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部分切除术临床应用与体会(附67例报告)

杨朝恒

关键词:胆囊炎, 部分切除术
摘要:我院自1994~2003年间对我院常规切除胆囊有困难又必须切除胆囊的病例实行了部分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肝亚细胞成份中氧自由基的变化

    目的亚细胞水平上探索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及胞浆成份中的SOD总活力与MDA含量,并同步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及胞浆成分中的SOD总活力与MDA含量逐步升高,光镜及电镜下的组织学改变逐渐加重.结论大鼠缺血再灌注的早期损伤是在再灌注一开始就发生,而且首先损伤线粒体,但被自身防御系统的作用而有所延迟.

    作者:元文勇;姜文泉;姜惟龙;申瑢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0.5%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制备配方的优选

    目的探讨0.5%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制备的佳配方.方法选择制备壳聚糖膜剂所需的壳聚糖、醋酸、明胶作为三个因素,每个因素三水平,0.5%脂质体鬼臼毒素作为空白因素,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制备不同配方的药膜,以粘附性、溶解性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佳的膜剂配方;根据得出的配方制膜并对其粘附性及溶解性进行测定.结果通过对各配方膜剂的综合评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2%壳聚糖、1%的醋酸、2%的明胶、0.5%的脂质体鬼臼毒素的配方为佳配方.结论根据正交实验的结果制备的药膜,在粘附性、溶解性方面均符合要求,且在成膜性、膜外观方面均较理想.

    作者:朱晓亮;曾抗;李国锋;张三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术中注射亚甲蓝检测乳腺癌哨兵淋巴结的初步研究

    目的寻找术中注射生物染料检测乳腺癌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方法,并研究哨兵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方法对7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术中注射亚甲蓝染色法检测SLN,与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后的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结果 71例患者中成功检测出SLN 70例,成功率为97%.共检出SLN 188个,每例SLN 1~4个,平均每例检出SLN 2.7个.本研究分别出现1例假阴性结果,假阴性率为2%(1/42).70例患者中有28例SLN阳性,阳性率为40%;共检测出SLN76个,其中57个为转移癌,转移率为75%(57/76).SLNB预测ALN的灵敏度为9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7%.结论术中注射亚甲蓝染色检测乳腺癌SLN经济实用,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作者:傅建民;陈建林;王同鲁;麦沛成;刘新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治疗十二指肠损伤16例体会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伤,约占腹内脏器损伤的3%~5%.十二指肠与肝、胆、胰及大血管毗邻,因此,十二指肠损伤常合并一个或多个脏器损伤.同时十二指肠接纳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手术难度大,损伤后愈合能力差,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作者总结本院及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自1991-08~2003-05间采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治疗十二指肠损伤16例,报告如下.

    作者:钟湧;雷相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10例报告

    小腿是常见的创伤部位,尤其中下部胫前软组织薄,血供相对差,严重的软组织创伤易导致皮肤软组织缺损、骨与肌腱、内固定钢板外露,修复较为困难.我科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共10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龚晓浪;李维新;尹世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32例临床报告

    脑积水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对病人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本文报告32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治疗.

    作者:顾奇芳;冯东侠;张田旺;那汉荣;高恒;徐卫东;周新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鼻咽部新生物100例临床分析

    鼻咽部因其位置隐蔽,解剖结构特殊,腔道狭窄,检查困难,病灶不易发现,鼻咽癌早期典型的症状如回吸性血涕、耳闷等症状不易被重视,微小病灶在后鼻咽镜下不易窥清,故易漏诊.应用鼻内镜可使鼻咽部新生物在鼻内镜下发现率增加,从而使得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得到提高.现对本科在鼻内镜下发现鼻咽部新生物常规取材病检,有完整资料的100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张伟红;叶开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胆囊部分切除术临床应用与体会(附67例报告)

    我院自1994~2003年间对我院常规切除胆囊有困难又必须切除胆囊的病例实行了部分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朝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白塞氏病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白血病1例报告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发热、口腔溃疡、头昏乏力1月而于2002-03-30第一次住院.入院体格检查:T 37.8℃,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无出血点及皮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腔黏膜及舌多处溃疡.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无肿大.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4.21×109/L,Hb 57g/L,RBC 1.26×1012/L,PLT 53×109/L,RC 1.5%,ESR 100mm/h.血尿素氮、肌酐、血钙、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铁蛋白、甲状腺激素均正常.血清IgA显著增高617mg/dl,IgG、IgM正常,KAP 1620mg/dl,LAM 718mg/dl,EPO 15.2ng/ml,补体C3、C4、ASO、RF及dsDAN、ENA均正常.

    作者:王毅力;邓秀芝;高健;张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肾损害1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极受临床关注和重视,MP感染对肾脏的损害报道却较少.本文将13例MP感染致肾脏损害的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蒋向东;蔡海芳;江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31I治疗甲亢后早发甲低的影响因素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常见的并发症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低),其中以早发甲低的发生率高.作者根据131I治疗甲亢的疗效,对影响早发甲低的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张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时机和死亡原因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病人的手术时机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ACST病人的治疗及予后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0例.在中毒性休克6h内行手术者全部存活,超过24h 8例,除1例幸存外,余7例均于术后1~4d死于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ACST病人应在出现休克或精神症状之前采用手术治疗,越早手术效果越好;延误手术时机、严重并发症、高龄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廷坚;郭予涛;侯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72例临床分析

    我院2000-01~2002-12共收治眼外伤316例,其中挫伤性前房积血72例,占眼外伤病例总数的22.8%,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穗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改良经皮气管穿剌导入气管通气管在ICU中的应用价值

    保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而气管切开是保证呼吸道通畅有效和可靠的办法.因此,如何快速、安全、简捷、经济地完成气管切开,是ICU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们采用Seldinger血管穿剌技术的原理,参考国内外经皮气管穿剌气管切开术的经验,改良了此项技术.改良的经皮快速气管穿剌导入气管通气管术,方法简捷、快速、安全、经济,并发症少,可单人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登鹏;杨鸣;王少军;莫文庆;陈小设;万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92例肛前瘘切开术治疗体会

    肛前瘘是肛肠科常见疾病.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切开治疗肛前瘘9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克俭;李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医用生物胶在肝断面中的作用

    我院自1996~2003年在肝组织部分切除之肝断面无胆汁渗漏及出血后采用生物胶喷雾、大网膜填塞治疗,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小丰;夏洪志;许玉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偶发前列腺癌的诊治(附23例报告)

    偶发前列腺癌是指良性前列腺疾病行前列腺切除的标本经组织学检查诊断的前列腺癌.我院1997-04~2002-04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68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常规病理诊断前列腺癌23例,占3.36%.报告如下.

    作者:杨忠新;朱文胜;谭毅;韩官红;杨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AM与NO变化的相关性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休克未复苏组(10只)、休克复苏组(10只)和氨基胍组(10只).对照组10只麻醉后插管;30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MAP35~45mmHg.休克复苏组血压维持30m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氨基胍组在复苏时静脉注射AG60mg/kg.观察休克前后血浆AM和NO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创伤性休克后,血浆AM和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复苏后0.5h达到高峰,氨基胍组两指标变化不明显,AM的变化与NO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提示AM与NO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且AM可能是通过NO介导而发生作用.

    作者:孙高斌;黄宗海;黄绪亮;厉周;宋慧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在老年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AFP、CEA、CA-50等作为恶性肿瘤的筛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灵敏度较低,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因其早期、灵敏、广谱的优点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我们通过对50例健康对照、65 例恶性肿瘤、48例非恶性肿瘤老年患者血清TSGF进行检测以探讨血清TSGF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敏;陈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原则(附42例报告)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规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卧床时间长.2000-03~2002-06我院应用美国枢法模-丹历公司生产的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开展了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由于该手术创伤小、对脊椎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小,手术后病人恢复快,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左伟;张希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