院自1997年起应用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奉林;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发热、口腔溃疡、头昏乏力1月而于2002-03-30第一次住院.入院体格检查:T 37.8℃,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无出血点及皮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腔黏膜及舌多处溃疡.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无肿大.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4.21×109/L,Hb 57g/L,RBC 1.26×1012/L,PLT 53×109/L,RC 1.5%,ESR 100mm/h.血尿素氮、肌酐、血钙、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铁蛋白、甲状腺激素均正常.血清IgA显著增高617mg/dl,IgG、IgM正常,KAP 1620mg/dl,LAM 718mg/dl,EPO 15.2ng/ml,补体C3、C4、ASO、RF及dsDAN、ENA均正常.
作者:王毅力;邓秀芝;高健;张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从1985-05~1999-10共对1861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对其临床资料及术中疑难问题进行报告如下.
作者:梁剑平;周石林;谭正;肖高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胚胎时期Muller管发育障碍所致的先天性阴道缺如,即Mager-Ro Kitansk综合证是阴道缺如常见原因,阴道成形方法多达10余种,每种方式各有利弊.自1999年以来,我们应用阴股沟皮瓣为4例患者实施阴道再造,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和作珍;亓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自1994~2003年间对我院常规切除胆囊有困难又必须切除胆囊的病例实行了部分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朝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与突变型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的iNOS和p53的表达进行测定,用病理图像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前列腺癌的iNOS和p53染色程度要强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53表达阳性区,iNOS的表达也呈阳性.结论 iNOS和突变型p53可能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蒋先镇;龙智;杨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寻找术中注射生物染料检测乳腺癌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方法,并研究哨兵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方法对7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术中注射亚甲蓝染色法检测SLN,与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后的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结果 71例患者中成功检测出SLN 70例,成功率为97%.共检出SLN 188个,每例SLN 1~4个,平均每例检出SLN 2.7个.本研究分别出现1例假阴性结果,假阴性率为2%(1/42).70例患者中有28例SLN阳性,阳性率为40%;共检测出SLN76个,其中57个为转移癌,转移率为75%(57/76).SLNB预测ALN的灵敏度为9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7%.结论术中注射亚甲蓝染色检测乳腺癌SLN经济实用,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作者:傅建民;陈建林;王同鲁;麦沛成;刘新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保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而气管切开是保证呼吸道通畅有效和可靠的办法.因此,如何快速、安全、简捷、经济地完成气管切开,是ICU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们采用Seldinger血管穿剌技术的原理,参考国内外经皮气管穿剌气管切开术的经验,改良了此项技术.改良的经皮快速气管穿剌导入气管通气管术,方法简捷、快速、安全、经济,并发症少,可单人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登鹏;杨鸣;王少军;莫文庆;陈小设;万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需要使用肝素保护血小板、凝血因子和防止血液在体外循环管道中凝集,然后又需要使用鱼精蛋白中和体内残余肝素.传统的鱼精蛋白用量与肝素的比例为1.5∶1.作者使用小剂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从临床试验中证实其可行性、安全性和优越性.
作者:王元星;贺大璞;李志高;韦兵;聂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颜面部皮肤癌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分析216例老年人颜面部皮肤癌,对手术修复方式进行探讨.结果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及颜面部的解剖特点决定了手术修复的复杂性.切除缝合是安全,效果好的手术方法;对于切除后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皮瓣转移是能满足颜面部形态功能需要的修复方法;游离植皮适用于肿瘤未累及深部组织,而患者一般情况欠佳者.结论老年人颜面部皮肤癌修复顺序的选择依次为切除缝合、皮瓣转移、游离植皮.对皮瓣选择而言,应首选局部皮瓣,当局部无适合的组织时,可根据不同的颜面分区选用合适的轴型皮瓣或肌皮瓣.
作者:张刚;罗少军;汤少明;梁杰;左强;苗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LMP1,cyclinD1和Bcl-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其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LMP1,cyclinD1和Bcl-2在60例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⑴LMP1,cyclinD1和Bcl-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9/60)、60%(36/60)和65%(39/60);⑵LMP1,cyclinD1和Bcl-2阳性和阴性病例的平均生存期、五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⑶鼻咽癌组织中CyclinD1和Bcl-2的表达一致率为68.33%(41/60),存在显著相关性(r=0.399,P<0.01),LMP1与Bcl-2,LMP1与CyclinD1间无显著相关.⑷LMP1、CyclinD1阳性表达在鼻咽癌不同临床时期(Ⅱ、Ⅲ、Ⅳ)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LMP1可能独立地预测鼻咽癌预后而cyclinD1、Bcl-2表达情况可综合预测鼻咽癌预后.
作者:朱红;曾亮;谢志海;胡国斌;申良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外科治疗方法包括单纯肿瘤剥除术,肝部分切除术,血管瘤缝扎术,肝动脉结扎术及肝移植.从2000-01~2003-05,我院应用肿瘤剥除术治疗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荆晓岳;王建国;聂常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2型糖尿病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合并2型糖尿病后使得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特点.本文分析12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铭翔;杨玉莲;郭莹;宁忠平;张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鼻咽部因其位置隐蔽,解剖结构特殊,腔道狭窄,检查困难,病灶不易发现,鼻咽癌早期典型的症状如回吸性血涕、耳闷等症状不易被重视,微小病灶在后鼻咽镜下不易窥清,故易漏诊.应用鼻内镜可使鼻咽部新生物在鼻内镜下发现率增加,从而使得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得到提高.现对本科在鼻内镜下发现鼻咽部新生物常规取材病检,有完整资料的100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张伟红;叶开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以HepG2 2,2,15为细胞模型,实验共观察9d,于第3、6、9d收集培养上清行HBsAg定量检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行RT-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测细胞内乙肝病毒mRNA水平.结果实验第3d及第6d,对照组和各实验组之间HBsAg及病毒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第9d,各实验组HBsAg及病毒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α干扰素浓度为500 IU/ml抑制作用达大.结论干扰素在实验浓度下可抑制HepG2 2,2,15细胞内乙肝病毒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具有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
作者:杨永峰;谭德明;谢玉桃;侯周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利凡诺引产由于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为普遍采用的中期引产方法.但由于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扩张条件差等特点,引产较困难,而利凡诺本身无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使引产产程较长,胎盘滞留、产道损伤、产后出血及宫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1].为减少中期妊娠引产的并发症,提高引产的质量与效果,本研究将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比较米非司酮配伍与单用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血、宫颈粘液中的E2、P、β-hCG和PGE2的变化及临床效果的差异,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其机制.
作者:谭运福;杨栋梁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